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醫案》~ 千里醫案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千里醫案卷五 (3)

1. 痿躄

雙洋伍初夏寒熱,原屬濕熱為病,濕阻氣絡則足腫,濕釀痰濁則效嗽,糾纏半年,濕仍不化,足痿肉削,內熱神疲,二便艱澀,濕病延至秋深,又兼燥氣劫津,痿躄益深矣

白話文:

早夏時分,患者出現寒熱不定的症狀,這主要是由於濕熱所致。濕氣阻滯氣血運行,導致足部腫脹;濕氣化生痰濁,導致咳嗽。這一系列症狀持續了半年,濕氣仍未消解,導致足部肌肉萎縮消瘦,內熱神疲,大小便困難。隨著濕病拖延至深秋,加上燥氣耗損津液,患者的痿縮無力加重。

西洋參(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米仁(三錢) 稀薟草(二錢) 小生地(三錢) 玉竹(二錢) 木瓜(一錢五分) 川柏片(二錢) 黑芝麻(三錢) 丹皮(一錢五分) 首烏(二錢) 忍冬藤(四錢)

光按太少通絡之藥

白話文:

西洋參(0.75克) 麥冬(0.75克) 米仁(1.5克) 稀薟草(1克) 小生地(1.5克) 玉竹(1克) 木瓜(0.75克) 川柏片(1克) 黑芝麻(1.5克) 丹皮(0.75克) 何首烏(1克) 忍冬藤(2克)

雙林劉陽虛積濕,體肥多痰,濕熱內釀,則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而痿躄矣,其所由來,非伊朝夕酒容便燥,即是見端,即須通養陽明腑絡,並調脈濡右滑,慎勿雜投熱補表散之劑

白話文:

雙林劉姓患者體質虛弱且濕氣過重,身體肥胖且痰多。體內濕熱積聚,導致大筋柔軟短小,小筋鬆弛變長,以致行動不便。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要不是因為經常飲酒導致胃腸道燥熱,就是因為疾病的早期徵兆已經出現。因此,需要及時疏通養護陽明腑的經絡,同時調節脈象使之濡滑,避免胡亂服用溫熱補益表散的藥物。

木防己(一錢五分) 桂枝(三分) 苡木(三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生石膏(二錢) 橘皮(一錢五分) 歸鬚(一錢五分) 川牛膝(二錢) 西洋參(二錢) 茯苓(三錢) 竹瀝(半匙) 薑汁(數點) 絲瓜絡(三錢)

白話文:

木防己(1.5 克) 桂枝(0.3 克) 薏苡仁(3 克) 半夏(1.5 克) 生石膏(2 克) 橘皮(1.5 克) 白芍(1.5 克) 川牛膝(2 克) 西洋參(2 克) 茯苓(3 克) 竹瀝(半湯匙) 薑汁(少許) 絲瓜絡(3 克)

海鹽楊咳嗽半年餘,冬至節一陽勃動,卒然腹痛,加以咽痛音啞,足跗腫痛,不能履地,此即肺虛極而子來救母,所謂肺熱痿躄,肺小弦促數,急須養肺陰為要

白話文:

海鹽縣的楊某咳嗽了半年多,在冬至這天陽氣初生時,突然腹痛,還伴有咽喉痛、聲音嘶啞、腳背腫痛、無法走路的症狀。這是因為肺氣極度虛弱,腎水來幫助肺,也就是「肺熱痿躄」的說法。肺氣虛弱,脈象細小、弦緊而快速,應急需滋養肺陰。

驢皮膠(二錢) 炙草(四分) 知母(一錢五分) 大生地(三錢) 馬兜鈴(一錢五分) 杏仁(二錢) 米仁(三錢) 川黃柏(二錢) 牛蒡子(二錢) 川貝(二錢) 枇耙葉(兩片,去毛)

光按此即內經肺熱葉焦發為痿躄之謂,亦即上損及腎之象,用藥雖中已,恐鞭長莫及矣

白話文:

驢皮膠(10 克)

炙甘草(2 克)

知母(7.5 克)

生地黃(15 克)

廣防風(7.5 克)

杏仁(10 克)

米仁(15 克)

黃柏(10 克)

牛蒡子(10 克)

川貝母(10 克)

枇杷葉(2 片,去除毛絨)

吳樓於素體陽虛濕勝,濕釀成痰,易汗畏風,又有腸痔,可見陽虛者陰亦不足也,今夏軟腳而腫滿而赤便澀,濕當滲導,使之下趨,得溫之運,得補之壅,則濕反隨氣蒸騰而上,脈症參看,不但慮其成痿,且慮其成腫,急宜疏通陽明腑絡

白話文:

對於體質虛寒、濕氣過重的人來說,濕氣容易凝結成痰,容易出汗、怕風,同時伴有痔瘡,這說明陽氣虛弱,陰氣也不足。現在夏天腳軟腫脹、發紅、大便乾澀,這是濕氣需要疏導,讓它向下走。如果用溫補的方法,濕氣反而會隨著氣血蒸騰而上升。根據脈象和症狀來看,不僅要擔心會變成痿症,還要擔心會變成腫脹。需要立即疏通陽明經絡。

