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肝脾門 (1)
肝脾門 (1)
1. 肝脾門
右,向病肝氣,盡日脾損,易於便泄作脹,舌白,脈軟弦。宜疏和並進。
白話文:
右側肝氣不舒,整天下來會影響到脾的功能,容易導致腹瀉和脹氣,舌頭呈白色,脈象柔弱且帶有弦象。應該進行疏肝和健脾的治療。
漂白朮(三錢五分),春砂末(七分,沖),沙苑子(三錢,鹽水炒),生穀芽(五錢,絹包),淮山藥(三錢,炒),沉香曲(三錢,絹包),菟絲子(三錢,鹽水炒),資生丸(四錢,絹包),茯苓(三錢),炙雞金(三錢,去垢),白芍(三錢五分)
右,病勢糟雜,不能食,今則腹瘕下注,得食作嘔。氣鬱傷中,理之非易。
白話文:
白朮三錢五分,春砂末七分用水沖服,沙苑子三錢用鹽水炒過,生穀芽五錢用絹布包好,淮山藥三錢炒過,沉香曲三錢用絹布包好,菟絲子三錢用鹽水炒過,資生丸四錢用絹布包好,茯苓三錢,炙雞金三錢去垢,白芍三錢五分。
患者症狀複雜,食慾不佳,現腹中腫塊下墜,進食後嘔吐。氣機鬱結傷及脾胃,治療不易。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金鈴子(三錢,炒),生穀芽(五錢,包),橘白(一錢),宋半夏(三錢五分),煅瓦楞殼(一兩,杵,先煎),延胡索(三錢五分),炙雞金(三錢,去垢),左金丸(一錢,吞服),陳香曲(三錢),陳香櫞(三錢五分),川通草(一錢)
左,肝胃氣,攻逆作痛,脈濡滑。
白話文:
旋覆花(14 克,用絹布包起來)
金鈴子(12 克,炒過)
生穀芽(20 克,裝入布袋中)
橘皮(4 克)
宋半夏(14 克)
煅製後的瓦楞殼(40 克,搗碎後先煎)
延胡索(14 克)
炙雞金(12 克,去掉雜質)
左金丸(4 克,直接吞服)
陳香曲(12 克)
陳皮(14 克)
川通草(4 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沉香屑(七分),金鈴子(三錢五分、),延胡索(三錢五分,二味同炒),代赭石(四錢,煅,先煎),左金丸(三錢五分,吞服),煅瓦楞粉(六錢,包),廣鬱金(三錢五分,切),臺烏藥(三錢五分)
右,肝鬱困脾胃,清濁升降失常,胸腹脹滿不食,脈濡。宜疏暢二焦。
白話文:
- 旋覆花(3.5錢,用絹布包裹)
- 沉香屑(0.7錢)
- 金鈴子(3.5錢)
- 延胡索(3.5錢,與金鈴子一起炒)
- 代赭石(4錢,先煅燒後煎煮)
- 左金丸(3.5錢,吞服)
- 煅瓦楞粉(6錢,用包裹)
- 廣鬱金(3.5錢,切片)
- 臺烏藥(3.5錢)
蘇梗(三錢五分),枳殼(一錢),石決明(煅,先煎),車前子(三錢,絹包),制香附(三錢五分),橘紅(一錢),白蒺藜(四錢,去刺),佛手花(三錢),沉香曲(三錢五分),法半夏(三錢五分),白蔻仁(七分,研沖),廣鬱金(三錢五分,切),炒香穀芽(五錢,絹包)
白話文:
藥材清單:
- 蘇梗 3.5 錢
- 枳殼 1 錢
- 石決明(先煎,炒過)
- 車前子 3 錢(包在紗布袋中)
- 制香附 3.5 錢
- 橘紅 1 錢
- 白蒺藜 4 錢(去刺)
- 佛手花 3 錢
- 沉香曲 3.5 錢
- 法半夏 3.5 錢
- 白蔻仁 7 分(研磨取汁)
- 廣鬱金 3.5 錢(切片)
- 炒香穀芽 5 錢(包在紗布袋中)
右,據述腹脹稍舒,小溲漸多,少腹仍復脹痛,足腫不退。蓋由平日火土不能和德,致寒動於下,氣阻於中,濕侵於外,外內合病,升降無權,肝本乘已之勝,而侮中土,汲深綆短,不易速效。
白話文:
病人的情況是:腹脹略有緩解,小便漸多,但小腹依然脹痛,足腫尚未消退。這主要由於平日體內的火熱和濕熱之氣不能調和,導致寒氣侵入下焦,氣機阻滯於中焦,濕氣侵襲於體外,內外合病,升降失常。肝氣本已偏勝,又乘虛侮犯脾胃,就像汲水用的繩子不夠長,難以立即奏效。
上官桂(五分,去粗皮,研細末,飯為丸,吞服),葫蘆巴(三錢五分),兩頭尖(一錢,絹包),小薑片(五分),淡吳萸(四分,鹽水炒),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豬苓(三錢五分),炙雞金(三錢,去垢),川椒目(七分),車前子(三錢,絹包),澤瀉(三錢),茯苓(四錢),半硫丸(一錢,吞服)
白話文:
- 上官桂:5 分,去掉粗皮,研磨成細粉,用飯糰成丸後吞服。
- 葫蘆巴:3.5 錢。
- 兩頭尖:1 錢,用紗布包起。
- 小薑片:0.5 錢。
- 淡吳茱萸:0.4 錢,用鹽水炒製。
- 延胡索:3.5 錢,用醋炒製。
- 豬苓:3.5 錢。
- 炙雞金:3 錢,去掉雜質。
- 川椒目:0.7 錢。
- 車前子:3 錢,用紗布包起。
- 澤瀉:3 錢。
- 茯苓:4 錢。
- 半硫丸:1 錢,直接吞服。
右,肝失調達,氣火升騰,心惕肉跳,舌紅,頭空,大便艱難而硬,今轉為便溏,食阻艱運,午後形寒,目垂。本虛病深不易調理。
白話文:
症狀包括:肝氣不順暢,導致氣火上升,心悸肉跳,舌頭發紅,頭部空虛,大便乾硬困難,現在轉變為大便稀溏,食物難以消化,下午時感到寒氣,眼睛下垂。這是一種虛症,病情較深,不容易治療。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磁朱丸(四錢,絹包),朱茯神(四錢),炙雞金(三錢),代赭石(四錢,煅,先煎),炒香棗仁(三錢五分),歸身(三錢五分),沉香曲(三錢,絹包),煅瓦楞粉(一兩,包),丹參(三錢五分),白芍(二錢),陳佛手(三錢五分),柏子仁(四錢)
右,噁心肌爍,脈弦滑數。治以肝胃。
白話文:
旋覆花、磁朱丸、朱茯神、炙雞金、代赭石、炒香棗仁、歸身、沉香曲、煅瓦楞粉、丹參、白芍、陳佛手、柏子仁,用來治療噁心、心悸,脈象弦滑數的病症,屬於肝胃方面的病症。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橘白(一錢),青蒿(三錢五分),枇杷葉(三錢,去毛筋,包),煅瓦楞殼(一兩,先煎),鹽半夏(一錢五分),丹皮(三錢五分),左金丸(三錢五分,絹包)
白話文:
- 旋覆花(3.5錢,包在絹布中)
- 陳皮(1錢)
- 青蒿(3.5錢)
- 枇杷葉(3錢,去除葉毛和葉脈,包住)
- 煅瓦楞(1兩,先煎)
- 半夏天南星(1.5錢)
- 丹皮(3.5錢)
- 左金丸(3.5錢,包在絹布中)
茯苓(三錢),綠萼梅(一錢,去蒂)
右,肝營不足,腎氣不攝,肋下撐脹無定,每易脹入腰背,上逆作咳,脈軟弦,積深根遠,未易速效。
白話文:
茯苓三錢,綠萼梅一錢,去蒂。
以上藥物用於治療肝血不足,腎氣不能固攝的情況,症見肋下脹痛位置不定,常常向上影響到腰背部,並會引起咳嗽,脈象呈現軟而帶弦的特徵,由於病根深且久,因此療效不會很快顯現。
歸身(三錢五分),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杜仲(三錢,鹽水炒),金鈴子(三錢五分,炒),白芍(三錢五分),煅瓦楞殼(一兩,先煎),陳香櫞(七分),延胡索(三錢五分,炒),朱茯神(四錢),紫石英(五錢,煅,先煎),九香蟲(七分,焙),廣鬱金(一錢)
右,肋瘕攻脹,晝夜無寐,脈弦。心肝不潛,氣機上逆。非輕證也,勿忽。
白話文:
歸身(21公克),旋覆花(21公克,用絹布包覆),杜仲(18公克,用鹽水炒過),金鈴子(21公克,炒過),白芍(21公克),煅瓦楞殼(60公克,先煎),陳香櫞(4.2公克),延胡索(21公克,炒過),朱茯神(24公克),紫石英(30公克,煅過,先煎),九香蟲(4.2公克,烘焙過),廣鬱金(6公克)
醋炒香附(三錢五分),煅瓦楞殼(一兩,先煎),火麻仁(八錢),夜交藤(五錢),金鈴子(三錢五分,炒),朱茯神(四錢),北秫米(四錢),雞內金(三錢,炙去垢),延胡索(三錢五分,炒),竹茹(二錢),宋半夏(三錢五分),紫貝齒(一兩,生,先煎)
右,頭暈,時無夜寐,均稍好,尚有煩躁。營奪肝亢,仍防波瀾驟起。
白話文:
-
醋炒香附:3.5錢
-
煅瓦楞殼:1兩(先煎)
-
火麻仁:8錢
-
夜交藤:5錢
-
炒金鈴子:3.5錢
-
朱茯神:4錢
-
北秫米:4錢
-
炙雞內金(去除外殼):3錢
-
炒延胡索:3.5錢
-
竹茹:2錢
-
宋半夏:3.5錢
-
生紫貝齒:1兩(先煎)
西洋參(三錢五分,生切),鱉甲心(五錢,先煎),桑麻丸(三錢,絹包),朱茯神(四錢),原生地(四錢),龜腹版(四錢,先煎),甘菊瓣(三錢五分),首烏藤(五錢),煅牡蠣(七錢,先煎),靈磁石(三錢,生,先煎),鉤勾(三錢)
白話文:
西洋參(17.5克,生切)
鱉甲心(25克,先煮)
桑麻丸(15克,用絹布包裹)
朱茯神(20克)
元生地(20克)
龜腹版(20克,先煮)
甘菊花瓣(17.5克)
何首烏藤(25克)
煅牡蠣(35克,先煮)
天然磁石(15克,生,先煮)
勾藤(15克)
川石斛(三錢),紫石英(四錢,先煎),苦丁茶(一錢)
右,營陰虛,肝木旺,向患肝氣,易頭暈,脅核按之酸,神乏。虛寒虛熱,便閉納少。宜調理治之。
白話文:
-
川石斛(15公克)
-
紫石英(20公克,先煎)
-
苦丁茶(5公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橘核(一錢),歸身(三錢五分),炒穀芽(五錢),帶脈(二錢),沉香曲(三錢,包),朱茯神(五錢)
左,左脈弦,右脈甚滑。陽明積飲,為肝木乘之而當上逆而吐,下氣和中滌痰治之。
白話文:
旋覆花(10.5克,用紗布包起來),橘核(3克),歸身(10.5克),炒穀芽(15克),帶脈(6克),沉香曲(9克,包起來),朱茯神(15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蘇子(三錢五分),白芍(三錢),生穀芽(五錢),代赭石(四錢,煅,先煎),橘紅(一錢),淡吳萸(七分,鹽水炒),綠萼梅(一錢,去蒂),沉香屑(五分),法半夏(三錢五分),茯苓(四錢)
左,濕滯氣機膠結,脘腹痛,大便閉。法當疏導下之。
白話文:
旋覆花(3.5錢,包在絹布裡)
蘇子(3.5錢)
白芍(3錢)
生穀芽(5錢)
代赭石(4錢,煅燒後先煎)
橘紅(1錢)
淡吳萸(0.7錢,鹽水炒過)
綠萼梅(1錢,去掉果蒂)
沉香屑(0.5錢)
法半夏(3.5錢)
茯苓(4錢)
四制香附(三錢五分),五靈脂(一錢五分),六曲(三錢),元明粉(一錢五分,後下),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同炒),車前子(三錢,絹包),楂炭(三錢),火麻仁(一兩,研如泥,醋炒),延胡索(三錢五分),炙雞金(四錢,去垢),萊菔子(四錢,炒),青木香(一錢五分)
白話文:
-
香附 3.5 錢
-
五靈脂 1.5 錢
-
六曲 3 錢
-
元明粉 1.5 錢(後加入)
-
川楝子 3.5 錢(與小茴香一同炒)
-
車前子 3 錢(用紗布包裹)
-
山楂炭 3 錢
-
火麻仁 1 兩(研磨成泥,用醋炒)
-
延胡索 3.5 錢
-
炙雞金 4 錢(去除雜質)
-
萊菔子 4 錢(炒過)
-
青木香 1.5 錢
外治方:食鹽,生薑,蔥頭,萊菔子,香附(各一兩)
和打炒,熨。
左,痰氣中堵,肝木上亢,曾經頭汗面麻,連及左半體,脈濡細,靜養為要。
白話文:
外治方法:食用鹽、生薑、蔥頭、萊菔子、香附(各取一兩)
一起炒熱後,用來熱敷。
左側部位,痰氣阻塞,肝氣上逆,曾經出現頭部出汗、面部麻木,並影響到左半身,脈象細弱,應當靜養為主。
桂枝(四分),白蒺藜(四錢,去刺),橘紅(一錢),白芥子(一錢),赤芍(一錢),煨天麻(五分),製半夏(三錢五分),蘇子(三錢五分),石決明(一兩,先煎),胡麻(二錢),制南星(七分),桑枝(一兩,切),靈磁石(三錢,生,先煎)
左,肝胃不和,積飲作泛,脈軟弦。宜導之下行。
白話文:
桂枝(8克)
白蒺藜(12克,去刺)
橘紅(3克)
白芥子(3克)
赤芍(3克)
煨天麻(1.5克)
製半夏(10.5克)
蘇子(10.5克)
石決明(30克,先煮)
胡麻(6克)
製南星(2.1克)
桑枝(30克,切斷)
靈磁石(9克,生的,先煮)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橘紅(一錢),澤瀉、瓜蔞皮(各四錢,切),代赭石(四錢,煅,先煎),製半夏(二錢),蘇子(一錢五分),炒穀芽(一錢,包),淡吳萸(二分,鹽水炒),茯苓(五錢),綠萼梅瓣(一錢)
右,少腹脹,脹則氣升暈,脈細。治在肝脾。
白話文:
旋覆花(16.75 克,包裹後使用)
橘紅 (4 克) 澤瀉、瓜蔞皮 (各 15 克,切片) 代赭石 (15 克,煅燒後,先煎) 製半夏 (7.5 克) 蘇子 (5.625 克) 炒穀芽 (3.75 克,包裹後使用) 淡吳萸 (0.75 克,用鹽水炒製) 茯苓 (18.75 克) 綠萼梅瓣 (3.75 克)
南沙參(三錢),歸身(三錢五分),炙雞金(三錢,去垢),陳佛手(一錢),制首烏(四錢),白芍(三錢五分),資生丸(三錢,包),冬瓜皮(四錢),左牡蠣(七錢,先煎),靈磁石(三錢,生,先煎),五加皮(三錢),陳麥柴(三錢)
白話文:
南沙參(15克),當歸(17.5克),熟地黃(15克),陳皮(5克),熟首烏(20克),白芍(17.5克),滋生丸(15克),冬瓜皮(20克),牡蠣(35克,先煮),磁石(15克,生,先煮),五加皮(15克),黑麥草(15克)
右,正宜培補,適有感冒傷風,擾動肝胃,頭暈作泛,口苦,心煩,稍有表熱,脈左細數、右較大。宜暫停補藥。
白話文:
目前身體需要調理,適逢感冒,影響肝胃功能,出現頭暈反胃、口苦、心煩等症狀,還有輕微發熱。經脈左邊脈搏細而快,右邊脈搏較大。建議暫緩服用補藥。
桑葉(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炒去刺),川石斛(三錢),竹茹(三錢五分),赤芍(三錢五分),靈磁石(五錢,生,先煎),橘白(一錢),扁豆衣(三錢),石決明(七錢,先煎),茯苓(三錢),淮山藥(三錢)
左,胃強脾弱,能食不消,腹鳴溏泄,脈軟弦。宜疏補並進。
白話文:
桑葉(10.5克),白蒺藜(12克,炒熟後去除刺),川石斛(9克),竹茹(10.5克),赤芍(10.5克),靈磁石(15克,生用,先煎),橘白(3克),扁豆衣(9克),石決明(21克,先煎),茯苓(9克),淮山藥(9克)
煨益智(三錢),白芍(三錢),漂白朮(一錢五分),炒穀芽(五錢,絹包),炙雞金(二錢,去垢),菟絲子(三錢,鹽水炒),煨木香(三錢五分),資生丸(四錢,絹包),車前子(四錢,炒絹包),帶皮苓(四錢)
右,仲春胎育之後,旋即腹痛至今,脘次悶塞,食下作脹,,脈軟弦不暢。宜疏肝和脾,氣營兩治。
白話文:
仲春懷孕後不久,一直腹痛至今,胸口悶塞,飯後脹氣,脈象軟弱弦急,不通暢。需要疏肝健脾,調理氣血。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炙雞金(三錢五分,去垢),川楝子(三錢,小茴香同炒),煅瓦楞殼(一兩,先煎),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青皮(一錢),臺烏藥(三錢五分),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赤芍(三錢),炒穀芽(六錢,絹包)
右,脾為肝木所乘,中脘痛,不時嘔吐,系酸苦黃水為多,脈軟弦,小溲短赤。中運失宣,理之不易。
白話文:
**旋覆花:**三錢五分,用絹布包裹
炙雞金: 三錢五分,去除鏽跡 川楝子: 三錢,與小茴香一起炒製 煅瓦楞殼: 一兩,先煎煮 五靈脂: 三錢五分,與醋一起炒製 **青皮:**一錢 臺烏藥: 三錢五分 延胡索: 三錢五分,與醋一起炒製 **赤芍:**三錢 炒穀芽: 六錢,用絹布包裹
上川連(七分,姜水炒),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茯苓(三錢),製半夏(三錢五分),淡吳萸(五分,鹽水炒),代赭石(四錢,先煎),澤瀉(三錢五分),川椒目(七分),淡乾薑(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橘紅(一錢),陳麥柴(三錢),白麻骨(四錢)
右,土被木乘,始病肝胃氣,近轉脘次脹滿,小溲不利,脈軟弦。宜疏化分利。
白話文:
上川連(14克,用薑水炒制),旋覆花(7克,用絹布包好),茯苓(6克),製半夏(7克),淡吳茱萸(1克,用鹽水炒制),代赭石(8克,先煎),澤瀉(7克),川椒目(1.4克),淡乾薑(1克),煅瓦楞粉(20克,包好),橘紅(2克),陳麥冬(6克),白麻骨(8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新會皮(一錢),炙雞金(三錢),澤瀉(一錢五分),煅瓦楞殼(一兩,先煎),宋半夏(三錢五分),車前子(三錢,包),陳麥柴(四錢),沉香曲(四錢),青皮(一錢),豬苓(一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
白話文:
旋覆花(3錢5分,加紙包起來)
新會陳皮(1錢)
炒過的雞內金(3錢)
澤瀉(1錢5分)
煅燒過的瓦楞子殼(1兩,先煎)
製過的半夏(3錢5分)
車前子(3錢,加紙包起來)
陳年的麥冬(4錢)
沉香(4錢)
青皮(1錢)
豬苓(1錢5分)
陳年的佛手(3錢5分)
右,泄滯阻氣,表邪外甚,腹脹上逆攻撐,甚則泛惡,舌白口膩,形寒表熱,頭重,大便不暢,溲利,知飢不能食,癸水適來,病緒繁多。宜兼顧立方。
白話文:
這是一位中風患者,氣血運行不暢,體表邪氣較重,腹脹、上逆、胸悶,嚴重時噁心,舌苔白膩,身體感覺寒冷但表層發熱,頭重,大便不通暢,小便通利,仍有飢餓感但無法進食,月經剛剛來臨,病情複雜。需要綜合考慮制定治療方案。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枳殼(一錢),白蒺藜(四錢,去刺),瓜蔞皮(切,五錢),煅瓦楞粉(一兩,絹包),橘紅(一錢),赤芍(三錢),滑石(三錢),沉香屑(沖,四分),法半夏(二錢),丹參(三錢),青蒿梗(三錢),桑枝(一兩,切),鮮佩蘭(一錢)
右,脘腹痛漸減,泛惡頭暈,寒熱甫止,脈軟微弦,胸悶便溏,溲熱。病道深遠,不易旦夕奏功也。
白話文:
旋覆花(105 克,包裹在絹布中),枳殼(30 克),白蒺藜(120 克,去除刺),瓜蔞皮(切片,150 克),煅瓦楞粉(300 克,包裹在絹布中),橘紅(30 克),赤芍(90 克),滑石(90 克),沉香屑(沖泡用,12 克),法半夏(60 克),丹參(90 克),青蒿梗(90 克),桑枝(300 克,切片),新鮮佩蘭(30 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生牡蠣(五錢,先煎),五靈脂(三錢五分),廣鬱金(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沉香曲(絹包,四錢),炙雞金(三錢,去垢),白蒺藜(四錢,去刺),赤芍(三錢),延胡索(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香櫞皮(一錢),綠萼梅(一錢,去蒂)
白話文:
- 旋覆花:三錢五分,用布包起來。
- 生牡蠣:五錢,先熬煮。
- 五靈脂:三錢五分。
- 廣鬱金:三錢五分。
- 煅瓦楞粉:一兩,用布包起來。
- 沉香曲:四錢,用布包起來。
- 炙雞金:三錢,去除雜質。
- 白蒺藜:四錢,去除刺。
- 赤芍:三錢。
- 延胡索:三錢五分。
- 大腹皮:三錢。
- 香櫞皮:一錢。
- 綠萼梅:一錢,去除花萼。
右,肝木不潛,痰濕遏阻,痹侵楊,心中煩熱,跳動不已,甚則泛惡,舌白口膩,目花頭暈,防眩厥,殊不可忽。
白話文:
現在,肝氣不上升,痰濕阻滯,痺痛侵襲陽明經脈,心中煩熱,跳動不已,嚴重時會噁心,舌面發白且有黏膩感,眼睛昏花、頭暈,甚至有眩暈和昏厥的可能,不可輕視。
瓜蔞皮(三錢,切),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陳皮(一錢),煨天麻(五分),薤白頭(三錢五分,去苗,酒浸),煅瓦楞殼(一兩,先煎),姜竹茹(三錢),干菊瓣(三錢五分),宋半夏(三錢五分),石英(三錢,先煎),朱連翹(三錢),桑枝(四錢)
右,肝痹氣滯,得食腹脹,甚則遍體痠痛,頭痛寒熱,脈不暢。宜宗《內經》木鬱達之立方。
白話文:
冬瓜皮(15克,切片)
旋覆花(17.5克,用紗布包裹)
陳皮(5克)
煨天麻(2.5克)
薤白頭(17.5克,去根,用酒浸泡)
煅燒瓦楞(50克,先煎)
姜竹茹(15克)
菊花瓣(17.5克)
生半夏(17.5克)
石英(15克,先煎)
連翹(15克)
桑枝(20克)
銀柴胡(一錢),赤芍(三錢,酒炒),臺烏藥(三錢五分),廣木香(三錢五分),春砂仁(一錢),四制香附(二錢),大腹皮(洗,三錢),車前子(三錢,絹包),枳殼(三錢五分),蘇梗(三錢五分),炙雞金(三錢,去垢),沉香曲(三錢,絹包)
白話文:
銀柴胡(5克),赤芍藥(15克,炒酒),臺烏藥(17.5克),廣木香(17.5克),春砂仁(5克),四制香附(10克),大腹皮(洗後,15克),車前子(15克,用絹布包起來),枳殼(17.5克),蘇梗(17.5克),炙雞內金(15克,去除雜質),沉香(15克,用絹布包起來)
右,營陰不足,肝失所養,勞則心惕,兼有胸悶口淡,余時寒熱,便難均瘥。
歸身,桑麻丸,法半夏,桑枝,白芍,鱉甲心,象貝,川斷,丹參,白蒺藜,煅瓦楞粉,炒穀芽
左,肝脾不調,熱自內生,腹膨硬,小溲少,舌糙,脈數。漸成疳積,不可輕視。
白話文:
右邊的病症,是營陰不足,導致肝臟得不到滋養,勞累時就心慌,還伴隨胸悶、口淡、時冷時熱、大便難以恢復正常。
治療方法:使用桑麻丸,藥方中包含半夏、桑枝、白芍、鱉甲心、象貝、川斷、丹參、白蒺藜、煅瓦楞粉、炒穀芽。
左邊的病症,是肝脾失調,導致內熱上升,腹部膨脹堅硬,小便量少,舌苔粗糙,脈搏跳動快。逐漸發展成疳積,不可輕視。
青蒿子,冬瓜子,桑白皮,大腹皮,川石斛,滑石,陳麥柴,橘白,五穀蟲,通草,銀花,炙雞金
左,食下作飽,午後脘脹入腹,便閉,舌黃,脈弦濡。木土克賊,延防腹滿未可忽。
白話文:
- 青蒿子:一種菊科植物的種子,具有清熱解毒、退熱止血的功效。
- 冬瓜子:冬瓜的種子,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 桑白皮:桑樹的樹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大腹皮:大腹子的樹皮,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川石斛:一種蘭科植物,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 滑石:一種礦物質,具有清熱利尿、消炎止渴的功效。
- 陳麥柴:陳年的麥稈,具有健脾消食、清熱止瀉的功效。
- 橘白:橘皮的白色內層,具有理氣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
- 五穀蟲:五種穀物的蟲子,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 通草:一種菊科植物的莖髓,具有利咽潤肺、清熱解毒的功效。
- 銀花:一種忍冬科植物的花,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
- 炙雞金:以雞骨熬製而成的黑色粉末,具有補腎固精、強壯筋骨的功效。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茯苓(四錢),炙雞金(三錢,去垢),炒穀芽(五錢,絹包),煅瓦楞粉(一兩,包),象貝(四錢,去心),金鈴子(三錢,炒),沉香曲(三錢五分),廣鬱金(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五分,洗),陳麥柴(五錢)
右,瘕攻不定,作痛腹酸,得食運遲。
白話文:
旋覆花(三錢五分,用絹布包)、茯苓(四錢)、炙雞金(三錢,去除污垢)、炒穀芽(五錢,用絹布包)、煅瓦楞粉(一兩,包好)、象貝(四錢,去除心)、金鈴子(三錢,炒過)、沉香曲(三錢五分)、廣鬱金(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五分,洗淨)、陳麥柴(五錢),這些藥材合在一起,用於治療腹部腫塊遊走不定,疼痛且伴隨胃酸,進食後消化緩慢的症狀。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宋半夏(三錢五分),九香蟲(一錢,焙),扁豆衣(三錢),煅瓦楞粉(一兩,絹包),金鈴子(三錢,炒),川斷(三錢,鹽水炒),淮山藥(一錢,炒黃),青皮(一錢),川杜仲(一錢,鹽水炒),帶皮苓(五錢),炒穀芽(五錢,包)
白話文:
旋覆花(17.5克,用紗布包起來)
宋半夏(17.5克)
九香蟲(5克,烘焙後使用)
扁豆衣(15克)
煅瓦楞粉(50克,用紗布包起來)
金鈴子(15克,炒後使用)
川斷(15克,用鹽水炒後使用)
淮山藥(5克,炒至金黃色)
青皮(5克)
川杜仲(5克,用鹽水炒後使用)
帶皮茯苓(25克)
炒穀芽(25克,包起來)
右,干嗆較前日稍愈。腹脹瘕逆病稍松,經居將三月,帶下不已,腰痛,脈左弦,右軟滑。腎虛肝亢。須循法善調。
白話文:
右邊,乾咳比前幾天好一些了。腹部脹氣和反胃的症狀稍有好轉,月經已經來了快三個月,帶下不斷,腰痛,脈搏左側弦,右側軟而滑。腎虛肝火旺盛。必須遵循方法來好好調理。
歸身(二錢),生牡蠣(一兩,先煎),川貝母(去心,三錢),大腹皮(三錢,洗),金櫻子(三錢,鹽水炒),朱茯神(四錢),香櫞皮(一錢),白芍(三錢五分),川石斛(三錢),杜仲(三錢,鹽水炒),左金丸(七分,絹包),料豆衣(三錢)
右,脈弦,瘕攻作痛,治在肝脾。
白話文:
歸身(12 克),生牡蠣(60 克,先煎),川貝母(去心,18 克),大腹皮(18 克,洗淨),金櫻子(18 克,鹽水炒),朱茯神(24 克),香櫞皮(6 克),白芍(21 克),川石斛(18 克),杜仲(18 克,鹽水炒),左金丸(4.2 克,用絹布包起來),料豆衣(18 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大腹皮(三錢,洗),川楝子(三錢五分,鹽水炒),白芍(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絹包),炙雞金(三錢,去垢),九香蟲(五分,焙),淡吳萸(二分,鹽水炒),臺烏藥(三錢五分),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車前子(三錢,炒,絹包),炒穀芽(五錢)
右,陰虛肝亢,化風上升,滿頭體作癢如蟲行,脈弦。再宜瀉降主之。
白話文:
旋覆花(17.5 克,用絹布包起)
大腹皮(15 克,洗淨)
川楝子(17.5 克,用鹽水炒後)
白芍藥(17.5 克)
煅燒瓦楞粉末(60 克,用絹布包起)
炙烤的雞金石(15 克,除去污垢)
九香蟲(2.5 克,烘烤後)
淡吳茱萸(1 克,用鹽水炒後)
臺烏藥(17.5 克)
五靈脂(17.5 克,用醋炒後)
車前子(15 克,炒後,用絹布包起)
炒穀芽(25 克)
干首烏(四錢),桑葉(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黑芝麻(四錢),鱉甲心(五錢,先煎),丹皮(三錢),白芍(三錢),料豆衣(三錢),石決明(一兩,先煎),甘菊瓣(三錢),靈磁石(四錢,先煎),苦丁茶(一錢)
左,日前肝升暈跌,今仍頭暈目花,懊惱,脘腹脹,脈滑數,汗少。宜表裡兩治。
白話文:
何首烏(20 克),桑葉(17.5 克),白蒺藜(20 克),黑芝麻(20 克),鱉甲心(25 克,先煎),丹皮(15 克),白芍(15 克),料豆衣(15 克),石決明(50 克,先煎),甘菊瓣(15 克),磁石(20 克,先煎),苦丁茶(5 克)
蘇梗(三錢五分),橘紅(一錢),石決明(一兩,先煎),沉香曲(四錢),制香附(三錢五分),製半夏(三錢五分),靈磁石(三錢,先煎),炙雞金(三錢),枳殼(三錢五分),制南星(一錢),白蒺藜(四錢),澤瀉(三錢),炒穀芽(五錢)
右,胸痞腹脹,得食尤甚,頭暈,脈數。宜疏肝宣脾兩進之。
白話文:
蘇梗(17.5 克),橘紅(5 克),石決明(60 克,先煎),沉香曲(20 克),製香附(17.5 克),製半夏(17.5 克),靈磁石(15 克,先煎),炙雞金(15 克),枳殼(17.5 克),製南星(5 克),白蒺藜(20 克),澤瀉(15 克),炒穀芽(25 克)
蘇梗(三錢五分),炙雞金(四錢),石決明(一兩,先煎),陳佛手(三錢五分),四制香附(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白蒺藜(四錢),陳麥柴(四錢),臺烏藥(三錢五分),沉香曲(三錢),炒穀芽(五錢),磁朱丸(三錢,包)
左,肋左作痛,胸痞,便不暢,舌垢,口苦膩。防厥變,可懼。
白話文:
蘇梗(17.5克),炙雞金(20克),石決明(50克,先煎),陳佛手(17.5克),四制香附(17.5克),大腹皮(15克),白蒺藜(20克),陳麥秸(20克),臺烏藥(17.5克),沉香(15克),炒穀芽(25克),磁朱丸(15克,包好)
歸身(三錢五分),赤芍(三錢五分),象貝(四錢),延胡索(三錢五分),旋覆花(三錢五分,包),宋半夏(三錢五分),五靈脂(三錢五分),煅瓦楞殼(一兩,先煎),制香附(三錢五分),沉香曲(四錢),綠萼梅(一錢),車前子(三錢,包),鮮佛手(三錢五分)
右,木失調達,氣機橫逆,脘腹脹,得食尤甚,漸至營衛失諧,乍寒乍熱。宜治所急。
白話文:
歸身(21克),赤芍(21克),象貝(24克),延胡索(21克),旋覆花(21克,包),宋半夏(21克),五靈脂(21克),煅瓦楞殼(60克,先煎),制香附(21克),沉香曲(24克),綠萼梅(6克),車前子(18克,包),鮮佛手(21克)
銀柴胡,橘白,大腹皮,香櫞皮,歸身,青鹽半夏,炙雞金,炒穀芽,赤芍,象貝,沉香曲
白話文:
柴胡、陳皮、大腹皮、香櫞皮、歸尾、半夏(加鹽烘乾)、石膏(經火炙製)、炒穀芽、赤芍藥、象貝、沉香
右,血液衰少,不充和調五臟,灑陳六腑,由是脾弱則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為口乾,腎虛則失其司,而二便難,刻當收藏之時,必須培補所虛,以長血液之源。
白話文:
右邊的脈象顯示,氣血虛弱,不能和調五臟六腑。因此,脾臟虛弱,不能為胃輸布津液,導致口乾;腎臟虛弱,失其主司,導致大小便困難。此時正是需要調理收藏的時機,必須滋補虛弱的臟腑,以增強氣血之源。
老山參鬚(五錢,另煎收膏入),水梨膏(一兩,收膏入),陳皮(一兩),潞黨參(炒香,二兩),川石斛(三兩),鹽半夏(二兩),大生地(四兩,春砂末二錢同炒),金毛脊(三兩),炙雞金(二兩,去垢),大熟地(四兩,海蛤粉拌),黑芝麻(二兩,絹包),沉香曲(三兩,絹包),杜仲(三兩,鹽水炒),淡蓯蓉(三兩),陳佛手(一兩,去心研末收膏入),柏子仁(三兩),川斷(三兩,鹽水炒),川貝母(二兩),青阿膠(一兩五錢,紹酒浸收膏入),油當歸(二兩),首烏藤(三兩),龜板膠(一兩五錢,紹酒浸收膏),入茯苓(四兩),白蜂蜜(一兩五錢,收膏入)
白話文:
- 老山參鬚(50 克,另煎煮收膏放入)
- 水梨膏(100 克,收膏放入)
- 陳皮(100 克)
- 潞黨參(炒香,200 克)
- 川石斛(300 克)
- 鹽半夏(200 克)
- 大生地(400 克,與砂仁粉末 20 克同炒)
- 金毛脊(300 克)
- 炙雞金(200 克,去除污垢)
- 大熟地(400 克,與海蛤粉混合)
- 黑芝麻(200 克,用絹布包住)
- 沉香曲(300 克,用絹布包住)
- 杜仲(300 克,用鹽水炒)
- 淡蓯蓉(300 克)
- 陳佛手(100 克,去除果心,研磨成粉,收膏放入)
- 柏子仁(300 克)
- 川斷(300 克,用鹽水炒)
- 川貝母(200 克)
- 青阿膠(150 克,用紹興酒浸泡,收膏放入)
- 油當歸(200 克)
- 首烏藤(300 克)
- 龜板膠(150 克,用紹興酒浸泡,收膏放入)
- 茯苓(400 克)
- 白蜂蜜(150 克,收膏放入)
淨河水浸透,濃煎三度,去渣,入阿膠、龜板膠、雪梨膏、川貝末、白蜂蜜,以及參汁,烊化收膏,每日開水化服,一瓦超。
白話文:
用淨水浸泡,濃濃地煎煮三次,去掉渣子,加入阿膠、龜板膠、雪梨膏、川貝末、白蜂蜜,以及人參汁,加熱融化後收成膏狀,每天用開水化開服用,一次用一瓦匙。
右,肝主筋,腎主骨,肝腎精血不充,筋骨為之煩疼,肝升於上,腎虧於下,頭痛眩蒙,由是來矣。擬養根底以復所養。
白話文:
肝臟主掌筋腱,腎臟主掌骨骼。如果肝腎精血不足,筋骨就會疼痛。肝氣升騰在上方,腎氣不足在下方,因此會出現頭痛和頭暈目眩的症狀。因此,要補養肝腎的基礎,才能恢復身體的健康。
老山人參(四錢,另應煎濃收膏入),淡天冬(去心,一兩五錢),陳佛手(一兩),原生地(四兩,春砂末三錢炒),淮山藥(炒黃,一兩五錢)左牡蠣(七錢,鹽水煅,先煎),大熟地(二兩,鹽石粉拌),炒香棗仁(一兩五錢),青阿膠(一兩五錢,紹酒浸收膏入),生西耆(二兩),鹽半夏(一兩五錢),龜板膠(一兩,紹酒浸收膏入),潼蒺藜(鹽水炒,三兩),金毛脊(二兩,鹽水炙去毛),雪梨膏(二兩,收膏入),白蒺藜(三兩,炒去刺),杜仲(鹽水炒,二兩),松木茯神(三兩),制首烏(四兩),川斷(鹽水炒,二兩),桑枝膏(二兩,收膏入),歸身(一兩五錢),橘白(七錢),生熟穀芽(四兩,絹包)
井華水煎三度,加入參汁、膠、膏等,如法收膏。
白話文:
老山參四錢煎濃收膏,淡天冬去心一兩五錢,陳佛手一兩,原生地四兩炒春砂末三錢,淮山藥炒黃一兩五錢,左牡蠣七錢鹽水煅先煎,大熟地二兩鹽石粉拌,炒香棗仁一兩五錢,青阿膠一兩五錢紹酒浸收膏入,生西耆二兩,鹽半夏一兩五錢,龜板膠一兩紹酒浸收膏入,潼蒺藜鹽水炒三兩,金毛脊二兩鹽水炙去毛,雪梨膏二兩收膏入,白蒺藜三兩炒去刺,杜仲鹽水炒二兩,松木茯神三兩,制首烏四兩,川斷鹽水炒二兩,桑枝膏二兩收膏入,歸身一兩五錢,橘白七錢,生熟穀芽四兩絹包。
用井華水煎三次,加入參汁、膠、膏等,按法收膏。
右(左家橋黃松筠太太),陰失涵養,營不諧衛,致肝升太過,肺降不及,曾有頭暈,骨酸肢麻,氣痛痰窒諸恙。刻屆屬值臟司令,宜慎補下元,尤宜健立中氣,以運融之失。中者脾胃也,營衛生成於水穀,轉腧於脾胃。脾胃強,則衛調陰陽和,恆補之味,足以長血增液,不致有凝之弊,方與本體有裨。
白話文:
針對右方患者(左家橋的黃松筠太太),由於陰氣不足,營衛不協調,導致肝氣上升過度,肺氣下降不足,曾經出現頭暈、骨頭痠痛、四肢麻木、氣痛、痰塞等症狀。目前正值臟腑主令的季節,宜謹慎地滋補下元,尤其應健壯中氣,以調理其運化失常的情況。中是指脾胃,營衛的生成來自於水穀,轉輸於脾胃。脾胃強壯,則營衛調和,陰陽平衡。持續滋補,能充分養血生津,避免產生氣血凝滯的弊害,對於本體頗有益處。
潞黨參(三兩,秋石三分泡湯炒),陳佛手(一兩),朱天冬(一兩五錢),上西耆(一兩,淡蜜水炙),沉香曲(三兩,去心),桑椹子(三兩),大熟地(四兩,春砂末三分拌炒),歸身(一兩五錢),宋半夏(三兩),制首烏(四兩),白芍(一兩五錢),陳皮(一兩),龜板膠(一兩五錢,烊化),甘拘杞(二兩,炒),懷山藥(三兩,炒黃),金毛脊(三兩,炙),杜仲(三兩,鹽水炒),川斷(三兩,鹽水炒),炒香棗仁(三兩),如法熬膏。右,稟賦不充,氣陰俱乏,脈細帶軟弦,弦者,肝偏亢也,細為陰虛,軟則氣弱,當求本培養,俾水火相濟,氣血來復。
白話文:
潞黨參(150公克,秋石18公克浸泡後炒乾),陳佛手(60公克),朱天冬(90公克),上西耆(60公克,用淡蜜水炙烤),沉香曲(180公克,去掉中心),桑椹子(180公克),大熟地(240公克,春砂末18公克炒拌),歸身(90公克),宋半夏(180公克),制首烏(240公克),白芍(90公克),陳皮(60公克),龜板膠(90公克,溶化),甘枸杞(120公克,炒乾),懷山藥(180公克,炒至金黃),金毛脊(180公克,炙烤),杜仲(180公克,鹽水炒),川斷(180公克,鹽水炒),炒香棗仁(180公克)。
用法:按照上述方法熬煮成膏狀。
功效:適用於先天遺傳不足、氣血陰液雙虛,脈象細弱、軟弦。弦脈表示肝氣偏旺,細脈表示陰虛,軟脈表示氣弱。應注重補養身體,使水火平衡,氣血充盈。
潞黨參(三兩,秋石五分炒),陳阿膠(一兩五錢,紹酒浸收膏入),沙苑子(鹽水炒,三兩),制首烏(五兩),大熟地(五兩,春砂末三錢炒),鱉甲膠(一兩五錢,紹酒浸收膏入),枸杞子(一兩五錢,鹽水炒),水梨膏(二兩,收膏入),金毛脊(三兩,炙),北沙參(三兩),川貝末(二兩,收膏入),杜仲(三兩,鹽水炒),上西耆(一兩五錢),鹽半夏(二兩),茯苓(四兩),整玉竹(二兩),川石斛(四兩),新會皮(一兩),大生地(四兩,海石粉拌),左牡蠣(七錢,先煎),淮山藥(三兩,炒),淡天冬(一兩五錢,去心),白芍(一兩五錢),炒穀芽(四兩,包),如法收膏。
白話文:
潞黨參(180克,秋石15克炒)
陳阿膠 (90克,紹興酒浸泡後收膏) 沙苑子 (180克,鹽水炒) 制首烏 (300克) 大熟地 (300克,春砂末18克炒) 鱉甲膠 (90克,紹興酒浸泡後收膏) 枸杞子 (90克,鹽水炒) 水梨膏 (120克,收膏) 金毛脊 (180克,炙烤) 北沙參 (180克) 川貝末 (120克,收膏) 杜仲 (180克,鹽水炒) 上西耆 (90克) 鹽半夏 (120克) 茯苓 (240克) 整玉竹 (120克) 川石斛 (240克) 新會皮 (60克) 大生地 (240克,海石粉拌) 左牡蠣 (42克,先煎) 淮山藥 (180克,炒) 淡天冬 (90克,去心) 白芍 (90克) 炒穀芽 (240克,包起來)
按照傳統藥方收膏。
右,血液衰少,不充和調五臟,灑陳六腑,由是脾弱則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為口乾;腎虛則失其司而二便難。刻當收藏之。時必須培補所虛,以長血液之源。
白話文:
右邊,血液不足,不能滋養和調和五臟六腑,因此脾氣虛弱,就無法將津液運送到胃中,導致口乾;腎氣虛弱,就無法履行其職責,導致大小便困難。當務之急是要補充身體虛弱的地方,以增強血液的來源。
老山人參鬚(五錢,另應收膏時入),淡蓯蓉(三兩),杜仲(三兩,鹽水炒),潞黨參(三兩,炒炙),柏子仁(三兩),川斷(三兩,鹽水炒),大生地(四兩,春砂末三分拌),油當歸(二兩),金毛脊(三兩,炙去毛),大熟地(四兩,海石粉拌),茯苓(四兩),黑芝麻(二兩,包),清阿膠(一兩五錢),龜板膠(一兩五錢),水梨膏(二兩,三味均於收膏時入),炙陳皮(一兩),炙雞金(四兩,去垢),川石斛(三兩),鹽半夏(二兩),沉香曲(三兩,絹包),首烏藤(三兩),川貝母(二兩,去心研末收膏入),陳佛手(一兩),白蜂蜜(一兩五錢,收膏入),如法熬膏。
白話文:
老山參須(五錢,待熬膏時另加入),淡蓯蓉(三兩),杜仲(三兩,用鹽水炒過),潞黨參(三兩,炒過),柏子仁(三兩),川斷(三兩,用鹽水炒過),大生地(四兩,混入春砂末三分),油當歸(二兩),金毛脊(三兩,烤製去毛),大熟地(四兩,混入海石粉),茯苓(四兩),黑芝麻(二兩,包裹起來),清阿膠(一兩五錢),龜板膠(一兩五錢),水梨膏(二兩,三種膏材皆在熬膏時加入),炙陳皮(一兩),炙雞金(四兩,去除垢),川石斛(三兩),鹽半夏(二兩),沉香曲(三兩,用絹布包起來),首烏藤(三兩),川貝母(二兩,去心磨成粉在熬膏時加入),陳佛手(一兩),白蜂蜜(一兩五錢,熬膏時加入),按正確方法熬製成膏。
右,營虛水虧,肝木失養,平素虛象不一。日前脘堵腹脹,當氣不下走,二便均少,刻下標病退,而本虛未復,且有腸燥火浮之象。法當培養根抵,俾水火相濟。
白話文:
上述患者右脈,營氣虛弱,體液不足,肝木失去滋養,平時虛弱的徵象不一。最近胃脘部堵塞,腹部脹滿,這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大小便均減少,目前標證(新發病症)已經退去,但本虛(原有舊疾)尚未恢復,而且還有腸燥火旺的徵象。治療方法應當調補根本,使水火相互調和。
潞黨參(一兩五錢,直劈,炒香),雪梨膏(三兩,收膏入),川斷(三兩,鹽水炒),西洋參(一兩五錢,去皮另煎收膏入),白歸身(一兩五錢),沙苑子(三兩,鹽水炒),大生地(五兩),炒香棗仁(一兩五錢),左牡蠣(七兩,鹽水煅,先煎),制首烏(五兩),柏子仁(二兩,研如泥),甘杞子(一兩五錢),整玉竹(二兩),黑芝麻(三兩,包),朱天冬(一兩五錢,去心),陳阿膠(二兩,收膏入),麥冬(一兩五錢,去心),陳佛手(一兩五錢),金櫻子(鹽水炒,三兩),杜仲(鹽水炒,三兩),鱉甲膠(一兩五錢,收膏入),金毛脊(炙去毛,三兩),如法熬膏。
