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奇聞》~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口舌

產婦舌出不收,人謂舌脹,誰知心驚乎。舌乃心苗,心氣安,舌如之。產子驚恐,自異常時,心氣動,心火不寧。胎胞之系通於心,用力產子,心為之懼,故子下舌亦出。舌出不收,心氣過升故也,必須降氣為主。古有以恐勝者,舌由驚出,復增以恐,愈傷心氣,未必不隨收隨出。

白話文:

產婦的舌頭伸出來無法收回去,人們都說是舌頭發脹,但是誰知道這可能是心臟受到驚嚇造成的呢?舌頭是心臟的苗頭,心氣安穩,舌頭也會安穩。生產時產婦驚恐不安,與平時不同,心氣受到擾動,心火也不安穩。胎兒與心臟間有聯繫,生產時產婦用力,心臟會感到害怕,所以胎兒生出來時,舌頭也會伸出來。舌頭伸出來無法收回去,是因為心氣上升過度造成的,因此治療時必須以降氣為主。古時候也有人使用恐嚇的方式來治療,但是舌頭是因為驚嚇而伸出來,再次施加恐嚇,會更損傷心氣,反而可能會讓舌頭邊收邊伸。

且產後心虛,又變他症,故降氣必補心。用,助氣鎮心丹,:人參三錢,茯神二錢,菖蒲五分,硃砂、北味一錢。水煎,調硃砂末含漱,久之嚥下。一二劑愈。用硃砂鎮心,人參生氣,氣旺火自歸心,火歸焰息,舌亦隨收,何必重增恐懼哉。

白話文:

產後心虛,容易引起其他症狀,因此在降氣的同時也必須補益心氣。可以使用「助氣鎮心丹」:

  • 人參:3錢
  • 茯神:2錢
  • 菖蒲:5分
  • 硃砂、北味:1錢

用水煎煮,調入研末的硃砂含在口中漱口,過一會兒再吞下去。一到兩劑即可痊癒。

使用硃砂鎮靜心神,人參生髮元氣,元氣旺盛,虛火自然歸於心臟。虛火歸位,虛浮的舌苔也會隨之消退。何必再徒增恐懼呢?

舌下牽強,手大指、次指不仁,兩臂麻木,或大便秘,或皮膚赤暈,人謂風熱,誰知惱怒,因鬱而成乎。夫舌屬陽明,胃、大腸之脈散居舌下,舌下牽強,胃與大腸之病也。原因肝氣不伸,木克胃土,土虛不能化食,遂失養於臂指經絡間,麻木不仁。臂指經絡如此,何能外潤皮膚?此赤暈所由起也。

白話文:

舌頭下方感覺牽拉,拇指和食指麻木,兩隻手臂發麻,有時大便不通,有時皮膚發紅起疹子,人們認為這是風熱導致的,卻不知是由於生氣和鬱悶而來的。舌頭屬於陽明經,胃經和大腸經的脈絡分佈在舌頭下方,舌頭下感覺牽拉,那是胃和大腸出了問題。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肝氣不順,肝木剋制脾胃屬土,脾胃虛弱無法消化食物,導致手臂和手指的經絡得不到營養,因此麻木不仁。手臂和手指的經絡受影響,自然影響了皮膚的濡養,這便是皮膚發紅起疹子的原因。

胃受木克,胃氣太燥,無血以潤大腸,因熱生風,腸中燥結,遂失傳送矣。法須通大腸而健胃,然肝鬱不平肝以補血,又何濟乎?用,八珍湯加減,治之。人參、柴胡、甘草、槐角、白朮、茯苓一錢,當歸、白芍、熟地一錢,陳皮、半夏五分。十劑全愈。八珍補氣血,柴胡舒肝,槐角清火,肝鬱解,胃自旺,轉輸搬運無滯矣。

白話文:

當胃部受到肝氣剋制,胃氣過於燥熱,導致大腸沒有血液滋潤。因熱產生內風,大腸乾燥發炎,無法正常傳輸。治療方法必須疏通大腸和健脾胃,但如果肝氣鬱結不能疏解,即使補血也無濟於事。

使用八珍湯加減的配方治療:人參、柴胡、甘草、槐角、白朮、茯苓各一錢,當歸、白芍、熟地各一錢,陳皮、半夏各五分。服用十劑即可痊癒。八珍湯能補氣血,柴胡舒肝,槐角清火,當肝氣鬱結解除,胃氣自然旺盛,運輸功能就會恢復順暢。

2. 血症

一時狂吐血,必本於火。然吐血雖本於火,吐多火必為虛。況血去無血養身,又用泄火,重傷胃氣,無論血不驟生,氣亦不轉,必至氣脫死。法禁止血,當活血。不僅活血,急固氣。蓋氣固則已失之血漸生,未失之血再旺。用,固氣生血湯,:黃耆一兩,當歸五錢,炒黑荊芥二錢。

白話文:

突然猛烈吐血,必定源於體內火氣過盛。但是即便吐血是因火氣引發,大量吐血必定會導致虛弱。況且血液流失,身體就無法得到血液的滋養,如果再用洩火藥物,會嚴重損傷胃氣,無論是失血過多還是氣血不暢,都將導致生命垂危。治療方法是禁止失血,應當採取補血措施。不僅補血,還需要急救固氣。因為氣血穩固,已經流失的血液才會逐漸再生,未流失的血液也會更加旺盛。使用固氣生血湯:黃耆一兩、當歸五錢、炒黑荊芥二錢。

二劑血止氣旺,四劑血歸。此即補血湯之變。妙在荊芥引血歸於氣中,引氣生於血內,血氣之陰陽交,水火之陰陽自濟,臟腑經絡不致再沸。至於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速固。大約此方治初起嘔吐狂血最妙,若吐血久,不可多服。

白話文:

