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奇聞》~ 卷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七 (6)

1. 汗症

大病後,日常遍身出汗,人謂內熱發汗,誰知陽虛外泄,腠理不能自閉也。大病後氣血大虧,氣不能入血中,必至逼氣於膚外,使肺金清肅之令行,氣雖欲越出,腠理未疏,何能外泄?惟大病後必損肺,肺無自主之權,又安能禁其氣之不泄哉。

氣既不固,汗,氣所化也,汗隨氣泄,氣泄而魄汗淋漓,遂致遍身出汗,有不散盡真氣乎?似與亡陽症同,然亡陽症身喪頃刻,何自汗不至遽殞?蓋亡陽乃熱邪驅,自汗乃陰虛促也。陽病暴,陰病緩,陽暴難於救援,陰緩易於調劑。自當以補氣,補氣兼以補陰,則陰能攝陽,汗自止矣。

方用,攝陽湯,:人參、黃耆、熟地一兩,白芍、麥冬五錢,北味一錢,棗皮三錢。十劑全愈。此用參、耆大補其氣,氣足則肺金有養,皮毛自固。又益麥、味,則肺不特足以衛外,兼可以分潤腎水。猶恐汗出太多,必損耗真陰,更加熟地、棗皮益精,使肺金不必來生腎水,則肺氣更旺,皮毛益固。尤妙增白芍收斂肝氣,則肝木自平,使肺金無仇相逼,則肺氣安,自能行清肅之令。

清肅令行,下輸於膀胱,則上下氣舒,心中生液,不來克肺,則肺金有權,安肯聽汗自出,此攝陽之妙法也。倘貧窮無力買參,前方倍加黃耆二兩,增防風五分,功同,但必須多服數十劑。

夢遺後,身體狼狽,加太勞,或行房太甚,遂盜汗淋漓,人謂腎氣虛,誰知心氣熱乎。心腎,兩相交者也。心喜寒不喜熱,腎喜熱不喜寒,似相違,然相違未常不相合。夢遺自精水不足,加行役勞其筋,行房損其骨,則內陰大虧,又何能上濟心?心無腎水濟則心熱增,心熱腎水更耗,久則腎畏心之取資,堅閉腎宮,心欲交腎,腎畏心炎不納,勢必仍返於心,無奈心無液養,煩燥生。

然心君雖無寧靜之氣,未嘗無專主之權,徒然煩燥,相火尚不敢顯背君主,越出軀殼,乘君假寐,乃竊資重潛移,故盜汗與自汗實不同。自汗,心不得自主;盜汗,心尚能操意。此汗必出在胸間者尤甚。汗本熱,越出軀殼外,則變為寒。正因相火熱乃虛火,非實火,況乘心君之未知而遁出,非明目張膽者比。

熱出為寒,正顯其陰象也。況心原無液,何以得汗?亦竊腎之餘津私自潛移耳。泄心熱仍宜補腎水,腎水足,心火自清,心火寧,心汗自止。方用,防盜止汗湯,:麥冬五錢,生棗仁、熟地一兩,棗皮、人參、丹參、茯神三錢,黃連、肉桂五分。二劑全愈。此心腎雙補。心腎兩足,自離而復合。

尤妙黃連清心,肉桂溫腎,二味同用,能交心腎於頃刻。心腎交則心君清明,相自畏主,何敢竊國帑偷用哉。倘不補心腎,惟事止汗,汗不能止,必輕變重,重變危矣。

夜汗,初少,後漸多,日久每夜出大汗,至五更止,人謂陽虛盜汗,誰知陰虛出汗乎。陰虛乃腎虛,腎藏真陰宜秘藏,何故發汗?蓋腎中火動也,腎水非火不養,腎火妄動,何能生水,何反泄水?即水泄,宜從下出,何走皮毛旁出?不知腎火能生水者,真火也,真火喜靜不喜動,水靜則真火生水,水動則真火泄水。生水火秘藏,泄水火奔越。

白話文:

[汗症]

大病過後,常常全身出汗,人們認為這是體內有熱在發汗。殊不知這是陽氣虛弱向外散失,導致皮膚的紋理無法自行閉合。大病之後,氣血嚴重虧虛,氣不能進入血液之中,必定會被迫跑到皮膚表面,即使肺的清肅功能正常運作,氣還是想往外跑。但如果皮膚紋理沒有疏鬆,氣又怎麼能洩出呢?只有在大病之後,肺氣一定會受到損傷,肺失去自主權,又怎麼能阻止氣的洩漏呢?