白話文:
潞黨參(75克,切條,炒香),梨膏(150克,熬製膏狀),川斷(150克,用鹽水炒),西洋參(75克,去皮,另煎熬製膏狀),白首烏(75克),沙苑子(150克,用鹽水炒),大生地(250克,炒香),炒棗仁(75克),左牡蠣(350克,用鹽水煅,先煮),制首烏(250克),柏子仁(100克,研成糊狀),甘草(75克),整根玉竹(100克),黑芝麻(150克,包起來),朱天冬(75克,去心),陳阿膠(100克,熬製膏狀),麥冬(75克,去心),陳佛手(75克),金櫻子(用鹽水炒,150克),杜仲(用鹽水炒,150克),鱉甲膠(75克,熬製膏狀),金毛脊(炙烤去毛,150克)。按照傳統方法熬製成膏劑。
右,肝體虛,肝用強,氣竄背脹,中土受戕,運化遲鈍,兼之齒衄,懊憹,皆陽氣易脹之象。法當求本培養。
白話文:
患者的病情是:肝氣不足卻又亢奮,導致氣血上沖,後背脹痛,脾胃功能受損,運化遲鈍。此外,還有牙齦出血,情緒煩躁,這些都是陽氣容易過盛的表現。治療方法應該從根本上調理,滋補肝氣。
潞黨參(二兩,直劈,秋石水炒),原金斛(四兩,打劈斷),杜仲(三兩,鹽水炒),上西耆(一兩五錢,蜜炙),橘白(一兩),川斷(三兩,鹽水炒),大生地(四兩,海石粉拌),法半夏(一兩五錢),沙苑子(二兩,鹽水炒),大熟地(五兩,春砂末五錢拌),茯苓(四兩),金毛脊(三兩,炙毛),制首烏(四兩),整玉竹(三兩),淡天冬(一兩五錢,去心),鱉甲膠(二兩),桑椹子(二兩),大白芍(三兩),丹參(一兩五錢),炒香棗仁(二兩),沉香曲(二兩,絹包)
白話文:
潞黨參(150 克,切長條,用秋石水炒)
原金斛(300 克,打碎切斷)
杜仲(225 克,用鹽水炒)
上西耆(112.5 克,用蜂蜜炙烤)
橘白(75 克)
川斷(225 克,用鹽水炒)
大生地(300 克,拌入海石粉)
法半夏(112.5 克)
沙苑子(150 克,用鹽水炒)
大熟地(375 克,拌入春砂粉末 37.5 克)
茯苓(300 克)
金毛脊(225 克,烤去毛)
制首烏(300 克)
整玉竹(225 克)
淡天冬(112.5 克,去除心)
鱉甲膠(150 克)
桑椹子(150 克)
大白芍(225 克)
丹參(112.5 克)
炒香棗仁(150 克)
沉香曲(150 克,用絲綢包裹)
煎至三四度,去渣,入鱉甲膠,攪和,再加入雞內金二隻,去垢炙,研細末,調和,每於空心服半調羹,開水化服。
右,氣營兩虛,臟體失養,腰痠耳鳴,火升心蕩,少腹結塊,三陰無一不虧矣。宜固攝根底,以御病纏。
白話文:
煎煮三、四次後,去除藥渣,加入鱉甲膠,攪拌均勻。再加入兩枚經火炙製、去除雜質的雞內金,研磨成細粉,調和均勻。每次空腹時服用半湯匙,用開水送服。
蜜炙上西耆(一兩五錢),酸棗仁(炒香),炒大生地各(四兩),杜仲(鹽水炒,三兩),松木茯神(四兩),炒大熟地(四兩),煅牡蠣(七兩,炒),川斷(三兩,鹽水炒),制首烏(四兩),沉香曲(四兩,絹包),白歸身(三兩),甘杞子(一兩五錢),春砂末(四錢,收膏後入),北沙參(二兩),大白芍(二兩),甘菊瓣(一兩五錢,炒),四制香附(一兩五錢),鱉甲膠(一兩,收膏入),清阿膠(一兩五錢,收膏入),淮山藥(三兩),如法煎膏。
白話文:
取蜜炙上西耆一兩五錢,炒香酸棗仁,炒大生地各四兩,鹽水炒杜仲三兩,松木茯神四兩,炒大熟地四兩,煅牡蠣七兩並炒,鹽水炒川斷三兩,制首烏四兩,絹包沉香曲四兩,白歸身三兩,甘杞子一兩五錢,收膏後加入春砂末四錢,北沙參二兩,大白芍二兩,炒甘菊瓣一兩五錢,四制香附一兩五錢,收膏時加入鱉甲膠一兩,清阿膠一兩五錢,淮山藥三兩,依法煎膏。
左,命門不旺,脾陽不振,水穀精微之氣不為氣血,而為痰濕,所病由是而來,疲憊症由是而甚,求本圍維,須補火生土,通陽泄濁,方與卻病培之有益。
白話文:
體質偏寒(左),腎氣不足,脾胃功能虛弱,食物營養無法轉化為氣血,反而產生痰濕,所患疾病由此而來,疲勞症狀也因此加重。要改善根本問題,需要壯陽補腎,疏通陽氣,宣洩濁氣,這樣纔能有效治病和強健體質。
高麗參(二兩,另煎收膏入),當歸身(一兩半),炙雞金(三兩,去垢),上蒼朮(泔浸去毛切,三兩),白芍(一兩),範志曲(三兩),潞黨參(二兩),製半夏(三兩),菟絲子(三兩,鹽水炒),上西耆(一兩半),制香附(一兩),補骨脂(一兩半,鹽水炒),大熟地(五兩),制南星(五錢),川斷(四兩,鹽水炒),制附片(四錢),鹿角膠(一兩半,收膏入),焦米仁(四兩),金毛脊(三兩,炙去毛),酸棗仁(一兩半,炒香),焦山藥(三兩),加杜仲(四兩,鹽水炒),如法熬膏。
白話文:
材料:
- 高麗參(100 克,另煮製成膏狀)
- 當歸(75 克)
- 乾薑(150 克,去垢)
- 白朮(150 克,用泔水浸泡去毛切片)
- 白芍(50 克)
- 山藥(150 克)
- 黨參(100 克)
- 半夏(150 克,製備)
- 菟絲子(150 克,用鹽水炒)
- 人參(75 克)
- 香附(50 克,製備)
- 補骨脂(75 克,用鹽水炒)
- 熟地黃(250 克)
- 南星(25 克,製備)
- 川斷(200 克,用鹽水炒)
- 制附子(20 克)
- 鹿角膠(75 克,製成膏狀)
- 焦米仁(200 克)
- 金毛脊(150 克,烘烤去毛)
- 酸棗仁(75 克,炒香)
- 焦山藥(150 克)
- 杜仲(200 克,用鹽水炒)
製法:
按照正確的步驟熬製成膏
右,延胡索,任主胞胎,產育已多,衝任自乏,由是陰不戀陽,則有眩掉、嘈悸之症;血不養肝,則有腹痛、腸燥之患。但陰虧則火旺,每值春令升泄,深慮肝陽上亢,擬接服丸藥,以御病魔,亦上工治病之計也。
白話文:
延胡索主要作用於子宮。生育過多的人,衝任二脈會虛弱,因此陰氣無法留住陽氣,就會出現頭暈、心悸等症狀;血氣無法滋養肝臟,就會出現腹痛、腸燥等問題。但陰氣不足則會導致火氣旺盛,每到春天陽氣升發之時,為避免肝陽過旺,打算服用丸藥來預防疾病,這也是高明醫生的治病方法。
西洋參(一兩,去皮生切),柏子仁(一兩),金鈴子(一兩,炒),臺參鬚(五錢,另煎收膏入),炒香棗仁(五錢),沙苑子(一兩五錢,鹽水炒),大生地(二兩),淡蓯蓉(一兩),烏賊骨(一兩五錢,炙),清阿膠(一兩),鱉甲膠(一兩,收膏入),大麥冬(一兩),陳皮(六錢),制首烏(一兩),杜仲(一兩半,鹽水炒),丹皮(七錢),青鹽半夏(一兩),白芍(七錢),如法收膏。
白話文:
西洋參(1 兩,去皮生切),柏子仁(1 兩),金鈴子(1 兩,炒熟),臺參鬚(0.5 兩,另煎取濃汁加入),炒香棗仁(0.5 兩),沙苑子(1.5 兩,用鹽水炒),大生地(2 兩),淡蓯蓉(1 兩),烏賊骨(1.5 兩,烤過),清阿膠(1 兩),鱉甲膠(1 兩,取濃汁加入),大麥冬(1 兩),陳皮(0.6 兩),制首烏(1 兩),杜仲(1.5 兩,用鹽水炒),丹皮(0.7 兩),青鹽半夏(1 兩),按照順序收膏。
右,腎水虧,血分虛,肝木無所滋養,以致肝氣橫逆,乘胃則痞阻嘔惡,入絡則攻注作痛,上升則頭暈而眩,下陷則帶脈不固,余恙尚多,不外本元虛乏。當蟄藏司令,乘時峻補,以符治病求本之法。
白話文:
上面所述的症狀,是腎臟水液虧損,血液不足,肝臟失去滋養,導致肝氣逆亂。肝氣逆亂後,進入胃部會引起脹悶、嘔吐,進入經絡會造成疼痛,上升到頭部會頭暈目眩,下降到帶脈則導致帶脈虛弱。此外還伴有其他症狀,但都離不開本源虛弱的原因。此時應當像冬藏一樣養精蓄銳,趁時機大量滋補,以符合治病求本的方法。
臺參鬚(一兩,另煎收膏入),當歸身(一兩五錢),原杜仲(三兩,鹽水炒),制首烏(四兩),白芍(一兩半),川斷(三兩,鹽水炒),潞黨參(二兩,直劈,鹽水炒),柏子仁(一兩七錢),金櫻子(三兩,鹽水炒),大熟地(四兩),淡蓯蓉(一兩五錢),金毛脊(三兩,炙去毛),鱉甲膠(二兩,收膏入),麥冬肉(一兩五錢),烏賊骨(三兩,炙),茯苓(四兩),川石斛(三兩),沙苑子(三兩),陳皮(一兩),鹽半夏(一兩五錢),淡木瓜(七錢,切),海浮石(三兩),左牡蠣(七兩,鹽水煅,先煎),清阿膠(二兩),如法收膏。
白話文:
人參鬚(一兩,另煎取濃汁加入)
當歸(一兩五錢)
杜仲(三兩,用鹽水炒製)
首烏(四兩)
白芍(一兩半)
川斷(三兩,用鹽水炒製)
潞黨參(二兩,劈開,用鹽水炒製)
柏子仁(一兩七錢)
金櫻子(三兩,用鹽水炒製)
熟地(四兩)
蓯蓉(一兩五錢)
金毛脊(三兩,炙烤去除毛髮)
鱉甲膠(二兩,取濃汁加入)
麥冬肉(一兩五錢)
烏賊骨(三兩,炙烤)
茯苓(四兩)
石斛(三兩)
沙苑子(三兩)
陳皮(一兩)
半夏(一兩五錢,用鹽處理)
木瓜(七錢,切片)
浮石(三兩)
牡蠣(七兩,用鹽水煅製,先煎)
阿膠(二兩,按照方法收取濃汁)
右,反復病纏,由來已久,病本在胃納不足,肝升太過,病變則痰熱上擾,氣火浮越,近日病魔退避,正氣未復,急急當乘機峻補。養冬水收藏之本,御春木升發之端。
白話文:
這個病人的疾病反覆纏身,已經很久了。病根在於胃部消化不良,肝氣過於亢盛,病症表現為痰熱上擾,氣火上浮。最近病情雖然有所緩解,但正氣尚未恢復,應趁此機會,積極進補,調理養護冬季腎水的收藏功能,控制春季肝木的升發。
潞黨參(一兩五錢,秋石三分拌炒),青鹽半夏(一兩),白蒺藜(三兩,炒去刺),大生地(八兩),新會皮(一兩),沙蒺藜(五兩,鹽水炒),北沙參(三兩),制南星(三兩),淮小麥(五兩,絹包),制首烏(四兩),海浮石(四兩),白芍(三兩),煅牡蠣(八兩,先煎),天竺黃(二兩),川貝末(三兩,收膏時入),清阿膠(一兩半,收膏時入),杞子炭(一兩),藕節(五兩),雪梨膏(一兩半,收膏時入),甘菊瓣(一兩半),杜仲(二兩,鹽水炒),川斷(二兩,鹽水炒),元武版(一兩半,先煎),靈磁石(三兩,生,先煎),如法熬膏。
白話文:
潞黨參(125克,與三分秋石拌炒)
青鹽半夏(100克)
白蒺藜(300克,炒去刺)
大生地(800克)
新會陳皮(100克)
沙蒺藜(500克,鹽水炒)
北沙參(300克)
制南星(300克)
淮小麥(500克,用絹布包好)
制首烏(400克)
海浮石(400克)
白芍(300克)
煅牡蠣(800克,先煎)
天竺黃(200克)
川貝末(300克,在收膏時加入)
清阿膠(150克,在收膏時加入)
杞子炭(100克)
藕節(500克)
雪梨膏(150克,在收膏時加入)
甘菊瓣(150克)
杜仲(200克,鹽水炒)
川斷(200克,鹽水炒)
元武版(150克,先煎)
靈磁石(300克,生,先煎)
按照上述方法熬製膏方。
右,心肝浮於上,脾胃虧於下,氣血兩乏,無以灌溉經脈,以致手足少力如重滯,惡寒如風吹。此皆本原之內虛,風痰遂乘虛而入阻也。須專力培養其根本,以臻太和。
白話文:
上述症狀是心肝在上面亢盛,脾胃在下面虛弱,氣血不足,無法滋養經脈,導致手腳無力、沉重,畏寒如同被風吹。這些都是因為身體本源虛弱,風邪和痰濕乘虛而入,阻滯經脈所致。治療的重點是要加強身體的根本,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潞黨參(二兩),白蒺藜(三兩,炒去刺),西赤芍(二兩),臺參鬚(一兩,另煎汁收膏入),潼蒺藜(三兩,鹽水炒),鹿角膠(一兩,收膏時入),上西耆(一兩半),淮牛膝(一兩五錢,鹽水炒),淮山藥(四兩,炒黃),全當歸(二兩),片薑黃(一兩五錢),菟絲子(三兩,鹽水炒),制首烏(四兩),五加皮(三兩),酸棗仁(二兩,炒香),虎脛骨(二兩),豨薟草(三兩),遠志肉(一兩,去心炒炭),宋半夏(三兩),川斷(三兩,鹽水炒),麥冬肉(一兩五錢),上於術(一兩),金毛脊(三兩,炙去毛),細桑枝(七兩),如法收膏。
左,所病由於稟賦不充,為腎水不能收攝肝木之證。閉藏不足,疏泄有餘,非求本培養不足以見功。
白話文:
潞黨參(120克),炒白蒺藜(180克,去除刺),西赤芍(120克),臺參鬚(60克,另煎汁收膏加入),炒潼蒺藜(180克,用鹽水炒),鹿角膠(60克,在收膏時加入),上西耆(90克),炒淮牛膝(97.5克,用鹽水炒),炒淮山藥(240克,炒至金黃色),全當歸(120克),片薑黃(97.5克),炒菟絲子(180克,用鹽水炒),制首烏(240克),五加皮(180克),炒酸棗仁(120克,炒至香),虎脛骨(120克),豨薟草(180克),去心炒炭遠志肉(60克),宋半夏(180克),炒川斷(180克,用鹽水炒),麥冬肉(97.5克),上於術(60克),炙金毛脊(180克,去除毛髮),細桑枝(420克),按照藥方收膏。
潞黨參(一兩),淮山藥(一兩,炒黃),線魚膠(八錢,收膏時入),上西耆(八錢),金櫻子(一兩五錢,鹽水炒),龜板膠(八錢,收膏時入),大生地(二兩),川柏(七錢,鹽水炒),沙蒺藜(二兩,鹽水炒),制首烏(二兩),知母(七錢,鹽水炒),杜仲(一兩五錢,鹽水炒),煅龍骨(二兩,先煎),遠志肉(五錢,去心),川石斛(一兩),煅牡蠣(三兩,先煎),陳皮(二兩),春砂末(四錢,收膏入)
白話文:
**潞黨蔘:**100克
淮山藥: 100克(炒至金黃色)
魚膠: 60克(收膏時加入)
上西參: 60克
金櫻子: 150克(用鹽水炒)
龜板膠: 60克(收膏時加入)
生地黃: 200克
川柏: 70克(用鹽水炒)
沙蒺藜: 200克(用鹽水炒)
制首烏: 200克
知母: 70克(用鹽水炒)
杜仲: 150克(用鹽水炒)
煅龍骨: 200克(先煎)
遠志肉: 50克(去心)
川石斛: 100克
煅牡蠣: 300克(先煎)
陳皮: 200克
春砂末: 40克(收膏時加入)
上藥如法泡製,各為極淨末,水泛為丸,丸如細綠豆大。每日夜飯前淡鹽湯送下,服三錢,早起或再服三錢尤妙。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按照正確的方法製成極其細緻的粉末,再用水分散製成如小綠豆大小的丸劑。每天在晚餐前,用淡鹽湯送服三錢藥丸,早晨起牀後再服三錢效果更佳。
右,腳肝氣,前日痛甚,今日漸能轉松,氣火因痛而升,痛定火平,轉覺神思疲乏,動作無力,大便未行,手心熱,脈弦數。積濕未解,營絡未通,氣化尚多窒滯,須作速解散,以防痛甚生波。
白話文:
右邊,腿部的肝氣,前一天疼痛劇烈,今天逐漸可以轉動放鬆,因為疼痛而上升的氣火,疼痛平復後火氣也平息,轉而覺得精神思想疲乏,動作無力,大便沒有排出,手心發熱,脈搏弦細數。積聚的濕氣尚未消散,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氣血運行仍然有很多阻滯,必須迅速疏通,以防止疼痛加劇而引起其他問題。
秦艽(三錢五分),蘇梗(三錢五分),川牛膝(三錢五分),川萆薢(四錢),赤芍(二錢),四制香附(三錢五分),淡木瓜(三錢五分),防己(一錢),白蒺藜(四錢,炒去刺),絲瓜絡(三錢),檳榔尖(一錢),土貝(四錢,去心),路路通(三錢),桑枝(一兩,切)
白話文:
秦艽(21.25 克),桔梗(21.25 克),川牛膝(21.25 克),川貝母(24 克),赤芍藥(12 克),四制香附(21.25 克),淡木瓜(21.25 克),防己(6 克),白蒺藜(24 克,炒熟去掉刺),絲瓜絡(18 克),檳榔尖(6 克),土貝母(24 克,去中心),路路通(18 克),桑枝(60 克,切片)
右,水虧血少,肝木失養,肝氣上亢,心脘作痛,甚則肢冷自汗,脈軟弦,欲吐不吐,大便溏。土被木乘,理之非易。
白話文:
從右脈象來看,水液不足,血氣虧虛,肝木失去滋養,肝氣上逆。因此,心口疼痛,嚴重時手腳冰冷,自發出汗。脈象軟而細長,有欲嘔吐卻又吐不出的感覺,大便稀溏。這種情況是因肝木過於旺盛,剋制脾土。要調理這種情況並非易事。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橘白(一錢),帶皮苓(四錢),淡吳萸(二分,鹽水炒),瓦楞殼(一兩,醋煅,先煎),青鹽半夏(三錢五分),臺烏藥(三錢五分,切),炒穀芽(五錢,絹包),沉香曲(三錢),白芍(三錢五分),資生丸(三錢,絹包),綠萼梅瓣(一錢)
右,肝氣上逆,逆則心脘大痛,甚至肢冷汗淋,脈來弦。防痛劇致厥。
白話文:
旋覆花(3.5錢,包紮)
橘皮 (1錢) 帶皮茯苓 (4錢) 鹽炒淡附子 (0.2錢) 醋炙瓦楞子 (1兩,先煮) 青鹽半夏 (3.5錢) 臺烏藥 (3.5錢,切片) 炒穀芽 (5錢,絹布包) 沉香曲 (3錢) 白芍藥 (3.5錢) 資生丸 (3錢,絹布包) 綠萼梅瓣 (1錢)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金鈴子(三錢五分,酒炒),春砂末(四分,沖),良附丸(一錢,吞服),代赭石(四錢,煅,先煎),醋炒五靈脂(三錢五分),瓜萎皮(四錢,切),綠萼梅(一錢,去蒂)
右,肝氣初平,胃不醒,遍體酸,左腰尤酸,易反復,慎之。
白話文:
旋覆花(21公克,用紗布包紮),金鈴子(21公克,用酒炒),春砂研成細末(2.4公克,用開水送服),良附丸(6公克,直接吞服),代赭石(24公克,煅燒,先煎),用醋炒過的五靈脂(21公克),瓜萎皮(24公克,切片),綠萼梅(6公克,去蒂)
資生地(二錢,絹包),川石斛(四錢),白芍(三錢五分),杜仲(三錢五分,鹽水炒),橘白(一錢),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瓜簍皮(四錢,切),沙苑子(三錢,鹽水炒),宋半夏(三錢五分),春砂末(四分,沖),靈磁石(三錢,生,先煎),綠萼梅(一錢,去蒂)
右,氣頂塞咽,腰左痠軟,夜來足腫,脈左大於右,當循序養之。
白話文:
材料:
- 生地黃(30 克,包在紗布中)
- 川石斛(60 克)
- 白芍藥(52.5 克)
- 杜仲(52.5 克,用鹽水炒過)
- 陳皮(15 克)
- 石決明(150 克,用鹽水煅燒過,先煎)
- 絲瓜絡(60 克,切片)
- 沙苑子(45 克,用鹽水炒過)
- 半夏(52.5 克,半夏和蒼朮的混合物)
- 春砂(6 克,粉末,沖化)
- 磁石(45 克,生用,先煎)
- 梅花(15 克,去除花蒂)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資生丸(三錢,絹包),春砂末(四分,沖),煅瓦楞殼粉(一兩,包),橘白(一錢),炒香棗仁(三錢五分),川斷(三錢),杜仲(三錢,鹽水炒),沙苑子(三錢,鹽水炒),杜蘇子(三錢五分,炒),宋半夏(三錢五分),代赭石(三錢,煅,先煎),生穀芽(五錢,絹包)
白話文:
旋覆花(3.5錢,用紗布包好)
資生丸(3錢,用紗布包好)
春砂末(0.4錢,沖服)
煅瓦楞殼粉(1兩,包好)
橘皮(1錢)
炒香棗仁(3.5錢)
川斷(3錢)
杜仲(3錢,用鹽水炒過)
沙苑子(3錢,用鹽水炒過)
杜蘇子(3.5錢,炒過)
宋半夏(3.5錢)
代赭石(3錢,煅過,先煎出)
生穀芽(5錢,用紗布包好)
右,肝升太過,胃降不及,大便墜塞,午後腹脹,夜來熱氣衝咽,脈弦。上升之氣,自汗而甚,非疏泄,並進不可。
白話文:
現在這位患者,是肝氣上升過度,而胃氣下降不足,導致大便不通暢,下午時分腹脹,晚上有熱氣衝到喉嚨,脈搏弦緊。上升的氣血會導致自汗的情況更加嚴重,因此必須同時進行瀉下和升提,纔能有效治療。
左金丸(一錢,吞服),煅瓦楞粉(一兩,絹包),大腹皮(三錢,洗),陳佛手(三錢五分),白芍(三錢五分),瓜蔞皮(四錢,切),炙雞金(三錢,去垢),廣鬱金(一錢,切),黑山梔(三錢五分),川楝子(三錢五分,炒),苓皮(四錢),橘葉(一錢),生熟穀芽(各五錢,絹包)
右,肝氣結瘕上逆,甚則痛不能食。宜下氣疏中。
白話文:
**左金丸:**一錢,吞服。
煅瓦楞粉: 一兩,用絹布包裹。
大腹皮: 三錢,清洗乾淨。
陳佛手: 三錢五分。
白芍: 三錢五分。
瓜蔞皮: 四錢,切片。
炙雞金: 三錢,去除雜質。
廣鬱金: 一錢,切片。
黑山梔: 三錢五分。
川楝子: 三錢五分,炒過。
苓皮: 四錢。
橘葉: 一錢。
生熟穀芽: 各五錢,用絹布包裹。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煅瓦楞殼(一兩,先煎),陳皮(一錢),澤瀉(三錢),代赭石(五錢,煅,先煎),左金丸(一錢,吞服),法半夏(一錢),陳佛手(三錢五分),沉香片(三分),枳殼(一錢),茯苓(四錢),臺烏藥(三錢五分),綠萼梅(一錢,絹包),左,肝胃不和,脹悶不能多食,脈濡。治在中焦。
蘇梗(三錢五分),枳殼(三錢五分),全瓜蔞(五錢,切)
白話文:
旋覆花(3.5錢,包起來)
煅瓦楞殼(1兩,先煎)
