陳士鐸

《辨證奇聞》~ 卷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4)

1. 中寒

嚴寒忽感陰冷,直入腑,肢體皆冷,目青,口嘔清水,腹中雷鳴,胸脅滿逆,體寒發顫、腹中有涼氣一股直衝而上,猝不知人,此寒氣直中七腑也。中寒與傷寒大異。蓋傷寒由表入里,中寒由腑入臟。雖入腑、入臟同是直中,治法終不同。蓋入腑寒輕,治入腑之寒,烏可重於治臟哉。

惟腑有七,中腑藥似宜別。然陰寒中入,必乘三焦之寒而先人,溫三焦,七腑之寒盡散。然三焦所以寒,又由胃氣虛。徒溫三焦而不急補胃氣,則氣虛不能接續,烏能回陽於頃刻?用,救腑回陽湯,:人參五錢,附子、肉桂一錢,巴戟一兩。方用參扶胃,桂、附回陽,更借巴戟補心腎火,心腎火旺,三焦火更旺,且生胃氣回陽,故用為君,尤統三位健將掃蕩祛除,所以一劑奏功,陽回陰邪立散。

嚴冬忽感陰寒,唇青身冷,手足筋脈拘急,吐瀉,心腹痛,囊縮,指甲青,腰艱俯仰,此陰寒中臟。中臟重於中腑,寒入五藏,似宜分治,然不必分,直溫命門火,諸臟寒盡散。蓋命門為十二經主,主不亡,心君無下殿;肝木無遊魂,肺金不為魄散,脾土不崩解。惟命門既寒,陽為陰逼,越出腎外,五藏不能獨安,各隨陽而俱遁。

故中臟不必治五臟,溫命門寒邪可解。雖然,五臟苟虛,大兵到處,掃蕩群妖,苟無糧草,何以供命?此命門宜溫,五臟之氣亦當補。用,蕩陰救命湯,:人參一兩,白朮、熟地、附子、茯神三錢,肉桂一錢,棗皮二錢。水煎服。一劑陽回,再劑全愈。何神速?蓋寒入五臟,由命門陽外出,一回其陽,寒氣不留於臟。

方用參、術為君,似救心、脾,附、桂、棗皮,腎亦救之,肺肝獨缺,何以斬關直入,回陽頃刻?不知五臟為寒邪所犯,大約犯腎之後即犯脾、犯心,至犯肺、肝無多。故專固心腎脾,肺肝已寓,況參、附並用,無經不達,有肝肺不入乎?況補肝、補肺皆收斂藥,祛邪使出,烏可留邪使入?倘用收斂補肝肺,反制參、附之手,不迅蕩陰。此用藥不雜,有秘義也。

或曰收斂既不可以補肝肺,豈熟地、棗皮又可補腎?嗟呼!此又不通之論也。腎中水火原不相離,附、桂大熱回陽,未免腎中乾燥,與其回陽後補腎水以濟陽,何如用火之時防微之為得。所以少用熟地、棗皮於附、桂中,以制火橫。且火得水歸源,水招火入宅。

冬月直中陰寒,吐泄,身發熱,人謂傷寒傳經症,不知寒直中少陰,非傳經也。直中陰寒,原無身熱,茲何以熱?此正陽與陰戰,邪旺正不安於弱,以致爭鬥而成熱。若傳經少陰症,必數日後始吐瀉,未有初感一日即身熱,上吐下瀉者,故乃直中,非傳經也。直中,邪即入里;傳經,由表入里。

用,人參附子茯苓湯,:人參一兩,茯苓五錢,附子一錢。一劑吐瀉止,身熱退。何其速也?此症原因陽氣弱。陰氣盛,故發熱。助陽氣,陽氣旺。陰自衰。又佐附子勇猛,突圍破敵,轉易成功。且茯苓分消水氣,胃土得安,上下之間無非陽氣升降,陰邪何能沖決。

白話文:

中寒

如果突然感到極度寒冷,陰冷的感覺直接侵入內臟,導致四肢冰冷、臉色發青、口吐清水、腹中雷鳴、胸口和肋骨脹滿不適、身體寒冷發抖,感覺腹中有股涼氣直衝向上,突然昏迷不省人事,這是寒氣直接侵入七個腑臟的表現。這種中寒和一般傷寒非常不同。傷寒是從體表侵入體內,而中寒是從腑臟直接進入內臟。雖然都是直接侵入,但治療方法截然不同。侵入腑臟的寒氣較輕,治療腑臟寒氣的藥方自然不能用治療內臟的藥方那麼重。

