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香樓醫案》~ 上卷 (6)

回本書目錄

上卷 (6)

1. 咳喘門

風熱不解,襲入肺中,為咳為喘,日晡發熱,食少體倦,漸成虛損,頗難調治。勉擬錢氏阿膠散,冀其肺寧喘平,方可再商他治。

阿膠,茯苓,馬兜鈴,薏米,杏仁,炙草,糯米,芡實

再診:青蒿,丹皮,鱉甲,茯苓,石斛,甘草,歸身,廣皮,白芍

詒按:此正虛而兼感外邪之證,乃內傷挾外感病也。

久嗽脈不數,口不幹,未必即成損證。此為肺飲,鬱伏不達故也。

厚朴,煨姜,桑皮,杏仁,廣皮,甘草,半夏

詒按:此屬飲寒傷肺,乃內因之實證也。

體虛邪滯,肺絡不清,脈弦而細,幸不數耳。

沙參,桑葉,杏仁,茯苓,馬兜鈴,貝母,甘草,粳米

詒按:案語得看病之竅,最宜留意。

肺陰不足,肺熱有餘,咳則涕出,肌體惡風。此熱從竅泄,而氣不外護也。他臟雖有病,宜先治肺。

阿膠,貝母,沙參,馬兜鈴,杏仁,茯苓,炙草,糯米

詒按:此等證,虛實錯雜。若粗工為之,或與疏散,或與補澀,均足致損。

肺病以中氣健旺,能食便堅為佳。茲喘咳已久,而大便易溏,能食難運,殊非所宜。診得脈象與前無異,但能節飲食,慎寒暖,猶可無虞。

沙參,貝母,炙草,杏仁,苡仁,橘紅,枇杷葉

又丸方:六味丸加五味子、肉桂。

詒按:不刊之論,讀者最宜記好。

咳嗽,食後則減。此中氣虛餒所致。治宜培中下氣法。

人參,半夏,粳米,南棗,麥冬,炙草,枇杷葉

詒按:此證不甚多見,學者須記之。

久嗽便溏,脈虛而數。脾肺俱病,培補中氣為要。恐後泄不食,則瘦削日增也。

人參,白芍,扁豆,薏仁,廣皮,茯苓,炙草,山藥(蜜炙),炮薑炭

詒按:此亦脾肺兩治之法,較前數方為切實。亦以此證中氣虛寒,無咽乾溺澀等虛熱亢炎之證,故用藥稍可著力耳。然欲求效難矣。

陰虛於下,陽浮於上。咳嗆火升,甚於暮夜。治肺無益,法當補腎。

熟地,杞子,天冬,白芍,茯苓,山藥,丹皮,龜板

詒按:此方即胡桃、五味,均可加入。

乾咳無痰,是肝氣衝肺,非肺本病。仍宜治肝,兼滋肺氣可也。

黃連,白芍,烏梅,甘草,歸身,牡蠣,茯苓

詒按:方中少潤肺之品。擬加北沙參、桑白皮。再肝之犯肺,必挾木火,梔、丹亦應用之藥也。

風傷於上,濕傷於下,上為咳嗽痰多,下為跗腫痠痛。宜先治上,而後治下。

薄荷,杏仁,桔梗,旋覆花,甘草,象貝,連翹,前胡

詒按:肺主一身之治節,故以治肺為先。

咳甚於夜間,肌熱於午後,此陰虧也。濁痰咳唾,鼻流清涕,是肺熱也。病本如是,奏功不易。擬甘鹹潤燥法。

阿膠,燕窩,沙參,海浮石,瓜蔞霜,川貝,杏仁,甘草

詒按:此證痰必干黏,故用藥如是。

內熱與外熱相合,肺胃受之,則咳而不能食,頭脹肌熱心煩。宜清上中二焦。

白話文:

咳喘門

風熱感冒沒有完全好,病邪侵入肺部,就會引起咳嗽和喘息,通常在下午發熱,食慾不振,身體疲倦,慢慢就會變成虛弱的症狀,這種情況很難調養治療。我勉強擬定錢氏阿膠散的方子,希望可以讓肺部安寧,喘息平息,然後再考慮其他的治療方法。

