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香樓醫案》~ 上卷 (6)
上卷 (6)
1. 嘔噦門
胃虛氣熱,乾嘔不便。
橘皮竹茹湯,加蘆根,粳米
再診:嘔止熱退。
白話文:
胃氣虛弱且有熱,導致乾嘔不舒服。
使用橘皮竹茹湯,加上蘆根和粳米。
再次診斷時,嘔吐停止且熱也退了。
石斛,茯苓,半夏,廣皮,麥冬,粳米,蘆根,枇杷葉
白話文:
- 石斛:一種蘭科植物,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
- 茯苓:一種寄生在松樹根部的真菌,具有健脾益氣、利尿消腫的功效。
- 半夏:一種姜科植物,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
- 廣皮:一種柑橘類植物的果皮,具有理氣化痰、燥濕止咳的功效。
- 麥冬:一種百合科植物,具有滋陰潤肺、止咳消炎的功效。
- 粳米:一種大米,具有養胃健脾、益氣補中和津液的功效。
- 蘆根:一種禾本科植物的根部,具有清熱利尿、生津止渴的功效。
- 枇杷葉:一種枇杷樹的葉子,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三診:大便不通。
生首烏,玄明粉,枳殼
四診:大便通,脈和。惟宜滋養。
白話文:
第三次診治:患者有便秘的情況。
使用生首烏,玄明粉,枳殼。
第四次診治:患者的大便已經通暢,脈象也和緩。現在只需要進行滋養調理。
石斛,歸身,秦艽,白芍,丹皮,炙草,茯苓,廣皮
詒按:迭用四方,運意靈巧,自能與病機宛轉相赴。
白話文:
石斛,歸尾,秦艽,白芍藥,丹參,炙甘草,茯苓,廣陳皮
下既不通,勢必上逆而為嘔,所謂幽門之氣,上衝吸門是也,治法自當療下。但脈小目陷,中氣大傷,宜先安中止嘔。嘔定再商。
白話文:
如果下部不通,就會導致上部反逆,產生嘔吐。所謂的幽門之氣,就是上衝吸門而引起的。治療方法應當先疏通下部。但是脈搏細微,眼睛凹陷,中氣嚴重受損,所以應該先安撫中氣,止住嘔吐。等嘔吐平息以後,再做打算。
人參,茯苓,刺蒺藜,竹茹,半夏,廣皮,蘆根,石斛
詒按:似當兼通幽門,乃能止嘔,擬加生枳實。
白話文:
人參、茯苓、刺蒺藜、竹茹、半夏、廣陳皮、蘆根、石斛
痛嘔之餘,脈當和緩,而反搏大,頭運欲嘔,胸滿不食,神倦欲臥,慮其土隤木張,漸致痙厥。法當安胃清肝,亦古人先事預防之意。
半夏,茯苓,廣皮,白風米,鉤藤,竹茹,枇杷葉,鮮佛手
白話文:
劇烈嘔吐後,脈象應當平和緩慢,但反而跳動強勁,頭暈目眩想嘔吐,胸口脹滿不想進食,精神疲倦想睡覺,考慮到這是脾胃虛弱、肝氣旺盛的緣故,逐漸導致痙攣。治療方法應當安撫胃部、疏肝理氣,這也是古人預防疾病的方法。
詒按:議論極是,但恐藥力不足以濟之,然方卻清穩。所謂清肝者,只不過鉤藤、竹茹而已,擬再加木瓜、白芍,較似有力。
白話文:
我認為您的論點很正確,但擔心藥效不足以改善病症。不過,您的方劑很平和穩定。所謂清肝,其實就是使用鉤藤、竹茹。建議再添加木瓜和白芍,可能會更有效果。
病從肝起,繼乃及胃,茲又及於肺矣,然當以胃氣為要。久病之體,必得安穀不嘔,始可圖功。
石斛,蘆根,茯苓,麥冬,廣皮,木瓜,枇杷葉,粳米
詒按:敘病簡要清沏,非績學者不能。方亦中窾。
胃有火邪,故嘔而不食,膽有熱邪,故合目自汗。
橘皮竹茹湯,加石斛
詒按:山梔必不可少,以其專清膽熱故也,川連亦在應用之列。
再診:前方去石斛,加木瓜
嘈雜得食則已。此痰火內動,心胃陰氣不足。
生地,山梔,半夏,麥冬,茯苓,丹皮,竹茹,炙草
詒按:陰虛而挾痰者,用藥最難恰好。方中可加石斛、廣皮。
痰氣阻逆咽嗌,時自嘔惡。此證利在清降,失治則成噎膈。
白話文:
疾病從肝臟開始,接著影響到胃,現在又影響到肺,但關鍵在於調理胃氣。長期患病的病人,必須確保能正常進食且不嘔吐,才能開始治療。
藥方:石斛、蘆根、茯苓、麥冬、廣皮、木瓜、枇杷葉、粳米
注:這段病症描述简洁明了,只有有学問的人才能写出来。处方也很精准。
胃里有火邪,所以呕吐不思饮食,胆有热邪,所以闭目自汗。
橘皮竹茹湯,加石斛
注:山栀子必不可少,因为它专门清胆热。川连也应该用。
第二次看诊:之前的方子去掉石斛,加上木瓜。
患者吃东西时感到嘈杂,吃下去就好。这是痰火内动,心胃阴气不足所致。
生地、山栀、半夏、麦冬、茯苓、丹皮、竹茹、炙草
注:阴虚夹痰的人,用药最难把握。方中可以加石斛、广皮。
痰气阻逆咽喉,时常呕吐。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降,如果失治就会变成噎膈。
半夏,枇杷葉,旋覆花,竹茹,茯苓,麥冬,橘紅,鬱金,生薑
詒按:用藥靈動。
氣鬱痰凝,阻隔胃脘,食入則噎,脈澀,難治。
