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95)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95)

1. 熱瀉案(內科)

張堯詢(住新化南門外)

病者,歐陽晏氏,年逾五旬,住新化縣城向化街。

病名,熱瀉。

原因,體素虛寒,喜服溫補。緣去秋朝香南嶽,途中炎熱,日飲冷水解渴。及歸遂得瀉病,迄今秋歷歲有餘矣。

證候,每夜二鼓,腹痛即瀉,瀉後痛止,三四五鼓,每鼓輒痛,每痛輒瀉,痛不喜按,每夜五六次,日三四次,口苦渴,咳多痰,小便短,臥不安,氣息欲絕。

診斷,脈細滑而數,按之鼓指。以脈參證,為熱瀉也。經曰: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瀉為痛。形寒飲冷則傷肺。夫飲冷即內傷寒,傷肺病微為咳,傷脾病甚為瀉為痛。以肺主咳嗽,脾主飧泄也。此指初受寒即病瀉痛者,其為寒瀉寒痛可知。迨寒積久化為熱濕,脾惡濕,傳入大腸即瀉,當臍而痛,其為熱瀉熱痛亦可知。乃醫因年老體素虛寒,輒用溫補,理雖近似,殊不知愈補愈瀉,愈溫愈熱,為大謬也。若再誤治,則陰將亡而命立傾矣。

療法,養陰止瀉,因用白芍、甘草為君,救陰緩中而除痛,用阿膠。川貝、栝蔞為臣,養血潤燥而豁痰,用茯神、苡米、芡實為佐,去濕利水而補脾,用伏龍肝、燈草為使,澀腸和胃而清水道,然不補氣無以生津,用洋參以長精神而輔正氣,並用氣血沖和之人乳沖服之。

處方,東白芍(五錢),甘草(二錢),真阿膠(二錢,烊,沖),川貝母(三錢),栝蔞根(三錢),南芡實(三錢),薏苡(三錢),辰茯神(三錢),西洋參(五分),伏龍肝(一撮),燈草(一握),人乳(二小瓢,沖服)

效果,二劑瀉痛減,三劑心神安,咳痰亦少,調養半月,病遂如失。

廉按:熱瀉兼痛,乃肝陽乘脾之候。方用芍、草為君,遵《內經》酸泄甘緩之法,余藥亦面面顧到,看似平常,實則頗費心機。

白話文:

病人是歐陽晏氏,超過五十歲,住在新化縣城的向化街。

她的病症是熱瀉。

病因在於她身體本來就虛弱且寒涼,平時喜歡服用溫補的食物或藥物。去年秋天,她在前往南嶽進香的路上,天氣非常炎熱,每天喝大量冷水來解渴。回家後,她就得了瀉病,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了。

症狀方面,每天晚上二更左右,她就會開始腹痛並隨即發生瀉痢,瀉痢後疼痛會暫停,到了三更、四更、五更,每更她都會再次感到疼痛,每次疼痛都會導致瀉痢,疼痛時不喜歡被按壓,每晚會瀉痢五到六次,白天則是三到四次,她口乾舌燥,咳嗽且多痰,小便量少,睡眠品質不佳,呼吸困難。

診斷結果顯示,她的脈象細滑且頻繁,按下去會有跳動感。從脈象和症狀綜合判斷,這是熱瀉的病症。根據古籍記載,如果人體受到寒冷影響,就會生病,輕微的會咳嗽,嚴重的會腹瀉和疼痛。當身體寒涼且飲食過於寒涼,就會傷害肺臟。飲食寒涼就是內部受寒,傷害肺臟會導致輕微的咳嗽,傷害脾臟會導致嚴重的腹瀉和疼痛。因為肺臟控制咳嗽,脾臟控制食物消化。這是指剛開始受寒就發生腹瀉和疼痛的情況,可以知道這是寒瀉和寒痛。但若寒涼累積久了轉變為熱濕,脾臟討厭濕氣,熱濕傳入大腸就會導致瀉痢,而且會在肚臍周圍疼痛,可以知道這是熱瀉和熱痛。然而,醫生因為她年紀大且身體原本虛弱且寒涼,就使用溫補的方式治療,雖然看似合理,卻不知道越補身體越瀉痢,越溫熱身體越熱,這是極大的錯誤。如果再誤診誤治,她的陰氣將會耗盡,生命可能因此結束。

治療方式上,我們採用養陰止瀉的方法,主要使用白芍和甘草,以滋養陰氣、緩解中焦,並消除疼痛,使用阿膠。川貝、栝蔞則作為輔助,用以滋養血液、潤燥並化痰,使用茯神、薏仁、芡實來去除濕氣、利尿並補充脾臟,使用伏龍肝、燈草來收斂腸道、調和胃部並清理泌尿系統。然而,如果不補氣,就無法產生津液,所以我們使用洋參來增強精神、輔助正氣,同時使用人乳來滋補氣血,使之達到平衡。

處方如下:東白芍五錢、甘草二錢、真阿膠二錢(溶化後沖服)、川貝母三錢、栝蔞根三錢、南芡實三錢、薏苡仁三錢、辰茯神三錢、西洋參五分、伏龍肝一小撮、燈草一把、人乳兩小瓢(沖服)。

效果上,服用兩劑後,她的瀉痢和疼痛都有所改善,服用三劑後,心神安穩,咳嗽和痰也減少了。經過半個月的調養,她的病情已經完全好轉。

廉按:熱瀉加上疼痛,這是肝臟的陽氣侵犯脾臟的徵兆。處方中使用白芍和甘草作為主要藥物,遵循《內經》中酸性泄瀉和甘味緩和的原則,其他藥物也全面考慮到了各方面的需要,看起來很普通,實際上卻是非常用心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