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風溫濕熱(附伏邪伏署) (76)
風溫濕熱(附伏邪伏署) (76)
1. 咳嗽門
鮮沙參(四錢),桑白皮(三錢五分,蜜炙),竹茹(三錢五分),黛蛤散(七錢,絹包),桔梗(七分),地骨皮(三錢五分),白杏仁(三錢,去尖),楷杷露(一兩,溫服),生草(四分),蟬衣(四分),川貝(三錢,去心),冬瓜子(五錢),加朱燈芯(三分)
左,哮喘稍愈,擬守前意增損。
桑白皮(三錢五分,蜜炙),全瓜蔞(四錢,切),白杏仁(四錢,去尖),冬瓜子(五錢),澤瀉(三錢),紫菀(三錢五分,蜜炙),薤白頭(三錢五分,去苗酒浸),象貝(四錢,去心),五加皮(三錢),款冬花(蜜炙),鹽半夏(三錢五分),竹茹(三錢),加生蛤殼(一兩,先煎)
寒熱得解,胸悶氣急,咳嗽不流利,脈濡,口乾膩。治在肺胃。
桑葉(三錢五分),紫菀(一錢,蜜炙),川石斛(四錢),滑石(四錢),白杏仁(四錢,去尖),枳殼(三錢五分),橘白(一錢),赤芍(三錢五分),象貝(四錢,去心),桔梗(七分),竹茹(三錢五分),青蒿子(三錢五分),加枇杷露(一兩,溫服)
右,咳嗽不已,夜臥尤咳,頭脹,胸肋痛,脈數右弦。防嗆甚見紅。
桑葉(三錢五分),紫菀(一錢,蜜炙),白蒺藜(四錢,炒去刺),滑石(四錢),白杏仁(四錢,去尖),冬瓜子(一兩),生石決明(一兩,先煎),鮮蘆根(一兩,去節),川貝(二錢,去心),白前(三錢五分),竹茹(二錢),川石斛(四錢),川通草(一錢)
右,咳嗽匝月不止,咽喉腫碎作痛,脈數。宜泄肺胃之邪熱。
桑葉(三錢),冬瓜子(七錢),澤瀉(三錢),鮮蘆根(一兩,去節),白杏仁(四錢,去尖),竹茹(三錢),連翹(三錢),黛蛤散(七錢,絹包),川貝(三錢,去心),知母(二錢),枇粑露(二兩,溫服)
左(正號壽翁下再有一方),咳嗽年餘,津液盡為痰濁,形瘦骨立,膚槁氣短,脈軟少神,且不調。病深矣,區區藥石,能有幾何力量。姑備方候高明酌用。
本體早經病乏,前日水瀉之後,正氣遂不充支持矣。此方須緩緩服之,俾氣能運藥。
潞黨參(三錢五分,直劈用鹽水炒),青鹽半夏,橘白,川石斛,肚坎臍(一條,須真道地者,溫水洗淨),帶皮茯苓,海浮石,蛤蚊(五分,去頭煎,用秋石四釐拌炙),制於術,加長鬚穀芽(三錢,絹包),生熟地(各二錢)
幼,童哮積久,大便溏泄。質小病深,理之不易。
蘇子(三錢五分),陳皮(一錢),茯苓(四錢),紫菀(三錢五分,蜜炙),干菖蒲(四分),澤瀉(三錢),白杏仁(三錢,去尖),象貝(四錢,去心),加漂白朮(三錢五分)
白話文:
咳嗽門
第一方:此方用於哮喘稍癒的患者,在原方基礎上增減藥物。藥物包括:沙參、蜜炙桑白皮、竹茹、絹包黛蛤散、桔梗、地骨皮、去尖白杏仁、溫服枇杷露、生草、蟬衣、去心川貝、冬瓜子、朱燈芯。
第二方:此方用於寒熱已解,但胸悶氣急,咳嗽不暢,脈濡,口乾膩的患者,治其肺胃。藥物包括:蜜炙桑白皮、切全瓜蔞、去尖白杏仁、冬瓜子、澤瀉、蜜炙紫菀、去苗酒浸薤白頭、去心象貝、五加皮、蜜炙款冬花、鹽半夏、竹茹、先煎生蛤殼。
第三方:此方用於咳嗽不止,尤其夜臥咳嗽加劇,伴有頭脹、胸肋痛,脈數且右弦的患者,需預防嗆咳及咯血。藥物包括:桑葉、蜜炙紫菀、炒去刺白蒺藜、滑石、去尖白杏仁、冬瓜子、先煎生石決明、去節鮮蘆根、去心川貝、白前、竹茹、川石斛、川通草。
第四方:此方用於咳嗽一個月以上不止,咽喉腫痛,脈數的患者,需瀉肺胃邪熱。藥物包括:桑葉、冬瓜子、澤瀉、去節鮮蘆根、去尖白杏仁、竹茹、連翹、絹包黛蛤散、去心川貝、知母、溫服枇杷露。
第五方:此方用於咳嗽一年以上,津液耗竭成痰濁,形體消瘦,皮膚乾燥,氣短,脈軟無力,且身體狀況欠佳的患者。此病症較為嚴重,僅供參考,建議諮詢醫生。此方需緩慢服用,以利於氣血運化藥物。藥物包括:直劈鹽水炒潞黨參、青鹽半夏、橘白、川石斛、溫水洗淨真道地肚坎臍、帶皮茯苓、海浮石、去頭煎秋石拌炙蛤蚊、制於術、絹包長鬚穀芽、生熟地。
第六方:此方用於兒童長期哮喘,大便溏瀉的患者,此症狀病症較深,治療不易。藥物包括:蘇子、陳皮、茯苓、蜜炙紫菀、干菖蒲、澤瀉、去尖白杏仁、去心象貝、漂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