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奇聞》~ 卷七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4)

1.

口渴飲水,忽大泄,一晝夜至數百次,完穀直下無留,人謂火泄,誰知水不足制火乎。胃為腎關,胃火必得腎水相制,腎水虧,胃火必旺,胃火既旺,內養無資,必索外水以濟,然外水可少止上焦炎,不能助下焦水,故外水入,腎不受。腎與膀胱相表裡,腎不受,膀胱亦不納,水無從出,直趨大腸而作泄。

但胃火既盛,渴飲涼水宜發汗,今何作泄?蓋腎水不能制胃火,胃火反欺腎弱,挾外水侮腎,不泄汗而泄水。迨後不特水驟崩,火且驟降,關門不閉,上下盡開,直進直出,不啻崩湍峽泉,建瓴而下。似宜急則治標,然徒止泄,不急救陰,則亡陰立盡,何能制火以存胃氣?用,生陰止泄湯,:棗皮、白芍、山藥二兩,車前子、茯苓、白朮、苡仁一兩,肉桂三分,甘草五錢。三劑全愈。

方純補腎補胃,不止泄,然止已存於補陰中。蓋陽火得陰止,倘作胃虛有火治,亦能止,然下多亡陰,何能驟復?何若此方,止泄,陰陽兩不相傷。

素好飲,逞醉入房,過於泄精,久則脾氣大傷,變水泄,一感風寒,大泄不止,如溏如積,人謂酒濕損脾,誰知酒濕傷腎乎。脾,濕土,最惡濕。酒最濕,幸酒性大熱,脾喜熱,濕熱合則脾不甚傷。無如人借酒之熱助命門火,以博久戰,究之熱不可長恃,精不能堅守,興闌精泄火息,濕留腎宮。

夫臟腑皆賴腎火以化,腎中有濕,火化而濕隨,長年相伴不肯離,歲月既深,火日衰,濕日盛,腎不能久留,仍傳於脾,前酒濕未去,新酒濕又來,於是濕盛熱亦盛,脾不受熱益,專受濕害,故作泄。必大補脾腎,後傷者不傷,後解濕熱,則泄者不泄。用,解酲止泄湯,:白朮、棗皮、茯苓一兩,柞木枝、白芍五錢,黃連三分,附子一分。

此脾腎兼補。用柞木枝、黃連解酒毒,苓、術消水濕,芍藥斂耗脫之陰,又用附子一分引群藥入腎,掃蕩濕熱,非助命門虛陽也。但必多服。蓋酒濕之泄甚難建功,以濕熱入腎最難出。十劑,或改為丸,日三服,三月全愈。

忽作泄,腹痛不可止,面青唇黑,幾不欲生,肛邊如刀割,大泄傾盆,人謂火泄,誰知受毒作泄乎。此毒或食瓜果,飲涼水,斟隔夜茶,飲露天酒,或遊神廟陰寒之地,或探古洞幽暗之方,或貪臥濕地,加餐樹間,牛馬自死,禽獸難化,皆受毒發泄,雖受毒腹中,泄發腸外,非必死症。然腹疼欲死,烏可不救。

宜於解毒中輔泄毒,因勢利導。用,化毒神丹,:生草、丹皮、蒲公英五錢,大黃、當歸一兩,雷丸三錢。不必二劑。生草、蒲公英解毒,合雷丸、大黃則祛毒無太剛,掃毒無過滯,又得當歸、丹皮,逐毒不傷腸陰,驅除於至急,消弭於暴亡,實有至理,非孟浪也。

白話文:

口渴喝水,卻突然腹瀉不止,一天一夜瀉上好幾百次,吃下去的食物直接排出,一點都不停留。人們說是火熱導致的腹瀉,卻不知是水不足以制衡火氣。胃是腎的關口,胃火必須依靠腎水來制衡,腎水不足,胃火就會旺盛。胃火旺盛,身體沒有營養供給,就會向外索求水分來補充。但是外來的水只可以稍微緩解上焦的炎症,不能滋養下焦的腎水,所以喝進去的水,腎臟吸收不了。腎與膀胱是表裡關係,腎臟吸收不了水,膀胱也無法儲存,水就只能直接流入大腸,導致腹瀉。

