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醫案》~ 千里醫案卷五 (3)
千里醫案卷五 (3)
1. 痿躄
雙洋伍初夏寒熱,原屬濕熱為病,濕阻氣絡則足腫,濕釀痰濁則效嗽,糾纏半年,濕仍不化,足痿肉削,內熱神疲,二便艱澀,濕病延至秋深,又兼燥氣劫津,痿躄益深矣
西洋參(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米仁(三錢) 稀薟草(二錢) 小生地(三錢) 玉竹(二錢) 木瓜(一錢五分) 川柏片(二錢) 黑芝麻(三錢) 丹皮(一錢五分) 首烏(二錢) 忍冬藤(四錢)
光按太少通絡之藥
雙林劉陽虛積濕,體肥多痰,濕熱內釀,則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而痿躄矣,其所由來,非伊朝夕酒容便燥,即是見端,即須通養陽明腑絡,並調脈濡右滑,慎勿雜投熱補表散之劑
木防己(一錢五分) 桂枝(三分) 苡木(三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生石膏(二錢) 橘皮(一錢五分) 歸鬚(一錢五分) 川牛膝(二錢) 西洋參(二錢) 茯苓(三錢) 竹瀝(半匙) 薑汁(數點) 絲瓜絡(三錢)
海鹽楊咳嗽半年餘,冬至節一陽勃動,卒然腹痛,加以咽痛音啞,足跗腫痛,不能履地,此即肺虛極而子來救母,所謂肺熱痿躄,肺小弦促數,急須養肺陰為要
驢皮膠(二錢) 炙草(四分) 知母(一錢五分) 大生地(三錢) 馬兜鈴(一錢五分) 杏仁(二錢) 米仁(三錢) 川黃柏(二錢) 牛蒡子(二錢) 川貝(二錢) 枇耙葉(兩片,去毛)
光按此即內經肺熱葉焦發為痿躄之謂,亦即上損及腎之象,用藥雖中已,恐鞭長莫及矣
吳樓於素體陽虛濕勝,濕釀成痰,易汗畏風,又有腸痔,可見陽虛者陰亦不足也,今夏軟腳而腫滿而赤便澀,濕當滲導,使之下趨,得溫之運,得補之壅,則濕反隨氣蒸騰而上,脈症參看,不但慮其成痿,且慮其成腫,急宜疏通陽明腑絡
於朮(一錢五分) 米仁(三錢) 木防己(一錢五分) 煨石羔(一錢五分) 豬苓(一錢五分) 桂枝(三分) 大腹絨(二錢) 絲瓜絡(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五分) 茯苓皮(四錢)
光按此乃濕熱壅滯,將成痿象,與上痿症截然兩途,比而觀之,可益人智,烏鎮李足腫而軟,步履維艱,兩手大指亦皆微痹,溺澀而黃,時有氣逆,脈浮濡滑,此陽明濕痰蒸熱,氣絡皆弛而為痿躄也,去夏會發,今又三月矣,急清陽明以化通之
生冬朮(一錢五分) 米仁(三錢) 川黃柏(一錢五分) 真茅朮(七分) 木防已(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川萆薢(二錢
白話文:
[痿躄]
伍初夏時,一位患者遭遇寒熱交加,原本是濕熱導致的疾病。濕氣阻塞了氣血網絡,使得他的腳部腫脹;濕氣轉化成痰濁,引起他劇烈的咳嗽。病情纏繞他半年之久,濕氣仍未消散,他的腳變得無力,肌肉削瘦,內部有熱感,精神疲憊,大小便困難。濕病拖延到秋季,又加上乾燥的天氣消耗了他的津液,使他的痿躄症狀更加嚴重。
