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醫案》~

回本書目錄

1. 千里醫案卷五

2. 諸痛

爽浦盧院痛先由繞臍而來去秋至今不暫寧息痛必在下,舌鮮而光,肺滑而數。初由肝木之侮脾,自及胃痛既久而藥劑過溫傷氣及絡絡傷,便有動血之弊,不僅痰氣凝滯已也。宜柔劑急為辛溫和絡。

酒歸鬚(二錢) 海石粉(二錢) 九香蟲(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薏苡米(三錢) 蛤殼(四錢) 柏子仁(三錢) 雲苓(二錢) 旋覆花包(一錢五分) 韭白(三枚)

南潯李婦陽虛之體,素多痰濕,加以操勞悲鬱,肝風失調,乘陽明挾化風以致脘痛徹背旁及胸脅,䐜脹痞噯作止不常,然肢面浮,脘腹腫是飲溢於外也,耳鳴痙搐,心懸如飢,得食稍緩是風動於中也。凡肝升太過,必致胃降不及,所以大便艱澀而脘痛數月不已也。今脈右虛滯,左弦數,舌苔白膩近燥,宜急急通陽滌飲,泄肝和胃。

西洋參(一錢五分) 雲茯苓(二錢) 旋覆花(一錢五分) 火麻仁(二錢) 法半夏(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五分) 蘇子(一錢五分) 竹茹(七分) 生薑(一片同搗) 炒枳實(五分) 炙甘草(四分) 蛤殼(三錢) 桑葉(兩張)

光按此證,瓜蔞薤白亦可選用。

荻江吳婦腰脊痛自下及於中椎,甚則轉側不便,肢體漸惰,舌黃口燥,胃鈍,心悸,頭眩,耳鳴,火升汗泄,患經半年餘,脈象濡弦,右關沉滑,此屬肝鬱氣滯,挾痰阻絡,由少陽漸及太陽陽明絡病,宜通膩補益滯矣。

旋覆花(一錢五分) 米仁(三錢) 木防已(一錢五分) 石決明(三錢) 歸鬚(一錢五分) 白蒺藜(二錢) 茯苓(二錢) 絲瓜絡(三錢) 白芥子(三錢) 陳皮(一錢五分) 蛤殼(三錢)

荻江倪胸背絡痛,由夏秋外感發熱而來,則為痰氣阻絡明矣,至今然後咳逆,是痰氣鬱極而欲達也。然氣痹久則津燥,津燥則痰凝,痰凝則絡益痛,舌白口乾,脈沉,全屬氣機壅塞矣。

西洋參(一錢五分) 旋覆花(一錢五分) 苡米(三錢) 海石粉(二錢) 小川連(三分) 瓜蔞皮(二錢) 蘇子(一錢五分) 竹茹(七分) 杏仁(二錢) 橘紅(一錢五分) 枳殼(八分) 廬根(八寸)

錢家潭厲當臍時痛耎而喜按,食難用飽,大便燥結,得噯與矢氣則快然,痛起,上春前年屢經下血,而音窒不揚,喉粗氣促,脈右虛滯,左弦數,肺胃大腸津氣大虛,加以木來乘之,宜用柔藥通和,不可沾沾治痛。

西洋參(一錢五分) 大麥冬(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 火麻仁(三錢) 柏子仁(二錢) 蘇子(一錢五分) 大棗(兩枚) 炙甘草(五分) 白蒺藜(二錢) 荔枝(兩枚)

光按此症,乃虛中夾實,用藥尚稱

白話文:

[各種疼痛]

這位患者最初感到疼痛從肚臍周圍開始,自去年秋天到現在,疼痛持續不斷,特別是在下腹部。他的舌頭色澤鮮亮且光滑,肺部有滑數的跡象。起初是由於肝臟功能過度影響了脾臟,導致胃痛。長時間的胃痛加上過度溫熱的藥物治療,使得氣血受損,不僅出現了血液循環的問題,還有痰氣凝滯的情況。因此,我們應該使用柔和的藥物,迅速地用辛溫的療法治癒並和絡。

接下來的藥方包括酒歸鬚、海石粉、九香蟲、陳皮、薏苡米、蛤殼、柏子仁、雲苓、旋覆花包、韭白等。

李婦是南潯人,她的身體素質屬於陽虛型,常常有多痰濕的問題。加上過度勞累和情緒抑鬱,導致肝臟風邪失調,影響了陽明胃腑,從而引發了從胃脘到背部,以及胸部和肋骨的疼痛,伴隨脹滿和打嗝的症狀。她面部和四肢浮腫,這是因為飲食過剩導致的。她有耳鳴、痙攣、心慌如饑,這些都是中間風邪引起的。由於肝臟功能過度,導致胃部下降功能不足,所以她的大便困難,胃痛持續幾個月未停。她的脈象右邊虛弱滯留,左邊弦數,舌苔白膩接近乾燥。因此,我們應當緊急通陽,清潔飲食,並泄肝和胃。