白話文:
半夏、枇杷葉、旋覆花、竹茹、茯苓、麥冬、橘紅、鬱金、生薑
旋覆花,代赭石,橘紅,半夏,當歸,川貝,鬱金,枇杷葉
白話文:
旋覆花:用於治療咳嗽、氣喘
代赭石:用於補腎固精、斂汗止瀉
橘紅:用於理氣化痰、消食止咳
半夏:用於祛痰止咳、降逆平喘
當歸:用於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川貝:用於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鬱金:用於行氣止痛、消積化瘀
枇杷葉:用於清肺止咳、潤肺生津
詒按:旋覆代赭為噎膈正方。食入則噎,肺氣先郁,故加郁、貝、枇杷葉,惟脈澀者正虛,可加人參。
脈疾徐不常,食格不下。中氣大衰,升降失度。
旋覆花,代赭石,麥冬,茯苓,半夏,廣皮,人參,枇杷葉
詒按:此因中氣大傷,故用參、麥。
朝食暮吐,肝胃克賊,病屬反胃。
旋覆花,代赭石,茯苓,半夏,吳萸,生薑,粳米,人參,枇杷葉
詒按:此專治吐,故加薑、萸。
谷之不入,非胃之不納,有痰飲以阻之耳。是當以下氣降痰為法,代赭之用,先得我心矣。
旋覆代赭湯
詒按:識既老當,筆亦爽健。
白話文:
旋覆花和代赭石是治療噎膈的正方,食物吃進去就噎住,是因為肺氣先郁結,所以要加郁金、貝母和枇杷葉。如果脈象澀,表示正氣虛弱,可以加人參。
脈搏跳動緩慢而不規律,食物吃下去卻停留在食道,這是因為中氣虛衰,升降失衡。
方劑中使用旋覆花、代赭石、麥冬、茯苓、半夏、廣皮、人參、枇杷葉。
因為是中氣虛損,所以用人參和麥冬補益。
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就吐出來,這是肝胃相剋,屬於反胃。
方劑中使用旋覆花、代赭石、茯苓、半夏、吳茱萸、生薑、粳米、人參、枇杷葉。
因為專門治療嘔吐,所以加了生薑和吳茱萸。
食物無法進入胃,不是胃的功能失常,而是有痰飲阻礙,所以應該用降氣化痰的方法來治療,而代赭石的功效正合我意。
[旋覆代赭湯]
這些文字寫得老練而有力,筆鋒爽健。
因氣生痰,痰凝氣滯,而中焦之道路塞矣。由是飲食不得下行,津液不得四布,不飢不食,口燥便堅,必悸頭運,經兩月不愈。以法通調中氣,庶無噎膈腹滿之慮。
白話文:
由於氣的鬱結生成了痰液,痰液凝聚導致氣停滯,堵塞了中焦的通道。因此,食物無法順利下行,津液也無法四處分佈。患者不會感到飢餓,也不想吃東西,口乾舌燥,大便乾結,且伴有心悸和眩暈,持續兩個月以上沒有好轉。採用通調中氣的方法進行治療,可以避免出現噎膈、腹滿等症狀。
旋覆代赭湯加石菖蒲,枳實,陳皮
詒按:論病則源流俱徹,用藥則標本兼到,細膩熨帖,傳作何疑。
中氣疊傷,不能健運,朝食暮吐,完穀不腐。診得脈虛色黑,腰腳少力,知不獨胃病,腎亦病矣,此豈細故哉。
人參,附子,川椒,茯苓,益智仁
再診:前方去川椒益智,加川連,肉桂
詒按:完穀不腐,色黑腰軟,腎傷之徵也,改方加桂、連,是交濟法。
白話文:
旋覆代赭湯加石菖蒲、枳實、陳皮
詒按:
論述疾病時,要將病因、病理分析得透徹,用藥時也要兼顧標本,細緻入微,像熨帖一樣貼切,如此良方,何需懷疑?
病症:
患者中氣受損累積,無法正常運化,早晚都吐,吃進去的食物無法消化。診脈發現脈象虛弱,面色黑,腰腿無力。這說明不只是胃病,腎臟也受損了,這可不是小事。
處方:
旋覆代赭湯加石菖蒲、枳實、陳皮,再加入人參、附子、茯苓、益智仁。
再診:
詒按:
食物無法消化,面色黑,腰軟無力,這些都是腎氣受損的徵兆。改方加入肉桂、川連,這是交濟法,即用藥物相互配合,共同治療疾病。
改方:
將之前方中的川椒、益智仁去除,加入川連、肉桂。
解釋:
這段文字記載的是一位中醫對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說明了中醫重視病因病理分析,並根據患者情況靈活調整處方。
- 旋覆代赭湯加石菖蒲、枳實、陳皮: 這是基礎方,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嘔吐等症狀。
- 人參、附子、茯苓、益智仁: 補氣、溫陽、健脾,用於治療中氣不足、腎陽虛等症狀。
- 川椒、益智仁: 原方中可能用於溫脾止嘔,但再診後認為無需繼續使用。
- 川連、肉桂: 補腎陽,溫脾胃,用於治療腎虛、脾胃虛寒等症狀。
中醫的交濟法:
交濟法是中醫常用的治病方法,指用幾種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療效。例如本例中加入肉桂、川連,就是利用肉桂補腎陽、溫脾胃,川連清熱解毒,共同治療患者的腎虛、脾胃虛寒、嘔吐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