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香樓醫案》~ 上卷 (7)

回本書目錄

上卷 (7)

1. 咳喘門

竹葉,蘆根,花粉,杏仁,貝母,知母,桔梗,橘紅

詒按:此外感溫燥之咳,故專用清泄。

脈細數促,是肝腎精血內耗,咳嗽必吐嘔清涎濁沫。此衝脈氣逆,自下及上,氣不收納,喘而汗出,根本先拔,藥難奏功。醫若見血為熱,見嗽治肺,是速其凶矣。

人參(秋石制),熟地,五味子,紫衣胡桃

詒按:此難治之證,在咳嗽門中,亦別是一種也。

脈虛數,顴紅聲低,咳甚吐食。晡時熱升,多煩躁。此肝腎陰虧,陽浮於上,精液變化痰沫。病已三年,是為內損,非消痰治嗽可愈。固攝下焦,必須絕欲。以飲食如故,經年可望其愈。

都氣丸加女貞子,枸杞子,天冬

詒按:用藥頗為切實。

脈微小,形寒,久嗽失音。是氣餒陽損,議固胃陽,取甘溫之屬。

蜜炙生薑,炙草,白芍,黃耆,大棗

詒按:此亦虛咳中另一法門。

咽痛聲啞,有肺損肺閉之分。所謂金破不鳴,金實亦不鳴也。此證從外感風熱而來,當作閉治,溫補非宜。所慮者,邪不外達而內並耳。

阿膠,杏仁,桔梗,貝母,牛蒡,玄參,甘草,粳米,馬兜鈴

詒按:此錢氏補肺之類,乃虛實兼治之法。

用復脈甘潤法。嗆止音出,得益水濡潤之力也。無如胃弱便溏,此藥不宜再用。仿金匱麥門冬湯義,取養土之陰,以生肺金。

麥門冬湯

詒按:此用藥轉換法也。

久咳,便溏腹滿。脾肺同病,已屬難治。況脈數口乾潮熱,肝腎之陰,亦不足耶。

白芍,薏仁,茯苓,蓮肉,炙草,廣皮,扁豆

詒按:病重藥輕,恐難奏效。且於肝腎,亦未顧到。擬加用水泛六味丸一兩,絹包入煎。

咳而吐沫,食少噁心,動作多喘,中氣傷矣。非清肺治咳所能愈也。

人參,半夏,麥冬,炙草,茯苓,粳米,大棗

詒按:此胃虛咳嗽也。方宗金匱大半夏,麥門冬兩湯之意。

咳而衄。陰不足,火內動也。噁心不食,宜先治胃。

竹茹,粳米,廣皮,石斛,貝母,杏仁

詒按:既有火動而衄見證,宜兼清降。

浮腫咳喘,頸項強大,飲不得下,溺不得出,此肺病也。不下行而反上逆,治節之權廢矣。雖有良劑,恐難奏效。

葶藶大棗瀉肺湯

詒按:此痰氣壅阻之證,故重用瀉肺之劑。

脈寸關大而尺小,口乾,上氣不下,足冷不溫。此陽氣不潛。當用陰中陽藥治之。

六味丸加牛膝,車前,五味,肉桂

詒按:此兼腎氣、都氣兩方之意。

脈數減,咳亦緩。但浮氣不得全歸根本。宜補益下焦。以為吸受之地。

六味丸加五味子,菟絲子

又丸方:六味丸加五味子,杜仲,芡實,蓮鬚,菟絲子,杞子,蜜丸每服五錢

詒按:議論穩實,方亦妥貼。

氣喘足冷至膝,唇口乾,鼻塞,脈虛小。下氣上逆,病在根本。勿以結痰在項,而漫用清克也。

腎氣丸三錢,鹽花湯送下。

白話文:

咳喘門

治療咳嗽氣喘的各種情況,依據脈象、症狀,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第一種情況:外感溫燥引起的咳嗽,用清泄之法治療。脈細數促,是肝腎精血內耗,咳嗽還會吐出清涎濁沫。這是衝脈氣逆,從下往上,氣機不收,導致喘息和出汗,根本原因未解決,藥物難以奏效。如果醫生誤以為見血是熱證,見咳嗽就治肺,那病情會很快惡化。

第二種情況:此為難治的咳嗽,屬於咳嗽中的另一種特殊類型。脈虛數,顴骨發紅,聲音低沉,咳嗽嚴重到吐出食物。傍晚時分,體熱上升,煩躁不安。這是肝腎陰虛,陽氣浮於上,精液轉化成痰沫。病情已持續三年,屬於內部損傷,單純消痰止咳無法治愈。必須固攝下焦,戒絕房事。飲食照常,經過多年才有可能痊癒。

第三種情況:脈微小,形體寒冷,久咳失音。這是氣虛陽損,應該固護胃陽,選用甘溫的藥物。

第四種情況:咽喉疼痛,聲音嘶啞,有肺氣虛損和肺氣閉塞兩種情況。所謂“金破不鳴”,金氣實了也不發聲。這種情況是因外感風熱引起,應該採取閉塞的治療方法,溫補的方法不適用。擔心的是邪氣不能外達而內傳耳部。

第五種情況:這是錢氏補肺的類型,是虛實兼顧的治療方法。採用復脈甘潤的方法,緩解咳嗽和聲音嘶啞,依靠水的滋潤作用。但是如果胃弱腹瀉,就不應該再使用這種藥物。仿效《金匱要略》麥門冬湯的用意,養護脾土之陰,以滋生肺金。

第六種情況:久咳,腹瀉,腹部脹滿。脾肺同病,已經很不容易治療。而且脈數,口乾,潮熱,肝腎陰液也已經不足。

第七種情況:咳嗽並吐沫,食慾減少,噁心,活動就喘,這是中氣受損,不是單純清肺止咳就能治癒的。

第八種情況:咳嗽並流鼻血。陰虛不足,內有虛火。噁心不想吃東西,應該先治胃。

第九種情況:浮腫,咳嗽氣喘,頸項僵硬,喝水咽不下,小便排不出,這是肺病。氣機不能下降反而上逆,臟腑調節功能失調。即使有好的藥物,恐怕也難以奏效。

第十種情況:寸關脈大而尺脈小,口乾,氣上不去,腳冷不溫。這是陽氣不能潛藏。應該使用陰中之陽的藥物治療。

第十一種情況:脈數減少,咳嗽也緩解。但是浮腫之氣不能完全歸於根本。應該補益下焦,作為吸收之處。

第十二種情況:氣喘,腳冷到膝蓋,嘴唇乾燥,鼻子堵塞,脈虛小。下氣上逆,病在根本。不要因為痰結在頸項就盲目使用清熱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