接下來的藥方包括西洋參、雲茯苓、旋覆花、火麻仁、法半夏、陳皮、蘇子、竹茹、生薑、炒枳實、炙甘草、蛤殼、桑葉等。

吳婦的腰脊疼痛從下部延伸至中椎,嚴重時轉身都變得困難,肢體逐漸無力,舌頭黃色,口乾,胃口減退,心悸,頭暈,耳鳴,火氣上升,出汗,已經持續半年多。她的脈象顯示肝鬱氣滯,伴有痰阻絡脈,這是由少陽經逐漸影響到太陽和陽明經絡疾病。我們應該疏通和滋補,以改善這種情況。

接下來的藥方包括旋覆花、米仁、木防己、石決明、歸鬚、白蒺藜、茯苓、絲瓜絡、白芥子、陳皮、蛤殼等。

倪氏的胸背疼痛是由夏季和秋季外感發熱引起的,這表明痰氣阻塞絡脈。直到現在,他才開始咳嗽,這是痰氣極度鬱積想要釋放的信號。然而,長期的氣滯會導致津液乾燥,津液乾燥會導致痰凝結,痰凝結會進一步加重絡脈疼痛。他的舌頭白色,口乾,脈象深沉,這顯示氣機壅塞。

接下來的藥方包括西洋參、旋覆花、苡米、海石粉、小川連、瓜蔞皮、蘇子、竹茹、杏仁、橘紅、枳殼、廬根等。

厲先生在臍部時常感到軟弱的疼痛,喜歡按摩。他難以吃飽,大便乾燥結塊。當他打嗝或放屁時,感覺舒暢。疼痛從上個春天開始,他多次經歷下血。他的聲音嘶啞,喉嚨粗壯,呼吸急促。他的脈象右邊虛弱滯留,左邊弦數。他的肺部、胃部和大腸的津氣非常虛弱,加上肝臟功能過度影響,我們應該使用柔和的藥物來調和,而不是單純地治療疼痛。

接下來的藥方包括西洋參、大麥冬、白芍、火麻仁、柏子仁、蘇子、大棗、炙甘草、白蒺藜、荔枝等。

3. 便血(附腸風痔血)

永泰姚痔血多年,血液虛燥,去秋鬱怒閃挫,氣血交阻,吐瘀後右肋氣滯如塊,中挾痰也,手指時赤而麻,手厥陰虛火亦動也。調氣和絡固不可少,而病之主尤須以止痔血為先,血液充則痰亦不致易滯

黨參(二錢) 旋覆花(一錢五分) 炒荊芥(一錢五分) 烏梅(一枚) 陳皮(一錢五分) 薏苡仁(三錢) 地榆炭(二線) 阿膠(二錢) 雲苓(二錢) 白蒺藜(二錢) 炒槐米(一錢五分) 柿餅煨(半枚)

震澤嚴鼻血痔血,肺胃大腸虛燥之也,數年來雖有作止,然血既時去,氣必易滯,眩量昏瞀,疲軟氣乏,便結,心精不足,陽道不旺,此皆陽明之為病。蓋陽明虛則水穀之精微不能灌輸諸藏,且無以束筋骨而利機關也。興利必先除弊,以清肺胃大腸為先

西洋參(一錢五分) 石決明(三錢) 知母(一錢五分) 霜桑葉(兩張) 麥門冬(一錢五分) 穭豆衣(三錢) 槐米(一錢五分) 柿餅(半枚) 小生地(三錢) 炒丹皮(一錢五分) 黑芝麻(三錢)

石門陳,起初便堅,後下血,痔墜,原是陽明大腸金燥為病,此痔血也,遷延至三年餘,竟無虛日,去血過度多,陰絡大傷,血無統攝,有似漏卮,肝脾腎三陰俱已枯燥,所謂上燥在氣,下燥在血,氣竭則肝傷,血竭則胃涸,水穀所入,不能敷布,粗者凝滯於上,釀為痰濁,精者滲泄於下,迸迫大腸,其心悸氣逆近,更咳逆是痰將為喘也。

其便溏,日四五度,每圊必失血數升,脈右芤弦,左寸關牢急,面黃唇燥,舌白如腐,是津液氣血皆已告匱矣。然痔血腸風,究屬陽明本病,此時惟宜急急存養津氣,以養胃化痰,斂澀陰絡,以安營止血

