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香樓醫案》~ 上卷 (9)

回本書目錄

上卷 (9)

1. 失血門

絡熱血溢,時氣所觸,非陰虛火浮之比。慎勿以滋膩治也。

荊芥,丹皮,茺蔚子,丹參,鬱金,藕汁,細生地,小薊炭

詒按:勘證用藥,老眼無花。

吐血得勞與怒即發,脈小數微嗆。病在肝心,得之思慮勞心,宜早圖之,勿使延及肺家則吉。

阿膠,丹皮,牛膝,丹參,小薊炭,三七,藕汁,童便

詒按:此治吐血之正法。能止血而無流瘀之弊,最為穩當。

再診:前方去丹參,三七,藕汁,童便,加生地,白芍,茺蔚子

又丸方:六味丸加阿膠,五味子,小薊炭,蓮鬚,水泛丸

失血咳逆,心下痞滿,暮則發厥,血色黯,大便黑,肝脈獨大。此有瘀血,積留不去。勿治其氣,宜和其血。

製大黃,白芍,桃仁,甘草,當歸,丹皮,降香

詒按:此專治瘀積之法。

病後失血,色紫黑不鮮。此係病前所蓄,胸中尚滿,知瘀猶未盡也。正氣雖虛,未可驟補,宜順而下之。

小薊炭,赤芍,生地,犀角,鬱金,丹皮,茺蔚子,童便

詒按:此必尚有鬱熱見證,故方中有犀角。既有留瘀未盡,可加醋炙大黃炭。

凡有瘀血之人,其陰已傷,其氣必逆,茲吐血紫黑無多,而胸中滿悶,瘀猶未盡也。而舌絳無苔,此陰之虧也。嘔吐不已,則氣之逆也。且頭重足冷,有下虛上脫之慮。惡寒譫語,為陽弱氣餒之徵。此證補之不投,攻之不可,殊屬棘手。

人參,茯苓,三七,吳萸,烏梅,牡蠣,川連,鬱金

詒按:論病則層層俱透,用藥亦步步著實,此為高手。

失血後,氣從下逆上,足冷頭熱,病在下焦,真氣不納。

六味丸加五味,牛膝,牡蠣

詒按:方亦妥當。若再進一層,可用金匱腎氣法,以導火下行。

血去過多,氣必上逆,肺被其沖,故作咳嗽。此非肺自病也。觀其沖氣甚則咳甚,沖氣緩則咳緩,可以知矣。擬攝降法,先治沖氣。

金匱腎氣丸去肉桂,加牡蠣

詒按:認證獨的,法亦老當。

脈寸靜尺動,屢經失血,覺氣從下焦上衝則嗆,勞動則氣促不舒。此病不在肺而在腎。治嗽無益,宜滋腎陰。

熟地,天麻,牡蠣,茯苓,杞子,萸肉,五味子

詒按:病與上條相同。方中用天麻,不知何意?

心脈獨大,口乾易汗,善怒血逆。此心陰不足,心陽獨亢。宜犀角地黃湯。

犀角地黃湯加茅根,甘草,山梔

詒按:方案均精簡熨帖。

痰中有血點散漫,此心病也。口乾心熱,當是傷暑,因暑喜歸心故耳。

生地,茯神,扁豆,甘草,丹皮,竹茹,麥冬,藕汁

詒按:方法清靈可喜。

葛可久論吐血治法,每於血止瘀消之後,用獨參湯以益心定志。茲以陰藥參之,慮其上升而助肺熱也。

人參,沙參,生地,阿膠,牛膝,茯苓

詒按:此失血後服人參,一定之法。

勞傷失血,心下痛悶,不當作陰虛證治。但脈數咳嗽潮熱,恐其漸入陰損一途耳。

白話文:

失血門

因為熱邪侵入血絡導致出血,有時是受到外來邪氣侵襲,這與陰虛火旺的情況不同,切記不要用滋膩的藥物治療。

可用:荊芥、牡丹皮、益母草子、丹參、鬱金、藕汁、細生地、小薊炭。

我認為:用藥診斷很正確,經驗豐富。

吐血是因為過度勞累或憤怒而引發,脈象細小且快,有輕微的嗆咳。病根在肝和心,是因為思慮過度、勞心所致,應該及早治療,不要讓病情蔓延到肺部才好。

可用:阿膠、牡丹皮、牛膝、丹參、小薊炭、三七、藕汁、童便。

我認為:這是治療吐血的正當方法,能夠止血而不會有血瘀的弊端,最為穩妥。

再次診斷:在之前的方子中去掉丹參、三七、藕汁、童便,加入生地、白芍、益母草子。

還有一個藥丸的配方:六味丸加上阿膠、五味子、小薊炭、蓮鬚,用水調製成丸。

失血後出現咳嗽、呼吸不暢、胸悶、傍晚會突然昏厥,血色暗沉、大便黑色,只有肝脈特別強。這是體內有瘀血積聚不去,不要去治理氣,應該調和血。

可用:製大黃、白芍、桃仁、甘草、當歸、牡丹皮、降香。

我認為:這是專門治療瘀血積聚的方法。

病後失血,血色紫黑不新鮮。這是因為病前積蓄的瘀血,胸中仍然覺得悶脹,知道瘀血還沒有完全消散。雖然正氣虛弱,但不能立即進補,應該順著氣血的趨勢往下導引。

可用:小薊炭、赤芍、生地、犀角、鬱金、牡丹皮、益母草子、童便。

我認為:這一定是還有鬱熱的症狀,所以方子中有犀角。既然還有瘀血沒有完全消除,可以加入醋炙的大黃炭。

凡是有瘀血的人,他們的陰氣已經受損,氣一定會上逆。像這種吐出的血紫黑量不多,但胸中悶脹,這是瘀血還沒完全消散。而且舌頭絳紅沒有舌苔,這是陰氣虧虛。不斷嘔吐,是氣往上逆。再加上頭重腳冷,有下虛上脫的危險。怕冷說胡話,是陽氣虛弱、氣衰弱的徵兆。這種情況補也不行,攻也不可,實在很棘手。

可用:人參、茯苓、三七、吳茱萸、烏梅、牡蠣、黃連、鬱金。

我認為:診斷病情分析透徹,用藥也實在有效,是高手。

失血之後,氣從下往上逆行,腳冷頭熱,病在下焦,真氣無法納入。

可用:六味丸加上五味子、牛膝、牡蠣。

我認為:方子也很妥當。如果能再進一步,可以使用《金匱要略》裡的腎氣丸的治法,來引導虛火下行。

失血過多,氣一定會往上逆行,衝擊到肺部,所以會咳嗽。這不是肺本身的問題。觀察他的氣衝得很厲害就咳得厲害,氣衝緩慢的時候就咳得輕微,就可以知道了。擬用收斂下降的方法,先治療上衝的氣。

可用:《金匱要略》裡的腎氣丸去掉肉桂,加入牡蠣。

我認為:辨證獨到,方法也老練。

脈象寸部平靜,尺部跳動,是多次失血的表現,感覺氣從下焦往上衝,所以會嗆咳,勞動的時候會氣短不舒服。這個病不在肺而是在腎,治療咳嗽沒有用,應該滋養腎陰。

可用:熟地、天麻、牡蠣、茯苓、枸杞、山茱萸、五味子。

我認為:病情和上一條類似。方子裡用天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心脈特別強,口乾容易出汗,容易發怒,氣血上逆。這是心陰不足,心陽過於亢盛。應該用犀角地黃湯。

可用:犀角地黃湯加上茅根、甘草、山梔。

我認為:方案都很精簡貼切。

痰中有血點分散,這是心病。口乾心熱,應該是中了暑氣,因為暑氣喜歡歸於心。

可用:生地、茯神、扁豆、甘草、牡丹皮、竹茹、麥冬、藕汁。

我認為:方法清靈可喜。

葛可久關於吐血的治療方法,總是在止血、瘀血消除之後,用獨參湯來補益心氣、安定心神。現在用滋陰的藥物配伍人參,是考慮到人參可能上升而助長肺熱。

可用:人參、沙參、生地、阿膠、牛膝、茯苓。

我認為:這是失血後服用人參的固定方法。

因為勞累而失血,心下悶痛,不應該當作陰虛來治療。但是脈搏快、咳嗽、潮熱,恐怕會慢慢進入陰虛損耗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