陳皮(1錢)
澤瀉(3錢)
煅代赭石(5錢,先煎)
左金丸(1錢,吞服)
法半夏(1錢)
陳佛手(3.5錢)
沉香片(3分)
枳殼(1錢)
茯苓(4錢)
臺烏藥(3.5錢)
綠萼梅(1錢,用絹布包裹)
病人有肝胃不協調的症狀,感到脹悶不適,食量減少,脈象濡滑。治療重點在於中焦(脾胃)。
火麻仁泥(七錢),制香附(三錢五分),炙雞金(三錢,去垢),陳佛手(三錢五分),川石斛(三錢),鹽半夏(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洗),澤瀉(三錢),生熟穀芽(各五錢,絹包)
右,少腹痛,子夜不能安寐,攻逆。法宜疏泄。
白話文:
火麻仁粉(7錢)
炮製香附(3錢5分)
炙過的雞內金(3錢,去除雜質)
陳皮(3錢5分)
川石斛(3錢)
鹽漬半夏(3錢5分)
大腹皮(3錢,清洗後)
澤瀉(3錢)
生薏仁和炒薏仁(各5錢,用紗布包裹)
蘇梗(三錢五分),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七分同炒),淡吳萸(三分,鹽水炒),廣鬱金(一錢),制香附(三錢五分),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大腹皮(三錢,洗車),前子(三錢,包),臺烏藥(三錢五分),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陳佛手(三錢五分),兩頭尖(三錢,包),炒穀芽(五錢,絹包)
右,便閉小溲少,少腹痛,腰痛,脈弦。宜疏通導下,以解寒滯氣機。
白話文:
蘇梗(21克),川楝子(21克,與小茴香5克同炒),淡吳萸(1.8克,鹽水炒),廣鬱金(6克),制香附(21克),延胡索(21克,醋炒),大腹皮(18克,洗淨),前胡(18克,包製),臺烏藥(21克),五靈脂(21克,醋炒),陳佛手(21克),兩頭尖(18克,包製),炒穀芽(30克,絹布包紮)
麻仁丸(四錢,包),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兩頭尖(二錢,包),淡吳萸(三分,鹽水炒),沉香曲(三錢,包),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五分同炒),車前子(四錢,包),青木香(一錢,切),萊菔子(四錢,炒研),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枸橘(二錢,切),澤瀉(三錢),玉樞丹末(二分,入薑汁少許,開水化服。)
白話文:
將麻仁丸四錢包好,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兩頭尖二錢包好,淡吳萸三分鹽水炒,沉香曲三錢包好,川楝子三錢五分與小茴香五分一同炒,車前子四錢包好,青木香一錢切片,萊菔子四錢炒研,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枸橘二錢切片,澤瀉三錢,玉樞丹末二分,加入少許薑汁,用開水化服。
蔥頭(一兩),萊菔子(一兩,炒),生薑(一兩),生香附(一兩),食鹽(一兩),打和炒焦,布包熨之。
右,肝氣乘胃,胃脘大痛不已,大便秘,脈細。防痛甚生波,勿忽。
白話文:
蔥頭一兩,萊菔子一兩炒過,生薑一兩,生香附一兩,食鹽一兩,一起炒焦後,用布包起來熱敷。
上面的藥方用於肝氣影響到胃,導致胃部劇烈疼痛並且大便不通,脈搏細弱的情況。要防止疼痛加重,不要忽略這種情況。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沉香末(三分,沖),枳殼(三錢五分),廣鬱金(三錢五分),代赭石(五錢,煅,先煎),上肉桂(三分,去皮為末沖),萊菔子(四錢,炒研),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淡吳萸(三分,鹽水炒),製半夏(三錢五分),杏仁泥(五錢,去尖),玫瑰花瓣(一錢),蔥頭(一兩),食鹽(一兩),生香附(一兩),生薑(一兩),萊菔子(一兩,炒),打爛炒極熱,布包熨之。
右,體乏氣阻,寒滯交結,少腹痛甚,大便閉,噁心,脈不暢。宜溫通疏泄。
白話文:
旋覆花(105克,用布包好)
沉香粉末(9克,沖泡)
枳殼(105克)
廣鬱金(105克)
代赭石(150克,煅燒過,先煎)
上肉桂(9克,去皮研磨成粉沖泡)
萊菔子(120克,炒過研磨)
五靈脂(105克,醋炒)
淡吳萸(9克,鹽水炒)
製半夏(105克)
杏仁泥(150克,去除尖端)
玫瑰花瓣(30克)
蔥頭(300克)
食鹽(300克)
生香附(300克)
生薑(300克)
萊菔子(300克,炒過)
將萊菔子打爛,炒到很熱,用布包起來熱敷。
火麻仁泥(一兩),上肉桂(三分,去粗皮為末,飯丸吞服),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兩頭尖(三錢,包),杏仁泥(四錢,去尖),沉香片(四分),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七分同炒),車前子(四錢,包),元明粉(二錢五分,後下),淡吳萸(三分,鹽水炒),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臺烏藥(三錢五分,切),玉樞丹末(二分,入薑汁少許,開水化服)
右,近日少腹瘕脹稍松,其氣移至中脘,胃不醒,脈軟弦。三陰同病,非溫通疏泄不可。
白話文:
火麻仁粉末(50克)
上等肉桂粉(15克,去除外皮,研磨成粉)
五靈脂(17.5克,用醋炒過)
兩頭尖(15克,包裹起來)
杏仁粉末(20克,去除尖端)
沉香片(2克)
川楝子(17.5克)和茴香(3.5克)一起炒過
車前子(20克,包裹起來)
元明粉(12.5克,最後加入)
淡吳茱萸(1.5克,用鹽水炒過)
延胡索(17.5克,用醋炒過)
臺烏藥(17.5克,切片)
玉樞丹粉末(1克,加入少量薑汁,用開水送服)
上肉桂(三分,去粗皮為淨末),上沉香(三分,二味飯為細丸吞服),歸身(三錢五分,小茴香七分同炒),淡吳萸(三分,鹽水炒),杜仲(二錢,鹽水炒),紫石英(六錢,煅,先煎),炙雞金(三錢,去垢),九香蟲(一錢,焙),春砂末(五分,沖,煅),瓦楞粉(一兩,包),法半夏(三錢五分),車前子(四錢,包,後下),陳佛手(三錢五分),炒穀芽(五錢,絹包)
第二方:前方服至脘腹鬆快,再以此方調理。
白話文:
肉桂(3分,去除粗皮,磨成細末)
沉香(3分,兩味共製成細丸服下)
當歸(3.5錢,小茴香7分一同炒)
吳茱萸(3分,用鹽水炒)
杜仲(2錢,用鹽水炒)
紫石英(6錢,先煎後煅燒)
炙雞金(3錢,去除雜質)
九香蟲(1錢,烘烤)
春砂末(5分,用熱水沖洗後煅燒)
瓦楞粉(1兩,包好)
半夏(3.5錢)
車前子(4錢,包好,後下)
陳佛手(3.5錢)
炒穀芽(5錢,用紗布包好)
歸身(三錢五分,小茴香七分同炒),橘紅(一錢),金毛脊(三錢,炙去毛),六曲(三錢),紫石英(五錢,煅,先煎),製半夏(三錢五分),杜仲(三錢五分,鹽水炒),炙雞金(三錢,去垢),淡吳萸(三分,鹽水炒),川斷(三錢,鹽水炒),煅瓦楞粉(一兩,包),廣木香(七分),炒穀芽(五錢,絹包)
右,心腹痛時易嘔惡,左乳頭抽痛,皆肝經病也。
白話文:
歸身(3.5錢,與7分小茴香同炒)
橘紅(1錢)
金毛脊(3錢,炙烤去除毛)
六曲(3錢)
紫石英(5錢,煅燒,先煎煮)
製半夏(3.5錢)
杜仲(3.5錢,鹽水炒)
炙雞金(3錢,去除污垢)
淡吳萸(3分,鹽水炒)
川斷(3錢,鹽水炒)
煅瓦楞粉(1兩,用布包裹)
廣木香(7分)
炒穀芽(5錢,用紗布包裹)
旋覆花(一錢五分,絹包),川楝子(一錢五分,酒炒),朱茯神(五錢),路路通(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臺烏藥(三錢五分,切),蘇梗(三錢五分),蒲公英(三錢五分,酒炒),沉香片(三分),橘葉(一錢),制香附(三錢五分),炒香棗仁(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
左,音閃稍亮,脘瘕仍伏。宜下氣疏中。
白話文:
旋覆花:
- 1.5 錢,包在紗布裡
川楝子:
- 1.5 錢,用酒炒過
朱茯神:
- 5 錢
路路通:
- 3.5 錢
煅瓦楞粉:
- 1 兩,包著
臺烏藥:
- 3.5 錢,切碎
蘇梗:
- 3.5 錢
蒲公英:
- 3.5 錢,用酒炒過
沉香片:
- 3 分
橘葉:
- 1 錢
制香附:
- 3.5 錢
炒香棗仁:
- 3.5 錢
陳佛手:
- 3.5 錢
蘇葉(三錢五分),沉香曲(三錢,絹包),臺烏藥(三錢五分),淡吳萸(二分,鹽水炒),白杏仁(四錢,去尖),炙雞金(三錢,去垢),大腹皮(三錢,洗),陳佛手(三錢五分),象貝(四錢,去心),楂炭(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小茴香(五分)
左,肝肺絡氣失宣,右脅肋作痛,痛甚則納減,甚則上及咽喉,下及足膝,脈弦。為日已多,未易解散。
白話文:
蘇葉(21.25克),沉香末(18克,用絹布包裹),烏藥(21.25克),鹽炒吳茱萸(1.2克),去尖白杏仁(24克),炙雞內金(18克,去除雜質),大腹皮(18克,洗淨),陳佛手(21.25克),象貝(24克,去除中心),楂炭(21.25克),煅瓦楞粉(60克,用紙包裹),小茴香(3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瓜蔞皮(三錢,切),竹茹(二錢),赤芍(三錢),煅瓦楞粉(一兩,包),白杏仁(四錢,去尖),橘絡(一錢),白蒺藜(四錢,炒去刺),臺烏藥(三錢五分),象貝(四錢,去心),絲瓜絡(三錢),豨薟草(三錢五分),枇杷露(一兩,溫服)
右,脘腹痛,腰脊酸,少寐,嘔惡,惡寒,脈細。宜標本兩治。
白話文:
- 旋覆花(3.5錢,用紗布包好)
- 瓜蔞皮(3錢,切片)
- 竹茹(2錢)
- 赤芍(3錢)
- 煅瓦楞粉(1兩,包好)
- 白杏仁(4錢,去掉尖端)
- 橘絡(1錢)
- 白蒺藜(4錢,炒熟後去除刺)
- 臺烏藥(3.5錢)
- 象貝(4錢,去掉內臟)
- 絲瓜絡(3錢)
- 豨薟草(3.5錢)
- 枇杷露(1兩,溫熱服用)
桂枝(一錢),淡吳萸(三分,鹽水炒),朱茯神(三錢),杜仲(三錢五分,鹽水炒),橘紅(三錢五分),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炒香棗仁(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法半夏(三錢五分),代赭石(四錢,煅,先煎),金毛脊(三錢,炙去毛),炒穀芽(五錢,包)
右,腹痛兩年不愈,脘肋腰均攻痛不定。宜疏肝脾,醒中陽。
白話文:
肉桂(6克)
淡化過的吳茱萸(2克,用鹽水炒過)
朱茯神(18克)
杜仲(21克,用鹽水炒過)
橘紅(21克)
旋覆花(21克,用紙包起來)
炒香棗仁(21克)
陳皮(21克)
法半夏(21克)
代赭石(24克,煅燒後,先煎)
金毛脊(18克,炙烤後去除毛髮)
炒穀芽(30克,用紙包起來)
淡吳萸(三分,鹽水炒),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大腹皮(三錢,洗),杜仲(三錢,鹽水炒),高良薑(四分),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炙雞金(三錢,去垢),九香蟲丸(七分,焙),川桂木(四分),兩頭尖(三錢五分,包),沉香曲(三錢,包),車前子(四錢,包),青木香(三錢五分)
左,食滯中阻,胸膈不松,擬疏運和中,以健機軸。
白話文:
淡吳茱萸(三分,用鹽水炒過)
五靈脂(三錢五分,用醋炒過)
大腹皮(三錢,洗過)
杜仲(三錢,用鹽水炒過)
高良薑(四分)
延胡索(三錢五分,用醋炒過)
炙雞金(三錢,去過污垢)
九香蟲丸(七分,烤過)
川桂木(四分)
兩頭尖(三錢五分,包裹好)
沉香曲(三錢,包裹好)
車前子(四錢,包裹好)
青木香(三錢五分)
蘇梗(三錢五分),炙雞金(三錢,去垢),青皮(三錢五分),萊菔子(四錢,炒),陳皮(一錢),六曲(三錢),大腹皮(三錢,洗),陳佛手(三錢五分),法半夏(三錢五分),楂炭(二錢),赤茯苓(三錢)
右,肝木乘胃土,氣痛頂心脘,痛及背脊,大便溏,脈細。擬先通陽泄濁,並宜顧及脾腎。
白話文:
蘇梗(21.25克),炒雞內金(18克,去除雜質),青皮(21.25克),炒萊菔子(24克),陳皮(6克),六神曲(18克),大腹皮(18克,洗淨),陳佛手(21.25克),法半夏(21.25克),山楂炭(12克),赤茯苓(18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高良薑(五分),漂白朮(三錢五分),戌腹米(三錢,包),煅瓦楞粉(一兩,包),橘紅(一錢),茯苓(四錢),代赭石(五錢,煅先煎),淡吳萸(三分,鹽水炒),製半夏(二錢),霞天曲(三錢),金毛脊(三錢,炙去毛),炙雞金(三錢,去垢),炒穀芽(五錢,絹包)
白話文:
旋覆花(10.5克,用絹布包起)
高良薑(1.5克)
漂白朮(10.5克)
戌腹米(9克,用布包起)
煅瓦楞粉(30克,用布包起)
橘紅(3克)
茯苓(12克)
代赭石(15克,先煅燒後再煎煮)
淡吳茱萸(0.9克,用鹽水炒製)
製半夏(6克)
霞天曲(9克)
金毛脊(9克,炙烤去毛)
炙雞內金(9克,去垢)
炒穀芽(15克,用絹布包起)
右旗人,據述痔疾糾纏,便後繞肛易腫,此氣陰不足,濕熱下陷所致。邇來肝脾不調,脘臍作痛,感冒咳嗽,脈沉滑,右帶數。宜擇要治之。
白話文:
這個來自右旗的患者,據說一直被痔瘡困擾,大便後肛門周圍容易腫脹。這是因為氣陰不足,導致濕熱下陷所致。最近肝脾不調和,肚子和肚臍疼痛,還有感冒咳嗽,脈象沉滑,右手脈搏跳動較快。應該選擇重點治療。
蜜炙紫菀(三錢五分),枳殼(三錢五分),炒槐花(三錢),陳佛手(三錢五分),前胡(三錢五分),臺烏藥(三錢五分),茯苓(四錢),炒穀芽(五錢,包),象貝(四錢),炙雞金(三錢,去垢),粉萆薢(四錢),葛根(三錢),魚腥草(三錢),陳雞冠花(一兩),升麻(三錢),無花果(三錢),淡芩(四錢),煎湯熏洗,痔瘡方不可服。
右,肝胃氣痛之後,面浮色㿠,食下不適,大便易溏,積虛不復,未可輕忽。
白話文:
用蜂蜜炙過的紫菀(3錢5分)、枳殼(3錢5分)、炒過的槐花(3錢)、陳年的佛手(3錢5分)、前胡(3錢5分)、臺烏藥(3錢5分)、茯苓(4錢)、炒過的穀芽(5錢,用布包著)、象貝(4錢)、炙過的雞內金(3錢,去除污垢)、粉萆薢(4錢)、葛根(3錢)、魚腥草(3錢)、陳年的雞冠花(1兩)、升麻(3錢)、無花果(3錢)、淡芩(4錢)一起煎煮,用湯液燻洗患處。這是一個治療痔瘡的方子,不能服用。
漂白朮(三錢五分,枳殼一錢同炒),橘紅(一錢),川斷(三錢,鹽水炒),炙雞金(三錢,去垢),茯苓(五錢),法半夏(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炒去刺),粉萆薢(四錢),生米仁(四錢),陳佛手(三錢五分),金毛脊(三錢,炙去毛),炒穀芽(五錢,包),桑枝(五錢,酒炒)
白話文:
藥材:
- 漂白朮 3.5 錢,與枳殼 1 錢一起炒
- 橘紅 1 錢
- 川斷 3 錢,用鹽水炒
- 炙雞金 3 錢,去除雜質
- 茯苓 5 錢
- 法半夏 3.5 錢
- 白蒺藜 4 錢,炒後去掉刺
- 粉萆薢 4 錢
- 生米仁 4 錢
- 陳佛手 3.5 錢
- 金毛脊 3 錢,炙後去除毛
- 炒穀芽 5 錢,包裹
- 桑枝 5 錢,用酒炒
右,客冬經停血崩,肝脾克賊,氣營交困,腹塊上下衝突,脹時極甚,神疲形寒,脈細數,右微滑。病緒雜出,姑治所急。
白話文:
右則患者在去年冬天經歷了血崩,肝脾受損,氣血虛弱,腹內氣塊上下相衝,脹痛劇烈,精神疲倦,身體發冷,脈搏細數,右手脈象微滑。病症複雜,先治療急症。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大白芍(三錢),車前子(三錢,炒,包),茯苓皮(四錢),煅瓦楞粉(一兩,包),杜仲(二錢,鹽水炒),川楝子(三錢五分,炒),鹽半夏(二錢),歸身(三錢五分,炒),九香蟲(七分,焙),橘葉(一錢),陳麥柴(三錢),炙雞金(二錢)
左,氣痛入肋,背脊胸次均痛,脈弦而不暢。宜下氣疏泄。
白話文:
旋覆花(3.5錢,包裹在絹布中)
大白芍(3錢)
車前子(3錢,炒後包裹起來)
茯苓皮(4錢)
煅瓦楞粉(1兩,包裹起來)
杜仲(2錢,用鹽水炒後)
川楝子(3.5錢,炒後)
鹽半夏(2錢)
歸身(3.5錢,炒後)
九香蟲(0.7錢,焙乾後)
橘葉(1錢)
陳麥柴(3錢)
炙雞金(2錢)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臺烏藥(三錢五分),蘇梗(三錢五分),赤芍(四錢),煅瓦楞粉(一兩,包),橘葉(一錢),枳殼(三錢五分),通草(一錢),沉香屑(四分),陳佛手(三錢五分),杏仁泥(四錢),路路通(三錢),萊菔子(三錢,炒)
左,表熱之後,左肋氣阻,痰膩腹鳴。宜疏肝泄肺,滋利氣化。
白話文:
旋覆花(3.5錢,包裹起來)
臺烏藥(3.5錢)
蘇梗(3.5錢)
赤芍(4錢)
煅瓦楞粉(1兩,包裹起來)
橘葉(1錢)
枳殼(3.5錢)
通草(1錢)
沉香屑(0.4錢)
陳佛手(3.5錢)
杏仁泥(4錢)
路路通(3錢)
萊菔子(3錢,炒過)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枳殼(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茯苓(四錢),橘葉(一錢),宋半夏(三錢五分),六曲(四錢),通草(一錢),絲瓜絡(三錢五分),象貝(四錢,去心),廣鬱金(一錢),生熟穀芽(各五錢,包)
白話文:
旋覆花(21克,用布包起來)
枳殼 (21克) 陳佛手 (21克) 茯苓 (24克) 橘葉 (6克) 宋半夏 (21克) 六曲 (24克) 通草 (6克) 絲瓜絡 (21克) 象貝 (24克,去除內臟) 廣鬱金 (6克) 生穀芽、熟穀芽 (各30克,用布包起來)
右,脈左弦右滑,氣營失調,滿腹脹大攻撐無定,神疲形寒,自客春經停血崩以來,三陰俱乏,肝脾互乘,理之不易。
白話文:
*右脈:*左脈弦緊,右脈滑利,氣血運行失調。
*症狀:*腹脹大且位置不固定,疼痛脹滿。患者精神疲倦,身體虛寒。
*病因:*去年春天以來,月經停閉,導致大出血,損傷三陰(肝腎脾)。肝氣旺盛影響脾氣,相互影響,難以調治。
歸身(二錢),臺烏藥(三錢五分),杜仲(二錢),川楝子(三錢五分,炒),白芍(三錢五分),五加皮(二錢),九香蟲(七分,焙),陳佛手(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絹包),炙雞金(三錢,去垢),車前子(三錢,炒絹包),鹽半夏(三錢五分),陳麥柴(三錢)
前十年產後脹滿,因瀉得松,久不斷根,茲則遍體腫,胃納少,脈軟弦。病根深遠,未易速效。
白話文:
-
歸身:二錢
-
臺烏藥:三錢五分
-
杜仲:二錢
-
川楝子:三錢五分(炒過)
-
白芍:三錢五分
-
五加皮:二錢
-
九香蟲:七分(烘焙過)
-
陳佛手:三錢五分
-
煅瓦楞粉:一兩(用絲絹包起來)
-
炙雞金:三錢(去除髒污)
-
車前子:三錢(炒過,用絲絹包起來)
-
鹽半夏:三錢五分
-
陳麥柴:三錢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大腹皮(三錢,洗),陳皮(一錢),車前子(三錢,炒絹包),煅瓦楞粉(一兩,包),五加皮(三錢),宋半夏(三錢五分),資生丸(四錢,包),春砂末(五分,沖),炙雞金(三錢,去垢),杜仲(三錢,鹽水炒),炒穀芽(五錢,包),陳麥柴(三錢)
左,脅痛呃逆,減而未盡,脈弦。宜守前意。
白話文:
旋覆花(3.5錢,用絹布包裹)
大腹皮(3錢,洗淨)
陳皮(1錢)
車前子(3錢,炒過後用絹布包裹)
煅瓦楞粉(1兩,包裹)
五加皮(3錢)
宋半夏(3.5錢)
資生丸(4錢,包裹)
春砂末(0.5錢,用熱水衝服)
炙雞金(3錢,去除雜質)
杜仲(3錢,用鹽水炒過)
炒穀芽(5錢,包裹)
陳麥柴(3錢)