服用兩劑藥,血就能止住,氣也會旺盛;四劑藥後,血會歸位。這就是補血湯的妙用。奧妙之處在於荊芥能引血歸於氣中,引氣生於血內,使血氣陰陽相交,陰陽水火自相調濟,臟腑經絡就不會再沸騰。至於有形的血不能很快生成,而無形的氣則應當儘快恢復。總體來說,此方對治療剛開始的嘔吐狂血效果最好,如果吐血時間長了,則不能多服。

久吐血未止,或半月、或一月一吐,或三月數次,或經年一次,雖未咳嗽,吐痰不已,委因殊甚,此腎肝吐也。吐血未必皆肝腎病,然吐久未有不傷肝腎者。腎枯肝燥,龍雷之火不安於木中,下克脾胃,脾胃虛寒,火逆衝上,欺肺金,挾胃血沸騰,隨口而出。必腎、肝、肺三經統補為妙。

白話文:

長時間吐血不止,可能半個月、一個月吐一次,或三個月吐數次,或一年吐一次,儘管沒有咳嗽,但吐痰不止,嚴重影響生活,這是由腎虛肝熱引起的吐血。吐血不一定都是肝腎疾病,但是吐血時間久了,一定會損傷肝腎。腎臟枯竭,肝臟乾燥,腎中的虛火無法安穩於肝臟中,便會剋制脾胃,導致脾胃虛寒,虛火上沖,侵犯肺金,挾帶胃中血液沸騰,從口中吐出。治療這種病症,必須同時調理腎、肝、肺三經。

用,三合救命湯,:熟地半斤,麥冬三兩,丹皮二兩。水煎一二碗,日盡服。方用熟地補腎滋肝,麥冬清肺制肝,丹皮去肝浮游之火,又引火歸腎,使血歸經。然非大用重劑不濟。至火息血靜後,以地黃丸服之,願世人守此以當續命丹。

白話文:

使用三合救命湯,組成:熟地黃半斤、麥冬三兩、丹皮二兩。加水煎煮成一至二碗,一日內服完。此方用熟地黃滋補腎臟和肝臟,麥冬清肺並制約肝臟,丹皮消除肝臟的虛火,並將虛火引回腎臟,讓血液回到經絡中。不過,若不用大量重劑是無法奏效的。等到虛火平息、血液平靜後,改用地黃丸服之,希望世人遵循此方,視為保命的靈丹妙藥。

吐黑血,雖未傾盆,痰咳必甚,口渴思飲,此腎經實火。腎有虛無實,蓋腎火又挾心包相火,並起上衝耳。腎火禁瀉,心包火亦禁瀉乎?然瀉心包火必致傷腎,將何以瀉之?吾瀉肝,肝為心包母、腎子,母弱不能強,子虛而母亦自弱。用,兩瀉湯,:白芍、丹皮、地骨皮、玄參一兩,炒梔子三錢。

白話文:

吐出黑色的血,雖然不是像盆子裡倒出來那麼多,但痰咳一定很劇烈,口渴想喝水,這是腎經有實火。腎有虛有實,這是因為腎火又挾帶著心包火,一起往上衝。腎火不能瀉,心包火也不能瀉嗎?然而瀉心包火必定會損傷腎,要如何瀉呢?我瀉肝,因為肝是心包的母親,腎的兒子,母親虛弱不能強壯,兒子虛弱母親也會跟著虛弱。可用兩瀉湯:白芍、丹皮、地骨皮、玄參一兩,炒梔子三錢。

服二劑,黑變紅,四劑咳除血止。黑,北方水色。黑血兼屬心火,乃火極似水。如火投水中,必為烏薪。方瀉肝,仍瀉心包與腎。火得水而解,血得寒而化,所以神效。

白話文:

服用兩劑藥後,黑色的血液變成了紅色,四劑後,咳嗽停止,血也止住了。黑色是北方的水色。黑色的血液同時屬於心火,因為火極盛時會像水一樣。就像把火放入水中,肯定會把柴燒成黑炭。藥方通過瀉肝、瀉心包和瀉腎來治療。火遇到水就會熄滅,血遇到寒氣就會凝結,所以藥方非常有效。

感暑,一時氣不及轉,狂嘔血塊,此暑邪犯胃。必頭痛如破,汗出如雨,口大渴,狂叫,作虛治反劇,如補血湯不可輕用。宜清暑熱,佐下降歸經藥,則氣順血自安。用,解暑止血湯,:青蒿、石膏一兩,當歸、麥冬、玄參五錢,炒黑荊芥三錢,大黃一錢。一劑暑消渴止,二劑盡愈,不可用三劑。

白話文:

暑邪侵犯胃

當人感受暑氣,身體一時氣機轉化不暢,就會狂吐血塊,這是暑邪侵犯了胃部。此時患者通常會感到:

  • 頭痛欲裂
  • 大量出汗
  • 口渴難耐
  • 瘋狂叫喊

如果採用虛寒的治療方法,反而會加重病情,例如使用補血湯。恰當的做法應該是清暑熱,佐以幫助氣機下降歸經的藥物,這樣氣機通暢,血液自然安穩。

使用解暑止血湯

  • 青蒿、石膏:各一兩
  • 當歸、麥冬、玄參:各五錢
  • 炒黑荊芥:三錢
  • 大黃:一錢

服用一劑,暑熱消退,口渴止住。服用兩劑,病情即可痊癒。不可服用超過三劑。

青蒿於解暑中退陰火,則陰陽濟,拂逆自除,石膏退胃火,麥冬退肺火,玄參退腎火,荊芥引火下行,又得大黃,不再停胃,又恐血既上越,大腸必燥,加當歸助速行之勢,故旋轉如環,取效甚捷。

白話文:

青蒿可幫助消暑退熱,讓陰陽平衡,不順暢的狀態自然消除。石膏能退胃火,麥冬能退肺火,玄參能退腎火,荊芥能引導上火的氣息下行。加上大黃,就能防止火氣停留在胃部。但又擔心熱氣上升,會造成大腸乾燥,所以加上當歸幫助火氣快速下行。這樣一來,藥效就像旋轉的輪子一樣,取效非常迅速。

