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痧痘門 (1)

回本書目錄

痧痘門 (1)

1. 痧痘門

,昨起寒熱咽痛,痧子隱約,脈細數,口乾。邪大方欲交透,陰分先已枯乏。殊非尋常表症可比,不可泛視。

白話文:

左邊這位患者,從昨天開始出現寒熱、咽喉疼痛,隱約還能看到痧點,脈象細而快,嘴巴乾渴。邪氣強盛,想要深入體內,而陰液已經先因熱邪而消耗殆盡。這絕不是平常的表症可以相比的,不能輕視。

真風斛(四錢),枇杷葉(三錢,去毛筋,包),朱燈芯(三分),扁豆衣(三錢),朱茯苓(四錢),赤芍(三錢五分),甘中黃(三錢五分),生蛤殼(六錢,先煎),桑葉(三錢五分),土貝(去心,三錢),馬勃(七分,包),蟬衣(一錢)

白話文:

真風斛(12克),枇杷葉(9克,洗淨去除葉脈和梗,用紗布包好),朱燈芯(1克),扁豆衣(9克),朱茯苓(12克),赤芍藥(10.5克),甘草(10.5克),生蛤殼(18克,先煎),桑葉(10.5克),土貝母(去心,9克),馬勃(2.1克,用紗布包好),蟬衣(3克)

,溫邪濁毒,乘勞而發,身熱兩日,丹痧隱約,面部較顯,咽關紅腫起腐,舌苔黃垢,不甚渴飲,脈弦數不暢。素來陰氣雖薄,一派溫邪夾痰濁交黏中焦。急須存陰之中而以透達治之。

白話文:

左某,由於過度勞累,體內邪熱濁毒趁機發作,導致發燒兩天,皮膚上出現隱約可見的紅色斑點,臉上症狀較明顯,咽喉紅腫發炎,舌苔黃膩,口渴不甚,脈象弦細而數,不通暢。患者體質偏陰虛,夾雜溫邪和痰濁,導致中焦濕熱黏滯。治療上需要同時滋陰和清熱通絡。

真風斛(四錢),桑葉(三錢五分),赤芍(三錢五分,炒),金銀花(四錢),前胡(三錢五分),枇杷葉(三錢,去毛筋,包),土貝(三錢,杵),朱連翹(三錢),牛蒡(三錢),元參(三錢),甘中黃(三錢五分),辰燈芯(三分)

白話文:

  • 真風斛:4 錢

  • 桑葉:3 錢 5 分

  • 赤芍藥(炒):3 錢 5 分

  • 金銀花:4 錢

  • 前胡:3 錢 5 分

  • 枇杷葉(去毛刺,包起):3 錢

  • 土貝母(搗碎):3 錢

  • 朱連翹:3 錢

  • 牛蒡:3 錢

  • 元參:3 錢

  • 甘草黃(甘草和黃芩各半):3 錢 5 分

  • 辰燈芯:3 分

,病前勞乏不寐,少陰之氣先傷,陽明厲毒竊發,身熱三日,密布丹痧,咽關腫腐哽痛,脘悶形寒,大便欲泄,舌苔黃,脈弦數。唯素體陰氣極薄,溫邪厲毒阻中,欲達未達,恐化燥昏陷。

白話文:

患者在發病之前過度勞累導致失眠,導致少陰之氣受傷,而陽明之氣的毒邪得以趁機發作,導致發燒三日,身上密佈紅色斑點,咽喉腫脹腐爛,疼痛難忍,腹部悶痛,肢體發冷,大便稀溏,舌苔發黃,脈象弦而數。但由於患者素體陰氣極為薄弱,毒邪阻滯胸中,欲發而未發,擔心會轉化為燥熱神昏和虛弱衰竭的症狀。

真風斛(四錢),赤芍(三錢,炒),薄荷(三錢五分,後下),甘中黃(三錢五分),桑葉(三錢五分),象貝(三錢),朱連翹(四錢),白前(三錢五分),牛蒡(三錢,研勻),萊菔子(三錢,炒),馬勃(一錢),赤苓(三錢五分),枇粑葉(三錢,去毛筋,包)

白話文:

