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奇聞》~ 卷六 (1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9)

1. 消渴

消渴,氣喘痰嗽,面紅虛浮,口舌腐爛,咽喉腫痛,得水則解,日飲水汁一斗,人謂上消,誰知肺消乎。肺屬金,宜清肅,何火熾如此?心火刑也。心火刑肺,何竟成消渴?火刑肺,肺金乾燥,肺又因腎虛,欲下顧腎,肺燥,肺中津液自顧不遑,安能顧腎。肺既無津養腎,又恐腎水涸,乃索外水以濟。

然肺得補水,只可救本宮之炎,終無益於腎。腎得外水不受,與膀胱為表裡,故飲水即溲。似宜專泄心火,救肺熱。然肺因火熱發渴,日飲外水,必有水停心下,水日侵心,則心火留肺不歸心,久成虛寒,是寒涼反為心惡。且寒涼不能上存,勢必下趨脾胃。夫肺火盛不可解者,正苦於脾胃虛,土不能生金也。

再用寒涼,必損脾胃氣,肺又何養?必仍治肺金,少加補土,則土旺肺氣自生,清肅行,口渴止。用,清上止消丹,:麥冬二兩,天冬、銀花一兩,人參三錢,生地、茯苓五錢。二十劑全愈。此重治肺,輕治脾胃。治肺不損金,清火不傷土。土生金,金生水。但加金銀花實有妙義。

火刑金,多飲水則寒熱相擊,熱雖暫解,毒必留積,用清金藥解熱,不能解毒。與其俟毒發用解毒,何若乘解熱兼解毒為得哉。尤妙銀花不特解毒,且善滋陰。

消渴,恣飲數十碗,始覺胃中少快,否則胸中嘈雜如蟲鑽,易飢,得食渴減,不食,渴尤甚,人謂中消,誰知胃消乎。胃消多因燔熬烹炙肥甘醇厚過於貪饕,釀成內熱,津液乾涸,不得不求濟外水,水入胃,不能遊溢精氣,上輸於肺,肺因胃火熾,不能通調水道,於是內外水,建瓴而下,飲一溲二,不但外水難化,且平日素蘊水精竭絕,盡輸而下,較暴注、暴泄為尤甚。此竭澤之水,不盡不止。

腎水未虧,尚可制火,膏梁人腎水無不素乏者,能保不爍干腎水足矣,尚望腎救援乎。內外無制,勢必求外水相濟,外水又不可濟,思食濟之。食入,胃止解火於須臾,不能生水於旦夕,不得不仍求水救渴。宜少泄胃火,大補腎水。腎水生,胃火息。腎有水,關門不開,又何從沸騰。

用,閉關止渴湯,:石膏、青蒿五錢,玄參、麥冬、熟地二兩。二十劑全愈。用石膏、青蒿止胃火,玄參、熟地填腎水,重用麥冬益肺。夫胃關開,由腎火動,腎火動由腎水乏,今補水則水旺,腎火無亂動,火靜,腎水不沸騰。腎水既安腎宅,胃火何能獨開胃關。

消渴,飲一斗,溲一斗,吐清痰,投之水中立散,化為清水,面熱唇紅,口舌不峭,人謂下消,誰知腎水泛上作消乎。腎水泛上,升咽喉,口舌宜不渴,何渴甚如此?蓋下寒極,逼火上焦作渴。此火乃腎中龍雷火,龍雷一發莫制,可於水中引,不可於水中逐。論理,仲景腎氣丸最妙,然此丸只治消渴已痊症,不能治消渴初起症。

白話文:

消渴

  • 症狀一: 氣喘、咳嗽有痰、臉色紅潤且虛浮、口舌潰爛、喉嚨腫痛,喝水後症狀會稍微緩解,每天喝大量的水,別人說是上消,但其實是肺出了問題。肺屬金,應該保持清肅,為何會火氣這麼大?這是因為心火過盛所致。心火過度耗損肺,為何會導致消渴?因為心火過度耗損肺,導致肺部乾燥,加上腎虛,肺本想向下滋養腎,但肺本身已經乾燥,連自身津液都顧不暇,哪還有餘力顧及腎?肺沒有津液滋養腎,又怕腎水枯竭,只好向外求水。然而,喝水雖然可以暫時緩解肺部的火熱,但對腎並沒有幫助。腎得不到水,又與膀胱相表裡,所以喝水後很快就排泄出來。表面看應該要瀉心火,救肺熱,但肺因為火熱才導致口渴,每天喝大量的水,必然會在心下產生積水,水長期侵犯心臟,心火就會留在肺中不回到心臟,久而久之形成虛寒,寒涼反而會讓心臟更加不適。而且寒涼藥性不能停留在上部,勢必向下走到脾胃。肺火旺盛無法消除的原因,正是因為脾胃虛弱,土不能生金。如果再用寒涼藥,必定會損傷脾胃,肺又如何得到滋養?應該還是要治療肺,稍微補益脾胃,當脾胃強健,肺氣自然產生,肺氣清肅,口渴自然停止。可以用「清上止消丹」:麥冬二兩,天冬、金銀花各一兩,人參三錢,生地、茯苓各五錢。服用二十劑就能痊癒。這個藥方重點治療肺,輔助治療脾胃。治療肺不會損傷肺金,清熱不會損傷脾土,土生金,金生水。尤其加入金銀花,更是有其妙用。因為火耗損金,大量喝水導致寒熱相戰,熱雖然可以暫時緩解,但毒素必定會積留。用清熱藥只能解熱,無法解毒。與其等到毒素發作才解毒,不如趁著解熱時一併解毒。金銀花不僅能解毒,而且還能滋陰。

  • 症狀二: 肆意喝水數十碗,才感覺胃裡稍微舒服些,否則胸中嘈雜像蟲子鑽,容易飢餓,吃東西後口渴會減輕,不吃東西口渴更加嚴重,別人說是中消,但其實是胃出了問題。胃消多半是因為吃太多燒烤煎炸、肥甘厚味的食物,導致內熱產生,津液枯竭,不得不求助於外來的水。水進入胃,無法轉化為精氣,向上輸送到肺。肺又因為胃火太旺盛,無法通調水道,於是內外水都像瀑布般向下流瀉,喝一杯水就排泄兩杯,不僅外來的水難以利用,連平日積蓄的水精也耗盡,全部排泄出來,比暴注暴泄的情況更嚴重。這就像竭澤而漁,不把水抽乾絕不停止。腎水如果沒有虧虛,還能抑制火熱,但經常吃肥甘厚味的人,腎水無不匱乏,能保住腎水不被耗盡就已經很好了,還能指望腎水來救援嗎?內外失調,只能向外尋求水來補充,但外來的水無法解決問題,就想靠吃東西來緩解。吃東西後,胃火雖然能暫時得到緩解,但不能馬上產生水,不得不繼續喝水止渴。應該稍微瀉胃火,大量補腎水。當腎水充足,胃火自然平息。腎中有水,關閉門戶,又怎麼會沸騰?可以用「閉關止渴湯」:石膏、青蒿各五錢,玄參、麥冬、熟地各二兩。服用二十劑就能痊癒。用石膏、青蒿來抑制胃火,用玄參、熟地來填補腎水,大量使用麥冬來滋養肺。胃門打開是因為腎火妄動,而腎火妄動是因為腎水不足,現在補腎水,腎水旺盛,腎火就不會亂動。腎火平靜,腎水就不會沸騰。當腎水安穩地待在腎臟,胃火又怎麼能打開胃門?

  • 症狀三: 每天喝一斗水,也排一斗水,而且吐出的痰是清稀的,投到水裡就散開化成清水,臉上發熱、嘴唇紅潤、口舌不乾燥,別人說是下消,但其實是腎水上泛所致。腎水上泛,升至咽喉,照理說口舌應該不會渴,為何會如此口渴?這是因為下焦過於寒冷,逼迫虛火上炎導致口渴。這火是腎中的龍雷之火,一旦發作難以抑制,只能用水引導,不能用水驅逐。按照道理來說,張仲景的腎氣丸最為適合,但是這個藥丸只能治療消渴已經痊癒的階段,不能治療消渴初發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