氣既然不能固守,汗是氣所化生的,汗隨著氣洩漏,氣洩漏則會導致汗水淋漓,這樣不是會把體內的真氣散盡嗎?這種情況似乎與亡陽症相同,但亡陽症會使人頃刻間死亡,為何自汗不會馬上致命?那是因為亡陽是熱邪在驅趕陽氣外散,而自汗是陰虛在促使陽氣外洩。陽病發作快速,陰病發作緩慢,陽病突然發作難以救治,而陰病緩慢發作容易調養。所以應當補氣,補氣同時也要補陰,這樣陰氣就能夠收攝陽氣,汗自然就會停止。

可以用攝陽湯:人參、黃耆、熟地各一兩,白芍、麥冬各五錢,北五味子一錢,棗皮三錢。服用十劑就能痊癒。這個方子用人參、黃耆大補元氣,元氣充足則肺金得到滋養,皮膚毛孔自然就會緊閉。又加上麥冬、五味子,使肺不僅足以衛護體表,還能分潤腎水。又擔心出汗太多,會耗損真陰,所以加入熟地、棗皮來滋養精血,讓肺金不必再來生腎水,這樣肺氣就會更旺盛,皮膚毛孔也會更加緊閉。更妙的是加入白芍來收斂肝氣,使肝木平靜,不讓肝木欺侮肺金,肺氣自然安穩,就能正常執行清肅的功能。

清肅功能正常執行,就能將津液下輸膀胱,這樣上下氣機就會舒暢,心中產生津液,不會來克制肺,肺金有了權力,又怎麼會聽任汗液自行外泄呢?這就是攝陽的巧妙之處。如果貧窮沒有能力買人參,可以用原方將黃耆加倍至二兩,再加防風五分,效果相同,但必須多服幾十劑。

夢遺之後,身體疲憊,加上過度勞累,或者性生活過度,就會盜汗淋漓。人們認為這是腎氣虛弱,殊不知是心氣有熱。心與腎,是互相交通的。心喜歡寒涼而不喜歡熱,腎喜歡溫熱而不喜歡寒涼,看似互相違背,但其實兩者之間是相互協調的。夢遺是精液不足,加上勞力傷筋,性生活傷骨,就會導致體內陰液大虧,又怎麼能上濟於心呢?心臟沒有腎水滋潤,則心火會更加旺盛,心火旺盛,腎水更加耗損。久而久之,腎會害怕心不斷索取,於是就緊閉腎關。心想與腎相交,但腎害怕心火熾盛而不願接納,勢必仍舊返回心臟,無奈心臟沒有津液滋養,就會產生煩躁。

然而,心君雖然沒有安寧之氣,但仍然有主導權,只是徒然煩躁,相火還不敢明顯地背叛君主,跑出體外。只是趁著心君假寐時,偷偷地從內部潛移,所以盜汗與自汗是不同的。自汗是心不得自主;盜汗是心還能控制意識。這種汗特別容易出在胸部。汗本屬熱,跑出體外就會轉變為寒冷。這是因為相火的熱是虛火,並非實火,何況還是趁著心君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跑出來,並不是明目張膽的。

熱出去變成寒冷,正顯現出其陰的特性。況且心臟本來就沒有津液,怎麼會有汗呢?這也是偷偷地從腎臟那裡盜取剩下的津液罷了。要消除心熱,仍然應該補腎水,腎水充足,心火自然會清,心火寧靜,心汗自然會停止。可以用防盜止汗湯:麥冬五錢,生酸棗仁、熟地各一兩,棗皮、人參、丹參、茯神各三錢,黃連、肉桂各五分。服用二劑就能痊癒。這個方子是心腎雙補,心腎兩者都充足了,自然就會從分離恢復到相互結合。

尤其巧妙的是用黃連清心火,肉桂溫腎陽,兩味藥合用,能在短時間內使心腎相交。心腎相交,則心君清明,相火自然會畏懼君主,又怎麼敢偷取國庫的財物使用呢?倘若不補心腎,只是一味地止汗,汗不但不能停止,必然會從小病變成大病,從大病變成危險的病症。

夜間出汗,開始比較少,後來逐漸增多,時間長了,每晚都出大汗,直到五更天停止。人們認為這是陽虛導致的盜汗,殊不知這是陰虛導致的汗出。陰虛就是腎虛,腎所藏的真陰應當秘藏,為什麼反而會發汗呢?這是因為腎中的火妄動了。腎水不是沒有火就不能滋養,但是腎火妄動,又怎麼能生水呢?為何反而會洩水?即使要洩水,也應該從下竅排出,為何會從皮膚毛孔旁出?這是因為腎火能生水的,是真火,真火喜歡靜而不喜歡動,水靜則真火能生水,水動則真火會洩水。生水時火是秘藏的,洩水時火是奔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