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奇聞》~ 卷七 (11)
卷七 (11)
1. 五癉
宜開肝氣鬱,佐之分濕散熱,則黃疸自愈。用,利肝分水飲,:膽草二錢,茵陳、豬苓、前子、白蒺藜三錢,茯苓一錢,柴胡一錢甘菊五錢。十劑病止,二十劑全愈。此開鬱於分濕中,補肝於散熱內,既逐邪又顧正。
脾疸,身黃如秋葵,汗沾衣服皆成黃色,涕唾亦黃,不欲聞人言,小便不利,此乃脾陰之黃也。夫脾不惡熱實惡濕。脾,濕土,又加水濕,濕以濟濕,脾中陽氣盡消,無陽則陰不能化,土成純陰,陰土何能制水?水存脾中,寒土不能分消,聽水流行於經絡皮膚也。凡臟腑水下輸膀胱,乃氣化也。
今脾純陰,則無氣以達膀胱,故水不入。然水寒宜清,今變黃,寒極似土也。寒極宜見水象,水,黑色,今見黃者,如水寒畜於陰濁之池,其色必黃也。不欲聞人言者何?脾寒極,心寒可知,心寒則膽怯,聞人言惕然驚矣。宜大補脾,溫命門火,佐以利水,則陰變陽,黃病愈。
方用,補火散邪湯,:白朮三兩,附子、半夏、茵陳三錢,人參二兩,白茯苓一兩。八劑愈。方用參、術補脾,苓、茵利水,附子溫火。真火生,邪火自散,元陽回,陰氣自消。陰陽和協,水火相安,有何黃病。
腎疸,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思飲食,不臥,此乃腎寒也。腎藏真火,最惡邪水,凡水得腎氣皆化,故腎與膀胱為表裡,腎旺膀胱亦旺。然腎所以旺者,腎火旺也。火旺而水流,火衰而水積。水積多,成水臌,難治;水積少,成黃癉,易治。黃疸不可單治癉,須補腎中火,佐以健脾祛濕,用,濟水湯,:白朮三兩,肉桂三錢,山藥、苡仁一兩,茵陳一錢,芡實五錢。八劑愈。
白朮健脾,兼利腰臍氣,健脾正以健腎。況芡、茯、山藥補腎,又兼利濕,肉桂溫命門火,則腎中不寒,元陽自透於膀胱。況苡仁直走膀胱,離照當空,冰山雪海盡行消化,何黃不散。或問黃病俱濕熱,未聞有濕寒,此論得毋過奇乎?嗟乎!黃病有陰黃症,脾寒能作黃,腎寒獨不能作黃乎?況腎寒發黃,別有至理。黃,土色。
黃極必變黑,則純陰無陽必死。今但發黃,是陰已逼陽外出,只存一線之陽在皮膚,欲離未離也,故補陽而陽可續。倘致皮黑,方雖佳不救。
心驚膽顫,面目俱黃,小水不利,皮膚瘦削,此膽怯濕乘也。少陽膽,甲木。木最喜水,濕亦水,入膽何反成疸?然水泛木浮,水過多則滔天浴日,木根不實,反苦於水矣。少陽膽,何禁汪洋之侵蝕乎?故膽怯,膽怯水邪愈勝,膽不能防,直入於膽中矣。水入膽,膽汁反越出,黃病成。
法宜泄水濕,則膽氣壯,木得養。然木為水侵久矣,泄水能去水,不能固木根。木必生於土,水多土崩,何能生木?故又宜培土。用,兩宜湯,:茯苓、苡仁五錢,白朮一兩,柴胡、郁李仁五分,膽草、茵陳一錢。此利濕無非利膽氣,又無非健脾氣。水多遇土,自歸膀胱從小便出。
白話文:
五癉
肝疸宜疏肝解鬱,輔以利濕散熱,則黃疸自癒。可用利肝分水飲:膽草二錢,茵陳、豬苓、車前子、白蒺藜各三錢,茯苓一錢,柴胡一錢,甘菊五錢。十劑病止,二十劑痊癒。此法在於疏肝解鬱的同時利濕散熱,既能祛除病邪,又能保護正氣。
