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46)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46)

1. 陰寒白喉案

李倫青(住衡陽)

病者,周定安夫人,忘其年,往常寧。

病名,陰寒白喉。

原因,病已數日,雜證多端,尚不知為白喉,因不甚痛故也。一日偶言喉痛,始延余往治。

證候,頭痛項強,身重惡寒,咳嗽痰壅,肢冷腹痛,視內關白塊兩條,色如凝膏。

診斷,脈沉細弦緊,舌苔白厚而滑。余曰:此陰寒白喉也,幸而未服涼劑,猶可以治。

療法,先用薑桂二陳湯以破陰通陽,順氣開痰,繼以壯陽溫胃湯散其寒凝,去其陰毒,外治吹坎宮回生丹。

處方,生薑汁(十滴,沖),姜半夏(三錢),浙茯苓(六錢),制殭蠶(二錢),青化桂(五分),炒廣皮(錢半),粉甘草(一錢),春砂仁(一錢)

接方,姜半夏(三錢),制附片(三錢),麗參條(五錢),制殭蠶(三錢),炒廣皮(一錢),黑炮姜(一錢),粉甘草(一錢),炒銀花(錢半)

坎宮回生丹,治寒疫白喉,及乳蛾喉風等證。

真血竭(一錢),大梅片(四分),生附片(一錢,炙焦),制牙皂(二分),鬱金(一錢),真雄精(二錢),真麝香(六分),北細辛(一分),飛月石(一錢)

上藥除片麝外,共研極細末,過絹篩,合片麝再乳精細,磁瓶收貯,蠟封固瓶口,勿使泄氣。臨時計每次以三釐對摻艮宮除害丹一釐,用銅風鼓吹入白處,含噙片時,使毒氣隨風涎吐出,便立刻回生。

艮宮除害丹,專治一切白喉證。

真珍珠(三錢,放水豆腐上蒸三尺香久),地蝨婆(放銀窩內微火焙焦,二釐),真琥珀(三錢),真瑪瑙(三錢,入沙壇內火煅七尺香久),手指甲(瓦焙焦,五分),真麝香(五分),真珊瑚(三錢,人沙壇內火煅七尺香久),蚯蚓(瓦焙枯,六分),大梅片(六分),真辰砂(三錢,水飛),蠶繭(七隻,燒灰存性),蘇馬勃(三釐)

共研極細末,過絹篩,再□精細,磁瓶收貯,蠟封固瓶口,勿使泄氣。辨寒熱證,臨時對用。

效果,服初方二劑,白塊減半,惟痰嗽肢冷不減,腹仍冷痛。繼服接方三劑,諸證皆痊。

廉按:時疫白喉,雖屬燥熱證多,陰寒證少,其間寒熱二證,判若冰炭,臨證時若不詳審,殺人易如反掌。且每見白喉之死,死於熱證者少,死於寒證者多,大抵人知有熱證,而不知有寒證,皆誤於疫之一字也。即以疫論,豈皆染熱疫,獨不染寒疫乎?況其病多見於黃河以北諸省之天氣寒冷地方,發生於冬令之時為多。茲特約選蕭李二家驗案二則,以破世俗之迷信《白喉挾微》一書者。

白話文:

[陰寒白喉案例]

李倫青(居住在衡陽)

病人是周定安的夫人,年齡不詳,她之前在常寧。

病情是陰寒白喉。

病因是病症已經持續幾天,症狀多種多樣,當時並不知道這是白喉,因為疼痛不是很嚴重。有一天偶然說到喉嚨疼痛,才請我前往治療。

病徵是頭痛、頸部僵硬、全身沉重、畏寒、咳嗽伴有痰多,觀察到內關部位有兩條白色的斑塊,顏色像凝固的油脂。

診斷後,脈搏深沉細微、弦緊,舌苔白厚且滑。我說:這是陰寒白喉,幸運的是還沒有服用涼性藥物,還可以治療。

治療方法是首先使用薑桂二陳湯以破陰通陽,順暢氣機,開解痰濕,然後用壯陽溫胃湯來散寒,去除陰寒的毒素,外部治療則使用坎宮回生丹吹入喉部。

處方:生薑汁(十滴,沖服),炮製的半夏(三錢),浙江產茯苓(六錢),製殭蠶(二錢),青化桂(五分),炒廣皮(一錢半),甘草粉(一錢),春砂仁(一錢)

後續處方:炮製的半夏(三錢),炮附子(三錢),麗參條(五錢),製殭蠶(三錢),炒廣皮(一錢),黑炮薑(一錢),甘草粉(一錢),炒銀花(一錢半)

坎宮回生丹,用於治療寒性的流行性白喉,以及乳蛾、喉風等症狀。

真血竭(一錢),大梅片(四分),炮製的附子(一錢,烤焦),製牙皁(二分),鬱金(一錢),真雄精(二錢),真麝香(六分),北細辛(一分),飛月石(一錢)

以上藥物除了片狀麝香外,其餘都研磨成極細的粉末,過絹篩,與片狀麝香再一起研磨至極細,裝入瓷瓶,用蠟封口,防止氣味洩漏。使用時,每次取三釐與艮宮除害丹一釐混合,用銅風鼓吹入白色病變處,含在口中片刻,讓毒素隨唾液排出,即可迅速康復。

艮宮除害丹,專門治療各種白喉病症。

真珍珠(三錢,放在水豆腐上蒸熟),地蝨婆(在銀碗中微火烤焦,二釐),真琥珀(三錢),真瑪瑙(三錢,放入沙壇中火煅燒至七尺香久),手指甲(瓦上烤焦,五分),真麝香(五分),真珊瑚(三錢,放入沙壇中火煅燒至七尺香久),蚯蚓(瓦上烤乾,六分),大梅片(六分),真辰砂(三錢,用水飛法處理),蠶繭(七個,燒成灰),蘇馬勃(三釐)

共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過絹篩,再進一步精細研磨,裝入瓷瓶,用蠟封口,防止氣味洩漏。根據寒熱證狀,隨時使用。

效果:服用初方兩劑,白色斑塊減少一半,但咳嗽、痰多、四肢冰冷、腹部冷痛的症狀並未減輕。接著服用後續處方三劑,所有症狀都得到了改善。

廉按:流行性白喉,雖然多屬於燥熱證,但也有少部分是陰寒證,這兩種證狀判若冰炭,如果在診斷時不仔細審視,很容易導致病人死亡。而且,通常看到的白喉死亡病例中,因熱證死亡的較少,因寒證死亡的較多,大多數人只知道有熱證,卻不知道有寒證,這都是因為對“疫”字的誤解。即使從疫病的角度看,難道只會感染熱疫,而不會感染寒疫嗎?況且這種疾病在黃河以北各省的寒冷地區多見,多發於冬季。因此,特別選擇了蕭李兩家的兩個驗證案例,以打破世人對於《白喉挾微》一書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