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醫案》~ 千里醫案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千里醫案卷五 (4)

1. 咽喉

論裘哲文病案:頃奉來教,所述咽痛而腫,飲食皆妨,燥咳或嘔,聲啞痰黏,是外感時行之邪,郁遏太陰上焦,不得宣化,計必有蒸熱惡風,煩躁發斑之類,書中言之未詳。弟遵諭擬上一方,乞即進服,並再與省中精於時感者熟商之。此時病狀,斷非吾兄舊恙所致,幸勿牽纏同論,必得喉之痛腫全退,而後諸症隨解也。

今春來杭嘉湖蘇松數郡,此症偏多的,系時邪,俗名為喉風癍疹,務須輕劑宣透清陽,苦辛涼散,溫燥膩補,皆在禁例,務祈審慎。

吳家兜張,胃氣稍醒,聲音略爽,脈左部弦數,右部尺同,而寸關皆見虛弱。前方通補脾胃腎,服之頗投,絕無飽脹膩鬲之弊,惟藥飲到咽輒覺刺痛,且咽痛左右不同,而隆冬不喜暖帽臥,喜著左涎沫時溢,寐則口涎自流,身凝熱,口燥便難,似乎津液之虛燥火之炎,不獨陽明,且多太陰症矣。合觀脈象,則竟屬秋燥之氣劫為多,肺熱痿躄,固亦足慮也。

議清燥救肺為主,養胃存津為佐,再圖緩效。

西洋參(一錢五分) 蜜炙石膏(二錢五分) 驢皮膠(二錢) 川貝母(二錢) 枇杷葉(兩片) 火麻仁(一錢五分) 蜜炙黃耆(二錢) 大熟地(三錢) 炙甘草(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杏仁(二錢) 淡秋石(二錢) 桑葉(兩片)

雙林王,喉癬初發時,原屬太陰肺金氣燥津傷,遷延半年,肺既虛耗,子必救母,未免少陰之火上炎矣。痰涎湧溢,食物梗澀,吐納大堅餉,這先絕,脈弦而數勢頗可,尤惟宜返視內聽,屏除一切,再以靜藥滋養金水,希冀獲效。

大生地(三錢) 阿膠(二錢) 小川連(三分) 炙甘草(四分) 西洋參(一錢五分) 天冬(一錢五分) 淡秋石(二錢) 雞子黃沖(二錢) 大麥冬(一錢五分) 紫苑(一錢五分) 川貝母(二錢)

長興周,喉癬紫筋牽絡蒂丁赤痿,食後少腹脹,廚後溺孔有精,莖中掣痛,腎臟風,脈搏數,陰液不足,肝腎虛火遊行上下,有失血溺血之慮,尚敢以火濟火,急急加數月靜養功夫,以涵養之。

元參(一錢五分) 小生地(三錢) 川黃柏炒(一錢五分) 知母(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淡秋石(二錢) 龜板(二錢) 丹皮(一錢五分) 女貞子(三錢) 甘草梢(六分)

神墩僧,先喉中介介,繼以咳嗽音啞而痛痰,來日以碗許,近更吐血,喉間臭氣嘖溢,迄今年餘,脈浮大數,右手為甚,此內喉癰也,病不在咽,故納食無大礙,然高年肺氣大耗,豈能無慮

鮮生地(三錢) 紫苑(一錢五分) 炙草(四分) 枇杷葉(兩片) 驢皮膠(三錢) 元參(一錢五分

白話文:

[咽喉病症討論]

關於裘哲文的病歷:剛收到您的信件,您提到的咽喉疼痛腫脹,影響飲食,乾咳偶爾嘔吐,聲音沙啞,痰液黏稠,這些都是外界流行病邪入侵,阻塞了上焦太陰經絡,無法正常運作所致。據推測,可能伴有蒸熱、畏風、煩躁、發斑等症狀,但信中未詳細描述。我根據您的敘述擬定了一個治療方案,請立即服用,同時也請與當地對流行疾病有深入研究的專家進一步討論。現在的病況,絕對不是以往的舊疾所導致,請不要混淆病情。只有當咽喉的疼痛和腫脹完全消退,其他症狀才會隨之消失。

今年春季,杭州、嘉興、湖州、蘇州、松江等地區,這種病非常普遍,這是時令病毒,民間俗稱為喉風疹。治療時必須用輕量的藥物,促進清陽之氣,使用苦辛涼散的藥材,避免溫燥膩補的藥物,必須謹慎處理。

