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86)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86)
1. 熱沖頭腦案(內科)
張錫純(住天津)
病者,尉之鳳,年二十餘,住安東。
病名,熱沖頭腦。
原因,時覺有熱起自下焦,上衝腦部。
證候,頭巔有似腫脹,時作眩暈,心中亦時發熱,大便乾燥,小便黃澀,飲食照常,身體亦不軟弱。
診斷,脈象洪實。其腦部為熱沖激,伏有外感熱邪,下陷於奇經衝脈中,其熱不從外發,隨奇經之衝脈,由胃而上升巔頂也。
療法,因其身體不弱,俾日用生石膏細末四兩,煮水當茶飲之,若覺涼時,即停服。
次診,據述服石膏六七斤,上衝之熱見輕,而大便微溏。因停藥不服。診其脈仍然有力,問其心中仍然發熱,大便自停藥後,即不溏矣。為開白虎加人參湯,方中生石膏重用三兩,以生淮山藥代粳米。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肥知母(一兩),野臺參(六錢),生山藥(六錢,生打),粉甘草(三錢)
效果,連服六七劑,上衝之熱大減。因出院還家,囑其至家按原方服五六劑,病當除根矣。
廉按:《內經》謂胃為十二經之海,其清氣上注於目,其悍氣上衝於頭,循咽喉,上走空竅,循眼系,入絡腦。此案熱沖腦部,由胃挾衝脈伏熱,上走空竅使然。初方重用石膏,清胃熱以鎮沖氣。接方人參白虎湯加減,既降實火,又清虛熱,功用較一味石膏尤為周到,病當除根,信非虛語。凡能用仲景方法者,無不皆然。
所惜者,病家不明醫理,往往以對症之經方,疑而生畏,不敢信用,因循貽誤,雖有良醫,亦莫如之何也矣。
白話文:
【病患資訊】病患是尉之鳳,年紀約二十多歲,居住在安東。
【病症】病症是熱沖頭腦。
【病因】他時常感到熱度從下焦升起,直衝腦部。
【症狀】頭頂好像腫脹,偶爾會眩暈,心臟部位也會時常發熱,大便乾燥,小便色黃且排尿困難,但飲食和身體狀況大致正常。
【診斷】脈象呈現洪實。頭腦受到熱氣的衝擊,藏有外感熱邪,這種熱邪潛藏在奇經衝脈中,熱氣不從體表散發,而是隨著奇經衝脈,從胃部上升至頭頂。
【治療方式】由於他的身體並未顯得虛弱,建議他每天使用四兩的生石膏細末煮水當茶喝,一旦感覺涼了就停止服用。
【追蹤診療】據說服用了六七斤的石膏後,熱氣衝頂的症狀有所減輕,但是大便變得有些稀。因此他停止了服藥。再次診察,他的脈象依然有力,詢問之下得知他心中仍然發熱,自從停藥後,大便就不再稀了。於是給他開了白虎加人參湯,其中生石膏用量增加到三兩,用生淮山藥代替粳米。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碎),肥知母(一兩),野臺參(六錢),生山藥(六錢,生打),粉甘草(三錢)
【療效】連續服用六七劑後,熱氣衝頂的症狀大大減輕。他出院回家,並囑咐他回家後再按原方服五六劑,病應可根治。
【評論】根據《內經》,胃被稱為十二經之海,其清氣向上滋潤眼睛,其悍氣則衝向頭部,沿著咽喉,向上走空竅,沿著眼系,進入腦部網絡。此例熱氣衝腦,是由胃部挾帶著衝脈潛藏的熱氣,沿著空竅上行造成的。首個處方重用石膏,用來清胃熱並鎮定衝氣。第二個處方則是人參白虎湯的增減,既能降實火,又能清虛熱,功效比單純用石膏更全面,疾病根治的可能性很大,這絕不是空話。只要能善用張仲景的治療方法,結果都是如此。
可惜的是,病人通常不懂醫學原理,常常對對症的經典方劑產生懷疑,甚至恐懼,不敢相信和採用,導致病情拖延,即使有良醫,也無能為力。
2. 熱伏膈膜案(內科)
張錫純(住天津)
病者,趙君,年四十許,住奉大小南關。
病名,熱伏膈膜。
原因,伏氣為病,不從外潰,轉從上蒸。
證候,始則發熱懶食,繼則咳嗽,吐痰腥臭,大便數日一行。
診斷,脈象滑實,右脈尤甚,舌有黃苔。此由伏氣伏於膈膜之下,逼近胃口,久而化熱,不外發為熱病,轉上透膈膜,熏蒸肺臟,致成肺病者也。
療法,投以大劑白虎湯,以生山藥代粳米,又加利痰解毒之品。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肥知母(一兩),生山藥(六錢,杵),粉甘草(三錢),法半夏(六錢),栝蔞仁(八錢,杵),青竹茹(四錢),青連翹(三錢)
效果,三劑後病愈強半。又即其方加減,服至十餘劑痊愈。
說明,石膏之質,中含硫養,是以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直勝金丹。其性,一善清頭面之熱,二善清咽喉之熱,三善清瘟疹之熱,四善清痰喘之熱。《神農本經》謂其微寒,則性非大寒可知。且謂其宜於產乳,其性尤純良可知。故用生石膏以退外感之實熱,誠為有一無二之良藥。其用量,石膏之質甚重,七八錢不過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藥,欲用一大撮,撲滅寒溫燎原之熱,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實熱,輕症亦必至兩許。若實熱熾盛,又恆重用至四五兩,或七八兩。或單用,或與他藥同用,必煎湯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溫飲下,熱退不必盡劑。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懼,且欲其藥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涼不至下侵致滑瀉也。特是藥房軋細之石膏多系煅者,即方中明開生石膏,亦恆以煅者充之,因煅者為其所素備,且又自覺慎重也。故凡用生石膏者,宜買其整塊明亮者,自監視軋細(凡石質之藥不軋細則煎不透)方的,若購自藥肆中,難辨其煅與不煅。迨將藥煎成,石膏凝結藥壺之底傾之不出者,必系煅石膏,其藥湯即斷不可服。
