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81)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81)

1. 春溫疫痘案

何拯華(紹興同善局)

病者,朱三寶之子,年七歲,住朱家□。

病名,春溫疫痘。

原因,素稟肌色蒼而多火,曾種牛痘兩次,適暮春天氣暴熱,天花盛行,感春溫時氣而發痘。第三日始就予診。

證候,壯熱自汗,面紅頰赤,目中淚出,噴嚏,咳嗽。痘已見點,中夾紅疹,胸悶氣粗,神煩不寧。

診斷,脈右浮洪搏數,左弦滑數。舌尖邊紅,苔滑,微黃。此疫痘為春溫引發而出,前哲錢仲陽所謂痘夾疹者,半輕半重也。

療法,凡痘在七日以前,多由外感,用事必先審其所感何邪,在何病所,而清解之。為七日以後上漿之地,仿吳氏辛涼解肌,芳香透絡,使痘化多為少,清絡而易出起脹,銀翹散加減。

處方,淨銀花(二錢),淨蟬衣(七分),冬桑葉(二錢),苦桔梗(一錢),青連翹(三錢),牛蒡子(錢半),粉丹皮(錢半),生甘草(五分),鮮蘆根(五錢),青箬尖(二錢)

次診,連服兩劑,痘疹井發。色皆焰紅,頭面獨多,餘部尚少。唇赤舌紅,脈仍搏數。此毒參陽位,最怕上衝神經,陡發痙厥。急與涼血敗毒,以預防之,五花三豆飲加羚角。

次方,滁菊花(二錢),夏枯花(錢半),扁豆花(廿朵),杜赤小豆(二錢),紫葳花(二錢),藏紅花(五分),大黑豆(三錢),生粉甘草(四分)

先用鮮茅根一兩(去皮)、碎羚角八分,煎湯代水。

三診,連進兩劑,頭面陸續灌漿,胸腹亦多起脹,勢將灌膿。惟腰背不足,手足尚空,皮膚捫之,雖熱而不過灼。既不發厥,又無痙狀。舌仍鮮紅,脈尚洪數有力。此血分尚有蘊熱也。議於涼血解毒之中,參以清滋氣液,助痘灌漿。蓋多得一分漿,少得一分後患。鞠通明訓,諒不我欺。

三方,鮮生地(五錢),紫地丁(三錢),銀花(二錢),珠兒參(一錢),粉丹皮(二錢),青連翹(二錢),元參(二錢),暹燕根(一錢)

先用鮮茅根一兩、綠豆芽八錢、冬米一錢,煎湯代水。

四診,連投兩劑,腰背手足漿亦滿足,惟餘毒尚重。舌紅脈數,不必用溫補,亦不可寒瀉,猶宜用辛涼甘潤,以為結癡之地,仿吳氏法,銀翹散去荷蒡荊豉,加生地大青元參丹皮湯。

四方,淨銀花(錢半),白桔梗(八分),細生地(三錢),鮮大青(三錢),青連翹(錢半),生西草(一錢),元參(二錢),粉丹皮(錢半)

先用鮮茅根一兩、甘蔗梢五錢,煎湯代水。

五診,痂雖漸結,回漿甚緩,上則微咳,下則便微溏。舌轉淡紅,脈右浮數沉濡,左小數。此肺有餘熱,而脾氣漸虛也。議清肺,稍兼實脾。錢氏瀉白散合吳氏四苓湯加減。

五方,生桑皮(錢半),炙生甘草(各二分),淮山藥(二錢,生打)生苡仁(三錢),地骨皮(錢半),生於術(五分),雲茯苓(錢半),新會白(五分),天津紅(兩枚),金橘脯(一枚)

白話文:

[春溫疫痘案例]

患者是朱三寶的兒子,年僅七歲,住在朱家。他罹患的是春溫疫痘。

病因方面,他天生肌膚蒼白且容易上火,曾經接種過兩次牛痘疫苗。適逢暮春季節天氣驟然升溫,天花病毒流行,因此感染了春溫疫氣,導致痘疹爆發。到第三天才找我看診。

症狀方面,他高燒自汗,臉頰泛紅,眼睛流淚,偶爾打噴嚏,咳嗽。痘疹已開始出現,中間夾雜紅疹,胸悶呼吸粗重,精神煩躁不安。

診斷結果,他的脈象右側浮洪搏動且頻率快,左側弦滑且快速。舌尖及邊緣呈紅色,舌苔濕滑帶點黃。這是春溫疫痘受到春溫的影響而爆發,就像古代醫學家錢仲陽所說的痘疹夾雜情況,病情屬半輕半重。

