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奇聞》~ 卷七 (16)
卷七 (16)
1. 痢
夏秋腹痛作泄變痢,如魚凍,久則紅白相間,此肝來克脾也。蓋夏秋寒熱必雜,肝遇涼風木氣不舒,上不能宣,必至下克脾土。脾胃受三夏之暑熱欺,肝木凋凌,乃與肝相爭,肝激成怒,乃相助成惡,忘其自損母氣也。紅白間者,肝不藏血,色紅;腎不藏精,色白也。惟肝血無多,腎精有限,何能綢繆不斷,如水傾,如泉湧耶。
不知六腑畏肝橫,五臟助腎困,交相成也。法急平肝木,少佐祛穢,則肝氣不降,腎氣頓收,不必止痢,脾胃土自安,何有再痢?用,平肝止痢湯,:白芍一兩,當歸五錢,梔子、車前子二錢,枳殼、甘草一錢。三劑全愈。妙在全不治痢,但平肝,痢自止。蓋痢始於肝,成於腎。
平肝則肝氣平,腎氣亦平,脾胃又烏有不平。今但知治脾胃,故不遽止。
夏秋先泄後痢,腹疼痛,後重極,急欲痢又不痢,口渴飲水,小便艱澀,少腹作脹,人謂火邪重,誰知濕熱甚乎。蓋夏傷於熱,飲水必多,熱雖解於一時,濕每留於脾胃,迨秋,風襲皮毛,熱秘臟腑,於是熱欲外泄而不能,勢必與濕合。然濕熱相合,必相爭,疼痛生。相爭必相背,相背必相離,熱欲下出,濕欲相留,彼此牽掣於大腸,後重現。
熱欲出不得出,則熱必上焚,必求水以解。上中二焦枯,然濕留下焦,水得水而快意,而火則忌水,乃盤踞邀截之路,使水不能傳膀胱,水火戰鬥,仍從大腸而出,此少腹所以脹也。宜分解濕熱,俾濁者趨大腸,清者入小腸,不必用澀藥止痢。用,分解濕熱湯,:車前子一兩,厚朴、滑石末三錢,黃連、甘草、枳殼、檳榔一錢。
三劑全愈。用車前子利水,黃連清熱,厚朴分清濁,余皆止穢去滯,調和於邪正以解紛。配合攸宜,安有不效。一濕熱作痢,大渴引飲,飲後不甚快,心中懊憹,小便不利,紅白相間,似膿血非膿血,人謂飲食太多,誰知火熱未解乎。濕熱極,始成痢,但有濕輕熱重,亦有熱輕濕重,此乃濕熱兩重。
單消水則熱存,水難降;單清火則水在,火難除。必兩泄之,濕熱俱不能存。然泄熱必傷陽,泄濕必傷陰,不顧陰陽虛實,其不損陰陽者幾希。宜於補陰中佐泄熱泄濕,則陰不虧,陽亦無害。夫泄之既能損陰陽,則補陰自宜補陽,今僅補陰,即不傷陽乎?不知陰陽互為其根,泄熱藥仍走大腸,雖損陽,仍損其陰也。今補陰則陰不傷,又何害乎陽?故補陰不必補陽也。
用,滋陰止痢丹,:當歸、白芍一兩,大黃、蘿蔔子三錢,車前子五錢,檳榔二錢。三劑頓愈。方奇在大黃、蘿葡子並用,逐瘀穢、分清濁甚神,又妙用於歸、芍內,補以行攻,有益無損。
濕熱極,腹痛作痢,上吐不得入,下瀉不得止,至勺水難入,胸中悶亂,人謂禁口痢,誰知胃中濕熱之毒乎。夫痢宜下行,下利,宜也,何上吐不能入?此乃胃火,得濕而蘊結不宣,一旦作痢,本欲下行,乃投飲食,火反上熾不降,致胃中閉塞成禁。然胃火盛由於心火旺,心火最惡濕,一得濕,火鬱不通,乃停胃口。
白話文:
夏天秋天的時候,如果肚子痛又拉肚子,拉出來的東西像魚凍一樣,拉久了還會出現紅色和白色相間的狀況,這是因為肝木的氣過強,反過來壓制脾土的緣故。因為夏秋季節天氣忽冷忽熱,肝遇到涼風就會氣機不順暢,無法向上疏通,就一定會向下壓制脾土。脾胃受到夏天的暑熱侵襲,使得肝木衰弱,於是就跟肝爭鬥,肝被激怒就更加厲害,反而一起作惡,忘記了自己其實正在損耗母體的氣。紅色和白色相間,是因為肝不藏血,所以是紅色;腎不藏精,所以是白色。但肝血本來就少,腎精也有限,怎麼可能一直不停地拉,像水傾倒、泉水湧出一樣呢?