旋覆花(包),公丁香,絲瓜絡,枳殼·代赭石(先煎),淡吳萸,橘絡,通草,瓦楞殼,刀豆子,鹽半夏,焦麥芽
左,肝氣升逆作痛,甚則嘔吐,脈弦左軟,齒痛。宜平肝泄風。
白話文:
旋覆花(連花苞一起用),公丁香,絲瓜絡,枳殼,代赭石(先煎),淡吳茱萸,橘絡,通草,瓦楞殼,刀豆,鹽醃的半夏,焦炒麥芽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川石斛(四錢),橘白(一錢),沉香曲(三錢,包),代赭石(四錢,煅,先煎),白蒺藜(四錢,炒去刺),鹽半夏(三錢五分),澤瀉(三錢),煅瓦楞粉(一兩,包),赤芍(三錢),枳殼(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
右,氣急脹滿,腰痛,吐沫,脈不暢。擬順氣疏中。
白話文:
- 旋覆花:3.5錢(包起來)
- 川石斛:4錢
- 橘白(陳皮):1錢
- 沉香曲(沉香末):3錢(包起來)
- 代赭石:4錢(煅燒後,先煮)
- 白蒺藜:4錢(炒熟去除刺)
- 鹽半夏:3.5錢
- 澤瀉:3錢
- 煅瓦楞粉(燒製後的瓦楞):1兩(包起來)
- 赤芍:3錢
- 枳殼:3.5錢
- 陳佛手:3.5錢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炙雞金(三錢,去垢),川斷(三錢,鹽水炒)黑山梔(三錢五分),代赭石(四錢,煅,先煎),大腹皮(三錢,洗),枳殼(三錢五分,切),川楝子(三錢五分,炒),左金丸(一錢,吞服),沉香曲(三錢,包),連翹(三錢),川通草(一錢),陳佛手(三錢五分)
右,腰背痛,痛及心脘,腹瘕攻逆,脈弦細。治在三陰。
白話文:
旋覆花(52.5克,包裹)
炙雞金(45克,去除污垢)
川斷(45克,用鹽水炒過)
黑山梔(52.5克)
代赭石(60克,煅燒,先煎)
大腹皮(45克,洗淨)
枳殼(52.5克,切片)
川楝子(52.5克,炒過)
左金丸(15克,吞服)
沉香曲(45克,包裹)
連翹(45克)
川通草(15克)
陳佛手(52.5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火麻仁泥(一兩),川斷(三錢,鹽水炒),元明粉(三錢五分,後下),煅瓦楞粉(一兩,絹包),炙雞金(三錢,絹包),沙苑子(三錢,鹽水炒),陳佛手(三錢五分),瓜蔞皮(四錢,切),沉香曲(三錢,絹包),車前子(四錢,炒絹包),枳殼(三錢五分,切),炒穀芽(五錢,絹包)
白話文:
- **旋覆花:**三錢五分,用絹布包起來
- **火麻仁泥:**一兩
- **川斷:**三錢,用鹽水炒過
- **元明粉:**三錢五分,最後加入
- **煅瓦楞粉:**一兩,用絹布包起來
- **炙雞金:**三錢,用絹布包起來
- **沙苑子:**三錢,用鹽水炒過
- **陳佛手:**三錢五分
- **瓜蔞皮:**四錢,切碎
- **沉香曲:**三錢,用絹布包起來
- **車前子:**四錢,炒過用絹布包起來
- **枳殼:**三錢五分,切碎
- **炒穀芽:**五錢,用絹布包起來
右,嘔吐已,頭痛如故,寒從背起,因寒作抽,抽入脘肋,腰痛,咳嗽,脈軟弦細。肝腎兩虛,傷及陽分。須逐漸調理。
白話文:
現在,嘔吐已經停止,但頭痛仍然存在,寒氣從背部升起,導致抽搐,抽搐進入胸腔兩側,腰部疼痛,伴有咳嗽,脈搏軟弱、細小。肝腎虧虛,影響了身體陽氣正常的運行。需要逐步調理。
歸身(三錢,土炒),桂枝(七分),白蒺藜(四錢,炒去刺),杜仲(三錢),川斷(三錢,鹽水炒),款冬花(二錢,蜜水炙),淡乾薑(五分,蜜水炙),靈磁石(四錢,生,先煎),白杏仁(三錢,去尖),北五味(二分,鹽水炒),金毛脊(三錢,炙去毛),白芍(三錢五分),炒香穀芽(五錢,絹包)
右,腎虧肝升,發熱頭痛不已,筋絡抽掣,舌黃,脈軟。此非輕症,勿忽。
白話文:
歸身(15克,土炒)
桂枝(3.5克)
白蒺藜(20克,炒熟後去除刺)
杜仲(15克)
川斷(15克,鹽水炒)
款冬花(10克,用蜂蜜水炙烤)
淡乾薑(2.5克,用蜂蜜水炙烤)
靈磁石(20克,生,先煎)
白杏仁(15克,去除尖端)
北五味(1克,鹽水炒)
金毛脊(15克,炙烤去除毛)
白芍(17.5克)
炒香穀芽(25克,用紗布包)
冬桑葉(三錢五分),鱉甲心(四錢,水炙),靈磁石(四錢,生,先煎),朱茯神(三錢),丹皮(三錢五分),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赤芍(三錢),鹽半夏(三錢五分),青蒿子(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炒去刺),川石斛(四錢),橘白(一錢),首烏藤(四錢)
左,當臍痛,二便不流利,脈弦。宜調和肝脾,疏利二便。
白話文:
冬桑葉(21公克)、鱉甲心(24公克,水炙過)、生靈磁石(24公克,先煎煮)、朱茯神(18公克)、赤丹皮(21公克)、鹽水煅過的石決明(60公克,先煎煮)、赤芍(18公克)、鹽半夏(21公克)、青蒿子(21公克)、炒去刺的白蒺藜(24公克)、川石斛(24公克)、橘皮(6公克)、首烏藤(24公克)
蘇梗(三錢五分),枳殼(三錢五分,切),廣木香(一錢),淡吳萸(二分,鹽水炒),四制香附(三錢五分),沉香曲(三錢,包),車前子(三錢,絹包),川通草(一錢),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七分同炒),炙雞金(三錢,去垢),香櫞皮(一錢)
右,肝氣撐脹,腰背痠,咯痰不利,脈弦。宜標本兩治。
白話文:
蘇梗(21公克),枳殼(21公克,切片),廣木香(6公克),淡吳萸(1.2公克,用鹽水炒過),四制香附(21公克),沉香曲(18公克,用布包裹),車前子(18公克,用紗布包裹),川通草(6公克),川楝子(21公克,與小茴香4.2克同炒),炙雞金(18公克,去除雜質),香櫞皮(6公克)
全栝樓(四錢,切),杜仲(二錢,鹽水炒),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生熟穀芽(各五錢,包),橘白(一錢),川斷(二錢,鹽水炒),煅瓦楞粉(一兩,包),川楝子(三錢五分),青鹽半夏(三錢五分),川石斛(四錢),陳佛手(三錢五分),路路通(三錢)
白話文:
全栝樓(16克,切片)
杜仲(8克,炒鹽水)
旋覆花(14克,包煎)
生熟穀芽(各20克,包煎)
橘白(4克)
川斷(8克,炒鹽水)
煅瓦楞粉(40克,包煎)
川楝子(14克)
青鹽半夏(14克)
川石斛(16克)
陳佛手(14克)
路路通(12克)
右,肝胃不和,痰飲氣機交郁,食下作噯,噯久悶脹稍松,易於泛酸,吐清痰,脈軟弦。嚴防隔氣,未可因循旁貸。
白話文:
上面的情況表示:肝臟和胃部不協調,導致痰液、氣體和體內物質積聚,進食後會打嗝,打嗝時間長了會感到脹氣,稍稍放鬆後會緩解,容易反胃,吐出透明的痰液,脈搏柔軟細長。要嚴防影響橫膈膜的氣體鬱積,不能因為其他事情而疏忽此事。
枳殼(三錢五分),旋覆花(包),戌腹米(三錢),法半夏(二錢)上川連(五分,鹽水同炒),淡吳萸(三分,鹽水同炒),茯苓,炒穀芽(五錢,包),煅瓦楞粉(一兩,包),橘紅(一錢),沉香片、綠萼梅(各一錢)
白話文:
枳殼(21克),旋覆花(一包),戌腹米(18克),法半夏(12克)上等川連(3克,用鹽水炒),淡吳茱萸(1.8克,用鹽水炒),茯苓,炒谷芽(30克,一包),煅燒過瓦楞粉(60克,一包),橘紅(6克),沉香片、綠萼梅(各6克)
右,眩暈:陰不涵陽,陽升作暈烘熱,陽有餘,便是火,火降則畏寒,胸悶納少,少寐,舌黃,咽乾口燥,脈軟弦數。帶下病雜,宜治所急。
白話文:
右側:眩暈:陰不涵蓋陽,陽氣升騰導致頭暈發熱,陽氣過剩,就會化火,火氣下降則畏寒,胸悶,食量減少,睡眠不足,舌質黃,咽喉乾燥,脈象軟弱而細長且頻率快。帶下病症複雜,應優先治療急症。
細生地(四錢),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朱茯神(四錢),夜合花(三錢),歸身(三錢五分,土炒),靈磁石(四錢,生,先煎),鱉甲心(五錢,水炙),煅瓦楞粉(一兩,包),白芍(三錢五分),酸棗仁(三錢五分,上川連三分同炒),左牡蠣(七錢,鹽水煅,先煎),廣鬱金(一錢),生熟穀芽(各五錢,絹包)
脾弱運融不健,大便溏薄,納少,不時腹痛,脈細。素體不充,須加意慎之。
白話文:
細生地(20克),石決明(60克,鹽水炒過,先煎),朱茯神(20克),夜合花(15克),歸身(17.5克,土炒),靈磁石(20克,生,先煎),鱉甲心(25克,水炙),炒瓦楞粉(60克,包起來),白芍(17.5克),酸棗仁(17.5克,與上川連3克一起炒),左牡蠣(35克,鹽水炒過,先煎),廣鬱金(5克),生、熟穀芽(各25克,用絹布包起來)
制於術(三錢五分),炙雞金(四錢),枳殼(三錢五分),楂炭(三錢五分),帶皮苓(五錢),六曲(三錢),春砂末(五分,後下),焦麥芽(五錢,包),淮山藥(三錢,炒),大腹皮,青木香(一錢),通草(一錢),煅瓦楞粉(一兩,包)
左,肝木犯胃,胃濁不降,得食輒吐,舌白黃,脈軟弦。宜肝胃兩治。
白話文:
制術(17.5克),炙雞金(20克),枳殼(17.5克),楂炭(17.5克),帶皮茯苓(25克),六曲(15克),春砂末(2.5克,後放入),焦麥芽(25克,包好),淮山藥(15克,炒過),大腹皮,青木香(5克),通草(5克),煅瓦楞子粉(50克,包好)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枳殼(三錢五分),陳皮(一錢),白芥子(七分),煅瓦楞粉(一兩,包),淡吳萸(三分,鹽水炒),宋半夏(二錢)瓜蔞皮(四錢,切),代赭石(四錢,先煎),沉香片(四分,後下),茯苓(四錢),綠萼梅(一錢,去蒂),烏梅安蛔丸(三錢,包)
右,虛汗遍體,少力納少,食後不運,舌白,脈數。宜標本兩治。
白話文:
材料:
- 旋覆花:3.5錢(包裹)
- 枳殼:3.5錢
- 陳皮:1錢
- 白芥子:7分
- 煅瓦楞粉:1兩(包裹)
- 淡吳茱萸:3分(用鹽水炒過)
- 宋半夏:2錢
- 瓜蔞皮:4錢(切片)
- 代赭石:4錢(先煎)
- 沉香片:4分(最後加入)
- 茯苓:4錢
- 綠萼梅:1錢(去蒂)
- 烏梅安蛔丸:3錢(包裹)
資生丸(四錢,包),白杏仁(四錢,去尖),炙雞金(三錢,去垢),浮小麥(五錢,包),橘白(一錢),象貝(四錢,去心),六曲(三錢),川斷(三錢,鹽水炒),鹽半夏(二錢),冬瓜子(七錢),茯苓(四錢),桑枝(一兩),生熟穀芽(各五錢,絹包)
右,瘕逆攻撐,不時作痛,夜來自汗,足腫。病道深遠,不易速松。
白話文:
- 資生丸:4 錢(包裹起來)
- 白杏仁:4 錢(去尖)
- 炒雞內金:3 錢(去除雜質)
- 浮小麥:5 錢(包裹起來)
- 橘皮:1 錢
- 象貝:4 錢(去心)
- 六曲:3 錢
- 川斷:3 錢(用鹽水炒過)
- 半夏:2 錢(用鹽醃過)
- 冬瓜子:7 錢
- 茯苓:4 錢
- 桑枝:1 兩
- 生麥芽和炒麥芽:各 5 錢(用絹布包裹)
蘇梗(三錢五分),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沉香曲(三錢,包),茯苓(四錢),制香附(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大腹皮(三錢五分,洗),通草(一錢),金鈴子(三錢五分,炒),小青皮(一錢),浮小麥(四錢,包),小溫中丸(三錢,絹包)
左,胸悶,食後腹中不適,多汗足酸,語言吃力,口甜,脈軟弦。宜標本並治。
白話文:
蘇梗(17.5克)
旋覆花(17.5克,包起來)
沉香曲(15克,包起來)
茯苓(20克)
制香附(17.5克)
煅瓦楞粉(50克,包起來)
大腹皮(17.5克,洗乾淨)
通草(5克)
金鈴子(17.5克,炒過)
小青皮(5克)
浮小麥(20克,包起來)
小溫中丸(15克,用紗布包起來)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枳殼(三截五分),炙雞金(三錢,去垢),茯苓(四錢),煅瓦楞粉(一兩,包),橘白(一錢),六曲(四錢),春砂末(四分,沖),沉香片(四分),鹽半夏(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五分,洗),川斷(三錢,鹽水炒),生熟穀芽(各五錢,絹包),資生丸(二錢,包),香砂六君丸(二錢,包),每晨空心開水送下,食前服之。
右,頭暈,胸悶,噯不出,得食腹痛,舌白,二便俱通。宜肝脾兩治。
白話文:
旋覆花(17.5克,包起來)
枳殼(3節5分)
炒雞內金(15克,去掉贓污)
茯苓(20克)
煅瓦楞粉(50克,包起來)
橘皮(5克)
六曲(20克)
春砂末(2克,沖服)
沉香片(2克)
鹽漬半夏(17.5克)
大腹皮(17.5克,洗淨)
鹽水炒川斷(15克)
生熟穀芽(各25克,包在紗布裡)
資生丸(10克,包起來)
香砂六君丸(10克,包起來)
每早空腹時用開水送服,在飯前服用。
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廣鬱金(三錢五分),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沉香曲(三錢),靈磁石(三錢,生,先煎),枳殼(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大腹皮(三錢,洗),白蒺藜(四錢,炒去刺),陳佛手(一錢),雞內金(三錢,炙去垢),綠萼梅(一錢,去蒂),炒穀芽(五錢,絹包)
白話文:
- 石決明(60 克,用鹽水炒,先煎)
- 廣鬱金(21 克)
- 旋覆花(21 克,用紗布包起來)
- 沉香曲(18 克)
- 磁石(18 克,生用,先煎)
- 枳殼(21 克)
- 煅瓦楞粉(60 克,用紗布包起來)
- 大腹皮(18 克,洗淨)
- 白蒺藜(24 克,炒去刺)
- 陳佛手(6 克)
- 雞內金(18 克,炙去污垢)
- 綠萼梅(6 克,去蒂)
- 炒穀芽(30 克,用絹布包起來)
右,下攝不足,肝升有餘,發時大病之後,至今不能遽,漫動即頭旋、目花、耳鳴,舌黃,脈軟弦。宜標本兩治。
白話文:
現在症狀:
- 身體虛弱,無法坐下站立(下攝不足)
- 肝氣亢盛(肝升有餘)
- 在嚴重疾病之後發病,至今無法快速移動(不能遽)
- 稍稍動作就有頭暈目眩、耳鳴症狀(漫動即頭旋、目花、耳鳴)
- 舌苔發黃
- 脈搏細軟而緩慢
治療方法:
兼治標本
鱉甲心(四錢,水炙),靈磁石(三錢,生,先煎),茯苓(四錢),川斷(二錢,鹽水炒),制首烏(四錢),橘白(一錢),川貝(三錢,去心),沙苑子(三錢,鹽水炒),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製半夏(三錢五分),川石斛(四錢),炒穀芽(五錢,包)
白話文:
- 鱉甲中心部(4錢,用熱水烤過)
- 磁石(3錢,生,先煎)
- 茯苓(4錢)
- 川斷(2錢,用鹽水炒過)
- 何首烏(4錢,經過加工處理)
- 橘皮內層(1錢)
- 川貝母(3錢,去掉中心)
- 沙苑子(3錢,用鹽水炒過)
- 決明子(1兩,用鹽水煅燒,先煎)
- 半夏(3錢5分,經過加工處理)
- 川石斛(4錢)
- 炒穀芽(5錢,包起來)
右,肝木犯胃,胃濁不降,得食作噎,脘次作痛,易於取吐,舌白黃,脈細弦。中挾痰濁,最防遷延成膈,急通陽泄濁,鎮逆疏中。
白話文:
現在的情況是,肝氣犯胃,胃氣不降,吃了東西後容易噎住,胃部疼痛,容易嘔吐,舌頭白黃,脈搏細而緊。其中夾雜著痰濁,最怕拖延成膈肌痙攣,需要急著疏通陽氣、排除痰濁,平息逆氣、疏通中部。
全瓜蔞(四錢,姜水炒切),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淡吳萸(三分,鹽水炒),霞天曲(三錢五分,包),薤白頭(一錢五分,去苗酒浸),代赭石(五錢,煅,先煎),淡乾薑(三分),白芍(三錢五分,桂枝二分同炒),製半夏(三錢五分),沉香片(三分),白芥子(一錢),綠萼梅(一錢,去蒂),生熟穀芽(各五錢,絹包)
白話文:
- 全瓜蔞(4錢,用薑水炒熟切片)
- 旋覆花(3錢5分,用紙包住)
- 淡吳萸(3分,用鹽水炒熟)
- 霞天曲(3錢5分,用紙包住)
- 薤白頭(1錢5分,去掉根鬚,用酒浸泡)
- 代赭石(5錢,煅燒過,先煎)
- 淡乾薑(3分)
- 白芍(3錢5分,與2分桂枝同炒)
- 製半夏(3錢5分)
- 沉香片(3分)
- 白芥子(1錢)
- 綠萼梅(1錢,去蒂)
- 生熟穀芽(各5錢,用絹布包住)
右,肝木犯胃,胃為氣逆,脘次作痛,泛吐涎沫,二便如常,脈弦數,舌白,胃納不香。此肝胃病也,一時不易奏效。
白話文:
目前,肝木侵犯胃,導致胃氣逆行,胃脘疼痛,經常吐涎水,大小便正常,脈搏弦數,舌苔白色,胃口不佳。這是肝胃疾病,一時難以痊癒。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淡吳萸(三分,鹽水炒),橘紅(一錢),炙雞金(三錢,去垢),代赭石(四錢,煅,先煎),淡乾薑(三錢),宋半夏(三錢五分),範志曲(四錢,包),沉香片(三分),白芥子(一錢),瓜蔞皮(四錢,姜炒,切),白豆蔻(七分,研沖),烏梅安蛔丸(三錢,開水吞服)
白話文:
中藥材:
- 旋覆花(3.5錢,用絹布包起來)
- 淡吳萸(3分,用鹽水炒過)
- 橘皮(1錢)
- 炙雞內金(3錢,洗淨)
- 代赭石(4錢,煅燒過,先煎煮)
- 淡乾薑(3錢)
- 宋半夏(3.5錢)
- 範志曲(4錢,包起來)
- 沉香片(3分)
- 白芥子(1錢)
- 栝樓皮(4錢,和薑片炒過,切片)
- 白豆蔻(7分,研磨成粉,用滾水沖泡)
- 烏梅安蛔丸(3錢,用開水吞服)
右,胃陽式微,肝木乘之,脘次作痛,泛吐酸水,得食輒吐,舌白,脈細軟,大便旬日一行,少腹脹硬。痰濕氣機互郁,中運無權,體乏病深,防成膈氣,理之不易。
白話文:
右方的患者,胃陽氣不足,肝氣旺盛,導致胃部疼痛,經常泛吐酸水,吃飯後立即嘔吐,舌苔白,脈細而軟。大便十天一次,小腹腫脹堅硬。痰濕和氣機互相壅滯,中焦運化功能失常,身體虛弱,病情嚴重,容易形成膈氣,治療起來比較困難。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淡吳萸(三分,鹽水炒),白芍(三錢五分,桂枝三分同炒),炙雞金(三錢,去垢),代赭石(四錢,煅,先煎),白芥子(一錢),淡乾薑(三分),火麻仁泥(一兩),沉香片(三分),製半夏(三錢五分),瓜蔞皮(四錢,姜水炒切),綠萼梅(一錢,去蒂),霞天曲(三錢五分,包),生穀芽(五錢,包)
右,下攝不足,肝升有餘,每發必從少腹上衝心下,甚則氣短,狀如奔豚,脈弦。病根深遠,理之不易。
白話文:
旋覆花(3.5錢,包起來)
淡吳萸 (3分,用鹽水炒過) 白芍 (3.5錢,和3分桂枝一起炒過) 炙雞金 (3錢,去除表面的污垢) 代赭石 (4錢,煅燒過,先煎) 白芥子 (1錢) 淡乾薑 (3分) 火麻仁泥 (1兩) 沉香片 (3分) 製半夏 (3.5錢) 瓜蔞皮 (4錢,用薑水炒過,切碎) 綠萼梅 (1錢,去除蒂) 霞天曲 (3.5錢,包起來) 生穀芽 (5錢,包起來)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橘紅(一錢),淡吳萸(三分,鹽水炒),枳殼(三錢五分),代赭石(四錢,煅,先煎),宋半夏(三錢五分),白芍(二錢,桂枝三分同炒),綠萼梅(一錢,去蒂),煅瓦楞粉(一兩,包),茯苓(四錢),川楝子(三錢,炒),生熟穀芽(各五錢,包),紫石英(四錢,煅,先煎)
右,肝鬱氣阻,得食胸次築緊,脈弦,納少,內熱,舌苔少。宜順氣疏中。
白話文:
旋覆花(17.5克,用紗布包裹)
橘紅(5克)
淡吳茱萸(1.5克,用鹽水炒過)
枳殼(17.5克)
代赭石(20克,先煎煮過的)
宋半夏(17.5克)
白芍(10克,與桂枝1.5克一起炒過)
綠萼梅(5克,去除果蒂)
煅瓦楞粉(50克,用紗布包裹)
茯苓(20克)
川楝子(15克,炒過)
生熟穀芽(各25克,用紗布包裹)
紫石英(20克,先煎煮過的)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廣鬱金(三錢五分),炙雞金(四錢),茯苓(四錢),煅瓦楞粉(一兩,包),橘白(一錢),六曲(四錢),佛手花(三錢五分),沉香片(三分),鹽半夏(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生穀芽(五錢)