脾疸,全身發黃如同秋葵,汗液沾染衣物皆成黃色,鼻涕唾液也發黃,不願與人說話,小便不利,這是脾陰受損導致的黃疸。脾臟不畏熱邪,卻怕濕邪。脾屬濕土,再加濕邪,濕上加濕,脾臟陽氣耗盡,無陽則陰氣不能化解,脾土變成純陰之體,陰土又怎能制約水濕?水濕停留在脾臟,寒濕的脾土不能化解,水濕便循經絡流佈於皮膚。所有臟腑的水液最終都要經膀胱排出,這是氣化作用的結果。
如今脾臟純陰,則無氣化作用將水液輸送到膀胱,所以小便不利。雖然水寒宜清利,但如今卻變黃,寒極則似土,寒極則呈現水象,水為黑色,如今卻發黃,如同寒濕之水淤積於陰濁的水池,其色必黃。不願與人說話的原因是:脾寒極則心寒,心寒則膽怯,聽到人說話便會驚恐。宜大補脾胃,溫煦命門之火,輔以利水,則陰轉為陽,黃疸自癒。
方用補火散邪湯:白朮三兩,附子、半夏、茵陳各三錢,人參二兩,白茯苓一兩。八劑痊癒。此方用人參、白朮補益脾胃,茯苓、茵陳利水,附子溫補腎陽。真火生起,邪火自然消散,元陽回歸,陰氣自然消退。陰陽調和,水火相濟,何來黃疸?
腎疸,身體和面部都發黃,小便不利,不想吃東西,睡不好覺,這是腎陽不足。腎臟藏有真火,最怕濕邪,所有水液都要依靠腎氣來化解,所以腎與膀胱是表裡關係,腎氣旺盛,膀胱也旺盛。腎氣旺盛的原因是腎陽充足。腎陽充足則水液運行通暢,腎陽衰弱則水液停滯。水液停滯多則成水腫,難以治療;水液停滯少則成黃疸,容易治療。黃疸不能單純治療黃疸本身,必須補益腎陽,輔以健脾祛濕。方用濟水湯:白朮三兩,肉桂三錢,山藥、薏苡仁各一兩,茵陳一錢,芡實五錢。八劑痊癒。
白朮健脾,又能利通腰部和臍部的氣機,健脾就能間接健腎。而且芡實、茯苓、山藥都能補腎,又能利濕,肉桂溫補命門之火,則腎中不再寒冷,元陽就能通達膀胱。此外,薏苡仁能直接作用於膀胱,如同陽光普照,冰山雪海都能融化,哪有什麼黃疸不能消散?有人問黃疸都是濕熱導致的,從未聽說過濕寒導致黃疸,這個說法是不是太奇怪了?唉!黃疸也有陰黃,脾寒能導致黃疸,腎寒難道不能導致黃疸嗎?況且腎寒導致的黃疸,自有其道理。黃色是土的顏色。
黃色極度加深就會變黑,這是純陰無陽將死的徵兆。如今只是發黃,是陰邪已經逼迫陽氣外泄,僅僅在皮膚表面殘存一點陽氣,尚未完全離去,所以要補益陽氣,陽氣就能恢復。如果皮膚變黑,即使藥方再好也無濟於事。
心驚膽戰,面部發黃,小便不利,皮膚消瘦,這是膽怯加濕邪侵襲。少陽屬膽,屬木。木最喜水,濕邪也是水,進入膽臟為何反而導致黃疸呢?這是因為水泛木浮,水太多就如同洪水泛濫,木根不穩固,反而受水所苦。少陽膽臟怎能抵禦汪洋恣肆的侵蝕呢?所以膽怯,膽怯則水邪更盛,膽臟不能防禦,水邪直接進入膽臟。水入膽臟,膽汁反倒溢出,從而導致黃疸。
治療方法應該洩去水濕,則膽氣壯盛,木氣得到滋養。但是木氣被水侵蝕已久,洩去水濕能去水濕,卻不能鞏固木根。木生於土,水多則土崩,又怎能生木?所以還應該培土。方用兩宜湯:茯苓、薏苡仁各五錢,白朮一兩,柴胡、郁李仁各五分,膽草、茵陳各一錢。此方利濕的同時,又能健脾利膽。水濕多了遇到土,自然會歸於膀胱,從小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