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26)
二集 傳染病案 (26)
1. 瘟毒喉痧案
一、喉痧初起,皆毒盛大亢,初陷則耳前後腫,頰牟不開,再陷則神昏譫語,痙厥立至,鼻扇音啞,肺陰告竭而斃;白喉初起,即毒爍陰虛,初潰則白塊自落,鼻孔流血,再潰則兩目直視,肢厥神倦,黏汗自出,肺氣上脫而斃。其異點五。而其所殊途同軌者,同為喉爛,同為疫毒,同為傳染,同為毒盛血熱,同為氣液兩傷,陰津枯涸耳。惟治療之法,喉痧繁雜,白喉簡單。
喉痧之繁,繁在初治,初治之雜,雜在新邪。蓋固喉痧一證,雖由疫毒內伏,其發也,往往伏邪因新邪引動而出,或因風寒,或因瘟毒,或因風熱風燥,或因濕熱穢濁,皆當查明原因,對症發藥。此案系瘟毒喉痧,初用紫雪銀翹二方,芳透解毒於前,繼以竹葉石膏湯加減,清涼透解為後盾,處方步驟井然,宜其應手奏效。堪為溫毒喉痧之獨樹一幟。
白話文:
瘟毒喉痧病例:
喉痧初期,都是毒邪非常盛,病情加重時,耳前後會腫脹,嘴巴張不開,病情更重則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抽搐痙攣很快就會發生,鼻翼扇動,聲音嘶啞,肺陰精氣耗竭而死;白喉初期,毒邪灼傷陰液,潰爛時會有白色膜塊脫落,鼻孔流血,病情加重則眼睛直視,四肢抽搐、精神疲倦,黏膩的汗水自然流出,肺氣上逆而死。兩者有五點不同,但也有共同之處:喉嚨都潰爛,都是瘟疫毒邪引起,都會傳染,都是毒邪盛、血熱,都是氣血津液都受損,陰液枯竭。只是治療方法不同,喉痧治療複雜,白喉治療較簡單。
喉痧治療複雜,複雜在初期治療,初期治療複雜的原因在於新邪的種類。雖然喉痧是由疫毒內伏引起,但發病時,往往是潛伏的邪氣因新的邪氣誘發而發作,可能是風寒、瘟毒、風熱風燥、濕熱穢濁等原因,都必須查明病因,對症下藥。這個病例是瘟毒引起的喉痧,初期使用紫雪丹和銀翹散,先用芳香之品透邪解毒,接著使用竹葉石膏湯加減,清熱涼血解毒作為後續治療,治療步驟有條不紊,因此藥效顯著。這可以作為治療瘟毒喉痧的典型案例。
2. 風毒喉痧案
丁甘仁(住上海)
病者,傅君,年廿餘歲,住上海塘山路。
病名,風毒喉痧。
原因,傳染而得,已有八天。前醫之方,皆是養陰清肺湯等類。
證候,壯熱無汗,微有畏寒,痧麻隱約,布而不顯,面色紫暗,咽喉腫腐,滴水難嚥,煩躁泛惡,日夜不安。
診斷,脈郁數不揚,舌苔黃膩。余曰:此喉痧誤認白喉也。傅氏數房,僅此一子,老母少妻,哭泣求救。余對之曰:症雖凶險,正氣未敗,尚可挽回。
療法,隨投透痧解毒湯,加枳實、竹茹疏達開豁,兼刺少商出血,開閉泄火。
處方,荊芥穗(錢半),淨蟬衣(八分),粉葛根(二錢),青連翹(二錢),紫背浮萍(三錢),炒牛蒡(二錢),炙殭蠶(三錢),淡香豉(三錢),嫩射干(一錢),輕馬勃(八分,包煎),小枳實(錢半),鮮竹茹(二錢),生甘草(五分),前胡(錢半)
效果,一日夜服兩劑後即得暢汗,麻痧漸布,面色轉紅,咽喉腫腐亦減。連進數劑,三四日即愈。喉痧之證,有汗則生,驗之信然。
廉按:治病必先其所因。凡爛喉痧原因,都由瘟毒吸入肺胃,又遇暴寒折郁,內伏腸胃膜原,復觸時令之厲風而發。其發也,蘊蒸之毒,瀰漫三焦。幸而獲治,則毒散而氣化,不致牽連傳染。不幸失治,則毒聚成疫,觸之即病,以次遞傳,甚至累年不已,如近日滬紹情形,愈發愈盛,迄今來之或息也。陳氏所謂疫痧,余氏所謂疫疹,信矣。
其症重在痧子,不重咽喉。初起治法,必先急與開達,輕則如蟬衣、牛蒡,重則如麻黃、蔥白之類。其次驅風,荊、薄在所必需,若已從火化者,桑、菊、銀翹亦可參用。又次開肺,肺氣開則皮毛亦開,自無壅滯不透之急,故前桔、射干亦為要藥。又次解毒,玉樞丹、太乙紫金丹等又當兼用。