痰中吐血絲,日少夜多,咳嗽不已,多不能眠,此腎火沖咽喉,不歸命門,故沸為痰上升。心火又欺肺弱,復來相刑,是水中兼有火氣,所以痰中見血絲。用,化絲湯,;熟地、麥冬一兩,貝母、蘇子、荊芥一錢,玄參、茯苓五錢,地骨皮、沙參三錢。二劑血絲除。此肺、腎、心三經兼治,加去痰退火,倘不用補,吾恐痰愈多,血愈結。

白話文:

咳痰中帶有血絲,白天少晚上多,咳嗽不斷,經常無法入睡。這是腎臟中的火氣衝上喉嚨,不回到命門,所以沸騰成痰液上升。心火又趁著肺氣虛弱,再次來侵犯,所以痰液中帶有火氣,因此咳痰中出現血絲。

使用化絲湯治療:

  • 熟地、麥冬各 1 両
  • 貝母、蘇子、荊芥各 1 錢
  • 玄參、茯苓各 5 錢
  • 地骨皮、沙參各 3 錢

服用兩劑後,血絲即可去除。此方同時調理肺、腎、心三條經脈,化解痰液、退去火氣。如果不使用補藥,恐怕痰液會越積越多,血液也會逐漸凝結。

但愈後不可仍服,用,益陰地黃丸,:熟地一斤,山藥、棗皮半斤,麥冬、地骨皮十兩,北味三兩,丹皮、茯苓六兩,澤瀉四兩。蜜丸,日服三錢。

白話文:

然而,痊癒後不可繼續服用,要用益陰地黃丸,材料如下:

  • 熟地黃:一斤
  • 山藥、棗皮:半斤
  • 麥冬、地骨皮:十兩
  • 北味(人參、黃芪、白朮):三兩
  • 丹皮、茯苓:六兩
  • 澤瀉:四兩

將藥材製作成蜜丸,每日服用三錢。

久吐血,百計莫止,蓋血犯濁道也。夫火不盛,氣不逆,則血不吐,然氣逆由於火盛,治氣逆必須降火。然久則火不能盛,氣更加逆,似瀉火易,轉氣難。然火瀉氣亦隨轉。但火久必虛,虛火宜引,引火多辛熱,用之反助逆,不若壯水以鎮陽火。用,壯水湯,:熟地二兩,生地一兩,炒黑荊芥二錢,三七末三錢。

白話文:

長期吐血,各種方法都無法止血,那是因為血衝到胸中。如果陽氣不足,氣息不逆,就不會吐血。但是氣息逆轉是因為陽氣過盛,治療氣息逆轉必須要降陽。然而長久下去,陽氣就不會過盛,氣息會更加逆轉,好像降陽氣容易,轉動氣息卻困難。但是降陽氣後,氣息也會跟著轉動。然而如果陽氣虛弱太久,就需要補充,補充陽氣大多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但是這樣反而會加重氣息逆轉,不如用清熱利濕的藥物來鎮壓陽氣之火。可以使用壯水湯:

  • 熟地黃:2 錢
  • 生地黃:1 錢
  • 炒黑荊芥:2 錢
  • 三七粉:3 錢

煎,調服一二劑不發。二地補精,寓止血之妙,荊芥引血歸經,三七隨斷路徑,入不再出。火得水消,氣得水降,此理莫與淺見寡聞道。

白話文:

經過煎煮,服用了一兩劑藥後,病情沒有好轉。生地和熟地能夠補精,還能止血;荊芥能將血液導回經絡;三七能夠阻斷出血的途徑,讓血液無法繼續排出。熱症需要用寒涼之物來消除,氣火旺盛需要用滋陰涼潤之物來降低。這些道理,千萬不要告訴那些見識淺薄、孤陋寡聞的人。

大怒吐血,色紫氣逆,兩脅脹滿作痛,此因怒而吐血。肝藏血,怒則肝葉開張,血即不藏。肝氣急,怒則更急,血自難留,故湧出,往往有傾盆者。血湧肝無所養,自兩脅痛,輕則脹滿。急宜平肝,少加清涼,龍雷必收。一味止血,反拂火性,動其嘔逆之機。用,平肝止血散,:白芍二兩,當歸一兩,荊芥、丹皮三錢,炒梔子二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大發脾氣後吐血,血液呈紫色,氣息上逆,兩肋脹痛,這是由於發怒而吐血。肝臟儲藏血液,發怒時肝臟的葉片會張開,血液就會外溢。肝氣急躁,發怒後會更加急躁,血液難以留住,因此會湧出,常常會像傾盆大雨一樣。血液湧出後肝臟得不到滋養,所以兩肋會疼痛,輕則脹滿。此時應立即平息肝氣,稍加清涼的藥物,效果肯定顯著。如果只是一味止血,反而會激發火性,導致嘔吐加劇。使用平肝止血散:白芍二兩,當歸一兩,荊芥、丹皮三錢,炒梔子二錢,甘草一錢。

一劑肝平,三劑血除。芍藥平肝又益肝,同當歸用,生血活應,實有神功。丹皮、梔子不過少涼血以清火,俟荊芥引經,甘草緩急耳。

白話文:

一劑中藥方「肝平」,可平肝氣;三劑服後,可清除血瘀。芍藥不僅能平肝,還能補肝,與當歸搭配使用,能養血活血,效果顯著。丹皮、梔子略微清涼,用於清熱;荊芥通經活絡,甘草緩解急症。

咳血,血不聚出,先咳嗽,覺喉下氣不能止,必咯出其血而後快,人謂肺逆,誰知腎氣逆乎。腎氣者,腎中虛火也。虛火盛由於真水衰,水衰則不能制火,火逆上衝,血宜大吐,何以必咳而出?蓋肺氣阻也。夫肺乃腎母,腎水,肺順子。腎火,肺嬌子。肺本生水不生火,惡嬌子也。

白話文:

咳嗽出血,血液無法停止流出,先咳嗽,覺得喉嚨裡有氣擋住無法停止,一定要咳出血才感到舒緩,人們都說這是肺臟氣逆,卻不知道是腎氣逆轉導致的。腎氣就是腎臟中的虛火。虛火旺盛是因為真正的水液衰弱,水液衰弱就不能抑制虛火,虛火逆轉向上衝撞,血液就需要大量吐出,為什麼一定要咳出血才能出來?那是因為肺氣阻塞了。肺是腎的母親,腎水滋潤肺,肺順應腎。腎火是肺的驕子。肺本質上是滋生水液,不生火,所以它討厭驕子。

驕子於是罵詬呼號,上奪肺血,肺又不肯遽予,故兩相牽而咯血。用,六味地黃湯,:熟地、麥冬一兩,山藥、棗皮五錢,北味一錢,茯苓、澤瀉、丹皮三錢。四劑咯止,一月全愈。六味滋水,麥、味益肺,自足制火,何至再咯。此治水不須瀉火也。

白話文:

驕縱的孩子因此破口大罵、號啕大哭,導致肺氣上升,損傷肺部,肺部又無法迅速修復,於是肺氣與火氣相互牽引,引起咯血。

使用六味地黃湯進行治療:

  • 熟地:1 兩
  • 麥冬:1 兩
  • 山藥:5 錢
  • 棗皮:5 錢
  • 北味:1 錢
  • 茯苓:3 錢
  • 澤瀉:3 錢
  • 丹皮:3 錢

連續服用四劑後,咯血癥狀停止,一個月後完全康復。六味地黃湯滋養腎水,麥冬和地黃滋養肺氣,自然能控制火氣,不再出現咯血。由此可見,治療水氣不必瀉火。

血因咳嗽出。多因勞傷耗腎水,不能分給各臟,又多房勞,水益涸。水涸金生,以泄肺氣,無如腎取給無已。夫貧子盜氣,母痛剝膚,求救於胃,胃受肝凌,不敢生肺,肝木生火,心火必旺,心旺必乘肺,肺受外侮,呼子相援,腎不能制火,火凌肺愈甚,肺避子宮,子窘,不得不仍返本宮,而咳嗽吐血。治宜救肺,然救肺腎涸,肺仍顧腎。

白話文:

咳嗽會導致吐血。主要是因為過度勞累損耗腎陰,無法供給各臟器,如果加上性生活頻繁,腎陰會更加枯竭。腎陰不足,體內水液減少,金(肺)氣旺盛,會洩耗肺氣。而腎臟又從肺氣中獲取水液。

就像貧困的孩子偷母親的氣息,母親痛苦地剝離了自己的皮膚,向胃部求救。胃部被肝氣侵犯,不敢生發肺氣。肝屬木,會生火,心火必然旺盛。心火旺盛必然會侵襲肺臟。肺臟受到外邪侵襲,需要腎氣相助,但腎臟無法制住心火,心火侵襲肺臟更加嚴重。

肺臟迴避子宮,子宮受到壓迫,不得已回到本位,導致咳嗽吐血。治療應該以拯救肺臟為主,但因為肺臟虛弱,腎陰枯竭,肺臟仍舊會顧及腎臟。

故治肺須補腎,腎足肝平,心火息而肺安。用,救涸湯,:麥冬、熟地二兩,地骨皮、丹皮一兩,白芥子三錢。二劑輕,十劑自愈。麥、地同用,肺腎兩治,加地骨皮、丹皮,實有微義。蓋嗽血必損陰。陰虛則火旺,此火乃陰火,二味解骨髓中熱,則腎無熬煎,不索肺金,肺中滋潤,自濟腎,子母相安,腎漸濡養肝制心,外侮不侵,何有耗散。白芥子消膜膈痰,無他深意,以陰氣虛耗必有痰,取不耗真陰氣也。

白話文:

因此治療肺部疾病需要補腎,腎臟健康了,肝臟就會平和,心火就會熄滅,肺臟就會安定。使用「救涸湯」:

藥材:

  • 麥冬、熟地各二兩
  • 地骨皮、丹皮各一兩
  • 白芥子三錢

服用兩劑病情會減輕,服用十劑就能痊癒。麥冬和熟地一起使用,可以同時治療肺和腎。加入地骨皮和丹皮,有非常精妙的用意。因為咳嗽帶血必定會耗傷陰液。陰液虛弱,火氣就會旺盛。而這種火氣是陰火,地骨皮和丹皮可以解除骨髓中的熱氣,使腎臟不再耗損,不會索取肺中的金氣。肺臟得到滋潤,自然會反過來滋養腎臟。腎臟和肺臟相互滋養,就可以安定下來。腎臟逐漸得到滋養,就能夠控制肝臟和心臟,外來的邪氣就不會入侵,肺中的金氣自然不會耗散。白芥子可以消除胸膈痰氣,沒有其他特別的用意。因為陰氣虛耗必定會有痰,使用白芥子可以避免耗損真正的陰氣。

鼻衄經年不止,或愈或不愈,鼻衄較吐血少輕,然不治或不得法,皆殺人。吐血犯胃,衄血犯肺。胃濁道,肺清道。犯濁,五臟反復;犯清,只肺一臟逆。犯清雖輕,氣逆則一,逆則變生,宜調肺氣。但肺逆成於肺火。肺無火,肺火仍是腎火。肺因心逼,腎水來救,久之水涸,腎火來助,二火斗,血妄從鼻上越。

白話文:

流鼻血多年一直不好,有時好有時不好,流鼻血比吐血輕許多,但如果不治療或用錯方法,都可能致死。吐血侵犯胃,流鼻血侵犯肺。胃屬濁道,肺屬清道。侵犯濁道,五臟會反覆發病;侵犯清道,只有肺一臟逆亂。侵犯清道雖然輕,但氣息阻滯就只有一處,阻滯了就會變生疾病,因此需要調和肺氣。不過,肺氣逆亂是因為肺火。肺中沒有火,肺火其實是腎火。肺因為心臟緊逼而受損,腎水前來救援,時間久了腎水乾涸,腎火前來協助,兩火相鬥,血液就從鼻孔妄自溢出。