苦杏仁(4 錢),赤芍藥(3 錢,炒過),薄荷(3 錢 5 分,最後加入),甘草(3 錢 5 分),桑葉(3 錢 5 分),象貝(3 錢),硃砂連翹(4 錢),白扁豆(3 錢 5 分),牛蒡子(3 錢,研磨成粉),萊菔子(3 錢,炒過),馬勃(1 錢),赤靈芝(3 錢 5 分),枇杷葉(3 錢,去掉絨毛和葉脈,包裹起來)

又方:頃投劑後,面部痧子較顯,身熱似衰,但喉關腫勢不退,舌苔白垢,脘窒腹鳴,脈弦。表分未解,濁阻中焦。姑擬泄肺化痰,以宣透上焦。

白話文:

另外一個治療方案:服用藥物後,臉上的痧點較明顯,體熱似乎減退,但喉嚨腫脹的情況沒有消退,舌苔上呈現白色汙垢,胃部感到悶脹,腹部有聲音,脈搏弦緊。表示表證尚未解除,痰濁阻滯在中焦。先考慮宣洩肺氣化解痰液,以疏通上焦。

原金斛(四錢,先煎),白前(三錢五分),萊菔子(三錢,炒),薄荷(三錢五分),白杏仁(三錢),大腹皮(三錢五分),枇杷葉(三錢,去毛筋,包),象貝(四錢),赤芍(三錢),通草(一錢)

又方:表熱較衰,痧子漸回,喉關白腐也退,而紫腫依然如昨,舌苔邊炎絳,脈弦數。邪戀陰傷,治宜兼顧。

白話文:

金斛(4 錢,先煎)

白前(3.5 錢)

萊菔子(3 錢,炒過)

薄荷(3.5 錢)

白杏仁(3 錢)

大腹皮(3.5 錢)

枇杷葉(3 錢,去掉葉毛和葉脈,用紗布包起來)

象貝(4 錢)

赤芍(3 錢)

通草(1 錢)

真風斛(四錢),銀花(二錢五分),赤芍(三錢,炒),細生地(四錢,切),元參(四錢,鹽水炒),連翹(三錢,辰拌),大腹皮(三錢五分),辰燈芯(三分),桑葉(三錢五分),土貝(三錢,去心杵),竹捲心(三錢),川通草(一錢),枇杷葉(四錢,去毛筋,包),石決明(五錢,煅,先煎),甘中黃(二錢)

白話文:

真風斛(20 克)

銀花(12.5 克)

赤芍藥(15 克,炒)

細生地(20 克,切片)

元參(20 克,鹽水炒)

連翹(15 克,與辰砂混合)

大腹皮(17.5 克)

辰燈芯(1.5 克)

桑葉(17.5 克)

土貝母(15 克,去心搗碎)

竹捲心(15 克)

川通草(5 克)

枇杷葉(20 克,去除絨毛和葉脈,包裹)

石決明(25 克,煅製,先煎)

甘草(10 克)

,痧子三日,面部見而不多,壯熱煩悶,神思躁擾,經事先期而至,舌絳,中苔黃,渴飲干惡,脈弦數。溫邪化熱傷營,慎防傳裡。

白話文:

如今,病症是痧子已持續三天。臉部出現痧點,但數量不多。症狀有壯熱、煩悶、神思躁動、月經提前來潮。舌頭絳紅,中層舌苔發黃。患者口渴,喝水後吐出。脈搏弦數。這是溫邪化熱,傷及營血的症狀。需要謹慎防範邪氣傳入體內。

桑葉(三錢五分),鮮石斛(四錢),銀花(三錢五分),枳殼(三錢五分),丹皮(三錢五分),元參(四錢),連翹(三錢,辰拌),竹茹(三錢五分),赤芍(三錢,炒),石決明(六錢,先煎),象貝(三錢,去心),白茅根(一兩,去心)

又方:昨宵安隱,今痧子漸回,舌苔轉光紅,脈弦數。陰薄火熾,變遷易易,未可忽。

白話文:

桑葉(21克),新鮮石斛(24克),金銀花(21克),枳殼(21克),丹皮(21克),元參(24克),連翹(18克,用辰砂炒製),竹茹(21克),赤芍(18克,炒製),石決明(36克,先煎),象貝(18克,去中心),白茅根(60克,去中心)