吳家兜張先生,他的胃氣逐漸恢復,聲音也變得清晰,左手脈象弦數,右手脈象尺同,寸關部位顯現虛弱。先前開的方子,主要補脾胃腎,服藥後效果良好,沒有任何消化不良的副作用,只是藥物到達咽喉時會感到刺痛。而且,咽喉痛的部位左右不同,即使在嚴冬也不喜歡戴帽子睡覺,反而喜歡讓左側露在外面,唾液時常溢出,睡覺時口中的唾液也會自行流出,身體感覺悶熱,口渴且排便困難,似乎是津液虛損、火氣旺盛的徵兆,不僅僅是陽明經,也有太陰經的症狀。綜合脈象來看,應該是秋季乾燥氣候造成的問題居多,肺熱萎縮的問題也值得關注。

治療上以清燥救肺為主,養胃保津為輔,期望能緩慢但穩定地改善病情。

接下來的病歷,將以相同方式轉換,包括雙林王先生、長興周先生以及神墩僧人的咽喉問題。

雙林王先生,他喉部的問題初發時,原本屬於肺部乾燥、津液受損的情況。拖延半年後,肺部虛弱,為了補償,心臟(子)開始過度工作以支持肺部(母),結果導致心火上炎。他痰多、吞嚥困難,呼吸困難,脈象弦數,情況雖然堪憂,但應當內省,摒棄所有雜念,靜下心來,以滋養肺部和腎臟的藥物為主,期待有所好轉。

長興周先生,他的喉部問題,包括紫色血管纏繞,吃飯後腹部脹痛,尿道有精液排出,陰莖疼痛,可能是腎臟問題,脈搏快速,陰液不足,肝腎虛火上下遊走,存在出血風險,切忌火上加油,需要幾個月的靜養,以調養身體。

神墩僧人,他先感到咽喉異樣,接著咳嗽、聲音沙啞、喉痛、痰多,近期甚至出現咯血,喉部有異味,持續一年多,脈象浮大而快,尤其是右手更為嚴重,這是內喉癰,病源不在咽喉,所以進食沒有太大障礙,然而,年紀大,肺部功能大大減弱,不能不擔心。

以上是對各個病歷的現代化解讀。

2. 癰瘍

烏鎮潘初起惡寒咳引左脅痛痰蒲,原是寒鬱肺衛氣絡阻痹,即是傷風重症,葦莖湯等可解也。奈邪郁不解而為肺癱吐膿,至今已經月餘猶然,氣穢色濁,周身汁泄陣嗽或嘔,胃納頗少,脈象虛小而弦。凡肺癰咳吐膿血每症如是,猶不足怪,所慮者久不得寢,汗多食少耳。此時以咳嗽爽利為要,且須汗斂食增,庶乎無慮。

西洋參(一錢五分) 米仁(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節(五分) 橘紅(一錢五分) 冬瓜子(三錢) 鮮生地(四錢) 茜草根(一錢) 杏仁(二錢) 川貝(二錢) 百合(三錢) 葶藶(四分)

烏鎮鄭,肝胃鬱火上擾,左上齦齒痛數月不止,致成牙癰潰逾兩旬,腫痛雖減,膿從鼻齶來,尚未盡,甚至頓車不舒,脈弦且勁,咽梗便燥急,當息慮戒怒,以靜養肝胃法調之。

大生地(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骨碎補(三錢) 桑葉(一錢五分) 石決明(三錢) 丹皮(一錢五分) 池菊(一錢五分) 忍冬藤(四錢) 西洋參(二錢) 阿膠(二錢) 胡麻(二錢) 青鹽(三分)

泗安許,素來體肥多痰,上年春夏痰出遽少,此非生痰之源,遽清乃氣化之郁也。鬱極則生火,所以季秋先覺咽痛,左耳前後痛,繼見上齶腫後,且左頸頦亦腫,此必鬱怒勞心之故,故少陰心手少陽足厥陰肝膽之火勃動於中上炎清空,則內郁之痰亦因火之勢上壅絡脈而致內外皆腫至於此極也。

迄今已閱四月,然正其名則咽齶之腫是上齶癰也,蔓延於外左側頸頜之腫上至額顱,右及願頰堅硬不痛是馬刀俠纓也。病之源雖一而症之象有二,此姑不俱論,但近來吞吐日艱,飲食日少,腫勢日盛,精氣日削。投治之要,首重餉道,議補議清皆屬迂圖。然脈得小弦數而沉滑,夫小為氣虛,氣虛則痰益難化,數為血虛,血虛則火益難清。

