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奇聞》~ 卷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3)

1. 傷寒

用,消厥散,:白芍、當歸五錢,丹皮、黑荊芥三錢,生地、花粉二錢,甘草、人參、炒梔子一錢。一劑厥止,再劑厥定。此補肝涼血以治傳經傷寒。世無其膽,然肝燥內熱,因虛厥伏,非滋肝血,則熱深者何能外見?故必補虛而發厥,隨可棄厥而散熱,人可聞吾言而放膽。

冬月傷寒,十二日後忽厥去如死狀,但心中大熱,四肢如冰,至三四日,體不腐,人謂屍厥。誰知邪火犯包絡,堅閉其氣以護心乎。傷寒未有傳心者,傳心即死。然邪傳心,因包絡虛不能障心也。若包絡無損,邪雖直搗心宮,膻中膜膈自足相拒。然邪遍傳六經,各各損傷,包絡相臣出死禦敵,號召勤王,絕不一應,惟堅閉宮門,與君同殉。各臟腑見君相號令不宣,自然解體,所以肢體先冷如死。

苟有將斬關奪門,掃群妖,救君相,外藩響應,自必歸誠。治法惟助包絡加祛邪,可回死為生。用,救心神丹,:人參一兩,白芍一兩,黃連、半夏三錢,菖蒲二錢,茯苓五錢,附子一分。水煎,以竹筒通喉中,令人含藥送下,無不受。一劑氣蘇,再劑心熱自解,肢溫。厥症多熱,肢冷如冰,正心熱如火也。

熱極反為寒顫,顫極人死,心實未死。方以人參固生氣,黃連清心中包絡火,附子為先鋒,菖蒲為嚮導,引參、連突入心中,又得芍、苓,半夏平肝不助火,利濕共消痰,則聲援勢盛,攻邪尤易。或疑黃連清熱,何用人參?既用參,何必許多?孰知六經遍傳以攻心,臟腑自虛,用連不用參,則有勇無謀,必斬殺過甚,反傷元氣。主弱臣強,雖救君不能衛君,不幾虛用奇兵哉。

白話文:

傷寒

消厥散的藥方是:白芍、當歸各五錢,丹皮、黑荊芥各三錢,生地、花粉各二錢,甘草、人參、炒梔子各一錢。服用一劑就能止住厥逆,再服用一劑厥逆就能痊癒。此方是補益肝血、涼血的方劑,用來治療傳經的傷寒。世人很少有這樣大的膽量用這個方子,但肝臟乾燥內有熱邪,又因虛弱而厥逆伏藏,如果不滋補肝血,那麼深在裏面的熱邪怎麼能外顯呢?所以必須先補虛,使厥逆發作出來,然後才能祛除厥逆和熱邪。希望世人能聽懂我的話,大膽地使用此方。

冬月裏患傷寒,十二天后突然厥逆,狀如死去,但心中卻非常熱,四肢卻像冰一樣冷,持續三四天,身體沒有腐爛,人們以為是屍厥。誰知道這是邪火犯了包絡,包絡緊閉氣機來保護心臟呢?傷寒病邪從未直接傳到心臟的,邪氣傳到心臟就會死亡。然而邪氣能傳到心臟,是因為包絡虛弱,不能守護心臟。如果包絡沒有損傷,即使邪氣直衝心臟,膻中、心包膜、膈肌也能互相抵抗。但是,邪氣遍佈六經,各經都受到損傷,包絡如同大臣一樣,冒死抵禦外敵,號召各方支援,卻得不到任何回應,只能緊閉宮門,與君主同歸於盡。各個臟腑見君主號令無法傳達,自然就會解體,所以肢體先冷,如同死去一般。

如果有人能斬關奪門,掃蕩妖邪,救護君主和大臣,外圍的藩屬也會響應,自然就會歸順。治療方法就是益氣扶助包絡,再加上祛邪,就能起死回生。救心神丹的藥方是:人參一兩,白芍一兩,黃連、半夏各三錢,菖蒲二錢,茯苓五錢,附子一分。水煎服,用竹筒引導藥液通過喉嚨,讓人含住藥液慢慢咽下,務必使藥液全部服下。服用一劑就能使氣機恢復,再服用一劑,心熱就能自行消解,四肢也會溫暖起來。厥逆症多伴有熱象,肢體冰冷如同冰塊,但實際上心臟卻像火一樣熱。

熱極則反為寒顫,寒顫極了人就會死亡,但心臟實際上並未死亡。這個方子用人參來固護元氣,黃連來清除心臟和包絡的火熱,附子作先鋒,菖蒲作嚮導,引導人參、黃連直達心臟,再加上白芍、茯苓,半夏可以平肝而不助火,還能利濕化痰,這樣聲援勢力就會強盛,攻邪也就更容易。有人可能會懷疑,黃連是清熱藥,為什麼還要用人參?既用了人參,為什麼還要用這麼多其他藥物?殊不知,六經遍佈邪氣,都攻向心臟,臟腑已經虛弱,只用黃連不用人參,就如同有勇無謀,必定會殺敵過度,反傷元氣。君主衰弱,臣子強盛,即使能救護君主,也不能保衛君主,豈不是虛用奇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