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55)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55)

1. 霍亂轉筋案

楊德馨(住黑龍江育和堂)

病者,李煥亭,年四十餘歲,保定人。

病名,霍亂轉筋。

原因,由暑濕挾穢,擾亂腸胃所致。

證候,上吐下瀉,腹痛轉筋,目陷肢厥,口渴溺無,音嘶汗多,煩躁不寧。

診斷,六脈皆伏。脈證合參,乃時行霍亂之急病也。

療法,初仿王夢隱蠶矢湯加減,清暑利濕以和其中。服一劑,瀉止、汗止、音清,脈息已起,惟溺閉呢逆。照原方去米仁、豆卷、條芩,加石菖蒲、川樸、蘆根、滑石。小便利,口渴止,飲食進,惟脈微數,胸悶發呃,此是胃氣不和餘熱未清耳。後服駕輕湯,三劑痊愈。

處方,晚蠶沙(五錢,包煎),生苡仁(八錢),大豆卷(三錢),陳木瓜(三錢),條芩(一錢),鮮竹茹(三錢),法半夏(二錢),絲通草(錢半),紅靈丹(一分,沖),左金丸(錢半),拌滑石(六錢,包煎),陰陽水煎,稍涼塗服。

效果,連服駕輕湯兩劑而痊。

生扁豆(四錢),淡香豉(四錢),鮮石斛(三錢),鮮枇杷葉(五錢,去毛,抽筋),廣橘紅(一錢),焦山梔(一錢),陳木瓜(一錢),鮮竹葉(四錢)

廉按:王孟英曰:丁酉八九月間,杭州盛行霍亂轉筋之證。有沈氏婦者,夜深患此,繼即音啞厥逆。比曉,診脈弦細以澀,兩尺如無,口極渴,而沾飲即吐不已,足腓堅硬如石,轉時痛楚欲絕。乃暑濕內伏,阻塞氣機,宣降無權,亂而上逆也。為仿《金匱》雞矢白散例,而處蠶矢湯一方,令以陰陽水煎成,候涼徐服,此藥入口競不吐。外以燒酒令人用力摩擦其轉戾堅硬之處,擦及時許,鬱熱散而筋結始軟。

再以鹽滷浸之,遂不轉戾,吐瀉漸止。晡時復與前藥半劑,夜得安寐,次日但覺困極耳,與致和湯數服而痊。後治相類者多人,悉以是法出入獲效。此案純系夢隱方法,略為加減,競奏全功,益見王氏蠶矢湯之確有成效也。

白話文:

【病患資訊】楊德馨(住在黑龍jiang育和堂)

病人姓名:李煥亭,年齡四十多歲,來自保定。

病症名稱:霍亂轉筋。

病因:由於暑濕加上污濁,幹擾了腸胃功能。

症狀:上吐下瀉,腹部疼痛並伴有轉筋現象,眼眶凹陷,四肢冰冷,口渴但尿量減少,聲音沙啞且大量出汗,心情煩躁不安。

診斷結果:六脈皆伏,綜合症狀和脈象,這是典型的急性霍亂。

治療方式:起初採用王夢隱的蠶矢湯進行加減,清暑利濕以調和身體機能。服用一劑後,瀉停、汗止、聲音恢復清晰,脈搏亦逐漸回復正常,只是仍有小便不通和呃逆問題。按照原方去掉米仁、豆卷、條芩,加入石菖蒲、川樸、蘆根、滑石。小便順暢後,口渴停止,飲食逐漸恢復,但脈搏微弱且頻率加快,胸悶且偶爾打嗝,這是由於胃氣不協調,餘熱尚未完全消退。之後服用駕輕湯,三劑後痊癒。

治療效果:連續服用兩劑駕輕湯後病情痊癒。

在後續治療中使用生扁豆、淡香豉、鮮石斛、鮮枇杷葉、廣橘紅、焦山梔、陳木瓜、鮮竹葉等藥材。

附註:王孟英指出,在丁酉八九月期間,杭州地區流行霍亂轉筋的疾病。有一名沈姓婦女深夜時突然發病,隨後聲音沙啞並出現厥逆現象。直到清晨,診斷出脈象弦細且帶澀,兩尺部位幾乎沒有脈象,極度口渴,但只要喝水就會不停嘔吐,小腿堅硬如石,轉動時痛楚難忍。這是因為暑濕內伏,阻塞了氣機,導致氣機宣降失調,混亂向上逆流。他根據《金匱》中的雞矢白散為基礎,開立了蠶矢湯一方,指示以特殊的方式煎煮,待冷卻後慢慢服用,結果病人服藥後竟未嘔吐。同時,外用燒酒讓人用力摩擦她小腿轉動時最堅硬的地方,持續約一小時,鬱熱散去後,筋結開始軟化。