西洋參(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五分) 驢皮膠(二錢) 大生地(三錢) 糯稻根鬚(三錢) 川貝母(二錢) 麥冬(一錢五分) 椿根白皮(三錢) 炙甘草(四分) 甜杏仁(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 炒黑地榆(二錢) 蓮房(三錢)

蔣褸吳,多痰多濕之體,濕熱下迫大腸,痔血五年,腸枯血燥,大便艱澀異常,腸既傳導失職,胃之受盛益滯,水穀精微半釀痰濁,以致中脘結塊有形。凡中樞不連,則周身脈絡氣機皆阻,雖吐痰不少,而氣逆足軟,心蕩腸鳴,神疲等症皆作矣。今舌苔黃膩,脈右滑數,欲和胃化痰,必先潤腸養血,取效雖難,耐心調之可也

西洋參(一錢五分) 蛤殼(三錢) 旋覆花包(一錢五分) 製半夏(一錢) 茯苓(二錢) 杏仁(二錢) 米仁(三錢) 火麻仁(二錢) 麥冬(一錢) 蘇子(一錢五分

白話文:

【便血(含腸風痔血)】

  • 永泰的姚先生患痔血多年,身體因長期失血而虛弱乾燥。去年秋天,因情緒波動及身體勞損,導致氣血運行受阻,吐出瘀血後,出現右側肋部氣滯,如同有硬塊存在,且伴有痰滯。手指偶爾呈現紅色並有麻木感,這顯示手厥陰經的虛火已被觸發。調整氣機、和順血絡的治療不可忽視,但首要目標是止住痔血,血量充足了,痰就不會那麼容易滯留。

藥方包括:黨參、旋覆花、炒荊芥、烏梅、陳皮、薏苡仁、地榆炭、阿膠、雲苓、白蒺藜、炒槐米、柿餅。

  • 震澤的嚴先生同時患有鼻血和痔血,這是肺、胃和大腸虛燥所致。雖然近年來病情時好時壞,但血液流失頻繁,使得氣機容易受阻,出現頭暈、疲倦乏力、便祕等症狀,心精不足,性功能減退,這些都是陽明經的問題。當陽明經虛弱,身體就無法充分吸收食物的精華,並且無法有效維持筋骨和關節的健康。因此,治病必須先除病因,首要任務是清理肺、胃和大腸。

藥方包括:西洋參、石決明、知母、霜桑葉、麥門冬、穭豆衣、槐米、柿餅、小生地、炒丹皮、黑芝麻。

  • 石門的陳先生起初只是排便困難,後來開始便血,痔瘡脫垂,這是由於大腸乾燥所致的痔血。此病已持續三年多,每天都在出血,大量失血已嚴重傷害陰絡,血液缺乏統攝,就像漏水的容器。肝、脾、腎三臟的陰性能量都已耗盡,上部氣燥,下部血燥,氣竭則肝傷,血竭則胃涸,食物攝入後無法正常分配,粗糙部分在上部凝結成痰,精華部分則向下滲透,對大腸造成壓力。心悸、氣逆等症狀,以及咳嗽,都顯示痰將要引發哮喘。

他的大便稀薄,每日排泄四五次,每次排便都會流失數升血液,脈象右芤弦,左寸關緊急,面色黃,嘴脣乾燥,舌頭白且有腐蝕感,這顯示體內的津液和血液已嚴重缺乏。然而,痔血和腸風終究是陽明經的本病,此刻應急著補養津氣,以養胃化痰,收斂陰絡,以安營止血。

藥方包括:西洋參、橘皮、驢皮膠、大生地、糯稻根鬚、川貝母、麥冬、椿根白皮、炙甘草、甜杏仁、白芍、炒黑地榆、蓮房。

  • 蔣褸吳先生,他的身體容易產生痰和濕氣,濕熱下壓大腸,導致痔血五年,腸道乾燥,大便異常困難,腸道功能失調,胃部的消化能力進一步下降,食物精華半轉化為痰濁,導致中脘部位形成結塊。當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全身的脈絡和氣機都會受阻,儘管他能吐出大量痰,但仍感到氣逆、腳軟、心悸、腸鳴、疲憊等症狀。現在他的舌苔黃膩,脈象右滑數,要想和胃化痰,必須先潤腸養血,即使療效不易立竿見影,但耐心調理仍有望改善。

藥方包括:西洋參、蛤殼、旋覆花、製半夏、茯苓、杏仁、米仁、火麻仁、麥冬、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