於朮(一錢五分) 米仁(三錢) 木防己(一錢五分) 煨石羔(一錢五分) 豬苓(一錢五分) 桂枝(三分) 大腹絨(二錢) 絲瓜絡(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五分) 茯苓皮(四錢)

白話文:

蒼朮(1.5克) 薏仁(3克) 防己(1.5克) 煅石膏(1.5克) 豬苓(1.5克) 桂枝(0.3克) 大腹皮(2克) 絲瓜絡(3克) 澤瀉(1.5克) 陳皮(1.5克) 茯苓皮(4克)

光按此乃濕熱壅滯,將成痿象,與上痿症截然兩途,比而觀之,可益人智,烏鎮李足腫而軟,步履維艱,兩手大指亦皆微痹,溺澀而黃,時有氣逆,脈浮濡滑,此陽明濕痰蒸熱,氣絡皆弛而為痿躄也,去夏會發,今又三月矣,急清陽明以化通之

白話文:

這裡的情況是濕熱阻塞,快要變成癱痿的症狀,與上面的癱痿症狀完全不同。把兩者進行比較,有助於加深認識。烏鎮的李某,腳腫脹發軟,走路困難,兩個大拇指也有些麻木,小便困難發黃,有時還會氣往上沖,脈象浮而濡滑。這是陽明經濕痰蒸發生熱所致,氣血經絡都鬆弛了,所以出現癱瘓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從去年夏天開始發作,到現在已經三個月了。必須立即清熱利濕,疏通陽明經氣,才能治癒。

生冬朮(一錢五分) 米仁(三錢) 川黃柏(一錢五分) 真茅朮(七分) 木防已(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川萆薢(二錢

白話文:

生冬蟲夏草 (1.5 克)

米仁 (3 克)

川黃柏 (1.5 克)

真茅蟲夏草 (0.7 克)

木防己 (1.5 克)

澤瀉 (1.5 克)

川萆薢 (2 克)

2.

大河施謙山痹痛起於長夏愈而復作今又月餘初起手足關節等痛而且腫,此固痹也。濕甚於風則兼腫。前賢謂風寒濕三氣臺而為痹,又有行著痛三痹之別,可知痹症中必當細辨。今諸處皆愈惟左膝猶腫攣而難伸,膕外側之筋時或掣痛,聞木聲亦痛,此痹在陽明而兼少陽也。舌黃不渴,胃鈍少納,易汗,脈濡澀,濕盛於風顯然矣。

宜專治陽明以通絡化濕,兼治少陽以養絡熄風,冀其速效,不致糾纏成疾。

白話文:

大河施謙得了腳氣,起於盛夏,好了之後又復發,現在又過了一個多月。剛開始手腳的關節等處疼痛並且腫脹,這肯定是腳氣。濕氣盛過風氣就會兼有腫脹。前人說風寒濕三種氣相結合而形成腳氣,又有行走、疼痛、痺的三種腳氣之分,可見治療腳氣時一定要細心辨別。現在各處都痊癒了,只有左膝還腫脹攣急,難以伸展,膝蓋後外側的筋有時會抽搐疼痛,聽到木頭的聲音也會痛,這表明腳氣位於陽明經,兼有少陽經的症狀。舌苔發黃,不口渴,胃口不好,進食少,容易出汗,脈象濡弱而不順暢,說明濕氣盛於風氣。

潞黨參 川牛膝 威靈仙 酒炒歸鬚 生冬朮 木防己 秦艽 川黃柏 苡米 稀薟草 木瓜 丹皮 忍冬藤 桑寄生

白話文:

潞黨參:一種上等的黨參

川牛膝:一種四川產的牛膝

威靈仙:一種具有祛風利濕、消腫解毒功效的藥材

酒炒歸鬚:用酒炒過的當歸鬍鬚

生冬朮:未經炮製的冬朮,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

木防己:一種具有利尿、祛風濕的植物

秦艽:一種具有祛風濕、止痛的藥材

川黃柏:一種四川產的黃柏,具有清熱燥濕、止血的功效

苡米:一種穀物,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稀薟草:一種具有清熱利濕、消炎解毒的草藥

木瓜:一種水果,具有消食健胃、潤肺止咳的功效

丹皮:牡丹根的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忍冬藤:一種具有疏風清熱、利尿通淋的植物

桑寄生:一種寄生在桑樹上的植物,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的功效

光按此等證,近世多謂之風,雜用白花蛇、蜈蚣等毒藥,益以燒針,致陰津劫盡,反成痼疾者比比皆是。

白話文:

只根據這些症狀,現代很多人說這是風病。他們雜用白花蛇、蜈蚣等毒藥,加上燒熱的針灸,導致陰液耗盡,反而變成難以根治的慢性病,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塘棲伊先腰脊痛,兩腿惻廉,後復聚於右肩胛及右臂外側,上行部位皆在陽經,且遊行上下者為風痛,有作止而閃挫震動輒甚者為痰,痰阻乎陽明少陽之絡,宜通絡化痰為主,毋事多歧。病經半年,雜藥亂投,雖有中竅之方,恐難速效耳。