則調氣舍調腎無他法,調腎在補水制火。用,止衄湯,:生地一兩,麥冬三兩,玄參二兩。一劑止。麥冬治肺乏、生地、玄參解腎火,火退氣自順,氣順血歸經。倘畏重減輕,火未易遏,正不效。

白話文:

要調整氣血和腎臟的平衡,方法很簡單,調整腎臟的關鍵在於補充水份來制止火氣。可以使用止血湯:生地黃一兩、麥冬三兩、玄參二兩。喝一劑即可止血。麥冬可以治療肺氣不足,生地黃和玄參可以清熱解毒,火氣消退後,氣血自然運行順暢,血液也會回歸經脈。如果擔心藥效太強而減輕劑量,則火氣不容易得到控制,藥效自然不好。

耳出血,涓涓不斷,三日人死。此病少,實有其症。耳,腎竅,耳流血,自是腎虛,然血不從胃從口出,從耳出,心包火引之耳。心包與命門火相通,胃為心包子,胃恐腎火害心兼害胃,故引火上走耳,諸經所過,捲土而行,故血隨出。雖耳竅甚細,不比胃口,無沖決之虞,涓涓不絕,其能久乎?用,填竅止氛湯,:麥冬一兩,熟地二兩,菖蒲一錢。一劑即效。

白話文:

耳朵出血,血量很少但持續不斷,三天後患者會死亡。這種疾病很少見,但確實存在。耳朵是腎臟的孔竅,耳朵流血,自然是腎虛所致。然而,血液不是從胃或口腔流出,而是從耳朵流出,是因為心包火氣吸引了它。心包火氣與命門火氣相通,胃是心包的子宮,胃擔心腎火會傷害心臟同時也傷害胃,因此將火氣引導到耳朵上。各種經絡通過的地方,都會捲起泥土而行,所以血就隨著流出。雖然耳朵的孔竅很小,不像胃口那樣大,沒有衝破決堤的風險,但血水持續不斷,能維持多久呢?可以用以下藥方治療:

填竅止氛湯:

  • 麥冬一兩
  • 熟地兩兩
  • 菖蒲一錢

一劑見效。

用熟地補腎,麥冬息心包火,二火息,耳竅不閉,血暫止,必仍越出,故用菖蒲引二味直透耳中,引火返心包,火歸,耳竅閉矣。

白話文:

使用熟地來補腎,麥冬可以緩和心包的火熱。這兩種火熱平息後,耳朵的孔道就不會阻塞,出血也能暫時止住。不過,出血仍然會繼續,因此使用菖蒲把這兩種藥引直接引導到耳朵中,讓火熱回到心包。當火熱歸位,耳朵的孔道就會閉合。

舌上出血不止,舌必紅爛,裂紋中有紅痕,血從痕出,雖不猝殺人,久亦不救。此心火炎,腎水不濟也。邪水犯心則死,真水養心則生,故心腎似相剋實相生。今水不交心,欲求腎養而不得,乃求救於舌下之廉泉。然腎水足,廉泉亦足,如江河水旺,井泉自滿。今水既不濟心,又何能上升於唇口?此廉泉欲自養方寸舌而不能,又濟心乎?故泉脈斷而井、裂,亦無濟於心,並爛其舌。舌爛,清泉泥濘,必流血。

白話文:

如果舌頭出血不止,那麼舌頭必定紅腫潰爛,裂紋中會有紅痕,血液從裂痕中流出。雖然這種情況不會立即致死,但如果不及時救治,時間久了也會危及生命。這是因為心火過旺,腎水不足所致。邪水侵犯心臟會導致死亡,而真正的腎水滋養心臟則會讓人活下去,因此心與腎看似相剋,實則相生。如今腎水不足以滋養心臟,想要依靠腎水來救治心臟卻無法做到,於是隻能向舌底的廉泉求救。然而,如果腎水充足,廉泉也會充足,就像江河水量充沛,井泉自然就會滿盈。現在腎水不足以滋養心臟,又怎麼能上升到嘴脣和口腔呢?因此,廉泉想要滋養方寸大小的舌頭都做不到,又怎能救治心臟呢?所以廉泉的脈絡斷裂,井泉乾枯、裂開,也無法救治心臟,反而會導致舌頭潰爛。舌頭潰爛,清澈的井泉就會變渾濁,必定會流血。

大補心腎,使交濟,舌血自斷。用,護舌丹,:丹皮、麥冬、桔梗三錢,甘草、人參、北味一錢,玄參五錢,熟地一兩,黃連三分,肉桂一分。一劑血止,四劑愈。此方專交心腎,使心通腎,腎濟心,舌無取給,症自愈。

白話文:

此方藥可以大補心腎,讓心腎相交,舌頭出血自然停止。使用方法,稱之為「護舌丹」:

  • 丹皮、麥冬、桔梗各三錢
  • 甘草、人參、北耆各一錢
  • 玄參五錢
  • 熟地一兩
  • 黃連三分
  • 肉桂一分

服用一劑後出血可以停止,四劑後即可痊癒。此方專門作用在心腎,讓心氣通達腎臟,腎氣滋養心臟,舌頭不再出血,症狀自然痊癒。

齒縫出血如線標,此腎火沸騰也。夫齒屬腎,腎病直現於齒。然齒若堅固,血無隙可乘,似治齒標血,宜治齒。然腎為本,齒乃末。夫腎龍雷之火宜奔咽喉,宜從口出,何以入齒?蓋腎火走任、督,上趨唇齒,乘隙而出。火性急,齒縫隙小,故標如線。用,六味地黃湯,加味治。

白話文:

牙齒縫隙出血像線一樣,這是腎火過旺造成的。牙齒屬腎,腎臟疾病會直接表現在牙齒上。但是,如果牙齒堅固,血就沒有縫隙可乘;這時治療方法似乎應該治療牙齒出血,但其實應該治療腎臟。因為腎臟是根本,牙齒只是末端。腎臟中的龍雷之火應該往咽喉和口腔走,而不應該進入牙齒。為什麼會進入牙齒?因為腎火走任脈、督脈,向上走到嘴脣和牙齒,乘隙而出。火氣急躁,牙齒縫隙小,所以出血像線一樣。要用六味地黃湯來治療,並加上其他藥材。

熟地一兩,山藥、棗皮四錢,丹皮、麥冬五錢,苓、瀉三錢,北味、骨碎補一錢。一劑血止,四劑不發。六味補水,水足火自降,火降血不妄行。加麥、味從化源以補肺,水尤易生,骨碎補透骨補漏,血欲不止得乎?

