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驗大成》~ 眩暈章 (3)

回本書目錄

眩暈章 (3)

1. 眩暈章

予診其脈,右氣口脈弦,似滑而有力,關亦然;左寸關浮弦似虛,尺濡弱。原因肝有拂鬱,勞思過度,偶以色事致虛,人參已中病,不能節制,以致過服益陽太過,變成熱火,觸動積痰,膠固於脾胃,逐致熱結幽門,火逆上行,而動血動痰,寢臥不安,亦勢使然也。其室中團圍障蔽,務為持靜,重□疊褥,怕帽里頭,厚綿著身,非常惡寒,汗每易泄。

先令撤去重圍,漸減綿褥,使習見習聞,皆如平日。即以潤字丸三錢服之,外施蜜導法,去其宿糞盆許,用人參、歸身、遠志、棗仁各一錢,山梔、茯神、芍藥各一錢三分,香附子二錢,生甘草三分,入竹瀝一鍾,一帖即胸次開豁,夜即寐。其病人自言平日服香附燥熱,今服之而但然,豈公之監製合宜耶?自此,每日煎藥一帖,潤字丸數十粒,便潤汗出,咳嗽痰血漸減,十劑而安。

一婦向有頭眩之症,坐月中,更余就寢,因日間作勞煩悶,是晚飲酒數杯,臥時便覺身熱,至清晨櫛沐,忽眼黑頭旋,且微痛,如在風雲中,比平時更劇。延醫診視,不告以日間作勞及生之故,但言平日頭眩,片時即止,不甚為害,今番一日夜矣。且更痛難忍,欲急療之,醫謂脈得浮數,此熱極生風也。

遂用芩、連、山梔以清之。二劑,眩暈不減,而頭痛如破,上半體如火之熱,而欲厚復。醫以無痰不作眩,再以清火之藥,合二陳湯,投二劑,亦不效。予診其脈,左手浮弦而緊,右手浮數而弱,且寸強尺微,右脈乃正氣之虛,左脈乃邪氣之實,尺微寸強,邪在上也。此必乘虛感邪,中於上焦所致也。

因細詢之,始得所以發病之由。予曰:《靈樞經》云:筋脈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目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人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已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今夫人作勞以致煩悶,可不調非虛乎?月下坐至更余,頭項之間能不為霧露之清邪所中乎?法當驅上焦之邪,補中焦之氣,而徐議清痰清火,則自愈矣。先用參蘇飲,加藁本。

二劑,頭痛先止,而眩暈亦稍差;再以補中益氣,佐二陳、苓、連,數劑而安。

一兒忽然兩目黑眩,不省人事,少頃如故。此腎水不足,不能納氣歸元,使諸氣逆奔而上。宜益氣補腎,兼消疾火。病退。

方:人參,山茱,山梔,山藥,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甘菊,黃連(姜炒),生薑

一女年十七,心火炎上,因而作咳,四肢倦怠,眼目昏花。宜用陳皮、枳殼、黃芩、前胡、山梔、半夏、黃連、麥冬、花粉。

一兒身軀肥壯,讀書有勞,便見眩暈,噁心作嘔,此火動其痰。因素嗜食肉,今後宜少食豬肉,以清其沖和之氣,而佐以清火消痰之劑。

白話文:

眩暈章

我診斷他的脈象,右手氣口脈弦急有力,關脈也是如此;左手寸關脈浮弦而虛弱,尺脈濡弱。原因是肝氣鬱結,思慮過度,偶爾房事過度導致虛弱,服用人參已經治標不治本,不能節制,導致過度服用補陽藥物,陽氣過盛化為熱火,觸動積聚的痰液,膠著在脾胃,進而導致熱邪結聚於幽門,熱邪逆流上行,引起血脈和痰液紊亂,導致臥不安寢,也是情理之中。他臥室中密不透風,刻意保持安靜,層層疊疊的被褥,戴著厚厚的帽子,身上穿著厚厚的棉衣,非常怕冷,汗液也容易流失。

我先讓他撤去厚重的圍擋,逐漸減少棉被褥子,讓他慢慢適應周圍環境和聲音,如同平時一樣。然後給他服用潤字丸三錢,配合蜂蜜導瀉法,排出宿便一盆左右,再用人參、當歸、遠志、酸棗仁各一錢,梔子、茯神、白芍各一錢三分,香附子二錢,生甘草三分,加入竹瀝一鍾,一劑藥下去,胸中就覺得舒暢了,晚上就能安睡。病人自己說平日服用香附子會覺得燥熱,這次服用卻沒有這種感覺,是不是我的處方調配得當呢?從此以後,每天煎藥一劑,服用潤字丸數十粒,汗液就變得潤澤,咳嗽、痰血也逐漸減少,十劑藥後就痊癒了。

一位婦女長期有頭暈的症狀,月夜坐到深夜才睡覺,白天因為勞累煩悶,晚上又喝了幾杯酒,睡下後就覺得身體發熱,到清晨梳洗時,突然眼前一黑,頭暈目眩,還伴隨輕微疼痛,感覺像置身於風雨之中,比平時更加嚴重。她請醫生診治,沒有告知白天勞累和飲酒的情況,只說平日偶爾頭暈,很快就會好轉,影響不大,但這次卻持續了一整天一夜,而且疼痛難忍,想要立即治療。醫生診斷她的脈象浮數,認為這是熱極生風。

於是用黃芩、黃連、梔子清熱。服用兩劑藥後,頭暈沒有減輕,反而頭痛得像要裂開一樣,上半身像火燒一樣熱,而且想蓋厚厚的被子。醫生認為沒有痰不會導致頭暈,於是再次用清熱的藥物,配合二陳湯,服用兩劑,也無效。我診斷她的脈象,左手脈浮弦而緊,右手脈浮數而弱,寸脈有力而尺脈微弱,右手脈象是正氣虛弱,左手脈象是邪氣實證,尺脈微弱寸脈有力,邪氣在上。這一定是趁虛而入的邪氣,侵犯上焦所致。

我仔細詢問後,才得知她發病的原因。我說:《靈樞經》記載:筋脈、血氣精華與脈絡相連,上通於腦,後部從項部出來。所以邪氣從項部入侵,遇到體虛之人,邪氣深入就會循著眼系進入腦部,進入腦部就會導致腦轉,腦轉就會牽引眼系緊張,眼系緊張就會引起頭暈目眩。這位婦人勞累煩悶,氣血不調,身體虛弱;月夜坐到深夜,頭頸部必然會受到霧露寒邪的侵襲。治療方法應該驅除上焦的邪氣,補益中焦的氣血,然後慢慢調理痰火,自然就會痊癒。我先用參蘇飲,加藁本。

服用兩劑藥後,頭痛先止,頭暈也稍微好轉;然後再用補中益氣湯,配合二陳湯、茯苓、黃連,服用幾劑藥就痊癒了。

一個小孩突然兩眼發黑頭暈,不省人事,一會兒就好了。這是腎水不足,不能納氣歸元,導致諸氣逆衝向上。應該益氣補腎,同時消散風邪。病症痊癒。

處方:人參、山茱萸、梔子、山藥、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甘菊、黃連(薑炒)、生薑。

一位十七歲的女子,心火亢盛,因而咳嗽,四肢倦怠,眼花。應該用陳皮、枳殼、黃芩、前胡、梔子、半夏、黃連、麥冬、花粉。

一個小孩身體肥胖,讀書勞累,就出現頭暈、噁心嘔吐,這是痰火擾動。因為他平時喜歡吃肉,以後應該少吃豬肉,以清利脾胃之氣,再配合清熱化痰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