然而胃火這麼旺盛,喝涼水應該會發汗才對,為什麼會腹瀉呢?因為腎水無法制衡胃火,胃火反而欺負腎臟虛弱,借助外來的水來侵犯腎臟,所以不是發汗,而是腹瀉。等到後來,不僅水份大量流失,火氣也會驟然下降,身體的關口失守,上下皆開,水份不斷流出,就像山洪暴發,一瀉千里。好像應該先治標,但是只止瀉而不急救陰氣,就會陰氣耗盡,怎麼能制衡火氣來保存胃氣呢?所以要用生陰止泄湯:棗皮、白芍、山藥各兩錢,車前子、茯苓、白朮、薏仁各一錢,肉桂三分,甘草五分。三劑就能痊癒。

這個方子純粹是補益腎臟和胃,不僅止瀉,而且止瀉的作用包含在補益陰氣之中。因為陽火得到陰氣的制衡就會停止,如果單純治療胃虛有火,雖然也能止瀉,但是瀉下太多會損耗陰氣,怎麼能快速恢復呢?而這個方子既能止瀉,又能使陰陽兩方面都不受損傷。

有些人平時喜歡喝酒,喝醉了還行房事,過度泄精,時間久了脾氣就會大傷,導致腹瀉。一遇到風寒,腹瀉就止不住,像稀粥一樣,又像積聚一樣。人們說是喝酒傷了脾,卻不知是酒傷了腎。脾是濕土,最怕濕。酒最濕,幸好酒性大熱,脾喜熱,濕熱結合,脾臟的損傷不會很嚴重。然而有些人借酒的熱性來助長命門之火,想持久戰鬥,但是熱性不能持久依靠,精氣不能堅守,興致一過,精氣泄漏,火氣衰竭,濕氣就停留在腎臟。

人體臟腑都依靠腎火來運作,腎臟如果有濕氣,火氣運作就會帶動濕氣,長期伴隨不肯離開。時間久了,火氣一天天衰弱,濕氣一天天旺盛,腎臟無法長久留住濕氣,又會傳到脾臟。先前酒濕之邪未除,新的酒濕之邪又來了,於是濕氣旺盛,熱氣也旺盛,脾臟得不到熱的益處,反而專受濕邪的傷害,所以就腹瀉。必須大補脾腎,後來的損傷就不會發生,後續再治療濕熱,腹瀉自然就會停止。所以要用解酲止泄湯:白朮、棗皮、茯苓各一錢,柞木枝、白芍各五分,黃連三分,附子一分。

這個方子是同時補益脾腎。用柞木枝、黃連來解酒毒,茯苓、白朮來消除水濕,白芍藥來收斂耗損的陰氣,又用附子一分引導其他藥物進入腎臟,掃除濕熱,不是為了幫助命門虛火,但必須多服用。因為酒濕導致的腹瀉很難治好,因為濕熱入腎最難排出。服用十劑,或者改成丸藥,每天服用三次,服用三月就能痊癒。

突然腹瀉,腹痛難忍,面色青灰,嘴唇發黑,幾乎快要死了,肛門附近像刀割一樣疼痛,腹瀉如傾盆大雨,人們說是火熱導致的腹瀉,卻不知是中毒導致的腹瀉。這種中毒可能是吃了不乾淨的瓜果,喝了涼水,喝了隔夜茶,喝了露天陳放的酒,或者去了陰寒的神廟,探訪了陰暗潮濕的古洞,或者貪睡在潮濕的地方,在樹林裡用餐,吃了牛馬的死屍,吃了難以消化的禽獸肉,都是因為中毒導致腹瀉,雖然毒素在腹中,但是洩瀉發生在腸道外,不一定是必死的病症。然而腹痛欲死,怎能不救治?

應該在解毒的同時輔助排毒,順勢而為。所以要用化毒神丹:生草、丹皮、蒲公英各五分,大黃、當歸各一錢,雷丸三錢。不必服用兩劑。生草、蒲公英解毒,配合雷丸、大黃就能祛除毒素又不傷及腸道,又加入當歸、丹皮,就能驅除毒素而不傷及腸道陰液,快速驅除毒素,化解危急,確實有道理,絕非胡亂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