其他如杏仁、橘紅之化痰,青箬、檉柳之循經速達,皆為此症輔佐之良品。此初起一二日之大概情形也。至於二三日間,外束之風寒已解,內蘊之毒火方張,涼瀉攻毒,急急宜投,如犀角、鮮地、川連、生大黃、風化硝、金汁等,尤為釜底抽薪之妙法,腑氣通暢,痧火自熄,咽喉亦漸愈矣。
若仍執辛散開透之方,則火勢愈熾,腫勢方增,腐亦滋蔓,必至滴水下咽,癰如刀割,炎勢燎原,殺人最暴。遇有議用涼瀉者,反以郁遏誹謗之,此偏於發散開達之為害亦巨也。總而言之,要惟於先後次第之間,隨機權變,對症發藥,斯為中其□矣。此案但用解肌透痧湯即愈者,特其病勢之輕淺者耳。
白話文:
[風毒喉痧案例]
患者為傅先生,年約二十多歲,居住在上海塘山路。
他患的是風毒喉痧。
此病症是由傳染而來,已持續了八天。先前醫生開的藥方,都是養陰清肺湯這類的。
症狀表現為高燒無汗,稍微有些怕冷,疹子隱約出現但分佈不明顯,臉色呈現紫黑,咽喉腫痛腐爛,喝水都困難,情緒煩躁且噁心,晝夜不得安寧。
診斷結果顯示脈象鬱結且頻率快,舌苔黃且膩。我說:這是喉痧被誤認為白喉了。傅家數代單傳,僅此一子,家中老母和年輕妻子哭泣求救。我告訴他們:雖然病情兇險,但正氣尚未衰敗,還有救治的可能。
治療方法為使用透痧解毒湯,加入枳實和竹茹以疏導開闊,並配合針刺少商穴放血,以打開閉塞並消滅火氣。
藥方包括:荊芥穗(錢半),淨蟬衣(八分),粉葛根(二錢),青連翹(二錢),紫背浮萍(三錢),炒牛蒡(二錢),炙殭蠶(三錢),淡香豉(三錢),嫩射干(一錢),輕馬勃(八分,包煎),小枳實(錢半),鮮竹茹(二錢),生甘草(五分),前胡(錢半)。
服藥後效果顯著,一夜之間服用兩劑後,患者開始出汗,疹子逐漸顯現,臉色轉為紅潤,咽喉腫腐的情況也減輕了。連續服用了幾劑後,三到四天就痊癒了。對於喉痧這種病症,一旦出汗就是好轉的跡象,這已被事實證明。
總結來說,治療疾病必須先了解其病因。爛喉痧的原因,通常是因為瘟疫毒素進入肺胃,再加上突然遭遇寒冷導致鬱結,在腸胃膜原處潛伏,再受到季節風的影響而爆發。其爆發時,體內的毒素會蔓延至全身。如果得到及時治療,毒素就會散去,不會引起傳染。如果不幸錯過治療,毒素就會聚集形成瘟疫,一旦接觸就會生病,並且會依次傳播,甚至可能多年都不停歇,就像現在上海和紹興的情形,越來越嚴重,至今仍未停歇。陳氏所謂的疫痧,以及餘氏所謂的疫疹,確實如此。
此病重點在於疹子,而非咽喉。初期治療應急於開通,輕者可用蟬衣、牛蒡之類,重者則需使用麻黃、蔥白之類。其次,需驅除風邪,荊芥和薄荷是必備的,如果已經轉化為火氣,桑葉、菊花和銀翹也是可以使用的。再次,需開通肺部,肺氣開通,皮毛也會開通,就不會有阻塞不通的緊迫感,因此桔梗和射干也是必要的藥物。再者,需解毒,玉樞丹和太乙紫金丹等也應兼用。
其他如杏仁、橘紅等化痰藥,以及青箬、檉柳等能沿經絡迅速達到病竈的藥物,都是治療此病的良藥。這是發病初期一兩天的大致情況。到了二三天,外在的風寒已經解除,但體內的毒素正盛,此時應急於清熱解毒,如犀角、鮮地、川連、生大黃、風化硝、金汁等,這些藥物可以有效抑制毒素,使腑氣通暢,疹子的火氣自然就會熄滅,咽喉也會逐漸康復。
如果仍然堅持使用辛散開通的藥方,火勢會更加旺盛,腫脹情況也會增加,腐爛情況也會擴大,最終導致吞嚥困難,如同刀割,炎症如野火燎原,極易致命。遇到有人建議使用清熱解毒藥物,反而會被批評為抑制,這是過度使用辛散開通藥物的害處。總的來說,關鍵在於掌握好治療的先後順序,靈活應對,對症下藥,才能達到最佳療效。此案例只使用解肌透痧湯就痊癒,這是因為病情較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