再以鹽鹵浸泡,終於不再轉筋,嘔吐和腹瀉也逐漸停止。下午再次給予半劑之前的藥物,晚上得以安穩睡覺,第二天只覺得非常疲憊,後續服用幾劑致和湯後痊癒。後續治療其他類似病例時,都採用同樣的方法,均取得良好效果。這個案例完全遵循王夢隱的方法,僅做了一些調整,結果成功治癒,進一步證明瞭王氏蠶矢湯確實有顯著療效。

莊虞卿(住麗水第十一中學)

病者,余南,年逾三稔,師範學校學生,住校。

病名,霍亂轉筋。

原因,天氣炎熱,因熱貪涼,飲冷過度,脾受濕侵。

證候,吐瀉轉筋,苔黃口渴,手足厥冷,小便微黃。

診斷,兩手無脈。此係陰陽逆亂,清濁混淆,氣機鬱塞,脈息因之潛伏,非氣血散上神脫脈絕也。《靈樞·經脈篇》云:「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足太陰脾土臟也,其應在濕,其性喜燥,鎮中樞而主升清降濁之司,飲冷過多,濕盛於中,升降之機為之阻滯,則濁反厥逆於上,清反抑陷於下,而為霍亂轉筋者,風木之變也。濕土為風木所克,濕熱爍於筋則為轉筋。苔黃口渴、小便黃者,為濕鬱化熱之象。張路玉云:「霍亂有一毫口渴,即是伏熱,種種燥熱之藥,誤服即死。」按張君此言,獨具隻眼,堪為治霍亂之金針。

療法,用茯苓、澤瀉、豬苓、廣皮為君以祛其濕,焦梔、香豉為臣以解其鬱熱,佐苡仁、木瓜、木香以舒筋而調氣,使以扁豆花消其暑,每日服三劑。外以好燒酒辣寥,令人用力摩擦其轉筋之處。

處方,茯苓(四錢),澤瀉(三錢),豬苓(二錢),廣皮(二錢),焦梔(二錢半),香豉(三錢),苡仁(五錢),木瓜(一錢),木香(八分),扁豆花(三十朵)

外治,燒酒(六兩),辣蓼(一把)

效果,擦將一時許,筋乃不轉。一日吐瀉止,三日諸恙退。繼用調理,康健如常。

廉按:診斷頗有發明,處方亦尚穩健,此為濕熱霍亂之正治法。

白話文:

【患者資訊】莊虞卿,居住在麗水第十一中學。

【病情】患者為餘南,年齡超過三歲,是師範學校的學生,住在學校宿舍。

【病症】患有霍亂轉筋。

【病因】天氣炎熱,患者因貪涼過度飲冷,導致脾臟受濕氣影響。

【症狀】出現吐瀉和轉筋現象,舌苔呈黃色並感到口渴,手腳冰冷,小便顏色偏黃。

【診斷】雙手脈搏微弱。這是因為陰陽失調,清濁不分,氣機受到阻塞,導致脈搏隱藏,並非氣血耗盡或神志脫離。根據《靈樞·經脈篇》的描述,脾臟氣逆會引發霍亂。脾臟屬土,易受濕氣影響,且喜愛乾燥環境,負責調節身體內的清濁平衡。飲冷過多,導致濕氣在體內積聚,幹擾了清濁的正常運行,使得濁氣上逆,清氣下沉,形成霍亂轉筋,這是風木變化的結果。濕氣被風木剋制,當濕熱作用於筋脈時,就會發生轉筋。舌苔黃色和口渴、小便黃色,顯示出濕氣鬱結轉化為熱的徵兆。

【治療方法】使用茯苓、澤瀉、豬苓、廣皮作為主要藥材,以排除體內濕氣;輔以焦梔、香豉來緩解鬱熱;再加入苡仁、木瓜、木香以舒緩筋脈、調理氣機;最後用扁豆花來消除暑氣,每天服用三次。同時,用高度燒酒和辣蓼,由他人大力摩擦患者轉筋的部位。

【處方】茯苓4錢、澤瀉3錢、豬苓2錢、廣皮2錢、焦梔2錢半、香豉3錢、苡仁5錢、木瓜1錢、木香8分、扁豆花30朵。

【外敷治療】使用6兩燒酒和一把辣蓼。

【療效】經過約一小時的摩擦後,轉筋現象消失。一天後,吐瀉停止;三天後,所有症狀都得到了改善。接下來的調理期,患者恢復了健康狀態。

廉按:該診斷有其創新的地方,處方也相對穩妥,這是針對濕熱型霍亂的正確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