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驗大成》~ 飲食傷章 (1)

回本書目錄

飲食傷章 (1)

1. 飲食傷章

一人左脈和,右脈緊。《脈法》謂:氣口緊盛。為食傷脾胃。胃傷則不司納,所以食少;脾傷則不司運,所以難飢,治當健脾和胃為主。

方:藿香,茯苓,白豆仁,神麯,廣皮,厚朴,乾葛,半夏,白朮

一人脈息沉緊,乃食傷太陰,脾失轉輸之令,以致胃有停積,中脘作痛,吞酸暖腐而膨脹。《素問》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方:廣皮,厚朴,半夏,山楂,枳殼,白朮,麥芽,藿香,茯苓,草豆蔻

一人身體不痛,左脈不浮,但右手脈緊盛,頭痛身熱煩懣,胸膈不寬,大便燥結。曾服發散藥而熱益甚,脈不為汗衰,此為陰陽交而魂魄離之脈症,乃病得之內傷,食塞脾太陰,不足中之有餘,泄之可也,引而竭之之兵也。

方:蒼朮,厚朴,枳實,柴胡,茯苓,炙甘草,藿香,白芍,熟大黃

俟更衣後,以白朮易蒼朮、黃連易大黃、陳皮易枳實。

一人因傷食,咽酸飽脹,食少噯氣,大便溏泄,糟粕不化,寒熱如瘧,右關短滑,左關弦大,此足陽明太陰經虛,木虛土位,所以咽酸,轉輸之官失職,不能運化精微。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飧脹。噯氣者,亦清氣下陷,濁氣泛上所致。陽虛則寒,陰虛則熱,陽明太陰兩虛,則寒熱交作而如瘧矣。須疏肝氣,溫脾胃、節飲食為主。

方:柴胡,秦艽,白朮,茯苓,豆蔻,白芍,益智仁,澤瀉,山楂,骨皮

《經》曰:脾胃交通,水穀自化。今脈右寸關弦滑,其尺虛大無力,病見少食,食後痞滿,便溏體倦,此係少火衰微,坎水不溫,不能上蒸脾土,沖和失布耳。宜用六味丸壯火生脾,脾溫則土自治,故曰補脾不如補腎。

一人善飲,近因酒後,覺胸臆頤頷,懊憹難狀,喘息不平,而左肩痠軟。脈息左緩右弦,乃知肺經上焦之分不平。酒之性味溫熱,干乎上焦虛無氤氳之元氣,所以見懊憹氣急也。惟左肢痠軟者,猶樹木一枝不灌注而先枯萎。今須少酒節勞,提防其漸,庶無咎耳。

方:乾葛,茯苓,當歸,綠豆,紅花,蘇子,門冬,五加皮

一人六脈浮洪而數,按之則散,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酒風。夫極飲者,陽氣盛而胰理疏、玄府開。陽盛則筋痿,故身體懈惰。腠理疏,則風內攻;玄府開,則氣外泄,故汗出如浴。風氣外薄,膚腠復開,汗多內虛,癉熱熏肺,故惡風少氣。宜用健脾利水之劑。

一人寸口脈大於人迎三倍,尺脈復沉,寒熱惡食,氣急痞塞,噯氣酸臭,胃腹脹痛,手不可按,此係食塞太陰。《經》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危。觀當吐二字,便知胸膈有物,填塞至陰,抑遏肝氣而絕升生之化,故吐之則愈,所謂上者舉之是也。

燒鹽(四兩),溫湯(二升)

白話文:

[飲食傷害篇章]

一位人士的左手脈象平和,右手脈象緊繃。根據脈法,氣口緊盛表示飲食傷害了脾胃。胃受損後,消化功能減弱,導致食慾減少;脾受損後,營養吸收能力下降,所以不易感到飢餓。治療應以調理脾胃為主。

