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33)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33)

1. 喉痧變爛喉案

丁甘仁(住上海)

病者,葉婦,年二十餘歲,住上海澄衷學校。

病名,喉痧變爛喉。

原因,侍其夫喉痧而得此疾。前醫恐其亦出痧麻,連進辛涼透解,未敢驟用滋陰清降,毫無應效,病反轉重。

證候,身熱甚壯,咽喉腐爛,湯飲難進,煩悶口渴。繼則發熱更甚,躁擾不安,起坐如狂,甚至譫語妄言,咽喉間滿腐,蒂丁去其大半,口唇焦燥。

診斷,脈洪數有力,舌灰黃。此疫毒由口鼻直入肺胃,悉從火化,由氣入營,傷津劫液,內風欲動,勢將痙厥也。

療法,急投犀角地黃湯涼營解毒為君,佐竹葉石膏湯清燥救肺,加減數味,合而為涼營清氣之劑。

處方,犀角尖(五分,磨汁,沖),鮮生地(八錢),京赤芍(二錢),粉丹皮(二錢),川連(五分),鮮石斛(八錢),京元參(三錢),生石膏(八錢),焦山梔(二錢),薄荷葉(八分),青連翹(三錢),生甘草(八分),鮮竹葉(三十片),陳金汁(一兩,沖),先用鮮茅根、蘆根各一兩,煎湯代水,每日服珠黃散二分。

效果,一日夜連進四劑,即熱退神清,咽喉腐爛亦退,三四日即愈。似此危險重證,得慶更生,亦可謂幸矣。可見有痧麻而喉不腐者有之,喉腐而不出痧麻者亦有之。

廉按:此因喉痧遺毒,以致血毒內漬,肺葉受灼,而喉乃白爛。涼營清氣,治法適當。似此佳案,足為後學師範,惟犀角、石膏、金汁等三味,尚可酌加用量,力圖速效。否則杯水車薪,藥雖對症,尚恐不足以勝病。雖然,此際之調劑全在醫者診斷之精確,用藥之膽識也。

白話文:

【病患資訊】患者是住在上海市的一位葉姓女士,年約二十多歲,居住於上海澄衷學校。

【病症名稱】她所罹患的是喉痧轉變為爛喉。

【病因】她是在照顧她丈夫時,因為他丈夫患有喉痧,而感染了這個疾病。先前的醫生擔心她也會發出疹子或麻疹,所以連續給予辛涼的藥物來透發解表,不敢立即使用滋陰降火的藥物,然而,這樣的治療並沒有任何效果,病情反而加重。

【症狀】她的體溫非常高,咽喉嚴重腐爛,飲食困難,感到煩躁和口渴。隨後,她發燒更厲害,焦慮不安,坐立難安,甚至出現精神錯亂,胡言亂語,咽喉部嚴重腐爛,口腔與嘴脣乾燥。

【診斷】她的脈搏強烈且頻率快,舌頭呈灰黃色。這是瘟疫病毒由口鼻直接進入肺胃,全部轉化為熱毒,從氣血進入營血,傷耗體液,內風蠢蠢欲動,隨時可能引發抽搐。

【治療】急需使用犀角地黃湯來清涼營血,解毒為主,輔以竹葉石膏湯來清燥救肺,再加入一些其他藥材,組合成清涼營血、清氣的藥方。

【藥方】犀角尖(磨汁服用,每次五分)、鮮生地(每次八錢)、京赤芍(每次二錢)、粉丹皮(每次二錢)、川連(每次五分)、鮮石斛(每次八錢)、京元參(每次三錢)、生石膏(每次八錢)、焦山梔(每次二錢)、薄荷葉(每次八分)、青連翹(每次三錢)、生甘草(每次八分)、鮮竹葉(每次三十片)、陳金汁(每次一兩,沖服)。先用鮮茅根、蘆根各一兩煎湯代水,每日服用珠黃散二分。

【療效】一夜之間,她連服四劑藥,體溫下降,精神清醒,咽喉腐爛的情況也有所改善,三到四天後就痊癒了。對於如此危險且嚴重的病情,能康復,實屬幸運。由此可知,有些人得了疹子或麻疹但咽喉不腐爛,也有咽喉腐爛卻不出疹子或麻疹的人。

廉按:這是因為喉痧留下毒素,導致血液中毒,肺部受損,導致咽喉腐爛。使用清涼營血和清氣的治療方法恰當。像這種好的案例,足以作為後學的典範,只是犀角、石膏、金汁這三種藥材,可以適量增加用量,以求快速療效。否則,就像杯水車薪,藥物雖然對症,但仍可能不足以擊敗疾病。然而,調配藥物全靠醫生精確的診斷和用藥的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