劉陽,體型肥胖,多痰,體內濕熱導致大筋縮短,小筋鬆弛,最終導致痿躄。他之所以會這樣,並不是一夕之間形成的,可能是因為過度飲酒和便祕造成的。必須要滋養陽明腑絡,調理脈絡,避免亂用熱性補品和表散藥物。
海鹽楊,持續咳嗽半年以上,到了冬至,突然感到腹部疼痛,加上喉嚨痛和聲音沙啞,腳踝腫痛,無法行走,這就是肺虛到了極點,子臟(腎)來救母臟(肺)的情況,所謂的肺熱導致的痿躄。他的肺脈細弱,需要緊急滋養肺陰。
吳樓於,本來就有陽虛和濕氣過重的問題,濕氣轉化成痰,容易出汗,怕風,還有腸痔,這顯示出陽虛的人陰氣也不足。今年夏天,他的腳開始變軟,腫脹,排便困難,濕氣應該被引導下排,如果得到溫暖和補養,反而可能隨著氣血上升,從而導致濕氣更嚴重。根據脈診和症狀,不僅擔心他會形成痿躄,甚至擔心他會形成水腫,急需疏通行於陽明腑絡。
烏鎮李,腳部腫脹且軟弱,行走困難,雙手的大拇指也有輕微的麻痺,尿液黃且排尿困難,偶爾會有氣逆現象,脈象浮濡滑,這是陽明濕痰蒸熱,氣血網絡鬆弛導致的痿躄。這個病症在去年夏天就出現了,至今已經三個月,急需清理陽明腑絡,以幫助身體恢復。
2. 痹
大河施謙山痹痛起於長夏愈而復作今又月餘初起手足關節等痛而且腫,此固痹也。濕甚於風則兼腫。前賢謂風寒濕三氣臺而為痹,又有行著痛三痹之別,可知痹症中必當細辨。今諸處皆愈惟左膝猶腫攣而難伸,膕外側之筋時或掣痛,聞木聲亦痛,此痹在陽明而兼少陽也。舌黃不渴,胃鈍少納,易汗,脈濡澀,濕盛於風顯然矣。
宜專治陽明以通絡化濕,兼治少陽以養絡熄風,冀其速效,不致糾纏成疾。
潞黨參 川牛膝 威靈仙 酒炒歸鬚 生冬朮 木防己 秦艽 川黃柏 苡米 稀薟草 木瓜 丹皮 忍冬藤 桑寄生
光按此等證,近世多謂之風,雜用白花蛇、蜈蚣等毒藥,益以燒針,致陰津劫盡,反成痼疾者比比皆是。
塘棲伊先腰脊痛,兩腿惻廉,後復聚於右肩胛及右臂外側,上行部位皆在陽經,且遊行上下者為風痛,有作止而閃挫震動輒甚者為痰,痰阻乎陽明少陽之絡,宜通絡化痰為主,毋事多歧。病經半年,雜藥亂投,雖有中竅之方,恐難速效耳。
羚羊角(一錢五分) 丹皮(一錢五分) 鉤藤(三錢) 片薑黃(五分) 當歸鬚(二錢) 橘紅(一錢五分) 枳實(五分) 天竺黃(二錢) 米仁(三錢) 桔梗(三分) 桑葉(一錢五分) 忍冬藤(五錢) 指迷茯苓丸,每服五錢,早晚二次,陳酒送下。
光按此方用羚羊、丹皮以清少陽,佐鉤藤、桑葉以祛風,枳實、竹黃、橘紅、米仁以通絡蠲痰,引以薑黃、忍冬、桔梗,復以茯苓丸以化肩臂之痰,面面俱到。
新市高煩勞傷陽,陽虛氣痹,升降不和,脈絡滯痛,痛自左肩下至右腰及尻,且作止不常,嘔逆頭疼,舌黃便結,是病在氣絡矣。和陽平肝,通絡化痰,未可專用太陽之藥。
茯苓 米仁 川連 姜 竹茹 桂枝 旋覆花 陳皮 絲瓜絡 生冬朮 歸鬚 獨活,晨服清氣化痰丸三錢,鹽湯下。
新塍卜濕熱之邪混雜三陽,迄今旬日,雖壯熱神昏身痛等症俱退,而邪勢留經入腑,膀胱氣痹,少腹高突拒按,小溲淋瀝,大便閉結,所謂邪犯太陽之本,已成胞痹矣。脈來弦滑,宜急急宣通少腑,以防濕濁陰邪上逆喘脫。
豬苓(一錢五分) 生冬朮(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木防己(一錢五分) 茯苓(一錢五分) 小川連(三分) 桂枝(三分) 飛滑石(三錢) 木通(一錢) 車前子(二錢)
光接此五苓加味,若勢急,可先用蔥白熨法及墨臍法,頗獲捷效。