鮮石斛(三錢),石決明(四錢),竹茹(三錢五分),象貝(四錢,去心),桑葉(三錢五分),元參(三錢,鹽水炒),連翹(三錢,辰拌),銀花(三錢五分),丹皮(三錢五分),知母(三錢,鹽水炒),赤芍(三錢,炒),通草(一錢)

白話文:

鮮石斛(15克),石決明(20克),竹茹(17.5克),象貝(20克,去心),桑葉(17.5克),元參(15克,鹽水炒),連翹(15克,辰砂拌),銀花(17.5克),丹皮(17.5克),知母(15克,鹽水炒),赤芍(15克,炒),通草(5克)

又方:痧子面部漸回,喉關白腐退而紅腫尚甚,覺哽咽,舌絳紅刺,脈弦數。經事先期而至,營液邪火消爍,最易熱入血室之慮。擬以養營泄熱法。

白話文:

另一種方劑:

面部的痧子逐漸消退,喉嚨的白腐爛肉退了,但仍然腫得很厲害,感到有東西哽在喉嚨,舌頭是深紅色的,脈搏弦而數。月經提前來潮,營液和邪熱已經消耗,最容易出現熱侵入血室的危險。建議使用養營瀉熱的方法。

鮮石斛(三錢),赤芍(三錢,炒),桑葉(三錢五分),滁菊(三錢五分),細生地(三錢),竹茹(三錢五分),枇杷葉(三錢,去毛筋,包),象貝(三錢,去心),元參(四錢,鹽水炒),朱連翹(三錢),石決明(五錢,先煎),銀花(一錢五分)

白話文:

石斛(30 克)

赤芍藥(30 克,炒過)

桑葉(35 克)

滁菊(35 克)

生地黃(30 克)

竹茹(35 克)

枇杷葉(30 克,去毛和葉柄,包起來)

象貝母(30 克,去心)

元參(40 克,用鹽水炒過)

朱連翹(30 克)

決明子(50 克,先煎)

銀花(15 克)

又方:痧子已回,身熱亦衰,經事先期而行,肝陽升動,頭暈耳鳴,神疲不安寐,關節痛,脈弦數,舌絳滿刺。咽腫較消,溫邪化熱傷營,胃陰日損,木火上升,尤易起波。

白話文:

另一種病情:斑痧症狀已經消退,身體發熱情況也減弱,但月經卻提前來潮,表示肝陽上亢,出現頭暈、耳鳴、精神疲乏、失眠、關節疼痛,脈象弦數,舌質紅絳刺滿。咽喉腫脹略微消退,這是因為溫熱邪氣化熱傷及血津,導致胃陰逐漸虧損,肝火上升,更容易出現波動起伏。

鮮石斛(三錢),丹皮(三錢五分),銀花(一錢五分),朱茯神(四錢),元參(四錢),知母(三錢五分),竹茹(三錢五分),桑葉(三錢五分),細生地(三錢),赤芍(一錢五分,炒),石決明(四錢,先煎),干菊(一錢)

,痧子隱約,喘咳壯熱,脈數,便泄。邪厲深重,防厥閉陡變,十分危險,幸勿忽。

白話文:

鮮石斛(15克)

丹皮(17.5克)

銀花(7.5克)

朱茯神(20克)

元參(20克)

知母(17.5克)

竹茹(17.5克)

桑葉(17.5克)

生地黃(15克)

炒赤芍(7.5克)

石決明(20克,先煮)

杭菊花(5克)

淡豆豉(三錢),蟬衣(七分,去頭足),川石斛(四錢),萊菔子(五錢,炒研),甜葶藶(四分,煅去心),牛蒡(三錢),前胡(三錢五分),紫貝齒(一兩,先煎),白前(三錢五分),赤芍(三錢),象貝(五錢,去心),枇杷葉(三錢,去毛筋),無價散(三錢五分,包),枳殼(三錢五分)

,暑濕熱蒸郁陽明,發為火丹,滿面赤,便利溲赤。火勢方張,急當清化泄降主之。

白話文:

淡豆豉(15克)

蟬蛻(3.5克,去除頭部和尾部)

川石斛(20克)

萊菔子(25克,炒後研磨)

甜葶藶(2克,煅燒並去除中心)

牛蒡(15克)

前胡(17.5克)

紫貝齒(50克,先煎煮)

白前(17.5克)

赤芍(15克)

象貝(25克,去除中心)