大家不知道六腑都怕肝氣橫逆,五臟都幫助腎氣衰竭,這是互相影響造成的。治療方法應該是趕快平息肝木的氣,稍微用一些祛除污穢的藥,這樣肝氣就不會下降,腎氣就能馬上收斂,不必刻意止瀉,脾胃自然就會安好,又怎麼會再拉肚子呢?用平肝止痢湯:白芍一兩,當歸五錢,梔子、車前子二錢,枳殼、甘草一錢。吃三帖就好了。這個方的奧妙在於完全不治拉肚子,而是平肝,拉肚子自然就會停止。因為拉肚子開始於肝,最後影響到腎。
平肝,肝氣就平順;肝氣平順,腎氣也會平順,脾胃又怎麼會不平順呢?現在大家只知道治療脾胃,所以拉肚子才不能馬上停止。
夏秋季節先拉肚子,然後變成痢疾,肚子很痛,想拉卻拉不出來,肛門有下墜感,口渴想喝水,小便困難,小腹脹脹的,大家都說是火邪太重,誰知道是濕熱更嚴重呢?因為夏天受到熱邪的傷害,一定會喝很多水,雖然一時解了熱,但濕氣常常留在脾胃,等到秋天,風邪侵入皮膚毛孔,熱邪就悶在五臟六腑,於是熱邪想向外發散卻發不出去,一定會跟濕氣結合。濕熱結合,一定會互相爭鬥,所以就產生疼痛。互相爭鬥一定會互相背離,互相背離一定會分離,熱邪想要向下排出,濕氣想要留住,彼此在大腸中互相牽制,所以出現肛門下墜的感覺。
熱邪想要排出卻排不出去,一定會向上燃燒,一定會想要喝水來解決。上焦和中焦都乾枯了,但濕氣留在下焦,水得到水就很開心,但火卻討厭水,就佔據住道路,使水不能傳送到膀胱,水火交戰,仍然從大腸排出,這就是小腹脹的原因。應該分解濕熱,讓髒的東西從大腸排出,乾淨的東西進入小腸,不必用收澀的藥來止瀉。用分解濕熱湯:車前子一兩,厚朴、滑石末三錢,黃連、甘草、枳殼、檳榔一錢。
吃三帖就好了。用車前子來利水,黃連來清熱,厚朴來分離清濁,其他的藥都用來清除污穢、去除滯留的物質,調和邪氣和正氣來解除紛爭。藥物的配合恰當,怎麼會沒有效果呢?如果濕熱導致拉肚子,非常口渴想喝水,喝了卻不覺得舒服,心裡煩悶,小便不順暢,拉出來的東西紅紅的又白白的,像膿血又不像膿血,大家都說是吃太多東西造成的,誰知道是火熱還沒解除呢?濕熱太嚴重,就會變成拉肚子,但有的是濕氣比較輕,熱氣比較重;也有的是熱氣比較輕,濕氣比較重,這是濕熱兩種都很嚴重的情況。
單獨消除水濕,熱邪還在,水就很難降下去;單獨清除火熱,水濕還在,火熱就很難消除。一定要同時消除兩者,濕熱都不能夠留存。但是消除熱邪一定會傷害陽氣,消除濕氣一定會傷害陰氣,如果不考慮陰陽虛實,那能夠不損傷陰陽的情況就很少了。應該在滋養陰氣的同時,佐以消除熱邪和濕氣的藥,這樣陰氣就不會虧損,陽氣也不會受到傷害。既然消除濕熱的藥能夠損傷陰陽,那麼在滋養陰氣的同時,自然也應該滋養陽氣。現在只滋養陰氣,難道就不會損傷陽氣嗎?其實陰陽互為根本,消除熱邪的藥仍然走大腸,雖然會損傷陽氣,但也會損傷陰氣。現在滋養陰氣,陰氣就不會受到傷害,那又何必擔心會傷害陽氣呢?所以滋養陰氣不必滋養陽氣。
用滋陰止痢丹:當歸、白芍一兩,大黃、蘿蔔子三錢,車前子五錢,檳榔二錢。吃三帖就好了。這個方的奇妙之處在於大黃和蘿蔔子一起用,能快速地清除瘀血和污穢,分離清濁,效果非常好,又巧妙地用在當歸和白芍中,在補養的同時也兼顧了攻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濕熱很嚴重的時候,肚子痛然後拉肚子,想吐卻吐不出來,想拉卻停不下來,甚至到了連水都喝不下去的地步,胸口悶悶的,大家都說是禁口痢,誰知道是胃中的濕熱之毒呢?拉肚子應該往下走,所以拉肚子是正常的,為什麼會想吐卻吐不出來呢?這是因為胃火遇到濕氣而蘊結,無法宣洩,一旦變成拉肚子,本來應該往下走,卻又吃東西,火反而向上燒得更旺盛,無法下降,導致胃中閉塞,變成禁口痢。胃火旺盛是由於心火旺盛,心火最討厭濕氣,一旦遇到濕氣,火氣就會鬱悶不通,就停留在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