白話文:
旋覆花(17.5克,包煎)
廣鬱金(17.5克)
炙雞內金(20克)
茯苓(20克)
煅瓦楞粉(50克,包煎)
橘皮(5克)
六曲(20克)
佛手花(17.5克)
沉香片(1.5克)
鹽半夏(17.5克)
大腹皮(15克)
生穀芽(25克)
管谷臣太太,眩暈:上升之氣自肝而出,肝為剛臟,必得腎水以濡之,血液以養之,血脫氣浮,肝木得以獨亢,由是頭旋、耳鳴、目花,火升之患,坐則心蕩,食後不運,脈細軟。宜守前法進步。
白話文:
管谷臣太太得了眩暈:上升的氣從肝臟出來,肝臟屬剛臟,必須得到腎水來滋潤,血液來濡養。如果血脫位了,氣就會浮游起來,肝木就會獨自亢奮,因此會出現頭暈、耳鳴、視力模糊這些熱氣上升的病症。坐著的時候心神不定,吃東西後消化也不好,脈搏細弱無力。應當遵循前一方案,繼續治療。
石決明(一兩,煅,先煎),橘白(一錢),炙雞金(三錢,去垢),杜仲(三錢,鹽水炒),靈磁石(三錢,生,先煎),鹽半夏(二錢),大腹皮(三錢,洗),川斷(三錢,鹽水炒),赤芍(三錢),炒香棗仁(一錢五分),資生丸(四錢,絹包),藕節(五錢),生穀芽(五錢,絹包),震靈丹(三錢,絹包)
白話文:
- 巴西決明子(60克,炒熟後先煎)
- 橘皮(6克)
- 炒雞內金(18克,去除髒污)
- 杜仲(18克,用鹽水炒過)
- 磁石(18克,生用,先煎)
- 半夏(12克,鹽漬過)
- 大腹皮(18克,清洗過)
- 川斷(18克,用鹽水炒過)
- 赤芍(18克)
- 炒香大棗仁(9克)
- 資生丸(24克,用絹布包裹)
- 蓮藕節(30克)
- 生穀芽(30克,用絹布包裹)
- 震靈丹(18克,用絹布包裹)
右,肝病積久,下汲腎水,水虛不能養木,木乘中土,脘次築緊,痰多瘕逆撐脹,脈細軟,大便燥結,遍體不適。病根深遠,理之不易。
白話文:
這種情況是說,肝病已經拖了很長時間。肝氣久鬱,下行汲取腎水,腎水虧虛,無法滋養肝木,肝氣乘勝侵犯脾胃,導致胃脘部硬得像木塊一樣,痰液很多,胸中氣機逆亂,導致胸悶脹滿,脈象細細軟軟,大便乾結,渾身不舒服。這種病根深蒂固,治療起來並不容易。
上官桂(三分,去粗皮為淨末),上沉香(三分,研淨末,二味飯為丸吞服),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橘紅(一錢),炙雞金(四錢,去垢),代赭石(四錢,煅,先煎),宋半夏(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洗),淡吳萸(三分,鹽水炒),白芥子(七分),茯苓(四錢),五仁丸(五錢,絹包)
右,腹痛,大便溏薄不暢,溲少,舌白黃,脈濡。濕鬱氣阻,肝脾不知。宜疏化法。
白話文:
- 上官桂(三分,去除粗皮研成細末)
- 上等沉香(三分,研成細末,兩味藥粉和飯糰做成丸子服用)
- 旋覆花(三錢五分,用絹布包起來)
- 橘紅(一錢)
- 炙雞金(四錢,去除雜質)
- 代赭石(四錢,煅燒,先煎)
- 宋半夏(三錢五分)
- 大腹皮(三錢,洗淨)
- 淡吳茱萸(三分,鹽水炒過)
- 白芥子(七分)
- 茯苓(四錢)
- 五仁丸(五錢,絹布包起來)
老蘇梗(三錢五分),橘紅(一錢),青皮(三錢五分),淡吳萸(三分,鹽水炒),四制香附(三錢五分),製半夏(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洗),廣木香(一錢),範志曲(三錢),白豆蔻(五分,研沖),茯苓(四錢),車前子(四錢,絹包),桑枝(一兩,切),焦麥芽(五錢,包)
白話文:
老蘇梗(21克),橘紅(6克),青皮(21克),淡吳茱萸(1.8克,鹽水炒),四制香附(21克),製半夏(21克),大腹皮(18克,洗淨),廣木香(6克),範志曲(18克),白豆蔻(3克,研磨沖服),茯苓(24克),車前子(24克,用紗布包起),桑枝(60克,切段),焦麥芽(30克,用紗布包起)
肝胃不和,中運易滯,氣滿納減,不時舉發,舌中少液,脈軟弦。痰濕易於逗留。宜流利氣機,疏暢三焦。
川石斛,全瓜蔞,枳殼,資生丸(包),新會皮,陳佛手,旋覆花,粉萆薢
鹽半夏,沉香曲,代赭石(先煎)
右,肝氣糾纏,近增氣急、頭渾,心胸痛,食下運化不健,脈濡細。當先治所急。
白話文:
肝氣不順暢,胃口不好,食物消化不良,容易有脹氣感,時不時會覺得胸口悶,口乾舌燥,脈象偏軟而弦。體內容易堆積濕氣。需要疏通氣機,暢通三焦經絡。
方劑裡有川石斛、全瓜蔞、枳殼、資生丸、新會皮、陳佛手、旋覆花、粉萆薢、鹽半夏、沉香曲、代赭石。其中代赭石需要先煎煮。
最近肝氣更為鬱結,還伴有呼吸急促、頭昏腦脹、胸口疼痛的症狀,消化功能也變差,脈象細弱無力。應當先針對這些緊急狀況進行治療。
旋覆花(三錢主分,絹包),煅瓦楞粉(一兩,絹包),大腹皮(三錢五分,洗),冬瓜皮(五錢),代赭石(四錢,煅,先煎),陳皮(一錢,炙),炙雞金(三錢,去垢),五加皮(三錢),白杏仁(四錢,去尖),法半夏(三錢五分),沉香曲(二錢,絹包),陳麥柴(三錢),車前子(三錢,絹包)
右,肝脾不調,腹痛久不止,心中懊惱,脈濡。治在氣分。
白話文:
旋覆花(三錢為主藥,用絹布包好)
煅瓦楞粉(一兩,用絹布包好)
大腹皮(三錢五分,洗乾淨)
冬瓜皮(五錢)
代赭石(四錢,煅燒過,先煮)
陳皮(一錢,炙過)
炙雞金(三錢,去除污垢)
五加皮(三錢)
白杏仁(四錢,去除尖頭)
法半夏(三錢五分)
沉香曲(二錢,用絹布包好)
陳麥柴(三錢)
車前子(三錢,用絹布包好)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七分同炒),大腹皮(二錢,洗),陳皮(一錢),煅瓦楞粉(一兩,包),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炙雞金(三錢,去垢),茯苓(四錢),臺烏藥(一錢),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陳佛手(三錢)
右,肝胃不和,脘痛久不止,脈細。宜通陽泄濁,疏運和中。
白話文:
旋覆花(10.5克,包煎)、川楝子(10.5克)、小茴香(2.1克,與前兩味同炒)
大腹皮(6克,洗淨)、陳皮(3克)、煅瓦楞粉(30克,包煎)、延胡索(10.5克,醋炒)
炙雞金(9克,去除黑色雜質)、茯苓(12克)、臺烏藥(3克)、五靈脂(10.5克,醋炒)、陳佛手(9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淡吳萸(三分,鹽水炒),橘葉(一錢),炙雞金(三錢,去垢),瓦楞粉(一兩,醋煅,包),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法半夏(二錢),公丁香(五粒,後下),良附丸(三錢五分,吞服),五靈脂(醋炒),白蔻仁(五分,研末沖),沉香曲(三錢),陳佛手(一錢)
左,氣機不通,中脘阻塞,脈濡。擬流利氣化法。
白話文:
旋覆花(21公克,包裹起來)
淡吳茱萸(1.8公克,用鹽水炒)
橘葉(6克)
炙雞金(18公克,去除雜質)
瓦楞子粉(60公克,用醋煅燒,包裹起來)
延胡索(21公克,用醋炒)
法半夏(12公克)
公丁香(5粒,最後加入)
良附丸(21公克,吞服)
五靈脂(用醋炒)
白蔻仁(3公克,研成細粉後沖泡)
沉香曲(18公克)
陳佛手(6公克)
制香附(三錢五分),沉香曲(三錢,包),大腹皮(三錢,洗),白杏仁(四錢,去尖),橘紅(一錢),枳殼(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廣鬱金(三錢五分,切),法半夏(二錢),炙雞金(三錢,去垢),川樸花(一錢,去蒂),蘇梗(三錢五分),炒穀芽(五錢,絹包)
白話文:
制香附(10.5 克),沉香曲(9 克,包紮),大腹皮(9 克,洗淨),白杏仁(12 克,去尖),橘紅(3 克),枳殼(10.5 克),陳佛手(10.5 克),廣鬱金(10.5 克,切片),法半夏(6 克),炙雞金(9 克,去垢),川樸花(3 克,去蒂),蘇梗(10.5 克),炒穀芽(15 克,絹包)
王右(正號朱家角),肝氣鬱結,心營不足,痰熱氣火乘之,遂有疑惑恐懼之狀,綿延日久,莫可自解,脈左細數,右微滑。急須標本兩治。
白話文:
患者王右(原名朱家角),肝氣鬱結,心氣不足,痰熱氣火乘虛而入,導致疑神疑鬼恐懼的症狀,長期延綿不絕,無法自行解除。把脈發現,左手脈細而數,右手脈微滑。需要標本兼治,急需治療。
歸身(三錢五分,土炒),陳膽星(七分),天竺黃片(三錢),青礞石(三錢五分,煅,先煎),松木茯神(四錢),鹽半夏(三錢),合歡皮(四錢),廣鬱金(一錢),炒香棗仁(三錢五分),紫貝齒(一兩,生杵,先煎),遠志炭(七分),竹茹(二錢),川石斛(四錢),白薇(三錢五分)
白話文:
歸身(17.5 克,炒過)
陳膽星 (3.5 克) 天竺黃片 (15 克) 青礞石 (17.5 克,煅燒,先煎) 松木茯神 (20 克) 鹽半夏 (15 克) 合歡皮 (20 克) 廣鬱金 (5 克) 炒香棗仁 (17.5 克) 紫貝齒 (50 克,生研,先煎) 遠志炭 (3.5 克) 竹茹 (10 克) 川石斛 (20 克) 白薇 (17.5 克)
右,始病氣鬱,近增驚恐,臟氣大為所困,肉脫面㿠,咳嗽氣急,動作無力,脈虛弦。眼灼盛衰不定,七情為病,理之不易。
白話文:
以上所述,症狀的根源是氣機鬱結,最近受了驚嚇,導致臟腑之氣受到嚴重影響,面容蠟黃枯槁,咳嗽呼吸急促,身體活動無力,脈象虛弱而弦緊。眼睛灼熱感時強時弱,是由於七情內傷所致,難以調治。
干首烏(四錢),青鹽半夏(三錢五分),蜜炙紫菀(七分),川斷(一錢,鹽水炒),鱉甲心(四錢,水炙),川貝(二錢,去心),款冬花(三錢五分,蜜水炙),茯苓(四錢),功勞子(三錢),生蛤殼(一兩,杵,先煎),冬瓜子(五錢),橘白(一錢),生穀芽(五錢,絹包)
右,肝痛不已,痛則發熱作躁,大便燥結,脈弦。肝亢腎虛。當標本兩治。
白話文:
- 何首烏:40 克
- 青鹽半夏:35 克
- 蜜炙紫菀:7 分
- 川斷:10 克(用鹽水炒過)
- 鱉甲心:40 克(用清水炙過)
- 川貝:20 克(去心)
- 款冬花:35 克(用蜂蜜水炙過)
- 茯苓:40 克
- 功勞子:30 克
- 生蛤殼:120 克(搗碎,先煎)
- 冬瓜子:50 克
- 橘白:10 克
- 生穀芽:50 克(用紗布包好)
全瓜蔞(五錢,切),杜仲(三錢,鹽水炒),絲瓜絡(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黑山梔(三錢),川斷(三錢,鹽水炒),煅瓦楞粉(一兩,包),路路通(三錢五分),知母(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炒去刺),赤芍(三錢,炒),桑枝(一兩,切),白杏仁(三錢,去尖)
白話文:
準備全瓜蔞五錢,切片;杜仲三錢,用鹽水炒過;絲瓜絡、陳佛手各三錢五分;黑山梔、川斷各三錢,川斷也用鹽水炒過;煅瓦楞粉一兩,用布包好;路路通、知母各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炒去刺;赤芍三錢,炒過;桑枝一兩,切段;白杏仁三錢,去尖。
歸鬚(四錢),沒藥(四錢),淡木瓜(四錢),銀花(四錢),乳香(四錢),蘇葉(四錢),桑枝(一兩切),煎湯布絞□之。
右,肝胃不和,噁心作吐,已歷年余,脈濡。宜平肝和胃,以化痰濕。
白話文:
歸鬚(4錢),沒藥(4錢),淡木瓜(4錢),銀花(4錢),乳香(4錢),蘇葉(4錢),桑枝(1兩,切碎),煎成湯,用布過濾後□(服食)。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淡吳萸(二分,鹽水炒),白芥子(七分),臺烏藥(三錢五分切),代赭石(四錢,煅,先煎),橘紅(一錢,鹽水炙),蓽茇(五分,後下),炒穀芽(五錢,絹包),枳殼(三錢五分),法半夏(二錢),茯苓(四錢),綠萼梅瓣(一錢)
白話文:
旋覆花(17.5公克,包)
淡吳茱萸(1公克,鹽水炒)
白芥子(3.5公克)
臺烏藥(17.5公克,切片)
代赭石(20公克,煅燒,先煎)
橘紅(5公克,鹽水炙)
蓽茇(2.5公克,後下)
炒穀芽(25公克,絹包)
枳殼(17.5公克)
法半夏(10公克)
茯苓(20公克)
綠萼梅瓣(5公克)
右,肝腎氣化較前日稍和,少腹、腰間作痛漸減,惟胃氣索然,飲食無味,脈弦。腎為胃關,腎病胃困。須標本兩治。
白話文:
現在,肝腎氣化比前幾天稍微緩和了,少腹和腰部的疼痛逐漸減輕,但是胃氣虛弱,飲食沒有味道,脈象弦細。
腎臟是胃氣的門戶,腎臟有病會導致胃部睏倦。需要同時治療症狀和病因。
川石斛(四錢),川楝子(三錢五分,炒),臺烏藥(三錢五分),杜仲(三錢,鹽水炒),陳皮(一錢),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陳佛手(三錢五分),川斷(三錢,鹽水炒),宋半夏(三錢五分),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煅瓦楞粉(一兩,包),車前子(三錢,炒,絹包),生熟穀芽(各五錢,包),青蒿子(三錢五分)
白話文:
川石斛(40 克)
川楝子 (35 克,炒過) 臺烏藥 (35 克) 杜仲 (30 克,用鹽水炒過) 陳皮 (10 克) 延胡索 (35 克,用醋炒過) 陳佛手 (35 克) 川斷 (30 克,用鹽水炒過) 宋半夏 (35 克) 五靈脂 (35 克,用醋炒過) 煅瓦楞粉 (120 克,用布包著) 車前子 (30 克,炒過,用絹布包著) 生穀芽 (50 克,用布包著) 熟穀芽 (50 克,用布包著) 青蒿子 (35 克)
如少腹痛止,原方除去川楝子、延胡索、五靈脂,加入歸身(三錢五分、),白芍(三錢五分、),瓜蔞皮(四錢)
右,脘次結塊作脹,甚則上逆作惡,脈弦。當疏肝和胃。
白話文:
如果小腹疼痛已經停止,可以在原處方中去掉川楝子、延胡索、五靈脂,加入當歸(三錢五分,)、白芍(三錢五分,)、瓜子皮(四錢)。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沉香片(三分),枳殼(三錢五分),廣鬱金(一錢),煅瓦楞粉(一兩,包),橘紅(一錢),白蒺藜(四錢,炒去刺),赤芍苓(各三錢),淡吳萸(二分,鹽水炒),法半夏(三錢五分),川斷(三錢五分,鹽水炒),澤瀉(三錢),鮮佛手(三錢五分)
右,腰痛漸止,夜寐較安,胃口略醒,脈軟弦細。宜逐漸培補。
白話文:
旋覆花(21克,包起來)
沉香片(1.5克)
枳殼(21克)
鬱金(6克)
煅瓦楞粉(60克,包起來)
橘紅(6克)
白蒺藜(24克,炒熟後去除刺)
赤芍藥和苓桂術甘湯(各18克)
淡吳茱萸(1.2克,用鹽水炒)
法半夏(21克)
川斷(21克,用鹽水炒)
澤瀉(18克)
新鮮佛手(21克)
西洋參(一錢),橘白(一錢),朱茯神(五錢),杜仲(三錢,鹽水炒),細生地(三錢),鹽半夏(三錢五分),炒香棗仁(三錢五分),竹茹(三錢五分),鱉甲心(三錢,水炙),首烏藤(三錢),生石決明(一兩,先煎),生穀芽(五錢,包)
右,頭暈、噁心得止,脘痛、腰痛、少腹痛如昨,溲熱,脈弦。擬守前意增損。
白話文:
西洋參(6克),陳皮(6克),茯苓(30克),杜仲(18克,用鹽水炒過),生地黃(18克),乾薑(21克),炒棗仁(21克),竹茹(21克),鱉甲心(18克,用沸水燙過),何首烏藤(18克),決明子(60克,先煮過),麥芽(30克,包起來)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竹茹(三錢五分),川楝子(三錢五分,炒),杜仲(二錢,鹽水炒),煅瓦楞粉(一兩,包),陳皮(一錢),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車前子(四錢,炒,絹包),枳殼(三錢五分),宋半夏(三錢五分),五靈脂(一錢五分,醋炒),沉香曲(三錢,包),鮮佛手(三錢五分)
左,肝木乘胃,嘔吐,脘悶,兼之感冒寒熱,脈來數。宜表裡兩解。
白話文:
旋覆花(21克,包裹)
竹茹(21克)
川楝子(21克,炒過)
杜仲(12克,用鹽水炒過)
煅瓦楞粉(60克,包裹)
陳皮(6克)
延胡索(21克,用醋炒過)
車前子(24克,炒過,用紗布包裹)
枳殼(21克)
宋半夏(21克)
五靈脂(9克,用醋炒過)
沉香曲(18克,包裹)
鮮佛手(21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法半夏(三錢五分),杜藿梗(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炒去刺),代赭石(四錢,煅,先煎),蘇子(三錢五分),干佩蘭(三錢五分),赤苓(三錢),橘紅(一錢),白芥子(一錢),白杏仁(三錢,去尖),澤瀉(三錢)
左,臍腹痛久不止,肝脾失調。治宜疏化。
白話文:
旋覆花(3.5錢,包)
法半夏(3.5錢)
杜藿梗(3.5錢)
白蒺藜(4錢,炒熟去除刺)
代赭石(4錢,煅燒,先煎)
蘇子(3.5錢)
幹佩蘭(3.5錢)
赤苓(3錢)
橘紅(1錢)
白芥子(1錢)
白杏仁(3錢,去除尖端)
澤瀉(3錢)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制香附(三錢五分),五靈脂(三錢五分,炒),沉香曲(三錢,包),煅瓦楞粉(一兩,包),川楝子(三錢五分,炒),青木香(一錢),大腹皮(三錢,洗),臺烏藥(三錢五分),延胡索(三錢五分),炙雞金(三錢,去垢),枳殼(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車前子(三錢,絹包)
左,心脘痛,連及脅肋,少腹脹,纏綿匝月。
白話文:
旋覆花(35 克,用紙包起來)
制香附(35 克)
炒五靈脂(35 克,炒過)
沉香曲(30 克,用紙包起來)
煅瓦楞粉(120 克,用紙包起來)
炒川楝子(35 克,炒過)
青木香(10 克)
洗淨的大腹皮(30 克)
臺烏藥(35 克)
延胡索(35 克)
炙雞金(30 克,去除污垢)
枳殼(35 克)
陳佛手(35 克)
絹包車前子(30 克)
旋覆花(三錢,包),淡吳萸(二分,鹽水炒),川楝子(三錢五分,炒),沉香曲(三錢,包),煅瓦楞粉(一兩,包),枳殼(三錢五分),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炙雞金(三錢,去垢),良附丸(三錢五分,吞服),法半夏(三錢五分),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車前子(三錢,炒,絹包),臺烏藥(三錢五分)
白話文:
**旋覆花(三錢,包):**止咳化痰
淡吳茱萸(二分,鹽水炒): 溫中降氣
川楝子(三錢五分,炒): 驅風止痛
沉香曲(三錢,包): 通氣活血
煅瓦楞粉(一兩,包): 吸濕止瀉
枳殼(三錢五分): 理氣消積
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活血止痛
炙雞金(三錢,去垢): 化瘀止痛
良附丸(三錢五分,吞服): 補脾益氣
法半夏(三錢五分): 燥濕化痰
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 活血化瘀
車前子(三錢,炒,絹包): 利尿清熱
臺烏藥(三錢五分): 溫腎補氣
左(正號),膈氣之狀頗解,嘔吐漸止,食下作痛亦稍愈,惟腹脹不已,腸鳴、嘈雜,脈左濡、右滑。宜肝脾兩治。
白話文:
左(為脈診的切脈之位),胸膈間的氣滯情況有所緩解,嘔吐的症狀逐漸停止,進食後腹痛的現象也略微好轉,但是腹脹的狀況持續,腸鳴、腸胃嘈雜,脈象左側濡弱,右側滑利。應同時治療肝和脾的病症。
上川連(四分,姜水炒),茯苓(四錢),大腹皮(三錢,洗),戌腹米(三錢,包),淡吳萸(二分,鹽水炒),炙雞金(三錢,去垢),火麻仁泥(五錢),澤瀉(三錢五分),法半夏(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川通草(一錢),陳麥柴(三錢),綠萼梅瓣(一錢)
左,滿腹䐜脹,小溲短少,大便閉,脈濡。宜疏化分利。
白話文:
上川連(4 分,與薑水炒)