白話文:

用生地黃一量,山藥、紅棗皮各四錢,丹皮、麥冬各五錢,茯苓、澤瀉各三錢,北味參、骨碎補各一錢。服用一劑,出血即可止住,服用四劑,不再復發。六味藥材能補水,水足火氣自然下降,火氣下降,血就不會亂流。加入麥冬和紅棗皮,從根源滋補肺部,水液更容易生發;骨碎補可以透骨補漏,血如果還想不停止,可能嗎?

臍中出血不多,如水流出。夫臍通氣海、關元、命門,烏可泄氣?雖但血流,日日如此,氣必隨泄。可不急治?此大小腸火斗於腸中,小腸火欲趨於大腸,大腸火欲升於小腸,兩不相受,火乃無依,上下莫泄,直攻臍隙而出,血亦隨之。似宜急安二腸火。然火動,腎枯無水潤也。

白話文:

肚臍出血不多,像是水一樣流出來。肚臍連通氣海穴、關元穴和命門穴,怎麼能讓氣泄露?即使只是血流出,如果每天都這樣,氣也會跟著泄露。能不盡快治療嗎?這是因為小腸和大腸的火氣在腸道中交戰,小腸的火想要進入大腸,大腸的火想要升入小腸,雙方互不相讓,火氣就無處可依,上下都不能泄出,只能直接衝破肚臍的空隙而出,血液也跟著出來。這個情況似乎應該優先安撫兩條腸道的火氣。但是火氣在活動,腎液枯竭而沒有水來滋潤。

故治二腸火,仍須治腎。用,兩止湯,:熟地三兩,棗皮、麥冬一兩,五味五錢,白朮五錢。一劑血止,四劑除根。熟地、棗皮補水,麥、味益肺,多用五味取酸收也。白朮利腰臍,腰臍利,水火流通,二腸各取給於腎而不爭,水足火息,血自止。

白話文:

因此,治療大腸和小腸有熱症,仍然需要調理腎臟。使用「兩止湯」:熟地黃三兩,酸棗仁、麥門冬各一兩,五味子五錢,白術五錢。服用一劑可以止血,服用四劑可以根治。熟地黃、酸棗仁滋補陰液,麥門冬、五味子益養肺部,大量使用五味子取其酸味以收斂固澀。白術疏利腰臍,腰臍通利,水火暢通,大腸和小腸都能從腎臟取得滋養而不再爭奪,陰液充足,虛火退息,血便自然停止。

九竅出血,氣息奄奄,欲臥不欲見日,頭暈身困,人謂祟憑。蓋血熱妄行,散走九竅。症若重,較狂血走一經反輕。人身無非血,九竅出血,由近而遠,非盡從臟腑出,法仍治臟腑,不可只治經絡,以臟腑統經絡也。用,當歸補血湯,加味治。當歸一兩,黃耆二兩,人參、炒黑荊芥三錢,白朮、生地五錢。

白話文:

九個竅孔出血,元氣虛弱,想躺着不願意見陽光,頭暈目眩,身體沉重,人們都說這是鬼祟附體。其實是血熱妄行,散佈到九個竅孔。症狀嚴重時,較之於狂熱之血只走一個經脈反而要輕些。人體都是血,九個竅孔出血,由近及遠,不全是從臟腑出來,治療方法還是治療臟腑,不能只治療經絡,因為臟腑統領經絡。藥方:當歸補血湯,加味治療。當歸一兩,黃耆二兩,人參、炒黑荊芥三錢,白朮、生地五錢。

二劑愈。血熱妄行,不清火反補氣,得毋氣旺助火?不知血妄出火已泄,,血之妄行,由氣虛不能攝血,血得火,逢竅則鑽,今補氣,氣旺自攝血。倘用止抑,則一竅閉,安必眾竅盡閉。況又加行氣涼血,兼清火,有不奏功哉。

白話文:

服用兩劑藥就能痊癒。血熱導致血亂行,此時不降火反而補氣,難道不怕氣旺助火?不知道血亂行是因為氣虛無法收攝血液,血液得火,遇到孔竅就會鑽出來。現在補氣,氣旺了就能自動收攝血液。如果使用止血藥,則封閉一處孔竅,難保其他孔竅也會被封閉。況且還加入了疏通氣血涼血的藥物,同時又能降火,怎麼會沒有效果呢?

大便或前或後出血,人謂糞前屬大腸火,糞後屬小腸火,其實皆大腸火。腸本無血,因大腸火燥干腸液,腸薄開裂,血從外滲入,腸裂在上血來遲,腸裂在下則血來速,非小腸出血也。小腸出血人立死,蓋小腸無血,出血則心傷,安能活乎?故大便出血,統小腸以辨症則可,以糞後屬小腸不可。宜單治大腸,然腎主二便,腎水無濟於大腸,故火旺致便血。

白話文:

大便出血,有時在開始排便時,有時在結束排便後。一般人認為便前出血是因大腸中有火,便後出血是因小腸中有火,但實際上這都是大腸火氣過旺所致。

大腸本來沒有血,但大腸火氣過旺會烘乾大腸中的液體,導致腸壁變薄並龜裂,血液從外滲入。如果腸壁裂在較高處,出血會較慢,如果裂在較低處,出血則較快。這並非小腸出血。

小腸出血的話,人會立即死亡。這是因為小腸內沒有血液,如果出血,就會傷及心臟,人怎麼可能還活著?