治療策略上,痘疹在爆發七日內,多由外在因素引起,治療時必須先判斷是哪種邪氣導致,並對症下藥進行清解。若是在爆發七日後,應參考吳氏的辛涼解肌,芳香透絡療法,使痘疹減少,清絡以便痘疹容易浮現和腫脹,使用銀翹散加減方。

開出的藥方為:淨銀花、淨蟬衣、冬桑葉、苦桔梗、青連翹、牛蒡子、粉丹皮、生甘草、鮮蘆根、青箬尖等。

再診時,連服兩劑後,痘疹大量湧現,顏色都呈現深紅,頭面部最多,其他部位較少。嘴脣和舌頭都泛紅,脈象依然頻率快。這表示毒素集中在陽位,最怕衝擊神經系統,突然發作痙攣。緊急給予涼血敗毒,以預防病情惡化,使用五花三豆飲加羚角。

再開出的藥方為:滁菊花、夏枯花、扁豆花、杜赤小豆、紫葳花、藏紅花、大黑豆、生粉甘草。先用鮮茅根和碎羚角煎湯替代水服用。

第三次看診,連續服用兩劑後,頭面部痘疹開始灌漿,胸腹部也多有腫脹,即將形成膿包。只有腰背部分不足,手腳仍有空間,皮膚摸起來雖然熱,但未達到灼熱程度。未發作痙攣,也無抽搐症狀。舌頭仍然鮮紅,脈象依然洪大快速有力。這表示血液中仍存在潛在熱度。建議在涼血解毒的同時,加入清滋氣液,協助痘疹灌漿。因為多獲得一分的漿,就會少一分後遺症。這是鞠通的明確指導,相信不會誤導我。

再開出的藥方為:鮮生地、紫地丁、銀花、珠兒參、粉丹皮、青連翹、元參、暹燕根。先用鮮茅根、綠豆芽、冬米煎湯替代水服用。

第四次看診,連續投藥兩劑後,腰背手腳的痘疹漿已滿溢,但餘毒仍然嚴重。舌頭泛紅,脈象頻率快,不需使用溫補,也不可寒瀉,仍需採用辛涼甘潤的療法,作為結痂的基礎,參考吳氏的方法,使用銀翹散去荷蒡荊豉,加上生地大青元參丹皮湯。

再開出的藥方為:淨銀花、白桔梗、細生地、鮮大青、青連翹、生西草、元參、粉丹皮。先用鮮茅根、甘蔗梢煎湯替代水服用。

第五次看診,雖然結痂逐漸形成,但回漿速度緩慢,上方有輕微咳嗽,下方排便稍微稀軟。舌頭轉為淡紅,脈象右側浮數沉濡,左側小數。這表示肺部仍有熱度,但脾氣逐漸虛弱。建議清肺,稍微兼顧強健脾胃。使用錢氏瀉白散結合吳氏四苓湯加減方。

再開出的藥方為:生桑皮、炙生甘草、淮山藥、生苡仁、地骨皮、生於術、雲茯苓、新會白、天津紅、金橘脯。

結果,連續服用五劑後,咳嗽停止,大小便正常,漿液完全回縮,胃氣旺盛,病情完全康復。囑咐他調整飲食,適應寒暖,不必再服用藥物,就能自行恢復健康。

廉按:吳鞠通認為在風木司天之年,又逢風木司令之季節,內合相火,每遇春溫,常會有痘疹。無論是單純感受風溫,身體發熱但未發痘,或是因風溫導致大量發痘,或是發斑疹,都應避免使用辛溫表藥。只需使用辛涼解肌透絡最為穩定。這是兒童科醫生所不知道的。因為風淫所引起的疾病,應採用辛涼療法,輔以苦甘,這是《內經》的正確治療方式。

銀翹散加減方,用於治療痘疹初期,最能將多數痘疹化為少數,涼絡以便痘疹容易浮現,即使痘疹已出現也可服用。只有在即將上漿時,才應更換藥方。此案例的治療方法,大多來自吳鞠通的變化,最終病情完全康復。由此可見,鞠通對於痘疹學有深入研究。可惜他在解釋兒童疾病難點時,只是點到為止,未能詳細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