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奇聞》~ 卷八 (7)
卷八 (7)
1. 虛
勞心經營太過,心火沸騰,先夜夢不安,久驚悸健忘,心神憔悴,血不華色,人謂心氣弱,誰知心血虧乎。心君宜靜不宜動,靜則心火不炎,腎水自來相濟,若動則腎與心氣兩不相交。火升水降,膜不相關。蓋腎水得心火溫則生,腎得烈火熬則竭。過勞火動,烈火非溫火,腎畏之不暇,敢升以受火威逼乎?水不升,心愈燥,且自焚,虛損成,不必外邪耗也。五臟損至心而亡,今心先損,不治。
然各臟腑不損,心有取給,正有生機,補各臟氣,自虛者不虛,損者不損。宜補脾、腎、肺、肝氣。用,衛主生氣湯,:人參三錢,白朮、麥冬、北味、炒棗仁、白芍、玄參一兩,白芥子二錢。二劑愈。此五臟兼補藥也,然覺獨補心。倘補心不補各臟,或補一二臟,不兼補五臟,反偏勝,俱非善法。
任情房戰,初則鼓勇而鬥,不易泄精,久則陽物不剛,易於走泄,後頻舉頻泄,欲忍精獲歡不得,骨軟筋麻,食少畏寒,此腎中水火兩損也。久戰不泄,命門火旺也。腎中無火水不生,無水火難養。頻泄者,水去火亦去矣。過於泄精,乃腎火不能藏也。火不藏,水始泄,交感興不酣,泄精必不多,正腎火不大動也。
火動極,水泄極。泄極火無水養,更易動,易動加易泄,則水火兩傷,欲腎不損得乎?必大補腎水,不可遽補火。蓋水涸補火,火且炎上,惟補水,水足制火,且水足火自生。用大劑,六味湯,煎服。二月後加桂附補命門火,則水火既濟。八味,水中補火,補陽兼補陰。故補火無亢,補水不寒。
動即大怒,兩脅脹滿,其氣不平,雖欲忍氣,頻耐頻忘,頭疼面熱,胸膈脹痛,人謂肝氣旺,誰知肝血損乎。肝得血以藏之,則性不急。惟肝血不藏,肝無血養,肝氣不舒,遂易怒。蓋肝氣藏,肝血必外越,肝血藏,肝氣必外疏。肝氣泄,肝血內生,肝血泄,肝氣內郁,二者相反而相成也。
易怒者,血欲藏不得藏,氣欲泄不得泄。宜補肝血使藏,平肝氣使泄。用加味,逍遙散,:白芍一兩,白朮、陳皮、當歸五錢,甘草五分,茯苓二錢,柴胡、半夏一錢,炒梔子、炒荊芥三錢。十劑愈。方善疏肝氣,郁解氣血自和,況清火血有寧靜,引經血不返還重用歸、芍生新,輕用半、柴解逆,故兩收其功。
不食則飢,食又飽悶,吞酸溏泄,面色痿黃,吐痰不已,人謂胃氣傷,誰知脾氣損乎。脾代胃行傳化,胃氣全藉脾氣運動,胃化其精微,不特脾益,各臟腑皆受益矣。今脾氣傷,不能代胃行傳化,不特胃氣無生,脾不得胃氣之化,則脾亦損,必脾胃兩損,何能分津液以注臟腑?必大健胃,兼補脾。蓋脾胃宜合不宜離,離則脾病胃亦病,合則胃健脾亦健。
用,益脾湯,:人參、扁豆、神麯一錢,山藥五錢,芡實、巴戟、白朮三錢,砂仁一粒,半夏三分,茯苓二錢,肉蔻一枚。服三月胃氣開,六月脾壯,有益無損。此開胃藥多於補脾,以脾損由胃虛,故補胃自益其脾也。
白話文:
[虛]
長期操勞傷神,導致心火旺盛,晚上睡覺常常做惡夢,久而久之出現心悸健忘,精神萎靡,面色蒼白。人們只認為是心氣虛弱,卻不知道是心血不足。心如同君主,應該保持寧靜,不宜過度勞動。心靜則心火不旺,腎水自然會上來滋潤,如果心神過度活躍,則腎氣與心氣就不能相互滋養。心火上升,腎水下降,兩者無法相互協調。因為腎水需要心火溫煦才能滋生,如果腎水受到過盛的火所灼燒,就會耗竭。過度勞累導致心火過盛,這不是溫和的火,而是烈火,腎臟承受不住,怎能上升來接受火的煎熬呢?腎水不上升,心火就更加旺盛,最終會自焚,導致虛損,這並不是因為外邪侵襲造成的。五臟受損最終會導致心臟衰竭而死,現在心臟已經先受損了,如果不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其他臟腑沒有受損,心臟還有可以補充的能量,還有生的希望。可以調理其他臟腑之氣,這樣虛弱的就不再虛弱,受損的就不再受損。應該補益脾、腎、肺、肝之氣。可以使用衛主生氣湯:人參三錢,白朮、麥冬、北五味子、炒棗仁、白芍、玄參各一兩,白芥子二錢。服用兩劑即可痊癒。這是補益五臟的藥方,但感覺上像是專門補益心臟。如果只補心臟而不補其他臟腑,或者只補一兩個臟腑而不兼顧五臟,反而會導致某臟腑過盛,都不是好的方法。