白話文:

塘棲的伊先生,一開始腰背疼痛,兩腿疼痛,後來疼痛轉移到右肩胛骨和右臂外側。疼痛部位都在陽經,而且上下游走不定,說明是風痛,有發作和停止,閃動震動時疼痛加劇,說明有痰阻。痰阻在陽明少陽經的絡脈中,治療以通絡化痰為主,不要用太多雜七雜八的藥。病情已經半年了,亂用過很多藥,即使有效果好的方子,恐怕也難以快速見效。

羚羊角(一錢五分) 丹皮(一錢五分) 鉤藤(三錢) 片薑黃(五分) 當歸鬚(二錢) 橘紅(一錢五分) 枳實(五分) 天竺黃(二錢) 米仁(三錢) 桔梗(三分) 桑葉(一錢五分) 忍冬藤(五錢) 指迷茯苓丸,每服五錢,早晚二次,陳酒送下。

白話文:

羚羊角(1.5克) 丹皮(1.5克) 鉤藤(3克) 片薑黃(0.5克) 當歸鬚(2克) 橘紅(1.5克) 枳實(0.5克) 天竺黃(2克) 米仁(3克) 桔梗(0.3克) 桑葉(1.5克) 忍冬藤(5克)

指迷茯苓丸,每次服 5 克,早晚各一次,用陳酒送服。

光按此方用羚羊、丹皮以清少陽,佐鉤藤、桑葉以祛風,枳實、竹黃、橘紅、米仁以通絡蠲痰,引以薑黃、忍冬、桔梗,復以茯苓丸以化肩臂之痰,面面俱到。

白話文:

光就這個方子來說,用了羚羊角和丹皮來治療少陽經的風熱,輔以鉤藤和桑葉來祛風,枳實、竹黃、橘紅和米仁來疏通經絡、化痰。並用薑黃、忍冬和桔梗引藥入裡,再用茯苓丸來化解肩臂的痰,各個方面都考慮到了。

新市高煩勞傷陽,陽虛氣痹,升降不和,脈絡滯痛,痛自左肩下至右腰及尻,且作止不常,嘔逆頭疼,舌黃便結,是病在氣絡矣。和陽平肝,通絡化痰,未可專用太陽之藥。

白話文:

新市這個地方的人大多勞累過度,損傷了陽氣,陽氣虛弱,氣血運行不暢,脈絡不通,導致經絡疼痛,疼痛從左肩延伸到右腰和臀部,而且發作時間不定。此外,還有嘔吐、頭疼、舌頭發黃、大便不通的症狀,這表明疾病發生在氣脈之中。治療的方法應該是調和陽氣、平息肝氣,疏通經絡、化解痰濕,不能只使用治療太陽經疾病的藥物。

茯苓 米仁 川連 姜 竹茹 桂枝 旋覆花 陳皮 絲瓜絡 生冬朮 歸鬚 獨活,晨服清氣化痰丸三錢,鹽湯下。

白話文:

茯苓、米仁、川連翹、姜、竹茹、桂枝、旋覆花、陳皮、絲瓜絡、生冬瓜子、歸尾、獨活。早上服用清氣化痰丸三錢,用鹽湯送服。

新塍卜濕熱之邪混雜三陽,迄今旬日,雖壯熱神昏身痛等症俱退,而邪勢留經入腑,膀胱氣痹,少腹高突拒按,小溲淋瀝,大便閉結,所謂邪犯太陽之本,已成胞痹矣。脈來弦滑,宜急急宣通少腑,以防濕濁陰邪上逆喘脫。

白話文:

新塍判斷濕熱邪氣混雜在三陽經脈。到現在已經十多天了,雖然發高燒、精神昏迷、全身疼痛等症狀都已消退,但邪氣依舊留存在經脈和臟腑中。膀胱氣血不通,小腹部隆起、按壓有阻力,小便頻數、滴瀝,大便不通。這種情況就是邪氣侵犯太陽經的根本,已經形成胞痹了。脈象呈現弦滑,應當趕緊疏通少腑經絡,防止濕濁陰邪上逆導致氣喘、脫證。

豬苓(一錢五分) 生冬朮(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木防己(一錢五分) 茯苓(一錢五分) 小川連(三分) 桂枝(三分) 飛滑石(三錢) 木通(一錢) 車前子(二錢)

白話文:

豬苓(7.5 克) 生冬術(7.5 克) 澤瀉(7.5 克) 木防己(7.5 克) 茯苓(7.5 克) 小川連(1.5 克) 桂枝(1.5 克) 飛滑石(15 克) 木通(5 克) 車前子(10 克)

光接此五苓加味,若勢急,可先用蔥白熨法及墨臍法,頗獲捷效。

又大小便雖俱通,然宿矢未盡,胞痹未平,舌黃脈右弦實,仍宜通利,猶在

白話文:

使用這五苓散加味方,如果情況緊急,可以先用蔥白熨法和墨臍法,效果很快。

另外,雖然大小便都已通了,但是舊有的大便還沒有完全排出,膀胱的問題也尚未解決,舌苔黃且右脈弦硬,仍然需要繼續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