因此,大便出血時,可以同時考慮小腸問題來診斷,但不能認為便後出血一定是小腸出血。治療時,應該針對大腸進行治療。然而,腎臟掌管二便,如果腎水不足以滋潤大腸,火氣就會過旺而導致便血。

用,三地湯,:生熟地、當歸一兩,地榆三錢,木耳末五錢。水煎調服。一二劑全愈。此精血雙補,腸中自潤,既無乾燥,自無滲泄,況地榆涼,木耳塞,有不速效哉。

白話文:

使用三地湯:

成分:

  • 生地黃
  • 熟地黃
  • 當歸 1 兩
  • 地榆 3 錢
  • 木耳末 5 錢

用法:

用水分煎後服用,一、兩劑藥即可痊癒。

功效:

這個方劑既能補精血,又能潤滑腸道。由於腸道不乾燥,自然不會出現滲泄症狀。而且地榆具有清涼的性質,木耳能堵塞滲漏,難道會有不快的效果嗎?

尿血痛澀,馬口如刀刺,人謂小腸火,不知小腸出血人立死,安得痛楚猶生。因不慎酒色,欲泄不泄,受驚而成。精欲泄,因驚縮入,精已離宮,不能仍反腎宮,小腸因驚,不能直泄其水出,則水積火生,熱極煎熬所留之精,化血而,實本腎精,非小便血。法宜解小腸火。然不利水則水壅,火仍不出,精血何從外瀉。

白話文:

使用水火兩通湯:

用,水火兩通湯,:車前子、梔子三錢,茯苓、當歸五錢,木通、黃柏、扁蓄一錢,白芍、生地一兩。二劑痛血止,三劑全愈。此通利水火,又平肝補血。蓋血症最懼肝木克脾胃,脾胃不能升氣,下陷血又何從升散乎?今平肝,肝舒脾胃亦舒,脾胃氣舒,小腸水火兩通,敗精速去。

* 車前子、梔子各三錢

* 茯苓、當歸各五錢

* 木通、黃柏、扁蓄各一錢

* 白芍、生地各一兩

兩劑後疼痛和血便會停止,三劑後完全康復。

此湯藥通利水火,平肝補血。因為血癥最擔憂肝木剋制脾胃,脾胃不能升氣,下陷的血又怎麼能升散呢?現在平肝,肝舒緩了,脾胃也舒緩了,脾胃之氣舒暢,小腸的水火兩通,敗精會快速排出。

白話文:

車前子、梔子各三錢,茯苓、當歸各五錢,木通、黃柏、扁蓄各一錢,白芍、生地各一兩。服用兩劑後,疼痛和血便就會停止,三劑後就能完全康復。

這個藥方能通利水火,平肝補血。因為血癥最怕肝木剋制脾胃,脾胃不能升氣,下陷的血怎麼能升散呢?現在平肝,肝舒緩了,脾胃也舒緩了,脾胃之氣暢通,小腸的水火兩通,敗精就會快速排出。

毛孔出血,或標或滲如線,或頭身,或兩脛,皆肺腎虧,火乘隙越出。舍補腎無二法。然補腎功緩,當急補氣,氣旺肺自旺,皮毛自固。用,肺腎兩益湯,:熟地二兩,人參、麥冬一兩,三七根末三錢。一劑血止。再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調理一月,不發。用熟地壯水,麥冬益肺,金水相資,肺腎火息,血自歸,何至走入皮毛外泄,況三七根原止血,宜效之捷也。

白話文:

皮膚毛孔出血,有的像圓點,有的像線狀滲出,有的出現在頭身,有的出現在兩條小腿,都是因為肺腎虛弱,虛火趁虛而入導致的。除了補腎之外,沒有別的方法。但是補腎見效緩慢,應該先急著補氣,氣旺了肺氣自然旺盛,皮毛自然就會穩固。可用肺腎兩益湯:熟地黃兩錢、人參、麥冬各一錢,三七根末三錢。一副藥就能止血。再用六味地黃湯加上麥冬、五味子,調理一個月,就不會再出血了。熟地黃能滋補腎水,麥冬能益補肺氣,金水相生,肺腎之火得以平息,血液自然會歸於經絡,不會滲出到皮毛外。況且三七根本身就有止血作用,所以見效會很快。

唾血,只唾一口,人謂唾少似輕,不知實重。蓋唾出脾,不出於胃也。脾胃相表裡,血犯胃,中州已傷,後天虧矣,況更犯脾陰後天乎。胃主受,脾主消,脾傷不能為胃化其津液,雖糟粕已變,但能化粗,不能化精,以轉輸於臟腑而皆困,是脾唾甚於胃唾也。然脾之所以唾,仍責胃虛,不特胃虛,尤責水衰。

白話文:

咳血,只咳一口,人們以為(血)少就好像(病情)輕,殊不知其實(病情)重。因為咳血是從脾臟出來,不是從胃臟出來。脾胃互相表裡,如果血液侵犯胃臟,中州(脾)已經受傷,後天之本已經虧損,更何況再進一步侵犯脾臟陰分(後天之本)?胃臟主受納,脾臟主消化,脾臟受傷不能幫助胃臟消化津液,即使糟粕已經轉化,只能轉化為粗糙的物質,不能轉化為精華物質,而不能輸送至臟腑,所以(咳)脾血比(咳)胃血嚴重。但是脾臟之所以咳血,仍然要怪罪於胃臟虛弱,不只是胃虛,更加怪罪於(胃)水液衰少。

蓋胃為腎之關門,腎衰,胃不司開合,脾血上吐,胃無約束,任其越出,故脾唾。雖脾火沸騰,實腎胃二火相助。法平脾火,必須補脾土。補脾土以平脾火,必須補腎水以止胃火。用,滋脾飲,:人參三分,茯苓二錢,玄參、芡實、茅根、山藥、丹皮三錢,熟地一兩,沙參五錢,甘草五分。二劑愈。

白話文:

胃部是腎臟的閘門。腎虛時,胃部無法正常開合,脾臟中的血液會嘔吐而出。胃部沒有約束力,任由血液溢出,所以會吐唾液。雖然脾氣旺盛,但實際上是腎和胃兩個部位的虛火相助。治療方法是平息脾氣,必須補益脾土。補益脾土以平息脾氣,必須補益腎水以制止胃火。使用滋脾飲,組成如下:人參三分,茯苓二錢,玄參、芡實、茅根、山藥、丹皮各三錢,熟地一兩,沙參五錢,甘草五分。服用兩劑即可痊癒。

方輕治脾,重補腎,探本也。倘止泄脾火,必傷胃土,胃傷脾更傷,然後補腎則不能生腎水,何能制脾火?無論唾血難止,吾恐胃關不閉,血且傾盆,茲滋脾飲所以妙耳。

白話文:

這個處方主要治療脾臟虛弱,重點在於補益腎臟,因為這是治本之法。如果只針對脾臟的虛火,可能會損傷胃部,而胃部受損又會進一步加重脾臟的虛弱。隨後如果要補益腎臟,卻難以生出腎水,又如何能遏制脾臟的虛火呢?無論是怎樣難以止住的咳血,我都擔心胃部無法閉合,血會像盆子裡的東西一樣傾倒而出。這個補益脾臟的湯藥之所以很妙,也在於此。

雙目流血,甚直射出,女閉經,男口乾唇燥,人謂肝血妄行,誰知腎中火動。腎,相火,君火寧,相火不敢上越於目。惟君火衰,心動嗜欲,相火即挾君以令九竅。心系通於目,肝竅開於目,肝、命門、心包同為相火,同氣相助沸騰,不啻小人結黨,上走心肝之系竅。法似宜補心以制腎火,然心既虛,補不易旺,必補腎生心,則心火不動,腎火亦靜。

白話文:

雙眼流血,嚴重時甚至會噴射而出;女性閉經,男性口乾脣燥。一般人認為是肝臟血氣運行失常,但其實是腎臟中的火氣上揚所致。腎臟中的相火,是由心臟中的君火所控制。當君火安定,相火就不會往上竄升到眼睛。只有當君火衰弱時,心臟就會產生慾望,相火就會挾持君火,控制九竅(耳、目、口、鼻)。心臟與眼睛相連,肝臟的竅孔也在眼睛;肝臟、命門(腎臟中的腎陽)和心包都是相火,它們同氣相助,會一起沸騰。就像一羣小人結黨一樣,往上衝向心臟和肝臟的系統和竅孔。一般方法會建議用補養心臟的方法來控制腎臟的火氣,但由於心臟虛弱,補養不容易使心臟強壯。因此,必須補養腎臟來生養心臟,這樣心臟的火氣就不會亂動,腎臟的火氣也會平靜下來。

用,助心丹,:麥冬、熟地一兩,志肉二錢,茯神、玄參、丹皮、當歸三錢,棗皮、芡實五錢,蓮子心一錢,柴胡三分。二劑不發。此心、肝、腎藥也。補腎生肝,即補腎生心。或疑腎火動,不宜補腎,不知火動乃水衰,況心火必得水資乃旺,心旺腎火自平,實有至理,非漫然耳。

白話文:

使用助心丹:

材料:

  • 麥冬
  • 熟地黃 50 克
  • 酸棗仁 10 克
  • 茯苓
  • 玄參
  • 丹皮
  • 當歸,各 15 克
  • 棗皮
  • 芡實,各 25 克
  • 蓮子心 5 克
  • 柴胡 1.5 克

兩劑後症狀未改善。此方劑兼具益心、補肝、補腎的作用。補腎能生肝,同時也能補腎生心。有人懷疑腎火旺盛時不宜補腎,但這觀念有誤。因為火旺通常是因為水虛造成的。況且心火旺盛需要腎水來滋養,腎水充足,心火自然平息。這個道理很有道理,不是隨便說說的。

舌上無故出血不止,細觀之有小孔標血,人謂血衄,誰知心火上升克肺乎。夫鼻血名衄,未可以舌血為衄,雖舌竅不閉,出血亦如鼻,謂之衄血似宜。然鼻衄血犯氣道,舌衄與犯氣道有間。蓋舌衄只犯經絡之小者耳。然血出於舌,無異血出於口。出口犯食道,出舌非犯食道比。

白話文:

舌頭平白無故地出血不止,仔細觀察發現有個小孔流血。人們都說是鼻血,誰知道是心火上炎剋制肺臟呢?鼻血又叫衄血,不能把舌頭出血也算作衄血。雖然舌頭上的孔洞沒有閉合,出血也像鼻子一樣,稱之為衄血似乎也合適。但是,鼻血侵犯氣道,舌衄和侵犯氣道之間是有區別的。舌衄只侵犯經絡中較小的部位而已。然而,血出於舌頭,與血出於口腔沒有區別。出口處侵犯食道,出舌處的侵犯與食道無關。

出口犯胃不犯心,出舌犯心不犯胃。胃,腑,心,臟,烏可謂經絡細小病哉。宜內補心液,外填舌竅之孔,心火自寧,舌血易止。用,補液丹,:人參、生地、山藥三錢,麥冬、當歸、玄參五錢,丹參二錢,北味十粒,黃連、貝母一錢。外用炒槐花、三七根末等搽之即愈。二味止血,何必用補液丹?然內不治本,外徒治末,恐隨止隨出。

白話文:

吐出胃裡的東西不會影響心臟,吐出舌頭會影響心臟。胃是腑,心臟是臟,怎麼會是經絡細微的小病呢?應該從內部補充心臟的水液,從外部填充舌頭的孔洞,這樣心火自然平息,舌頭的血也會停止。可以使用補液丹:人參、生地、山藥各三錢,麥冬、當歸、玄參各五錢,丹參二錢,北味十粒,黃連、貝母各一錢。外用炒槐花、三七根末等敷在傷口上即可痊癒。這兩種藥都可以止血,為什麼還要用補液丹呢?但是,如果只從外部治療,不從內部根治,恐怕會邊治療邊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