廉按:伏邪化熱,火必剋金,則肺臟本為邪熱所當犯之地,其或熱壅於胃,上熏於膈,則熱邪由胃而炎及於肺,更為病勢所應有。近時菸草盛行,肺中津液熏灼成痰阻窒肺隧,平日每多痰咳。更值伏熱上蒸,痰得熱而痰更膠黏,熱附痰而熱愈留戀,其為咳為喘,意中事也。肺絡不通,則胸脅刺痛,熱鬱日甚,則痰穢如膿,甚或咳紅帶血,無非熱灼肺傷所致。
此時苟伏邪已一律外透,則治之者只須清泄肺胃。夫病在肺,而何以治者必兼及胃?蓋肺中之熱,悉由胃府上熏,清肺而不先清胃,則熱之來路不清,非釜底抽薪之道也。此案熱伏膈膜,方用白虎湯加減,重用生石膏,誠見及於此耳。案後發明生石膏之性質功用,閱歷精深,的是名論。
白話文:
病人是趙先生,大約四十歲,住在奉天的小南關。
病症被稱為熱伏膈膜。
病因是由潛藏的氣導致疾病,氣沒有從體外釋放,反而向上蒸騰。
症狀開始時發熱,食慾不佳,接著出現咳嗽,咳出的痰有腥臭味,大便數日才排一次。
診斷結果顯示脈象滑實,右手脈象尤其明顯,舌苔呈黃色。這是由於潛藏的氣聚集在膈膜下方,靠近胃口,時間久了轉化為熱,沒有向外發展成熱病,反而向上穿透膈膜,燻蒸肺部,導致肺部受損。
治療方式是使用大量的白虎湯,用生山藥代替粳米,再加入可以利痰和解毒的藥物。
處方內容包括:生石膏(三兩,研磨細碎)、肥知母(一兩)、生山藥(六錢,研磨)、粉甘草(三錢)、法半夏(六錢)、栝蔞仁(八錢,研磨)、青竹茹(四錢)、青連翹(三錢)
效果方面,服用三劑後病情好轉一半。接下來根據此處方進行調整,服用十多劑後病情完全康復。
解釋部分,石膏的成分中含硫,因此具有涼性且能散熱,有解肌退表的能力,對於外感實熱的人可以大膽使用,效果優於金丹。它的特性,一是能清頭面的熱,二是能清咽喉的熱,三是能清瘟疹的熱,四是能清痰喘的熱。根據《神農本經》,石膏被描述為微寒,由此可推測其並非極寒。而且,它對產婦和哺乳期婦女有益,由此可見其性質純良。所以,使用生石膏來退外感實熱,確實是無可替代的良藥。在用量上,由於石膏的質量很重,七八錢不過是一大撮而已。用微寒的藥物,想用一大撮來撲滅如燎原野火般的寒熱,如何能有大的效果,所以我用生石膏治療外感實熱,即使是輕症也至少要用到兩許。如果實熱非常嚴重,可能會用到四五兩,甚至七八兩。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藥物一同使用,必須煎煮成三四杯茶,分成四五次,緩慢溫飲,熱度下降就不必喝完所有劑量。這樣多煎緩服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病人懷疑和恐懼,並且確保藥力常在上焦中焦,防止寒涼下侵導致拉肚子。然而,藥房研磨的石膏多是煅燒過的,即使處方中明確要求生石膏,往往還是會用煅燒過的來代替,因為煅燒的他們通常都有備貨,而且自認為這樣更慎重。所以,凡是使用生石膏的,最好購買整塊明亮的,自己監督研磨細碎(所有石質藥物如果不研磨細碎,煎煮時就無法充分溶解)才能確保效果,如果從藥店購買,很難辨別是否煅燒過。等到藥煎好,如果石膏凝固在藥壺底部無法倒出,那肯定是煅燒過的石膏,這種情況下,藥湯絕對不能服用。
廉按:潛伏的邪氣轉化為熱,火勢必然剋制金屬,肺臟自然成為邪熱的主要侵犯部位。如果熱氣在胃部積聚,向上燻蒸膈膜,那麼熱邪就會從胃部擴散到肺部,這是病勢的自然發展。近年來,吸煙風行,肺部的津液被煙燻烤成痰,堵塞肺部通道,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有痰咳的情況。當潛伏的熱氣上升,痰遇到熱而變得更加粘稠,熱附著在痰上而使熱氣更加持久,因此咳嗽和喘息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肺絡不暢通,就會出現胸脅刺痛,熱氣鬱積日久,痰會變成膿狀,甚至可能伴有咳血,這些都是熱氣灼傷肺部所導致的。
此時如果潛伏的邪氣已經全部外透,治療時只需清除肺胃的熱氣。病在肺部,為什麼治療時一定要涉及胃部?因為肺部的熱氣,全是由胃部上燻所致,只清肺不先清胃,熱氣的來源沒有被清除,這不是釜底抽薪的方法。這個案例中,熱氣伏於膈膜,處方使用了白虎湯加減,大量使用生石膏,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在案例後面詳細闡述了生石膏的性質和功效,經歷豐富,確實是名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