藥方:阿膠、茯苓、馬兜鈴、薏米、杏仁、炙甘草、糯米、芡實

複診:青蒿、丹皮、鱉甲、茯苓、石斛、甘草、當歸身、廣陳皮、白芍

我認為:這個病症是身體虛弱又同時受到外邪侵襲,是屬於內傷夾雜外感的情況。

長期咳嗽,脈象不快,口不覺得乾燥,未必就是虛損的症狀。這是因為肺部有水飲停滯,鬱積而無法疏散的緣故。

藥方:厚朴、煨生薑、桑白皮、杏仁、廣陳皮、甘草、半夏

我認為:這種情況屬於水飲寒邪傷到肺部,是屬於內在因素引起的實證。

身體虛弱,邪氣阻滯,肺部經絡不通暢,脈象呈現弦細的狀態,幸好脈搏不快。

藥方:沙參、桑葉、杏仁、茯苓、馬兜鈴、貝母、甘草、粳米

我認為:病案記錄要能點出看病的關鍵,最應該留意。

肺陰不足,肺部有熱,咳嗽時會流鼻涕,身體怕風。這是熱從孔竅外泄,而身體的氣無法固護在外的緣故。即使其他臟腑有病,也應該先治療肺。

藥方:阿膠、貝母、沙參、馬兜鈴、杏仁、茯苓、炙甘草、糯米

我認為:這種病症,虛實夾雜。如果是一般庸醫來治療,可能會使用疏散或補澀的藥物,都足以加重病情。

肺部疾病,以中氣健旺,能吃能拉出成形的便為佳。現在喘咳很久,卻容易拉肚子,能吃卻難以消化,這實在不是好現象。診斷脈象和之前一樣,但只要能節制飲食,注意保暖,還可以不用擔心。

藥方:沙參、貝母、炙甘草、杏仁、薏仁、橘紅、枇杷葉

再給予丸劑藥方:六味丸加上五味子、肉桂。

我認為:這些都是不可磨滅的道理,讀者最應該記住。

咳嗽,飯後會減輕。這是因為中氣虛弱所導致。治療方法應該用補益中氣、降氣的方法。

藥方:人參、半夏、粳米、南棗、麥冬、炙甘草、枇杷葉

我認為:這種病症不是很常見,學醫的人必須記住。

長期咳嗽,大便稀溏,脈象虛弱且快。是脾和肺都生病了,要以補養中氣為重點。擔心以後會腹瀉不止,無法進食,就會一天比一天消瘦。

藥方:人參、白芍、扁豆、薏仁、廣陳皮、茯苓、炙甘草、蜜炙山藥、炮薑炭

我認為:這也是脾肺一起治療的方法,比起前面幾個藥方更為切實。也是因為這種病症是中氣虛寒,沒有咽乾、尿少等虛熱亢盛的症狀,所以用藥可以稍微加重劑量。但是要見效還是很難。

陰液在下不足,陽氣浮於上。咳嗽嗆咳,火氣上炎,在傍晚夜晚更嚴重。治療肺沒有用,應該用補腎的方法。

藥方:熟地、枸杞子、天冬、白芍、茯苓、山藥、丹皮、龜板

我認為:這個藥方可以加入胡桃和五味子。

乾咳沒有痰,是肝氣上衝到肺部,不是肺本身的問題。仍然應該治療肝,兼顧滋養肺氣就可以了。

藥方:黃連、白芍、烏梅、甘草、當歸身、牡蠣、茯苓

我認為:這個藥方缺少滋潤肺部的藥物。我建議加入北沙參、桑白皮。再者,肝氣犯肺,必定夾雜肝木之火,梔子和丹皮也應該是需要用的藥。

風邪侵犯上半身,濕邪侵犯下半身,上半身會咳嗽痰多,下半身會腳踝浮腫痠痛。應該先治療上半身,再治療下半身。

藥方:薄荷、杏仁、桔梗、旋覆花、甘草、象貝、連翹、前胡

我認為:肺主導全身的運作,所以應該以治療肺部為優先。

咳嗽在晚上更嚴重,身體發熱在午後,這是陰液虧虛。咳出來的痰是濁痰,鼻涕是清鼻涕,這是肺熱。病情就是這樣,要見效不容易。我打算用甘味和鹹味藥物來滋潤乾燥。

藥方:阿膠、燕窩、沙參、海浮石、瓜蔞霜、川貝、杏仁、甘草

我認為:這種病症的痰一定是乾黏的,所以用藥應該是這樣。

內熱和外熱相互結合,肺和胃受到影響,就會引起咳嗽而無法進食,頭脹、身體發熱、心煩。應該清泄上焦和中焦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