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驗大成》~ 痞滿章 (1)
痞滿章 (1)
1. 痞滿章
一人三十五歲,數年之前,為食麵傷胃,而兼之使內,遂致胸膈似痛非痛,似脹非脹,而有懊憹不寧情況,必以挖吐稍舒。由此積漸至今,則胃間脹大,捫之實硬,飲食不為肌膚,色萎黃,其痛重於亥時分,一交陽生,條爾舒泰,診脈得脾部獨弦沉。夫脾為坤靜之德,而有乾健之運,能使心肺之陽下降,肝腎之陰上升。
今脾既傷,則心肺之陽不下降,腎肝之陰不上升,乖隔成痞。須橫正驅邪,加之不妄作勞,庶可全愈耳。
方:茯苓,陳皮,白豆蔻,小茴香,枳實,大腹皮,厚朴,米仁,橘核
一人左手三部虛弦,右脈脾部浮孺,由積怒傷肝,飲食傷脾,以致肝氣逆滿,胸前室塞,飲食遲遲而少納,氣血漸耗而體弱也。
方:當歸,枳實,白芍,藿香,陳皮,茯苓,厚朴,白蔻,香附,蘇子
一人左關中按無神,右三部緊而疾,是積勞過傷脾胃,以致胸隔氣滯作痛,痞塞不通,由心脾之陽不下降,肝腎之陰不上升,乖格而成痞塞。丹溪云:牌無積血,則心下不痞。須治血理氣,升降清濁為主。
煎方:陳皮,半夏,香附,丹皮,山楂,枳實,茯苓,白豆蔻
九方:陳皮(三兩),當歸(二兩),香附(三兩),貝母(二兩半),枳實(二兩半),沉香(六錢),茯苓(二兩),白蔻(二兩),山楂(三兩)
一人右關脈弦,惡食懶倦,心下虛痞。夫《易》日:天地不交而成否。故肺氣不降,脾氣不運,升降不通而名痞也。脾為邪氣乘之,不足以勝谷,故令惡食。脾者,卑臟,役氣於四肢,而後肢體強健:脾氣病,則不能致氣於肢體,故令懶倦。弦,肝脈也。木來乘土,故令右關脈弦。
此症虛中有實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治之之法,宜一補一消。
方:麥芽,枳實,黃連,厚朴,半夏面,人參,白朮,乾薑,甘草,茯苓
一人素多憂氣抑鬱,腹皮里微疼,心下痞滿,不思飲食,脈息沉結,此為氣格,即時人謂之氣痞耳。《經》曰:脾主行氣於三陰,三陰之脈皆行腹裡。今憂氣鬱結,營衛之行澀,故令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滿者,升降之道乖也。不思飲食者,憂氣傷脾也。治宜調和營衛,以辛香之劑佐之。
方:木香,陳皮,柴胡,當歸梢,枳實,半夏,紅花,生薑,甘草炙,草蔻
一人病痞滿,右三部脈沉滑,是乃痰為氣所激而上,氣又為痰隔滯,痰與氣搏,不能流通。宜用黃芩、枳實之苦以泄之,陳皮、厚朴、半夏、生薑之辛以散之,白朮之甘以補之,茯苓之淡以滲之,佐以桔梗諸藥舟楫,入以竹瀝消諸虛痰。
一婦向多氣多怒,脾胃欠實,左邊忽患一病,時升上降下,異常作楚,飲食不進,滿身疼痛,經候不調。煎方用補中益氣湯,一月內日服一劑,兩月內間日一劑,三月內三日服一劑。又用膏子藥方。
白話文:
[痞滿章]
一位三十五歲的男子,在幾年前因為過量食用麵食導致胃部受傷,同時可能因內部器官運作不順,於是出現胸部似痛非痛,似脹非脹,且持續有不安的情況,只有透過嘔吐才能稍微舒緩。從那時起,胃部逐漸變得腫大,觸摸起來堅硬,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吸收,皮膚呈現萎黃色,疼痛在夜晚最為嚴重,但一到白天,狀況就會好轉,診斷發現脾臟部位的脈象呈現獨特的弦沉。脾臟本來就應該像大地一樣靜態,卻又有乾健的運行能力,能讓心肺的陽氣下降,肝腎的陰氣上升。
現在脾臟受損,心肺的陽氣無法下降,肝腎的陰氣無法上升,這種失調造成了痞滿的問題。治療需針對根本原因,去除病源,加上避免過度勞累,才能完全康復。
處方:茯苓,陳皮,白豆蔻,小茴香,枳實,大腹皮,厚朴,米仁,橘核
另一人左手三部脈象虛弱且弦,右手脾臟部位的脈象浮弱,這是長期怒氣傷肝,加上飲食傷脾所致,導致肝氣逆流,胸口堵塞,飲食減少,氣血消耗,身體逐漸衰弱。
處方:當歸,枳實,白芍,藿香,陳皮,茯苓,厚朴,白蔻,香附,蘇子
另一人左關部位脈象按下去無力,右側三部脈象緊且快,這是長期勞累過度,傷害脾胃,導致胸腔氣滯疼痛,痞塞不通,心脾的陽氣無法下降,肝腎的陰氣無法上升,形成痞塞。必須治療血液,調理氣機,並以調整清濁物質為主。
處方:陳皮,半夏,香附,丹皮,山楂,枳實,茯苓,白豆蔻
另一人右關脈象弦,食慾不振,精神疲倦,心下虛痞。根據《易經》:天地若不交接就會形成阻礙。所以肺氣不下降,脾氣不運行,升降失調,造成痞滿。脾臟被邪氣侵襲,無法消化食物,所以食慾不佳。脾臟是低下的臟器,負責將氣輸送至四肢,四肢才會強壯;脾氣病了,就無法將氣送至四肢,所以使人疲倦。弦是肝的脈象。木克土,所以右關脈象弦。
此症狀是虛中有實,邪氣聚集的地方,氣必定虛弱;邪氣停留不去,病情就更嚴重。治療方法應一面補充,一面消除。
處方:麥芽,枳實,黃連,厚朴,半夏面,人參,白朮,乾薑,甘草,茯苓
另一人常有憂鬱,腹部皮下微痛,心下痞滿,不想吃東西,脈象沉結,這被稱為氣格,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氣痞。根據《經》:脾臟負責在三陰中運行氣,三陰的脈都走腹部裡層。現在憂鬱結集,營衛的運行受到阻礙,所以腹部皮下微痛,心下痞滿,是因為升降機制失調。不想吃東西,是因為憂鬱傷脾。治療應調和營衛,並輔以辛香的藥材。
處方:木香,陳皮,柴胡,當歸梢,枳實,半夏,紅花,生薑,甘草炙,草蔻
另一人患有痞滿,右手三部脈象沉滑,這是痰被氣激發上行,氣又被痰阻塞,痰與氣相搏,無法流通。應使用黃芩、枳實的苦味來疏導,陳皮、厚朴、半夏、生薑的辛味來散開,白朮的甘味來補充,茯苓的淡味來利尿,再輔以桔梗等藥物,以及竹瀝來消除虛痰。
一位婦女常有情緒波動和怒氣,脾胃功能較弱,突然左側出現病痛,時上時下,非常痛苦,無法進食,全身疼痛,月經不調。處方用補中益氣湯,一個月內每天服用一次,兩個月內每兩天服用一次,三個月內每三天服用一次。另外使用膏藥處方。
白朮(一斤),當歸(一兩二錢),圓眼肉(三兩)
如果痞塊時上時下疼痛,可加入桂枝、芍藥、甘草,用糖漿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