茯苓(4 錢)
大腹皮(3 錢,清洗)
戌腹米(3 錢,用紙包住)
淡吳萸(2 分,與鹽水炒)
炙雞金(3 錢,去掉雜質)
火麻仁泥(5 錢)
澤瀉(3 錢 5 分)
法半夏(3 錢 5 分)
陳佛手(3 錢 5 分)
川通草(1 錢)
陳麥柴(3 錢)
綠萼梅瓣(1 錢)
瓜蔞皮(四錢,切),沉香曲(三錢,包),車前子(四錢,炒,絹包),元明粉(三錢五分,後下),橘白(一錢),炙雞金(三錢,去垢),滑石(四錢),更衣丸(一錢,吞服),鹽半夏(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洗),通草(一錢),枳殼(三錢五分),陳麥柴(三錢)
右,寒熱得解,胃氣不來,脘腹不舒,腰微痛,脈濡。治在肝胃。
白話文:
- 西瓜皮(40 克,切碎)
- 沉香屑(30 克,包起來)
- 車前子(40 克,炒熟,用絹布包裹)
- 元參粉(35 克,後加)
- 橘皮(10 克)
- 雞內金(30 克,去除雜質)
- 滑石粉(40 克)
- 更衣丸(10 克,口服)
- 半夏(35 克)
- 大腹皮(30 克,洗淨)
- 通草(10 克)
- 枳殼(35 克)
- 陳麥草(30 克)
川石斛(四錢),資生丸(三錢,吞服),杜仲(三錢五分,鹽水炒),絲瓜絡(三錢五分),陳皮(一錢),沉香曲(三錢),川斷(三錢五分,鹽水炒),臺烏藥(三錢五分),鹽半夏(二錢),朱茯神(四錢),陳佛手(三錢五分),紫菀(七分,蜜炙)
右,脹滿日松,酸氣漸平,頭痛、肢痛不淨,脈濡。治在肝脾。
白話文:
川石斛(40克)
資生丸(30克,口服)
杜仲(35克,用鹽水翻炒)
絲瓜絡(35克)
陳皮(10克)
沉香曲(30克)
川斷(35克,用鹽水翻炒)
臺烏藥(35克)
鹽半夏(20克)
朱茯神(40克)
陳佛手(35克)
紫菀(7克,用蜂蜜炙烤過)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桑葉(三錢五分),炙雞金(三錢,去垢),車前子(三錢,絹包),代赭石(四錢,煅,先煎),白蒺藜(四錢,炒去刺),五加皮(三錢),冬瓜皮(五錢),白杏仁(四錢,去尖勿研),石決明(一兩,煅,先煎),陳佛手(一錢),陳麥柴(三錢),炒穀芽(五錢,絹包)
左,畏寒,腹痛,神疲,脈細。表邪郁,不能達,延防轉重。
白話文:
旋覆花(3.5錢,包起來)
桑葉(3.5錢)
炙雞金(3錢,去除雜質)
車前子(3錢,用紗布包起來)
代赭石(4錢,煅燒過,先煎)
白蒺藜(4錢,炒過,去除刺)
五加皮(3錢)
冬瓜皮(5錢)
白杏仁(4錢,去除尖端,不要研磨)
石決明(1兩,煅燒過,先煎)
陳佛手(1錢)
陳麥柴(3錢)
炒穀芽(5錢,用紗布包起來)
蘇梗(三錢五分),兩頭尖(三錢,絹包),沉香曲(三錢,絹包),青木香(一錢),四制香附(三錢五分),車前子(四錢,絹包),楂炭(三錢),赤苓(三錢),臺烏藥(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洗),炙雞金(三錢,去垢),桑枝(一兩)
左,腹右結瘕,作痛攻逆,神疲,脈軟弦,右部尤軟,兩足腫。擬和肝脾,利濕熱,以防腹大成膨。
白話文:
- 太子參(3.5錢)
- 兩頭尖(3錢,用布包起)
- 沉香(3錢,用布包起)
- 青木香(1錢)
- 香附(3.5錢,經過四種加工製法)
- 車前子(4錢,用布包起)
- 山楂炭(3錢)
- 赤苓(3錢)
- 山藥(3.5錢)
- 大腹皮(3錢,洗淨)
- 乾薑(3錢,去除灰垢)
- 桑枝(1兩)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炙雞金(三錢,去垢),五加皮(三錢),漂白朮(三錢五分),枳殼(一錢,同炒),代赭石(四錢,煅,先煎),大腹皮(三錢,洗),豬苓(三錢五分),廣木香(一錢),煅瓦楞粉(一兩,包),沉香曲(三錢,包),澤瀉(三錢),炒穀芽(五錢,包)
右,肝木乘脾胃,濕氣無從解散,足腫,腹痛,易嘔惡,大便不實,脈軟。標本同病,理之不易。
白話文:
旋覆花:3錢5分(包)
炙雞金:3錢(去除雜質)
五加皮:3錢
漂白朮:3錢5分
枳殼:1錢(與其他藥材同炒)
代赭石:4錢(煅燒,先煎)
大腹皮:3錢(洗淨)
豬苓:3錢5分
廣木香:1錢
煅瓦楞粉:1兩(包)
沉香曲:3錢(包)
澤瀉:3錢
炒穀芽:5錢(包)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制於術(三錢五分),杜仲(二錢,鹽水炒),炙雞金(三錢,去垢),磁朱丸(四錢,包),淮山藥(二錢),九香蟲(五分,焙),五加皮(三錢),製半夏(三錢五分),茯苓(四錢,帶皮),車前子(四錢,包),臺烏藥(三錢五分),炒穀芽(五錢,包),陳麥柴(三錢)
左,脾胃不健,運化遲鈍,胸脘不暢,飲食式微,脈尺部弱,餘部弦。擬流利氣機,疏暢中宮。
白話文:
旋覆花(3.5錢,包煎)
制於術(3.5錢)
杜仲(2錢,用鹽水炒)
炙雞金(3錢,去掉污垢)
磁朱丸(4錢,包煎)
淮山藥(2錢)
九香蟲(0.5錢,焙炒)
五加皮(3錢)
制半夏(3.5錢)
茯苓(4錢,帶皮)
車前子(4錢,包煎)
臺烏藥(3.5錢)
炒穀芽(5錢,包煎)
陳麥柴(3錢)
瓜蔞皮(三錢),白蔻仁(五分),白芥子(一錢),茯苓(四錢),橘紅(一錢),沉香曲(四錢),淡吳萸(二分),資生丸(三錢,包),製半夏(三錢五分),炙雞金(三錢),陳佛手(一錢),炒穀芽(五錢)
白話文:
-
瓜蔞皮:3 錢
-
白蔻仁:5 分
-
白芥子:1 錢
-
茯苓:4 錢
-
橘紅:1 錢
-
沉香曲:4 錢
-
淡吳萸:2 分
-
資生丸:3 錢(包裹起來)
-
製半夏:3 錢 5 分
-
炙雞金:3 錢
-
陳佛手:1 錢
-
炒穀芽:5 錢
左,日前腸鳴,大便潤而不暢,頭蒙作抽,時易牙痛,脈濡稍帶弦。肝強脾弱,不克運融濕熱。宜疏和並進。
白話文:
最近,出現了腸鳴的症狀,大便雖然濕潤,但排出不暢。頭部會有隱隱的疼痛,時常還伴有牙痛。脈象濡弱,稍帶弦。這是由於肝臟強盛,脾臟虛弱,導致濕熱不能運化。治療上宜疏肝和健脾同時進行。
桑葉(三錢五分),陳皮(一錢),炙雞金(三錢),五加皮(三錢),白蒺藜(四錢),法半夏(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川石斛(三錢),石決明(一兩,先煎),陳佛手(三錢五分),資生丸(三錢,吞服),炒穀芽(五錢),陳麥柴(三錢)
右,脅痛,坐臥均不便。宜順氣宣絡法。
白話文:
桑葉(21克),陳皮(6克),炒雞內金(18克),五加皮(18克),白蒺藜(24克),法半夏(21克),大腹皮(18克),川石斛(18克),石決明(60克,先煎),陳佛手(21克),資生丸(18克,吞服),炒穀芽(30克),陳麥柴(18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橘絡(一錢),白蒺藜(四錢),桑枝(一兩),新絳屑(七分,須真局紅),絲瓜絡(三錢五分),川楝子(三錢五分,炒),象貝(四錢),青蔥管(一尺,後下),臺烏藥(三錢五分),赤芍(三錢五分),沉香片(三分)
白話文:
旋覆花(3錢5分,包裹)
橘絡(1錢)
白蒺藜(4錢)
桑枝(1兩)
真紅花(7分,一定要是正宗的紅色)
絲瓜絡(3錢5分)
川楝子(3錢5分,炒熟)
象貝(4錢)
青蔥管(1尺,最後放入)
臺烏藥(3錢5分)
赤芍(3錢5分)
沉香片(3分)
蘇葉(五錢),乳香(三錢),桑葉(三錢),烏藥(三錢),橘葉(三錢),沒藥(三錢),絲瓜絡(三錢),路路通(三錢)
白話文:
蘇葉(30 克),乳香(18 克),桑葉(18 克),烏藥(18 克),橘葉(18 克),沒藥(18 克),絲瓜絡(18 克),路路通(18 克)
煎濃湯,以布二塊同煎,煎透絞乾,更迭□之。
左,脘瘕,攻逆作痛,須循序消散之,勿求速效也。
旋覆花(包),六曲,延胡索,橘白,瓦楞殼,烏藥,炙雞金,宋半夏,沉香片,金鈴子,炒穀芽
右,便溏稍愈,腿足仍痛,腹痛、嘔惡均減,脈軟。宜守前法增損。
白話文:
將藥材煎煮成濃湯,用兩塊布包覆藥材一同煎煮,煎煮至藥材完全浸透後將布絞乾,並重複更換布包裹煎煮。
左側說明:胃脘部腫塊,伴隨脹氣、逆氣上衝、疼痛,需要循序漸進地消散,不要急於求成。
以下藥材:旋覆花(包)、六曲、延胡索、橘白、瓦楞殼、烏藥、炙雞金、宋半夏、沉香片、金鈴子、炒穀芽
右側說明:腹瀉情況略有好轉,但腿腳仍疼痛,腹痛、嘔吐均減輕,脈象軟弱。應根據現狀調整藥方,加減藥物。
生白朮(三錢五分),磁朱丸(三錢,吞服),豬苓(三錢五分),五加皮(三錢五分),淮山藥(三錢),橘紅(一錢),澤瀉(三錢),陳麥柴(四錢),帶皮苓(四錢),製半夏(三錢五分),生米仁(三錢),炒穀芽(五錢)
右,肝氣從心脘痛入少腹,骨節亦痛,脈左大、右軟。本體不充,須慎之。
白話文:
白朮三錢五分、磁朱丸三錢吞服、豬苓三錢五分、五加皮三錢五分、淮山藥三錢、橘紅一錢、澤瀉三錢、陳麥柴四錢、帶皮苓四錢、製半夏三錢五分、生米仁三錢、炒穀芽五錢,這是針對肝氣從心窩痛入小腹,骨節也痛,脈搏左手強勁右手軟弱的症狀,由於體質虛弱,需要謹慎使用。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陳佛手(三錢五分),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三分同炒),白蒺藜(四錢,炒去刺),煅瓦楞粉(一兩,包),橘紅(一錢),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川斷(二錢,鹽水炒),淡吳萸(三分),法半夏(三錢五分),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廣鬱金(一錢),綠萼梅瓣(一錢)
白話文:
旋覆花(10.5克,布包)
陳佛手(10.5克)
川楝子(10.5克,與小茴香0.9克同炒)
白蒺藜(12克,炒去刺)
煅瓦楞粉(30克,布包)
橘紅(3克)
延胡索(10.5克,醋炒)
川斷(6克,鹽水炒)
淡吳萸(0.9克)
法半夏(10.5克)
五靈脂(10.5克,醋炒)
廣鬱金(3克)
綠萼梅瓣(3克)
左(正號),中運漸醒,氣化較暢,胸脘漸能輸轉,胃納得稍增,脈狀尚帶弦。脾升胃降,未能盡如常度,宜即守前意增損之。
白話文:
病情正在一點點好轉,氣血運轉比之前暢通了一些,胸和腹部逐漸能運化水谷,胃口稍微好了一點,脈象中仍然帶有弦象。脾胃升降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應該繼續根據之前的方針調整藥物。
瓜蔞皮(三錢),淡吳萸(二分),白芥子(一錢),陳佛手(三錢五分),橘紅(一錢),茯苓(四錢),炙雞金(三錢),資生丸(三錢,吞服),製半夏(三錢五分),大腹絨(三錢,洗),白芍(三錢五分),淡蓯蓉(三錢),生熟穀芽(五錢)
右,脘次痞脹,頭暈,不時咽痛,脈滑。宜肝肺胃並治。
白話文:
- 冬瓜皮(15克)
- 吳茱萸(1克)
- 白芥子(5克)
- 陳皮(17.5克)
- 橘紅(5克)
- 茯苓(20克)
- 煅雞內金(15克)
- 資生丸(15克,吞服)
- 半夏(17.5克,經過處理)
- 大腹絨(15克,沖洗過)
- 白芍(17.5克)
- 女貞子(15克)
- 生熟穀芽(25克)
桑葉(三錢五分),白杏仁(四錢),竹茹(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石決明(一兩,先煎),象貝(四錢),川通草(一錢),赤苓(三錢),赤芍(三錢五分),枳殼(三錢五分),廣鬱金(一錢),川石斛(三錢),枇杷露(一兩,沖)
白話文:
桑葉:三錢五分
白杏仁:四錢
竹茹:三錢五分
大腹皮:三錢
石決明:一兩,先煎
象貝:四錢
川通草:一錢
赤苓:三錢
赤芍:三錢五分
枳殼:三錢五分
廣鬱金:一錢
川石斛:三錢
枇杷露:一兩,沖服
右(正號),肝氣乘胃侮脾,胸脘腹作痛不已,大便堅塞,轟熱寐中驚惕,脈左弦不靜,右寸部為大。體虛病深,理之不易。
白話文:
症狀:
- 肝氣上逆,影響到脾胃
- 胸部、腹部疼痛不止
- 大便乾硬
- 睡夢中感到燥熱、驚醒
- 左脈弦緊不安,右寸脈洪大
病情:
病情嚴重,身體虛弱,治療不容易。
上川連(三分,重姜水炒),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淡吳萸(三分,鹽水炒),大腹皮(三錢,洗),全瓜蔞(五錢,淡姜水拌切),代赭石(四錢,先煎),朱茯苓(三錢),陳佛手(三錢五分),鹽半夏(二錢),海蛤粉(七錢,包),車前子(三錢,包),通草(一錢),綠萼梅瓣(一錢)
右,曾患表證,茲腹中宿患瘕作痛,脈微數。擬疏肝和脾主之。
白話文:
上川連(3分,用重姜水炒)
旋覆花 (3錢5分,包在絹布中) 淡吳萸 (3分,用鹽水炒) 大腹皮 (3錢,洗淨) 全瓜蔞 (5錢,用淡姜水拌切) 代赭石 (4錢,先煎) 朱茯苓 (3錢) 陳佛手 (3錢5分) 鹽半夏 (2錢) 海蛤粉 (7錢,包在絹布中) 車前子 (3錢,包在絹布中) 通草 (1錢) 綠萼梅瓣 (1錢)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川楝子(二錢,小茴香同炒三分),臺烏藥(三錢五分,切),赤苓(三錢),煅瓦楞粉(一兩,包),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炙雞金(三錢,去垢),澤瀉(三錢),大腹皮(三錢,洗),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赤芍(三錢五分)
右,右少腹作痛兩旬,氣阻經滯。嚴防鬱蒸成瘍。
白話文:
旋覆花(21.25公克,用棉紙包好)
川楝子(12公克,與小茴香同炒,取9公克)
臺烏藥(21.25公克,切片)
赤苓(18公克)
煅瓦楞粉(60公克,用棉紙包好)
延胡索(21.25公克,用醋炒)
炙雞金(18公克,去除雜質)
澤瀉(18公克)
大腹皮(18公克,洗淨)
五靈脂(21.25公克,用醋炒)
赤芍(21.25公克)
川楝子(三錢),制香附(三錢五分),沉香曲(三錢,包),五靈脂(三錢五分),生米仁(四錢),楂炭(三錢),萊菔子(三錢,炒),澤瀉(三錢),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炙雞金(三錢),臺烏藥(三錢五分,切),車前子(三錢,包),鮮佛手(三錢五分)
右,左脅肋下結瘕,頂心脘,食下噁心,脈不暢。宜治肝胃。
白話文:
川楝子(15克),炮製過的香附(17.5克),沉香(15克,包裹起來),五靈脂(17.5克),生米仁(20克),山楂炭(15克),炒過的萊菔子(15克),澤瀉(15克),醋炒過的延胡索(17.5克),炒過的雞內金(15克),切片的臺烏藥(17.5克),包裹起來的車前子(15克),新鮮的佛手(17.5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煅瓦楞粉(一兩,包),法半夏(三錢五分),川楝子(三錢五分,炒),代赭石(一錢,先煎),橘紅(一錢),六曲(四錢),澤瀉(三錢),生熟穀芽(各五錢,包)
右,胸痛由脘次上逆,近有寒熱,脈軟,體乏,理之不易。
白話文:
旋覆花(3.5 錢,用紗布包好)
煅瓦楞粉(1 兩,包好) 半夏(3.5 錢,加工過的) 川楝子(3.5 錢,炒過) 代赭石(1 錢,先煎) 橘紅(1 錢) 六曲(4 錢) 澤瀉(3 錢) 生穀芽和熟穀芽(各 5 錢,包好)
瓜蔞皮(三錢),香青蒿(三錢五分),抱木茯神(四錢),橘白(一錢),薤白頭(二錢)
白話文:
-
瓜子皮:三錢
-
青蒿:三錢五分
-
蓮子心:四錢
-
陳皮:一錢
-
薤白:二錢
左金丸(七分),赤芍(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陳佛手(三錢五分),鹽半夏(二錢),車前子(四錢,包)
右,腹瘕攻逆,面黃,脈濡。治在肝脾。
白話文:
左金丸(7 克),赤芍(3.5 克),煅瓦楞粉(15 克,用布包好),陳佛手(3.5 克),鹽半夏(2 克),車前子(4 克,用布包好)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代赭石(四錢,煅,先煎),炙雞金(四錢,去垢),豬苓(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絹包),橘紅(一錢),大腹皮(三錢,洗),澤瀉(三錢),沉香片(四分),宋半夏(三錢五分),赤苓(三錢),五加皮(三錢),陳麥柴(三錢)
右,病後腹痛,右半硬,二便不暢,脈左軟右滑。治在肝脾。
白話文:
旋覆花(15克,用紗布包起來)
代赭石(18克,煅燒,先煎)
炙雞金(18克,去除汙垢)
豬苓(15克)
煅瓦楞粉(45克,用紗布包起來)
橘紅(4.5克)
大腹皮(15克,洗淨)
澤瀉(15克)
沉香片(1.8克)
宋半夏(15克)
赤茯苓(15克)
五加皮(15克)
陳麥柴(15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四分同炒),青皮炭(三錢五分),豬苓(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絹包),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川石斛(三錢),澤瀉(三錢),沉香曲(三錢,絹包),大腹皮(三錢),炒穀芽(五錢,包),炙雞金(四錢)
左,胃脘痛久不止,不易速解。
白話文:
旋覆花(13.5克,用紗布包起來)
川楝子(13.5克,和4克小茴香一起炒)
青皮炭(13.5克)
豬苓(13.5克)
煅瓦楞(40克,用紗布包起來)
延胡索(13.5克,用醋炒)
川石斛(13克)
澤瀉(13克)
沉香曲(13克,用紗布包起來)
大腹皮(13克)
炒穀芽(20克,包起來)
炙雞金(16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沉香曲(三錢,絹包),臺烏藥(三錢五分),澤瀉(三錢),代赭石(四錢,煅,先煎),橘紅(一錢),廣鬱金(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淡吳萸(二分,鹽水炒),法半夏(三錢五分),赤苓(三錢),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炒穀芽(五錢,包),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左,食下腹痛,脈軟弦。宜疏肝和脾,泄熱利濕。
白話文:
旋覆花(三錢五分,用紗布包起來)
沉香曲(三錢,用紗布包起來)
臺烏藥(三錢五分)
澤瀉(三錢)
代赭石(四錢,先煅燒過,再煎煮)
橘紅(一錢)
廣鬱金(三錢五分)
陳佛手(三錢五分)
淡吳萸(二分,用鹽水炒過)
法半夏(三錢五分)
赤苓(三錢)
五靈脂(三錢五分,用醋炒過)
炒穀芽(五錢,用紗布包起來)
延胡索(三錢五分,用醋炒過)
煅瓦楞粉(一兩,包),枳殼(三錢五分),青皮(三錢五分,炒),淡吳萸(二分,鹽水炒),沉香曲(四錢,包),橘紅(一錢),青木香(一錢),臺烏藥(三錢五分,切),炙雞金(四錢,去垢),法半夏(三錢五分),澤瀉(三錢),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
右,心脘痛,頭暈頭痛,脈右濡細、左弦。宜流利氣機。治在肝脾。
白話文:
煅瓦楞粉(60克,包) 枳殼(20克) 青皮(20克,炒熟) 淡吳萸(1.2克,用鹽水炒熟) 沉香曲(24克,包) 橘紅(6克) 青木香(6克) 臺烏藥(20克,切片) 炙雞金(24克,去除垢) 法半夏(20克) 澤瀉(18克) 五靈脂(20克,用醋炒熟)
桑葉(三錢五分),煨天麻(七分),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烏藥(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陳皮(一錢),代赭石(四錢,先煎),左金丸(七分,吞服),石決明(一兩,先煎),宋半夏(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