縱慾過度,開始時雖然能逞一時之勇,不容易遺精,但時間久了,就會陽痿,容易遺精。後來頻繁性交,頻繁遺精,想控制精液卻控制不住,出現骨軟筋麻、食慾不振、畏寒等症狀,這是腎臟的水火都受損的表現。長期性交而不遺精,則是命門火旺盛。腎臟中沒有火,腎水就無法產生;沒有水火,腎臟就難以滋養。頻繁遺精,則水火都流失了。過度遺精,是因為腎火不能收藏。腎火不收藏,腎水就外泄,水火不能相互交感,遺精就不會太多,因為腎火並沒有過度旺盛。
心火過盛,腎水外泄。腎水外泄,腎火缺乏滋養,就更容易旺盛,更容易遺精,這樣就會造成水火兩傷,腎臟還能不受損嗎?必須大力補益腎水,不能急於補益腎火。因為腎水不足時補益腎火,腎火反而會更加旺盛;只有補益腎水,腎水充足了才能制約腎火,而且腎水充足了,腎火也會自然產生。服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丸,煎服。兩個月後再加桂枝附子來溫補命門火,這樣水火就能得到調節。八味丸中,補益腎水的同时补益肾火,既补阳又补阴。所以補腎火不會過盛,補腎水也不會過寒。
動不動就大發雷霆,兩肋脹滿,氣機不暢,即使想控制脾氣,也經常忘記,伴隨頭痛、面紅、胸悶等症狀。人們認為這是肝氣旺盛,卻不知道是肝血不足。肝臟需要血液來滋養,這樣肝氣才能平和。只有肝血不足,肝臟缺乏血液滋養,肝氣就不舒暢,就容易發怒。因為肝氣藏於肝臟內,肝血就會外溢;肝血藏於肝臟內,肝氣就會外達。肝氣外泄,肝血就會內生;肝血外泄,肝氣就會內鬱,這兩種情況是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
容易發怒的人,是因為血液想收藏卻收藏不住,氣機想外泄卻外泄不了。應該補益肝血使其收藏,平復肝氣使其外泄。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白芍一兩,白朮、陳皮、當歸各五錢,甘草五分,茯苓二錢,柴胡、半夏各一錢,炒梔子、炒荊芥各三錢。服用十劑即可痊癒。這個方子善於疏理肝氣,肝氣通暢了,氣血自然就會調和;而且它能清熱涼血,使人寧靜,引導經血不致逆流,白芍、當歸能滋生新血,半夏、柴胡能解表散逆,所以能同時達到兩種功效。
不進食就飢餓,進食後又感到飽脹,還伴有吞酸、大便溏瀉、面色萎黃、咳嗽痰多等症狀。人們認為是胃氣受損,卻不知道是脾氣受損。脾臟代替胃臟進行運化,胃氣完全依靠脾氣的運化,胃將食物的精微物質化生,不僅脾臟受益,其他臟腑也都受益。現在脾氣受損,不能代替胃臟進行運化,不僅胃氣不能生成,脾臟也得不到胃氣的滋養,脾臟也會受損,這樣就會導致脾胃兩虛,怎麼還能將津液輸送到其他臟腑呢?必須大力健脾和胃。因為脾胃應該協同運作而不應該分離,分離則脾胃都生病,協同則胃健脾也健。
可以使用益脾湯:人參、扁豆、神麴各一錢,山藥五錢,芡實、巴戟、白朮各三錢,砂仁一粒,半夏三分,茯苓二錢,肉蔻一枚。服用三個月胃氣就會恢復,六個月脾臟就會強壯,有益無害。這個方子健胃的藥物多於補脾的藥物,因為脾虛是由於胃虛引起的,所以補益胃氣就能間接補益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