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20)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20)

1. 疫喉痧案

四方,生石膏(一兩半),鮮石斛(八錢),生草梢(七分),牡丹皮(三錢),淨連翹(四錢),鮮生地(八錢),元參(四錢),細木通(四分),焦山梔(三錢),金銀花(四錢),大竹葉(三錢),茅根肉(五紮,去心衣)

五診,紅痧稍回,蒸熱有汗,喉痛較和,而有稠痰,夜寐稍安,煩躁渴飲等亦較平,溺赤莖痛,脈大雖似稍斂,數象尚甚,舌質絳,苔已化,體溫一百零二度。陽明邪熱有餘,津液不足,慎防生變,治守原意。

五方,生石膏(一兩,研細),鮮石斛(七錢),天花粉(四錢),淨連翹(四錢),竹葉心(三十根),鮮生地(八錢),川貝母(三錢,去心),元參(四錢),金銀花(四錢),燈心(三紮),生草梢(七分),塘西甘蔗皮(五錢)

六診,紅痧漸回,身癢,表熱較淡,內熱煩悶渴飲等亦較和,種種邪退之象,邪既退化,津液即可保全,舌絳稍淡而潤,喉痛已和,溺赤莖痛,脈來弦數,體溫一百零一度半。邪癘雖退,蘊熱尚盛,童年陰未充足,須加意謹慎,勿變方妥。今日仍議生津清化。

六方,生石膏(七錢,研細),元參(三錢),生草梢(五(分,淨連翹(四錢),竹葉心(三十根),鮮石斛(七錢),天花粉(四錢),綠豆衣(五錢),金銀花(四錢),燈心(三紮),嫩蘆根(一兩,去節),塘西甘蔗皮(五錢)

七診,熱勢大衰,紅痧循序而回,諸恙悉見和平,脈來右弦數,左尚和平,舌紅潤,根薄,體溫一百零一度。邪勢日退,津液日回,胃納亦展,種種逢凶轉吉,化險為夷,治再清養。

七方,西洋參(一錢),元參(三錢),淨連翹(三錢),大竹葉(三錢),燈心(三紮),鮮石斛(四錢),嫩蘆根(八錢,去節),金銀花(三錢),綠豆衣(四錢),甘蔗皮(四錢,塘西)

八診,痧回熱減,惟寐醒後,嗌燥口乾苦,須飲湯水,方能言語。喉痧乃疫毒之病,極傷津液,大便欲行而不解,腸燥有留熱也。脈來右尚弦數,體溫一百度。治守原法,參以潤腸。

八方,西洋參(一錢),元參(三錢),淨連翹(三錢),瓜蔞仁(四錢),大竹葉(三錢),鮮石斛(四錢),大麻仁(四錢,研),金銀花(三錢),松子仁(三錢),嫩蘆根(八錢,去節)

九診,大便仍欲解不行。後用洋蜜錠納穀道中,逾時始得下行,尚暢,即古人蜜煎導法,最穩妥效速。暮分尚形肌熱口乾,津液不復,餘熱未清,所幸粥飲漸加,夜寐頓安,體溫一百度。靜養調理,自可復元。

九方,西洋參(一錢),元參(三錢),淨連翹(三錢),綠豆衣(四錢),原金斛(三錢),東白薇(錢半),金銀花(三錢),嫩蘆根(八錢,去節),甘蔗皮(四錢,塘西)

白話文:

疫喉痧案

患者病情經過九次診斷和治療。初期紅痧明顯,伴有高燒、喉痛、稠痰、煩躁、口渴、尿赤、排尿疼痛等症狀。脈象有力但頻數,舌苔厚膩。醫師判斷為陽明邪熱,津液不足。

治療方案首先使用石膏、石斛、草梢、牡丹皮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的藥物。

隨著治療的進行,紅疹逐漸消退,症狀緩解,但仍有餘熱,體溫雖下降但仍偏高,舌苔轉薄,脈象仍較快。醫師繼續調整方劑,以生津清化為主。

後期,患者體溫下降,症狀明顯好轉,但仍有口乾、便秘等症狀出現。醫師判斷為邪氣雖退,但仍有餘熱蘊結,腸道乾燥。因此,治療方案調整為清熱潤腸。

最後,患者大便通暢,症狀基本消失,體溫恢復正常。醫師囑咐患者靜養調理,以期完全康復。 整個治療過程,醫師根據患者病情變化不斷調整處方,由清熱解毒到生津潤燥,再到潤腸通便,最終達到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