又大小便雖俱通,然宿矢未盡,胞痹未平,舌黃脈右弦實,仍宜通利,猶在
白話文:
[痹症]
大河施謙山在夏季末期開始感到關節疼痛,症狀好轉後又再次發作,至今已經一個多月。起初,他的手腳關節疼痛並伴有腫脹,這正是典型的痹症。濕氣比風更重時,會出現腫脹的併發症。前人認為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痹症,還有行痹、著痹、痛痹三種不同的類型,由此可見,對痹症的診斷必須詳細辨識。現在他全身的疼痛都已減輕,但左膝仍然腫脹,肌肉緊繃,難以伸展,小腿外側的肌腱偶爾會抽痛,聽到木頭的聲音也會感到痛,這顯示痹症在陽明經絡中,同時影響了少陽經絡。他的舌頭呈黃色但不渴,胃部機能遲鈍,食慾不佳,容易出汗,脈象濕滑而澀,顯然是濕氣比風更盛。
應專注於治療陽明經絡,以疏通絡脈、化濕;同時調理少陽經絡,滋養絡脈、息風,希望可以迅速改善症狀,避免進一步發展成慢性疾病。
藥方中包含潞黨參、川牛膝、威靈仙、酒炒歸鬚、生冬朮、木防己、秦艽、川黃柏、薏米、稀薟草、木瓜、丹皮、忍冬藤、桑寄生等。
近世常將這種症狀誤以為是風邪所致,隨意使用白花蛇、蜈蚣等有毒藥物,甚至配合燒針治療,導致體內陰津耗盡,反而形成難治的痼疾,這種例子屢見不鮮。
塘棲伊先生先有腰背痛,兩腿側邊疼痛,後來疼痛集中在右肩胛骨和右臂外側,所有疼痛部位都在陽經循行範圍內,且疼痛會在上下移動,這是風痛的特徵;疼痛時而發生,時而停止,受到衝擊或震動會加重,這是痰阻於陽明、少陽絡脈的表現,應該以疏通絡脈、化痰為主,避免過度使用其他療法。疾病已經持續半年,各種藥物胡亂投用,即使有適當的治療方案,恐怕也難以快速見效。
藥方中包括羚羊角、丹皮、鉤藤、片薑黃、當歸鬚、橘紅、枳實、天竺黃、米仁、桔梗、桑葉、忍冬藤,以及指迷茯苓丸,每次服用五錢,每日早晚各一次,以陳年酒送服。
這個藥方使用羚羊角、丹皮以清熱解少陽之邪,輔以鉤藤、桑葉以驅風,再配合枳實、竹黃、橘紅、米仁以疏通絡脈、化痰,加上薑黃、忍冬、桔梗,最後再用茯苓丸來化解肩臂的痰液,全面考慮到了所有可能的因素。
新市高先生因過度勞累傷害了陽氣,導致氣血痹阻,氣機升降失調,脈絡受阻而疼痛。疼痛從左肩延伸到右腰和臀部,並且疼痛時發時止,伴有噁心、頭痛,舌頭呈黃色,排便困難,這是氣絡受損的症狀。調和陽氣、平肝、疏通絡脈、化痰,不可單純使用太陽經絡的藥物。
藥方成分有茯苓、米仁、川連、姜、竹茹、桂枝、旋覆花、陳皮、絲瓜絡、生冬朮、歸鬚、獨活,早晨服用清氣化痰丸三錢,以淡鹽水送服。
新塍卜先生混合了濕熱之邪,影響了三陽經絡,至今已有十天,雖然高熱、昏迷、身體疼痛等症狀已經消退,但邪氣仍留在經絡進入腑臟,導致膀胱氣機受阻,小腹突出,按壓會痛,小便不暢,大便閉塞,這就是所謂的邪氣侵犯太陽本經,形成了胞痹。脈象弦滑,應該立即疏通少府經絡,防止濕濁之邪上沖導致呼吸困難。
藥方成分有豬苓、生冬朮、澤瀉、木防己、茯苓、小川連、桂枝、飛滑石、木通、車前子。
如果情況緊急,可以先使用蔥白熨法和墨臍法,通常能快速獲得效果。
即使大小便均已通暢,但腸道內仍有殘留物,胞痹仍未完全消除,舌頭仍呈黃色,右脈弦實,仍需繼續通利,治療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