腑臟有七個,針對不同腑臟的中寒應該用不同的藥物。但是,陰寒侵入時,必定會先從三焦這個寒氣聚集的地方進入,因此只要溫暖三焦,七腑的寒氣自然就會散去。而三焦之所以會寒冷,又是由於胃氣虛弱造成的。如果只是溫暖三焦而不馬上補益胃氣,那麼虛弱的氣就無法持續下去,又怎麼能馬上恢復陽氣呢?使用「救腑回陽湯」:人參五錢,附子、肉桂各一錢,巴戟一兩。方中用人參來扶助胃氣,肉桂和附子來恢復陽氣,再用巴戟來補益心腎之火。當心腎之火旺盛,三焦之火也會更加旺盛,並且能夠產生胃氣,恢復陽氣。所以用巴戟作為主藥,統領三位大將掃除驅除寒氣,因此一劑藥就能見效,陽氣恢復,陰邪自然消散。

嚴寒的冬天突然感到陰寒,導致嘴唇發青、身體冰冷、手腳筋脈拘急、上吐下瀉、心腹疼痛、陰囊收縮、指甲發青、腰部難以彎曲和後仰,這是陰寒侵入內臟的表現。寒氣侵入內臟比侵入腑臟更嚴重,寒氣進入五臟,似乎應該分開治療。但實際上不必如此,只要直接溫暖命門之火,各臟腑的寒氣自然都會散去。命門是十二經脈的主宰,命門不亡,心君就不會失位;肝木不會遊離無依,肺金不會魄散離散,脾土不會崩潰瓦解。一旦命門虛寒,陽氣就會被陰氣逼迫而離開腎臟,導致五臟不安,跟隨陽氣一起逃散。

所以治療臟腑的中寒,不必分別治療五臟,只要溫暖命門,寒邪自然可以解除。儘管如此,如果五臟本身虛弱,即使大軍來掃蕩妖邪,如果沒有糧草,又怎麼能維持生命呢?所以命門需要溫暖,五臟的氣也需要補益。使用「蕩陰救命湯」:人參一兩,白朮、熟地、附子、茯神各三錢,肉桂一錢,棗皮二錢。用水煎服。一劑藥陽氣就會恢復,再服一劑就會痊癒。為什麼效果如此神速?因為寒氣侵入五臟,是由於命門的陽氣外泄造成的,只要恢復陽氣,寒氣就無法停留在臟腑之中。

這個方子用人參和白朮作為主藥,看似是為了救心脾;用附子、肉桂和棗皮,是為了救腎。獨獨缺少了肺肝的藥,如何能直接攻入並迅速恢復陽氣呢?這是因為五臟被寒邪侵犯,大概是侵犯腎臟之後接著侵犯脾臟和心臟,最後才會侵犯到肺臟和肝臟。因此專門鞏固心腎脾,肺肝自然就包括在其中了。況且人參和附子一起使用,無經脈不達,怎麼會沒有到達肝肺呢?而且補肝補肺的藥物都屬於收斂之性,應該讓邪氣向外發散,怎麼能留住邪氣使之侵入呢?如果使用收斂之藥補肝肺,反而會制約人參和附子的功效,不能迅速地驅除陰寒。這裡用藥不雜,其中有很深的奧秘。

有人說既然收斂之藥不可以補肝肺,那麼熟地和棗皮又可以補腎嗎?唉!這又是不通的說法了。腎中的水和火本來就不可分離,附子和肉桂大熱來恢復陽氣,難免會使腎中乾燥,與其等到恢復陽氣後再補腎水來滋潤,不如在用火之時就預防乾燥更好。所以才在附子和肉桂中加入少量的熟地和棗皮,來抑制火的過熱。而且火得了水的滋潤才能歸源,水又能招引火進入家宅。

冬天直接感受陰寒,導致上吐下瀉、身體發熱,人們認為是傷寒傳經引起的症狀,卻不知道這是寒氣直接侵入少陰經,而不是傳經造成的。直接感受陰寒,本來不會有發熱的症狀,現在卻發熱,這是正氣和陰氣交戰,邪氣旺盛,正氣虛弱不安,因此才會產生爭鬥而發熱。如果是傷寒傳經導致的少陰症,一定會在幾天之後才出現上吐下瀉,不會剛開始就發熱、上吐下瀉,所以這是直接侵入,而不是傳經造成的。直接侵入,邪氣是直接進入體內;而傳經,則是從體表侵入體內。

使用「人參附子茯苓湯」:人參一兩,茯苓五錢,附子一錢。一劑藥就能止吐止瀉,退燒。為什麼如此迅速呢?這個症狀的原因是陽氣虛弱,陰氣旺盛,所以才會發熱。用藥來扶助陽氣,陽氣旺盛,陰氣自然衰退。又佐以附子的勇猛,衝破敵人的包圍,轉危為安。而且茯苓還能分化水濕之氣,使胃土安定,上下之間都是陽氣升降,陰邪又怎麼能衝破防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