右,肝脾不和,胃納久不醒,痛經,脈軟弦,少寐。宜疏和並進。
白話文:
桑葉(21克),煨天麻(4.2克),旋覆花(21克,包裹),烏藥(21克),白蒺藜(24克),陳皮(6克),代赭石(24克,先煮),左金丸(4.2克,吞服),石決明(60克,先煮),宋半夏(21克),煅瓦楞粉(60克,包裹)
川石斛(四錢),朱茯苓(四錢),丹參(三錢五分),臺烏藥(三錢五分),新會皮(一錢),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白蔻仁(七分,研沖),陳佛手(一錢),鹽半夏(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廣鬱金(一錢),炒香穀芽(五錢)
右,營虛水虧,肝亢內熱,脈軟弦。病緒雜出,須由漸調養。
白話文:
川石斛:4 錢
朱茯苓:4 錢
丹參:3.5 錢
臺烏藥:3.5 錢
新會皮:1 錢
旋覆花:3.5 錢(包起來使用)
白蔻仁:0.7 錢(研磨後沖泡)
陳佛手:1 錢
鹽半夏:3.5 錢
煅瓦楞粉:1 兩(包起來使用)
廣鬱金:1 錢
炒香穀芽:5 錢
川石斛(三錢),鮮沙參(四錢),茯苓(四錢),功勞葉(三錢五分),元參(三錢五分,秋石四釐同炒),生蛤殼(一兩,先煎),青蒿子(三錢五分),竹茹(三錢五分),川貝母(三錢,去心),生草(三分),地骨皮(三錢五分),丹參(三錢五分),朱燈芯(三分)
右,肝腎素薄,近日左脅痛,日有三次,脈軟弦。腎不攝肝,未易速效。
白話文:
- 川石斛:3錢
- 鮮沙參:4錢
- 茯苓:4錢
- 功勞葉:3錢5分
- 元參:3錢5分(與秋石4釐同炒)
- 生蛤殼:1兩(先煎)
- 青蒿子:3錢5分
- 竹茹:3錢5分
- 川貝母:3錢(去除中心)
- 生草:3分
- 地骨皮:3錢5分
- 丹參:3錢5分
- 朱燈芯:3分
北沙參(三錢五分),橘白(一錢),清阿膠(三錢五分,海蛤粉炒珠),真水獺肝(四錢,敲細吞服),白芍(三錢五分),鹽半夏(三錢五分),茯苓(四錢),綠萼梅(一錢,去蒂),煅瓦楞粉(一兩,包),粉甘草(四分),路路通(三錢五分)
右,血分不足,肝亢有餘,腹中漸成瘕聚,上下無定。氣分不充。擬先疏暢氣化,以和肝脾。
白話文:
- 北沙參:3.5 錢
- 橘白:1 錢
- 清阿膠:3.5 錢(先用海蛤粉炒珠)
- 真水獺肝:4 錢(敲碎後直接吞服)
- 白芍:3.5 錢
- 鹽半夏:3.5 錢
- 茯苓:4 錢
- 綠萼梅:1 錢(去掉根蒂)
- 煅瓦楞粉:1 兩(用紙包住)
- 粉甘草:0.4 錢
- 路路通:3.5 錢
四制香附(三錢五分),枳殼(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洗),茯苓(四錢),陳皮(一錢),煅瓦楞粉(一兩,包),陳佛手(三錢五分),澤瀉(三錢),宋半夏(三錢五分),臺烏藥(三錢五分),丹參(三錢),炙雞金(三錢),炒香穀芽(五錢,絹包)
寶寶,便泄月餘,肌灼,少安寐,筋紋直透兩關。質小病深,肝強脾弱,陽明蘊熱,延恐起驚,不可忽視。
白話文:
-
香附:三錢五分
-
枳殼:三錢五分
-
大腹皮:三錢(清洗過)
-
茯苓:四錢
-
陳皮:一錢
-
煅瓦楞粉:一兩(包裹起來)
-
陳佛手:三錢五分
-
澤瀉:三錢
-
宋半夏:三錢五分
-
臺烏藥:三錢五分
-
丹參:三錢
-
炙雞金:三錢
-
炒香穀芽:五錢(用絹布包起來)
粉葛根(五分),帶皮苓(四錢),益元散(三錢,包),青蒿子(三錢五分),制於術(一錢),五穀蟲(三錢),鮮荷梗(尺許),陳米纏(四錢,包),扁豆衣(四錢),川通草(一錢),川石斛(三錢)
右,心悸不得寐,腰痛,胃納式微,脈軟弦。本虛為病,須逐漸調養。
白話文:
-
粉葛根(半兩)
-
帶皮茯苓(四錢)
-
益元散(三錢,用紙包裹)
-
青蒿子(三錢五分)
-
製於術(一錢)
-
五穀蟲(三錢)
-
鮮嫩蓮藕梗(一尺左右)
-
陳米纏(四錢,用紙包裹)
-
扁豆衣(四錢)
-
川通草(一錢)
-
川石斛(三錢)
上川連(四分,鹽水炒),首烏藤(三錢),杜仲(三錢),川斷(一兩),沙苑子(二錢,三咪鹽水炒),川石斛(三錢),全瓜蔞(五錢,切),炒香棗仁(三錢),石決明(一兩生,先煎),鹽半夏(三錢),抱木茯神(五錢,米拌),竹茹(二錢),鮮稻葉(三錢)
白話文:
上川連(四分,鹽水炒):四分上川連,用鹽水炒製。
首烏藤(三錢) :三錢首烏藤。
杜仲(三錢) :三錢杜仲。
川斷(一兩) :一兩川斷。
沙苑子(二錢,三咪鹽水炒) :二錢沙苑子,用三咪鹽水炒製。
川石斛(三錢) :三錢川石斛。
全瓜蔞(五錢,切) :五錢全瓜蔞,切片。
炒香棗仁(三錢) :三錢炒香棗仁。
石決明(一兩生,先煎) :一兩生的石決明,先煎煮。
鹽半夏(三錢) :三錢鹽半夏。
抱木茯神(五錢,米拌) :五錢抱木茯神,用米拌炒。
竹茹(二錢) :二錢竹茹。
鮮稻葉(三錢) :三錢新鮮稻葉。
右(正號),肝升作暈,脾弱腹脹,當溽暑熏蒸,氣分受損,責效尤非易易,舌白垢,氣短,脈軟弦。本虛標實,非兼顧不可。
白話文:
(這裡指的症狀)是肝氣上升導致頭暈,脾氣虛弱導致腹脹。當暑氣蒸騰,氣血受損時,要治療這些問題並不容易。舌苔發白,氣息短促,脈象細軟。這種情況既有虛症又有實症,所以治療時必須兼顧虛實兩方面。
漂白朮(三錢),朱茯神(五錢),白芥子(一錢),炙雞金(三錢),橘紅(一錢),炒香棗仁(二錢),川通草(一錢),陳佛手(一錢),宋半夏(三錢),制南星(七分),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五加皮(三錢),炒穀芽(五錢,絹包)
右,氣營兩虛,火浮濕鬱,腰痠,面浮,心悸作悶,目花腹神疲,舌光,脈細軟。宜擇要調理。
白話文:
白朮(3錢)
朱茯苓 (5錢) 白芥子 (1錢) 炙雞金 (3錢) 橘紅 (1錢) 炒香棗仁 (2錢) 川通草 (1錢) 陳佛手 (1錢) 宋半夏 (3錢) 制南星 (7分) 石決明 (1兩,鹽水炒,先煮) 五加皮 (3錢) 炒穀芽 (5錢,用紗布包)
川石斛(三錢),朱茯神(五錢),杜仲(二錢,鹽水炒),生穀芽(五錢,包),橘白(一錢),炒香棗仁(三錢五分),大腹絨(三錢五分),靈磁石(三錢,生,先煎),鹽半夏(三錢五分),生蛤殼(七錢,先煎),陳佛手(一錢)
右,肝脾不調,脘脹,面浮脂腫,脈濡左較大。擬疏和並進。
白話文:
四川石斛(15克)
茯苓(25克)
杜仲(10克,用鹽水炒過)
生麥芽(25克,包成包)
橘子皮(5克)
炒香棗仁(17.5克)
豬肚(17.5克)
磁石(15克,生用,先煎)
鹽半夏(17.5克)
生牡蠣殼(35克,先煎)
陳皮(5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白蔻仁(七分),杜仲(三錢),煅瓦楞粉(一兩,包),沉香曲(三錢),炒穀芽(五錢,絹包),陳麥柴(三錢)
白話文:
-
旋覆花:三錢五分(用紙包住)
-
白蔻仁:七分
-
杜仲:三錢
-
煅瓦楞粉:一兩(用紙包住)
-
沉香曲:三錢
-
炒穀芽:五錢(用絹布包住)
-
陳麥柴:三錢
右,肝病積久,暗吸腎水,水虛無以養木,其氣橫肆無制,耳鳴心蕩,灼熱,胃呆,食後易吐,背絡酸脹,體虛病繁。擬標本兩治。近感風寒,法當先治,以分病有新舊。
白話文:
右邊,肝病纏綿已久,暗中吸取腎水,腎水虛弱無法滋養肝木,肝氣橫行肆虐不受控制,導致耳鳴、心悸、灼熱、胃氣呆滯、食後易吐,背部經絡酸脹,體質虛弱,疾病繁多。打算兼治標、本。最近又受風寒,按理應先治療風寒,以區分新舊病症。
霜桑葉(三錢),旋覆花(三錢五分,包),靈磁石(三錢,先煎),炒香棗仁(三錢五分),苦杏仁(三錢),煅瓦楞粉(一兩,包),北秫米(四錢,包),絲瓜絡(三錢),象貝(三錢),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鹽半夏(三錢),首烏藤(四錢),霜寄生(四錢),生穀芽(五錢)
白話文:
- 桑葉(3錢)
- 旋覆花(3.5錢,包煎)
- 磁石(3錢,先煎)
- 炒棗仁(3.5錢)
- 苦杏仁(3錢)
- 煅瓦楞粉(1兩,包煎)
- 秫米(4錢,包煎)
- 絲瓜絡(3錢)
- 象貝(3錢)
- 石決明(1兩,鹽水煅,先煎)
- 鹽半夏(3錢)
- 首烏藤(4錢)
- 霜寄生(4錢)
- 生穀芽(5錢)
右,肝臟疏泄有餘,腎經收攝不足,水虧木旺,氣機橫肆入絡,時脹時痛,時發熱,耳鳴,心嘈胃呆。宜擇要治之。
白話文:
這種情況是:肝臟疏泄能力過強,腎臟收斂能力不足,身體的「水」元素不足,「木」元素過於旺盛。氣機橫行於經絡之中,時而脹痛,時而發熱,還伴有耳鳴、心煩、胃部不適。在治療時應選擇重點進行調理。
歸身(三錢五分),白芍(三錢五分,同炒),靈磁石(四錢,生,先煎),鴨血拌絲瓜絡(三錢),料豆衣(三錢),鹽半夏(三錢五分),朱拌抱木茯神(四錢),丹皮(三錢五分,鹽水炒),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棗仁(三錢五分,上川連三分同炒),首烏藤(四錢),桑寄生(四錢),鱉甲心(五錢,水炙,先煎),炒穀芽(包,五錢)
白話文:
歸身(17.5克),白芍(17.5克,同炒),生靈磁石(20克,先煎),鴨血拌絲瓜絡(15克),料豆衣(15克),鹽半夏(17.5克),朱拌抱木茯神(20克),鹽水炒丹皮(17.5克),鹽水煅石決明(50克,先煎),棗仁(17.5克,加 1.5克上川連子同炒),首烏藤(20克),桑寄生(20克),水炙鱉甲心(25克,先煎),炒穀芽(裝入紗布,25克)
又後診:烏骨雞,須白絲毛一隻(男雌,女雄,所能長者,溺倒,泡去毛,用銅刀剖腹,只留內金,餘件盡去之。)大熟地(四兩),制首烏(四兩),二味入雞腹內,用陳紹酒一斤,加井花水數碗,入瓦罐內,炭火煮,如汁少,再加井花水煮至雞肉漸熟爛,再以文火煮至爛極,去其骨,俟汁水乾,再同下末子藥,打和為丸。
白話文:
另外,診斷後:烏骨雞,一隻要有白色的雞毛(雄雞配雌雞,雌雞配雄雞,選擇能夠長大的,溺斃,拔去羽毛,用銅刀剖開腹部,只留下雞內金,其餘部分全部去除。)大熟地黃(四兩),制何首烏(四兩),這兩種藥材放入雞腹中,加入陳年紹興酒一斤,再加幾碗井水,放入瓦罐中,用炭火燉煮,如果湯汁少了,再加井水燉煮至雞肉逐漸熟爛,然後用小火燉煮至雞肉非常爛,去掉骨頭,等到湯汁乾了,再放入以下研磨成末的藥材,攪拌均勻製成丸藥。
末子藥方附下:潞黨參(三兩,鹽水炒),鱉甲膠(二兩),杜仲(三兩),宋半夏(一兩),歸身(一兩五錢,土炒),龜板膠(二兩),川斷(三兩,鹽水炒),丹皮(二兩,鹽水炒),白芍(一兩五錢),上於術(一兩五錢,泔水浸透),茯苓(四兩,鹽水炒),遠志肉(七錢,去心)
白話文:
中藥配方:
- 潞黨參 三兩,用鹽水炒製
- 鱉甲膠 二兩
- 杜仲 三兩
- 宋半夏 一兩
- 歸身 一兩五錢,用土炒製
- 龜板膠 二兩
- 川斷 三兩,用鹽水炒製
- 丹皮 二兩,用鹽水炒製
- 白芍 一兩五錢
- 上於術 一兩五錢,用淘米水浸透
- 茯苓 四兩,用鹽水炒製
- 遠志肉 七錢,去心
上藥十二味,各為淨末收,雞肉同藥一併拌和,同搗為丸。丸如細綠豆大。每服三錢開水送下,傍晚能再服三錢尤妙。
右,腎不攝肝,肝火不潛,兩耳失聰,鳴響不已,頭痛心蕩,本虛標實,未易奏效。
白話文:
將十二種中藥材磨成細粉,與雞肉一起拌勻搗成小丸子,每顆大約如小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送服。若能在傍晚時再服用三錢,效果更佳。
細生地(四錢,炒),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炒香穀芽(三錢五分),橘白(一錢),炙鱉甲(四錢,先煎),生磁石(四錢,先煎),抱木茯神(四錢),鹽半夏(三錢五分),左牡蠣(一兩,鹽水煅,先煎),白芍(三錢五分),丹參(三錢五分),炒穀芽(五錢,包),耳聾左慈丸(三錢,吞服)
白話文:
細生地(12克,炒熟)
石決明(30克,用鹽水炒製,先煎)
炒香穀芽(10.5克)
橘白(3克)
炙鱉甲(12克,先煎)
生磁石(12克,先煎)
茯苓(12克)
鹽半夏(10.5克)
左牡蠣(30克,用鹽水炒製,先煎)
白芍(10.5克)
丹參(10.5克)
炒穀芽(15克,用布包起來)
耳聾左慈丸(9克,吞服)
復診:兩耳失聰,鳴響不已,偏右頭痛,心蕩,鼻塞,脈軟弦。肝肺升降不和,病纏日久,延恐積虛成損,積損成怯。
白話文:
再次就診:兩耳失聰,耳鳴不止,偏右側頭痛,心神不寧,鼻塞,脈象細軟。肝臟和肺臟氣血運行失調,病症持續時間較長,擔心時間一長會虛弱受損,進一步導致畏縮膽小的症狀。
潞黨參(三錢五分,直劈,鹽水炒),制首烏(四錢),炒香棗仁(三錢五分),川斷(三錢,鹽水炒),大生地(四錢,海蛤粉拌),生牡蠣(一兩,鹽水煅,先煎),茯神(四錢,辰拌),沙苑子(三錢,鹽水炒),大熟地(四錢,春砂末拌),鱉甲心(四錢,鹽水炙,先煎),鹽半夏(三錢五分),靈磁石(四錢,生,先煎),黑歸脾丸(三錢,絹包)
左,肝膽痰熱上亢,神機不靈,語言易頓,夜少熟睡,驚惕,脈弦數。宜鎮肝滌痰為治。
白話文:
潞黨參(10.5克,切成薄片,用鹽水炒)
制首烏(12克)
炒香棗仁(10.5克)
川斷(9克,用鹽水炒)
生地黃(12克,加海蛤粉拌勻)
生牡蠣(30克,用鹽水煅,先煎)
茯神(12克,用辰拌勻)
沙苑子(9克,用鹽水炒)
熟地黃(12克,加春砂末拌勻)
鱉甲心(12克,用鹽水炙,先煎)
鹽半夏(10.5克)
靈磁石(12克,生用,先煎)
黑歸脾丸(9克,用絹包)
硃砂安神丸(四錢,絹包),連翹(三錢),白金丸(一錢,吞服),陳膽星(七分),生石決明(一兩,先煎),竹茹(三錢),鹽半夏(三錢),煅礞石(一錢,絹包),抱木茯神(四錢),竺黃片(三錢),黑山梔(三錢)
白話文:
藥方:
- **硃砂安神丸:**4錢,用絹布包住
- **連翹:**3錢
- **白金丸:**1錢,直接吞服
- **陳膽星:**7分
- **生石決明:**1兩,先煎
- **竹茹:**3錢
- **鹽半夏:**3錢
- **煅礞石:**1錢,用絹布包住
- **抱木茯神:**4錢
- **竺黃片:**3錢
- **黑山梔:**3錢
右,脈軟弦,胃陽式微,不復用事,食入則脘脹格拒,必吐清涎酸苦膩末,始得爽快。舌白,小溲不利,大便尚通,元氣因病所損。擬宗昔賢苦以降之,辛以通之,佐以利痰清膈,勿以燥烈劫陰也。
白話文:
右手寸口脈象:脈搏柔軟而細長,胃陽虛弱,功能不再正常運作,進食後會出現胃脹滿阻隔的感覺,必須嘔吐出清澈、酸苦、油膩的液體後,才會感到舒暢。舌苔發白,小便不利,大便尚能通暢,元氣因疾病而損傷。擬用前人治療方法,以苦味藥材降逆,辛味藥材通暢,再佐以化痰清膈的藥材,避免使用燥熱藥物,以免傷及陰液。
薑製川連,鹽半夏,牡蠣粉,橘白,烏梅肉,竹茹,瓜蔞皮,川石斛,白芍,煅瓦楞粉,茯神,綠萼梅
幼,脘痛陣作,便通,納如常,延防疳積。宜肝脾兩治。
白話文:
生薑、川連翹、鹽漬半夏、牡蠣粉、橘子皮、烏梅肉、竹茹、瓜蔞皮、川石斛、白芍藥、煅燒瓦楞粉、茯苓、綠萼梅
蘇梗(三錢五分),六曲(四錢),使君子(三錢五分,炒),廣木香(一錢),金鈴子(三錢五分,炒),炙雞金(三錢,去垢),五穀蟲(一錢,焙),青皮(一錢),延胡索(三錢五分,炒),大腹皮(三錢,洗),楂炭(三錢五分),炒穀芽(五錢,包)
左,陰分不足,氣火易升,面赤戴陽,心中膽怯不寧,少寐驚惕,脈軟弦,舌黃垢。宜鎮肝滌痰。
白話文:
-
蘇梗:3.5錢
-
六曲:4錢
-
使君子:3.5錢(炒製)
-
廣木香:1錢
-
金鈴子:3.5錢(炒製)
-
炙雞金:3錢(去除沉渣)
-
五穀蟲:1錢(烘烤)
-
青皮:1錢
-
延胡索:3.5錢(炒製)
-
大腹皮:3錢(洗淨)
-
楂炭:3.5錢
-
炒穀芽:5錢(包覆)
硃砂安神丸(三錢,包),白金丸(一錢,包),竺黃片(三錢),煅礞石(三錢五分,先煎),生石決明(一兩,先煎),指迷茯苓丸(四錢,包),遠志(一錢,去心),鹽半夏(三錢),朱連翹(三錢),竹茹(三錢),丹參(三錢),炒穀芽(五錢,包)
右,頭暈,胸悶,舌白,腹中不適,氣機攻撐,心嘈不思食,脈軟弦。肝脾同病。擬擇要治之。
白話文:
硃砂安神丸(3錢,包藥紙)
白金丸(1錢,包藥紙)
竺黃片(3錢)
煅礞石(3錢5分,先煎)
生石決明(1兩,先煎)
指迷茯苓丸(4錢,包藥紙)
遠志(1錢,去心)
鹽半夏(3錢)
朱連翹(3錢)
竹茹(3錢)
丹參(3錢)
炒穀芽(5錢,包藥紙)
石決明(二兩,生,先煎),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炒香棗仁(三錢五分,包),六曲(四錢),靈磁石(四錢,生,先煎),煅瓦楞粉(一兩五錢),茯神(四錢,辰砂拌),炙雞金(三錢,去垢),生牡蠣粉(一兩,包),陳佛手(三錢五分),遠志(一錢,去心),綠萼梅(三錢五分,去蒂),《醫統》沉香化氣丸(四錢,絹包)
白話文:
- 決明子(100 克,生,先煎)
- 旋覆花(17.5 克,包裹)
- 炒棗仁(17.5 克,包裹)
- 六曲(20 克)
- 天然磁鐵(20 克,生,先煎)
- 煅燒過的瓦楞土粉(75 克)
- 茯苓(20 克,拌入硃砂)
- 炙雞內金(15 克,去除雜質)
- 生牡蠣粉(50 克,包裹)
- 陳皮(17.5 克)
- 遠志(5 克,去除心)
- 青梅(17.5 克,去除蒂)
- 《醫統》記載的沉香化氣丸(20 克,用紗布包裹)
右,素體陰虛肝旺,復加畏於服藥,致表邪逗留,背寒灼熱,頭重胸悶,脈小弦數,舌糙白。口乾,納呆,少寐,大便燥結不暢,小溲熱,少腹瘕氣撐脹。經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地,邪不去,虛更甚。擬先去其邪,稍參其本,候高明政之
白話文:
這名患者體質本就陰虛肝火旺盛,再加上害怕吃藥,導致表邪不去,背部發寒發熱,頭重胸悶,脈象細小弦急,舌苔粗糙發白。口乾,食慾不振,睡眠質量差,大便乾燥不通暢,小便發熱,小腹部有脹氣。經書上說:邪氣聚集的地方一定是最虛弱的地方。最虛弱的地方就是邪氣藏身之地。邪氣不去,虛弱的情況就會更加嚴重。我打算先去除邪氣,再慢慢調補元氣,等待病情好轉再進一步治療。
歸身(二錢,炒),宋半夏(三錢五分),石決明(一兩五錢,煅,先煎),赤芍(三錢),象貝(四錢,去心),連翹(三錢),青蒿(二錢),枳殼(三錢五分),朱茯神(四錢),淡芩(三錢五分,炒),竹茹(三錢),車前子(四錢,包),省頭草(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五錢,包)
白話文:
桂枝(二錢,炒過)
半夏(三錢五分,宋代產的)
決明子(一兩五錢,煅燒過,先煎)
赤芍藥(三錢)
象貝(四錢,去掉中間的芯)
連翹(三錢)
青蒿(二錢)
枳殼(三錢五分)
茯神(四錢,紅色的)
炒黃芩(三錢五分,炒過)
竹茹(三錢)
車前子(四錢,包起來)
省頭草(三錢五分)
煅燒過的瓦楞紙粉(一兩五錢,包起來)
右,肝病積久,下吸腎水,水虛無以制木,其氣橫肆不定,乘胃則泛吐酸水;乘脾則脹,中阻則脘痛。時易惡寒,形浮,心中懊惱,莫可名狀,脈軟弦。擬標本兩治之。同守之世兄議方:
白話文:
長期肝病會導致腎水向下流失,腎水不足無法控制肝木,肝氣橫行不定,上犯胃部會出現反酸嘔吐;侵犯脾臟會導致腹脹;阻滯中央部位會引起胃脘部疼痛。常常感到畏寒,身體浮腫,心中煩躁不安,無法形容,脈象綿軟細長。建議採取標本兼治的治療方法。同守前輩擬定的處方如下:
歸身(二錢,土炒),橘白(一錢),酸棗仁(三錢五分,上川連四分同炒),烏龍丸(三錢,絹包),白芍(三錢),鹽半夏(三錢),朱茯神(五錢),大腹皮(三錢,洗),生牡蠣粉(一兩,包),竹茹(三錢,水炒),廣鬱金(三錢五分),瓦楞粉(一兩五錢,醋煅,包),綠萼梅瓣(一錢)
白話文:
歸身(3 克,炒熟)
橘紅 (1.5 克) 酸棗仁 (5.25 克,與川連 0.6 克同炒) 烏龍丸 (4.5 克,包裹) 白芍 (4.5 克) 鹽水半夏 (4.5 克) 朱茯神 (7.5 克) 大腹皮 (4.5 克,洗淨) 生牡蠣粉 (15 克,包裹) 竹茹 (4.5 克,炒熟) 廣鬱金 (5.25 克) 瓦楞粉 (22.5 克,醋炒,包裹) 綠萼梅瓣 (1.5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