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奇聞》~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牙齒

齒痛不可忍,每至呼號。此臟腑火旺,上行牙齒作痛。不泄火不能捷效。然火虛實,大約虛火動於臟,實火起於腑。實火有心包、胃,虛火有肝、脾、肺、腎。齒牙各有部位,兩門牙上下四齒屬心包,門牙旁上下四齒屬肝,再上下四齒乃胃,再上下四齒脾也,再上下四齒肺也,再上下四齒腎也。大牙亦屬腎。

白話文:

牙痛劇烈難忍,痛到會嚎叫。這是因為臟腑中的火氣旺盛,向上蔓延到牙齒而引起疼痛。不瀉掉火氣,很難快速止痛。然而,火氣分虛火和實火,通常來說,虛火是臟器中的火氣活動,而實火是腑臟中的火氣。實火來自心包和胃,虛火來自肝、脾、肺、腎。牙齒不同部位對應不同的臟腑,上下的兩顆門牙為心包,門牙旁上下四顆為肝,再上下四顆為胃,再上下四顆為脾,再上下四顆為肺,再上下四顆為腎,而大牙也屬於腎。

腎經有三牙,齒多者貴。以前數分治多驗。火既多,宜分治。然吾用,治牙仙丹,。玄參、生地一兩。諸火俱效。辨心包火加黃連五分,肝火加炒梔子二錢,胃火加石膏五錢,脾火加知母一錢,肺火加黃芩一錢,腎火加熟地一兩。二劑火散,四劑平復。火既有虛實,何一方均治?不知火有餘,乃水不足。

白話文:

腎經有三個牙齒,牙齒長得多的人富貴。以前用這個方法治療牙疼,效果很好。如果火氣大,應該採取分治的方法。但我的做法是使用治牙仙丹,由玄參和生地各一兩組成。對各種火氣都很有效。

如果辨證為心包火,可以加入黃連五分;如果是肝火,可以加入炒梔子二錢;如果是胃火,可以加入石膏五錢;如果是脾火,可以加入知母一錢;如果是肺火,可以加入黃芩一錢;如果是腎火,可以加入熟地一兩。連續服用兩劑,火氣就會消散,四劑就能完全平復。

火氣有虛有實,為什麼一方可以治療所有火氣呢?這是因為如果火氣過多,就是水不足造成的。

滋陰則陰陽之火無不自戢。況玄參泄浮游之火,生地止無根焰,瀉中有補,故虛實咸宜,實巧而得其要者也,況辨症加各經藥乎?或曰火生於風,治火不治風,恐非妙法。不知火旺生風,未有風大生火。人感風邪,身必發熱,斷無風止入牙而獨痛之理。治火兼治風,此世人之誤,治火病用風藥反增火勢。

白話文:

滋養陰液,則陰火和陽火自然會收斂。何況玄參可以清泄表層虛熱,生地可以抑制虛火,既能瀉火又能補益,所以虛證和實證都適合使用,這是掌握了巧妙的運用方法。何況再根據症狀加上對應經絡的藥物呢?有的人說火氣是由於風邪引起的,治療火氣而不治療風邪,恐怕不是好辦法。不知道火氣旺盛會生風,但沒有見過風大會生火的。人感受風邪,身體一定會發熱,絕沒有風邪止於牙齒而引起疼痛的道理。治療火氣同時治療風邪,這是常人所誤解的,治療火邪的病症使用風藥反而會加重火勢。

或疑膀胱、膽、心、大小腸、三焦皆有火,何俱不言?不知臟病腑亦病,腑病臟亦病,治臟不必治腑,泄腑不必泄臟。況膀胱、心、膽、三焦、大小腸俱不入牙齒,故不談。

白話文:

有些醫生可能會懷疑,膀胱、膽、心、大小腸、三焦這些臟腑都有火,為什麼古籍中沒有提到呢?這是因為:

臟腑疾病是相互影響的,臟有病腑就會有病,腑有病臟也會受影響。所以,治療臟腑疾病,不一定都要同時治療臟和腑,瀉下腑火也不一定需要同時瀉下臟火。

此外,膀胱、心、膽、三焦、大小腸這些臟腑都不與牙齒相連,因此古籍中沒有特別提到它們的火氣。

多食肥甘,齒牙破損作痛,如行來行去,蟲也。齒乃骨余,最堅,何能藏蟲?不知過食肥甘,熱在胃,胃火日沖口齒,濕氣乘之,濕熱相搏不散,乃蟲生於牙。初少,久則蕃衍,蝕損其齒,遂致墮落。一而再,再而三,有終身之苦。必外治,若內治,蟲未殺而臟腑先傷。用,五靈至聖散,:五靈脂三錢、研絕細末,白薇三錢,細辛、骨碎補五分。

白話文:

頻繁食用油膩肥厚的食物,會導致牙齒損壞疼痛,就像蟲子在蛀牙一樣。有人認為牙齒是骨骼的餘留物,是最堅硬的,怎麼可能藏蟲呢?不知道是因為過度食用油膩的食物,胃中產生熱氣,胃火日復一日地衝擊牙齒,濕氣乘虛而入,濕氣與熱氣相互作用而不消散,導致蟲子在牙齒裡生長。起初蟲子很少,時間久了就會繁殖擴散,損蝕牙齒,最終導致牙齒脫落。一次次地脫落,終生受苦。必須外治,如果內治,蟲子還沒殺死,臟腑就先受損了。可以使用五靈至聖散:五靈脂三錢,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白薇三錢,細辛、骨碎補各五分。

各研為細末。先用滾水含漱齒牙至淨,後用藥末五分,滾水調如稀糊,含漱口齒半日,至氣急吐出,如是三次,痛止蟲死,斷不再發。齒痛原因蟲,五靈、白薇殺蟲於無形,加細辛散火,骨碎補透骨,引靈、薇直進骨內,蟲無可藏,蟲死痛自止。

白話文:

把五靈脂、白薇、細辛、骨碎補研成細末。

先用滾燙的開水漱口刷牙直到清潔乾淨。

然後取五分藥末,用滾水調成稀糊狀,含在口中漱口半日,直到氣息急促時吐出來。這樣反覆三次,疼痛就會停止,蟲子也會死亡,不再復發。

牙齒疼痛是由於蟲子引起的。五靈脂、白薇能無形中殺死蟲子,細辛能散火,骨碎補能透達骨骼,將五靈脂、白薇引導至骨內,使得蟲子無處藏身,蟲子死亡後,疼痛自然就會停止。

牙痛久,牙床腐爛,飲食難進,日夜號呼,乃胃火獨盛,上升於牙,有升無降故也。人惟胃火最烈,火在何處,即於在處受病。火易升,不易降。火即升於牙齒,牙齒非藏火之地,焚燒兩頰,牙床紅腫,久腐爛。似宜用治牙仙丹加石膏。然火蘊結,可用前方消於無形,今腐爛,前方又不可用。

白話文:

牙痛持續很久,牙牀腐爛,飲食難以入口,日夜嚎叫。這是因為胃火過盛,上升到牙齒,只有上行沒有下降所致。人體中,胃火最猛烈。火在哪裡,哪裡就會得病。火容易上升,難以下降。火一旦上升到牙齒,牙齒不是儲藏火的地方,就會灼燒兩頰,導致牙牀紅腫,長時間後會腐爛。似乎應該使用治牙仙丹加石膏。但火氣淤積,可以用前面的藥方消解於無形。現在已經腐爛,前面的藥方就不適用了。

以有形難於補救。用,竹葉石膏湯加減,治之。石膏、青蒿五錢。葛根、半夏、知母二錢,茯苓、麥冬三錢,竹葉三百片。四劑火退腫消。再用治牙仙丹收功。方用石膏泄胃火,何又加葛根、青蒿?不知石膏降而不升,入二味引於牙齒則痛除,何腐爛之不愈。

白話文:

單靠有形之藥很難根治牙痛。應當使用加減竹葉石膏湯來治療。藥方:石膏、青蒿各五錢;葛根、半夏、知母各二錢;茯苓、麥冬各三錢;竹葉三百片。服四劑,火氣消退腫脹消失。再使用治牙仙丹收尾。方中用石膏來泄胃火,為何還要加入葛根、青蒿?因為石膏會下降而不上升,加入這兩味藥引導石膏作用於牙齒,就能除痛。這樣,腐爛的牙齒自然會痊癒。

牙齒疼痛,至夜而重,呻吟不臥,此腎火上衝。然虛火,非實火。作火盛治,必不效。作虛火治,時效時不效。蓋火盛當作火衰,有餘當作不足。乃下虛寒,上假熱也。腎不寒,則龍雷之火安於腎宮,惟下寒甚,水虧,腎火無可藏,於是上衝,齒乃骨余,同氣相招,留戀不去,至夜腎主事,水不能養火,火自遊於外,仍至齒作祟。如家寒難於棲處,必至子舍,子又貧乏,自然觸怒。

白話文:

牙齒疼痛,到了晚上加劇,痛到呻吟難眠,這是腎中虛火上衝造成的。但這虛火並不是實火,用治療實火的辦法肯定無效。用治療虛火的辦法,有時有效,有時無效。這是因為虛火旺盛的時候,應該把它當成虛火衰弱來治療,虛火有餘的時候,應該把它當成虛火不足來治療。這是因為下部虛寒,上部假熱。腎臟不寒的話,腎宮裡的水火就會安分守己。只有下部特別寒冷,水虧虛的時候,腎火無處藏身,於是便上衝,而牙齒是骨頭的餘氣,與腎火同氣相招,纏綿不去。到了晚上,腎臟主事,水無法滋養腎火,腎火便在外遊走,繼續侵犯牙齒。就像家裡寒冷難以居住,人們就會到別人家借宿;如果別人家也貧乏,自然會觸怒主人。

大補腎水、兼補火,火有水養,自不上越。用,八味湯加骨碎補,,二劑不發。六味補水,桂、附引火歸源,何又加骨碎補?不知藥不先入齒中,則痛根不除,用骨碎補透齒,後達命門,拔根塞源也。

白話文:

這帖藥可以滋補腎水,同時兼顧滋補陽火。腎水充足可以滋養陽火,陽火自然不會亢盛。使用時,可以在八味湯中加入骨碎補。

但是,有的病人服用兩劑後依然沒有效果。六味地黃丸用於滋補腎水,桂枝、附子用於引導陽火歸於腎門,為什麼還要加入骨碎補呢?這是因為,如果藥物不能先進入牙齒,那麼疼痛的根源就不能去除。骨碎補可以穿透牙齒,到達命門,拔除病根,堵塞病源。

齒疼難忍,閉口少輕,開口更重。人謂陽明胃火,誰知風閉於陽明、太陽乎。此飲後開口向風而臥,風入牙齒,留而不去,初小痛,後大痛。論理去風宜愈,風因虛入,風藥必耗人氣,氣愈虛,邪必欺正而不出。古用灸法甚神,灸其肩尖微近骨後縫中,小舉臂取之,當骨解陷中,灸五壯即瘥。

白話文:

牙痛劇烈難耐,緊閉嘴巴稍感緩解,張口則更加疼痛。人們說這是胃火上炎所致,但實際上是風寒閉阻在陽明和太陽經絡中。這是由於飲酒後張口向著有風的地方而睡,風寒入侵牙齒,停留不散,最初是輕微的疼痛,後來才變得劇烈。按理說,祛風應該會好,但風寒是趁虛而入的,用藥祛風必會耗損人體正氣,正氣越虛,邪氣就越能欺凌正氣而不退。古代用艾灸法非常有效,在肩膀尖端靠近骨頭的後側取穴,稍稍抬高手臂,穴位應當在骨頭凹陷處,灸五壯,病痛可癒。

灸後項必大痛,良久乃定,齒疼永不發。若人畏灸法,用,散風湯,治之。白芷、升麻三分,石膏、花粉二錢,胡桐淚、乾葛、細辛一錢,生地、麥冬五錢,當歸三錢。二劑愈,不必三劑。此方補過於風藥,風得補而易散。

白話文:

用艾灸治療頸椎後,頸部會產生劇烈疼痛,過一段時間後才會緩解,但牙痛會永遠根除。如果有人害怕艾灸,可以使用散風湯來治療。

散風湯的成分:

  • 白芷:三分
  • 升麻:三分
  • 石膏:二錢
  • 花粉:二錢
  • 胡桐淚:一錢
  • 乾葛:一錢
  • 細辛:一錢
  • 生地:五錢
  • 麥冬:五錢
  • 當歸:三錢

服用兩劑後即可痊癒,不必服用到三劑。此方補益過於虛弱的陽氣,讓陽氣得到滋補後容易散發出去。

齒痛甚,吸涼風則暫止,閉口則復作,人謂陽明火盛。誰知是濕熱壅於牙齒乎?夫濕在下易散,在上難祛。治濕不外利水,下行順,上散逆。且濕從下受易行,從上感難散。濕熱感於齒牙尤難。以飲食必經,不已濕而重濕乎。濕重不散,火且更重,所以經年不止。必上祛濕熱,不可單利小水,佐以風藥,則濕得風而燥,熱得風而涼,濕熱解,齒痛自愈。

白話文:

牙齒疼痛劇烈,吸入冷風後可以暫時緩解,但閉上嘴巴又會復發,人們認為這是陽明火氣旺盛造成的。殊不知是濕熱壅滯在牙齒裡面啊!濕氣在下焦容易散發,在上焦難以去除。治療濕氣的方法不外乎利水,向下疏通,向上祛除。而且濕氣從下焦受影響容易流動,從上焦感應到難以散發。濕熱影響到牙齒尤其困難。因為飲食必定經過,濕氣不會消退,反而加重濕氣。濕氣嚴重不散,火氣也會更加嚴重,所以經年累月疼痛不止。一定要從上焦祛除濕熱,不能只利小便,配合風藥,那麼濕氣會因為風而乾燥,熱氣會因為風而涼爽,濕熱得以解除,牙齒疼痛自然會好。

方用,上下兩疏湯,:茯苓五錢,白朮三錢,澤瀉二錢,薏仁五錢,防風五分,白芷三分,升麻三分,荊芥二錢,梧桐淚五分,甘草一錢。水煎服。四劑而濕熱盡解,而風亦盡散也。蓋茯苓、白朮、澤瀉、薏仁原是上下分水之神藥,又得防風、白芷、升麻、荊芥風藥以祛風。

白話文:

古文:

方用,上下兩疏湯,:茯苓五錢,白朮三錢,澤瀉二錢,薏仁五錢,防風五分,白芷三分,升麻三分,荊芥二錢,梧桐淚五分,甘草一錢。水煎服。四劑而濕熱盡解,而風亦盡散也。蓋茯苓、白朮、澤瀉、薏仁原是上下分水之神藥,又得防風、白芷、升麻、荊芥風藥以祛風。


這個藥方是下疏湯和上疏湯合併使用,其中:茯苓五錢、白朮三錢、澤瀉二錢、薏仁五錢是利水祛濕的藥,防風五分、白芷三分、升麻三分、荊芥二錢是祛風的藥,梧桐淚五分、甘草一錢是用來調和藥性的。將這些藥煎服,服用四劑後,濕熱可以完全消除,風邪也會一併散去。因為茯苓、白朮、澤瀉、薏仁本來就是利水祛濕的良藥,再加入防風、白芷、升麻、荊芥等祛風藥,就能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夫風能散濕,兼能散火,風火既散,則濕邪無黨,安能獨留於牙齒之間耶?仍恐難竟去,故加入甘草、梧桐淚,引入齒縫之中,使濕無些須之留,又何痛之不止耶?況甘草緩以和之,自不至相雜而相犯也。

白話文:

風氣可以驅散濕氣和熱氣。風熱一消散,濕邪就沒有同伴,怎麼能獨自留在牙齒之間呢?但還是擔心難以徹底去除,所以加入甘草和梧桐淚,引導藥液進入牙縫,讓濕氣無處可留。這樣一來,牙痛怎麼會不停止呢?況且甘草具有緩解的作用,不會與其他成分相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