處方:藿香、茯苓、白扁豆、神麴、廣皮、厚朴、乾葛、半夏、白朮。

另一位人士脈象沉緊,是因為飲食過量傷害了太陰脾臟,使脾臟無法正常運轉,導致胃部有食物堆積,中脘區疼痛,吞酸且感到脹滿。素問中說過,飲食過量會傷害腸胃。

處方:廣皮、厚朴、半夏、山楂、枳殼、白朮、麥芽、藿香、茯苓、草豆蔻。

再有一位人士身體無痛感,左手脈象不浮,右手脈象緊繃,頭痛身熱,胸部有壓迫感,大便乾燥。他服用散熱藥後,熱度反而增加,脈象沒有因出汗而減弱,這顯示陰陽交錯,魂魄離散,病源來自內傷,飲食堵塞了太陰脾臟,這是體內虛弱中的過剩,需要排泄處理。

處方:蒼朮、厚朴、枳實、柴胡、茯苓、炙甘草、藿香、白芍、熟大黃。

待排便後,將處方中的蒼朮換成白朮,大黃換成黃連,枳實換成陳皮。

另一位人士因飲食過量,喉嚨痠痛且有飽脹感,食慾減退且常打嗝,大便稀溏,食物消化不良,有如瘧疾的寒熱感,右手脈象短滑,左手脈象弦大,這是足陽明和太陰經絡虛弱,肝木虛弱影響脾土功能,導致喉嚨痠痛,脾臟無法正常運轉,無法有效吸收養分。因此,清氣位於下部,導致餐後腹瀉;濁氣位於上部,導致餐後脹滿。打嗝是清氣下陷,濁氣上升所導致。陽虛導致寒冷,陰虛導致熱,陽明和太陰兩經虛弱,導致寒熱交錯,如同瘧疾。治療需疏肝理氣,溫養脾胃,控制飲食。

處方:柴胡、秦艽、白朮、茯苓、豆蔻、白芍、益智仁、澤瀉、山楂、地骨皮。

經典上說:脾胃功能協調,飲食自然能消化。現在右手脈象弦滑,左手脈象虛大無力,病人食慾減退,飯後腹部飽脹,大便稀溏,身體疲倦,這是因為腎陽衰微,腎水無法溫暖脾土,導致身體失去平衡。應使用六味丸來壯腎火,提升脾胃功能,脾臟溫暖後,脾土功能自然恢復,因此補脾不如補腎。

一位人士嗜好飲酒,最近一次醉酒後,感覺胸部和頸部悶熱難受,呼吸困難,左肩膀酸軟。左手脈象緩慢,右手脈象緊繃,顯示肺部上焦區域不平衡。酒性溫熱,對上焦虛弱的元氣產生負面影響,導致悶熱和呼吸困難。左肩膀酸軟,就像樹木的一根枝條缺乏灌溉而先枯萎。現在需要限制飲酒和勞動,預防病情惡化。

處方:乾葛、茯苓、當歸、綠豆、紅花、蘇子、天門冬、五加皮。

一位人士六脈浮洪且頻率快,按壓則散開,身體熱且懶惰,大量出汗,怕風且氣短,這是酒風症狀。過度飲酒導致陽氣旺盛,腠理疏鬆,毛孔張開。陽氣旺盛導致肌肉無力,所以身體懶惰。腠理疏鬆讓風邪入侵;毛孔張開導致氣血外洩,所以大量出汗。風邪侵襲,皮膚腠理再次張開,大量出汗導致內虛,熱氣薰蒸肺部,所以怕風且氣短。應該使用調理脾胃和利尿的藥物。

一位人士右手脈象比左手脈象大三倍,左手脈象又沉,有寒熱感,食慾不佳,呼吸急促,胸口壓迫感,噯氣酸臭,胃腹脹痛,手不敢按,這是飲食堵塞了太陰脾臟。經典上說: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如果病人該嘔吐卻沒有嘔吐,情況危急。從"該嘔吐"二字可以看出,胸腔有異物堵塞,壓制肝氣,阻止生長轉化的過程,所以嘔吐後會康復,這就是"上者舉之"的道理。

鹽(四兩),溫水(二升)

混合後飲用,用鵝毛刺激喉嚨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