況弦為木火,沉滑為痰伏在裡,故上齶色紅,舌根腫強,舌苔滑白,清涎黏膩,咯之欠利,便結溺赤,都屬無形之火與有形之痰膠固煎灼,加城狐社鼠之盤踞矣。症情既已如此,而斡旋之法自必擇其要且急者而先圖之。其先則莫要於先通餉道,欲吞吐得利,則勢不出乎上齶之潰膿或膠固之痰火出外。

舍此二者,轉機雖有,恐緩不及時耳。謹擬煎散並進法,庶幾治痰不偏乎燥峻,清火不致乎膩滯,然恐輊材不能勝此觀鉅。

潞黨參(二錢) 陳皮(一錢五分) 川貝母(三錢) 天竺黃(二錢) 犀角尖(八分) 茯苓(二錢) 驢皮膠(二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海石粉(二錢) 蘇子(一錢五分) 夏枯草(二錢) 另海藻

白話文:

【癰瘍】

在烏鎮的潘先生起初感到惡寒、咳嗽且左脅疼痛,痰液稠厚。這本是由於寒氣鬱積於肺部和衛氣絡脈受阻所致,也就是嚴重的風寒感冒。可用葦莖湯等藥方治療。然而,邪氣鬱積未能解除,發展成為肺癱,出現吐膿的症狀,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個月,膿液氣味惡臭,顏色渾濁。他全身出汗,偶爾會陣發性咳嗽或嘔吐,食慾不佳,脈象虛弱且弦。這種肺癰的症狀雖然常見,但令人擔心的是他長期無法安睡,且食量減少。目前最重要的是讓他的咳嗽變得舒暢,並且增加食量,這樣才能消除憂慮。

對於西洋參、米仁、茯苓、甘草節、橘紅、冬瓜子、鮮生地、茜草根、杏仁、川貝、百合、葶藶等藥物的使用,應遵照醫師指示。

烏鎮的鄭先生,因為肝胃鬱火上擾,導致左上方牙齦疼痛數月未止,形成牙癰且潰爛超過二十天。雖然腫痛已有所減輕,但是膿液仍持續從鼻子和牙齦間流出,尚未完全消失。他感到身體非常不舒服,脈象緊繃,咽喉梗塞,排便乾燥,需放鬆心情,控制怒氣,以靜養肝胃的方法進行調理。

對於大生地、白芍、麥冬、骨碎補、桑葉、石決明、丹皮、池菊、忍冬藤、西洋參、阿膠、胡麻、青鹽等藥物的使用,應遵照醫師指示。

泗安的許先生,體型肥胖,常有多痰的問題。去年春夏之際,他的痰量突然減少,這並不是因為生痰的源頭消失了,而是因為氣化鬱結所致。鬱結到了極點,就會產生火熱,因此他在秋季開始感到喉嚨痛,左耳前後也有痛感,接著上顎腫脹,連左頸部和下顎也跟著腫起來。這必定是因為他鬱怒過度和勞心所導致的。這是因為少陰心、手少陽、足厥陰肝膽的火氣在體內躁動,向上攻燒清空之地,使得原本鬱積的痰液隨著火氣的勢力,堵塞了絡脈,導致內外都腫脹。

至今已經四個月了,但正確的診斷是:上顎的腫脹是上顎癰,而左側頸部和下顎的腫脹則延伸至上額,右邊則延伸至頰部,堅硬無痛,這是馬刀俠纓。雖然病因相同,但症狀卻不同。最近他吞嚥越來越困難,食量逐漸減少,腫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精神體力也逐漸衰弱。治療的重點在於確保營養供應,無論是補充還是清熱,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脈象顯示小弦數且沉滑,小代表氣虛,氣虛使痰更難化解;數代表血虛,血虛使火更難清除。

況且弦象代表木火,沉滑代表痰液潛伏在體內。因此,上顎顏色紅,舌根腫脹,舌苔滑白,口水黏稠,咳痰不順,大便乾結,尿色赤紅,這都是無形的火與有形的痰相互結合,煎熬著身體。病情既然如此,治療方法當然要選擇最急迫且重要的部分。首先,最重要的是打通營養通道,讓吞嚥變得順暢,這可能需要讓上顎的膿包潰破,或者排出體內的痰火。

除此之外,雖然有其他轉機,但恐怕來不及。我謹慎地建議煎煮藥物和散劑並用,這樣可以避免過於燥烈地清理痰液,也不會過於滋膩地清熱,但恐怕這方法未必能勝任如此重大的任務。

對於潞黨參、陳皮、川貝母、天竺黃、犀角尖、茯苓、驢皮膠、羚羊角、海石粉、蘇子、夏枯草、海藻等藥物的使用,應遵照醫師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