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香樓醫案》~ 上卷 (10)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0)

1. 失血門

生地,桃仁,楂炭,鬱金,赤芍,製大黃,甘草,丹皮

詒按:此證如早服補澀,則留瘀化熱,最易致損。須看其虛實兼到,絕不犯手。

陰不足而陽有餘,肝善逆而肺多郁。脈數氣喘咳逆,見血脅痛。治宜滋降,更宜靜養,不爾,恐其血逆不已也。

小生地,荊芥炭,白芍,童便,鬱金,藕汁,小薊炭

詒按:此亦氣火上逆之證。可加牛膝、丹皮。

離經之血未淨,而鬱於內,寒熱之邪交煽,而亂其氣,是以腹滿嘔泄,寒熱口燥。治當平其亂氣,導其積血,元氣雖虛,未可驟補也。

丹皮,楂炭,澤蘭,赤芍,鬱金,丹參,牛膝,小薊

詒按:此證挾外感之邪,可加荊芥炭、黑穭豆衣。

久咳見血,音暗咽痛,乍有寒熱。此風寒久伏,傷肺成勞。擬錢氏補肺法,聲出則佳。

阿膠,杏仁,馬兜鈴,牛蒡,薏仁,貝母,糯米

又膏方:阿膠,貝母,甘草,橘紅,杏仁,蘇子,米糖,白蜜,薑汁,紫菀,木通,梨汁,桔梗,牛膝,蘿蔔汁,茯苓

詒按:此正虛邪實之證,用藥能兩面兼顧,尚稱穩適。

白話文:

失血門

第一方:使用生地、桃仁、山楂炭、鬱金、赤芍、製大黃、甘草、丹皮。 這症狀如果一開始就用補益收斂的藥物,會導致瘀血滯留化熱,很容易造成傷害。必須觀察病人的虛實情況,用藥一定要謹慎。

陰虛陽盛,肝氣逆盛,肺氣鬱結,症狀表現為脈數、氣喘、咳嗽、呃逆,並伴有血瘀脅痛。治療應該以滋陰降火為主,更要注重靜養,否則,恐怕血逆不止。

第二方:使用少量生地、荊芥炭、白芍、童便、鬱金、藕汁、小薊炭。 這也是氣火上逆的症狀。可以加入牛膝、丹皮。

第三方:離經之血尚未清除,鬱積於內,寒熱邪氣交替夾雜,擾亂氣機,因此出現腹脹、嘔吐、腹瀉、寒熱、口乾等症狀。治療應該以調和氣機,引導積血排出為原則,雖然元氣虛弱,但也不能急於補益。使用丹皮、山楂炭、澤蘭、赤芍、鬱金、丹參、牛膝、小薊。這症狀夾雜外感邪氣,可以加入荊芥炭、黑豆衣。

第四方:久咳咯血,聲音低沉,咽喉疼痛,時而有寒熱。這是風寒久伏,損傷肺臟所致。擬用錢氏補肺法,聲音恢復正常就表示療效良好。使用阿膠、杏仁、馬兜鈴、牛蒡子、薏仁、貝母、糯米。

膏方:使用阿膠、貝母、甘草、橘紅、杏仁、蘇子、米糖、白蜜、薑汁、紫菀、木通、梨汁、桔梗、牛膝、蘿蔔汁、茯苓。

這是一種正氣虛弱,邪氣盛實的病症,所用的藥物能夠兼顧兩方面,因此算是穩妥適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