枇杷葉(15克,去除絨毛和葉脈)

無價散(17.5克,包紮)

枳殼(17.5克)

鮮生地(四錢),甘中黃(三錢五分,包),桑葉(三錢五分),玉泉散(三錢,包),黑山梔(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知母(三錢五分),銀花(三錢),鮮荷葉(一角),鮮蘆根(一兩)

,厲毒痰熱,蒸郁上焦,滿喉黑腐,腐肉堆起,併發紫黑斑,脈弦滑數。火勢燎原,謹防痰湧喘閉。

白話文:

生鮮地黃(40 克)

甘草心(35 克,包裹)

桑葉(35 克)

玉泉散(30 克,包裹)

黑山梔(35 克)

白蒺藜(40 克)

知母(35 克)

銀花(30 克)

生鮮荷葉(約 15 克)

生鮮蘆根(100 克)

細生地,鮮大青,苦杏仁,滑石,元參心,銀花,象貝,鮮蘆根,石決明,甘中黃,黑山梔,甜葶藶,陳金汁,鮮竹瀝

,爛喉丹痧,風火險證也。痧子甫透,邪已化火,滿喉全白,表熱脈數。喘厥驟變,易如反掌。

白話文:

  • 細生地:細辛之根莖

  • 鮮大青:新鮮的板藍根

  • 苦杏仁:苦杏仁核

  • 滑石:滑石粉

  • 元參心:元參的根

  • 銀花:金銀花的乾燥花蕾

  • 象貝:象貝殼

  • 鮮蘆根:新鮮的蘆根

  • 石決明:決明子的果實

  • 甘中黃:甘草的根莖

  • 黑山梔:山梔子的乾燥果實

  • 甜葶藶:葶藶的乾燥全草

  • 陳金汁:陳年金銀花的提取液

  • 鮮竹瀝:新鮮竹子的提取液

神犀丹(一粒,研末),鮮竹瀝(一兩五錢,二味調服),鮮生地(一兩,打),生石決明(一兩,先煎),連翹(三錢),白杏仁(五錢,去尖),甜葶藶(五分,焙去油),鮮蘆根(一兩,去節),甘中黃(三錢五分,包),土貝(五錢,去心),銀花(三錢)

白話文:

神犀丹(一粒,磨成粉)

新鮮竹瀝(150 克)

新鮮生地(100 克,打成汁)

生石決明(100 克,先煎)

連翹(30 克)

白杏仁(50 克,去尖)

甜葶藶(5 克,烘焙去除油脂)

新鮮蘆根(100 克,去節)

甘草(35 克,包紮)

土貝母(50 克,去心)

金銀花(30 克)

金鎖匙(三錢五分),生石膏(五錢,先煎),飛滑石

,丹痧甫回,喉腐較定,然餘毒內熾,顏面大腫甚,屬喘厥可危。

白話文:

金鎖匙(17.5克),生石膏(25克,先煎),飛滑石

桑葉(三錢五分),制蠶(三錢),忍冬藤(四錢),土貝(五錢),丹皮(三錢),角針(一錢),絲瓜絡(三錢五分),黑山梔(三錢),白蒺藜(四錢),白杏仁(四錢),生石決明(一兩,先煎),鮮竹瀝(二兩),鮮生地(一兩),鮮蘆根(二兩,去節)

,前年風痧後,餘邪入營,從腰背痛入足膝。纏綿已久,不易速解。

白話文:

桑葉 (3.5 錢),炒過的蠶蛾 (3 錢),忍冬藤 (4 錢),生石膏 (5 錢),丹皮 (3 錢),角針 (1 錢),絲瓜絡 (3.5 錢),黑山梔 (3 錢),白蒺藜 (4 錢),白杏仁 (4 錢),生石決明 (1 兩,先煎),鮮竹瀝 (2 兩),鮮生地黃 (1 兩),鮮蘆根 (2 兩,去掉關節部分)

全當歸,川牛膝,五加皮,生米仁,赤芍,豨薟草,粉萆薢,陳皮,白蒺藜,臭梧桐,川斷,絲瓜絡,桑枝

,喉風腫腐,寒熱咳嗽,風痧隱約不透,音閃轉重不可忽視。

白話文:

**全當歸:**全株當歸

川牛膝: 四川牛膝

五加皮: 五加皮植物的樹皮

生米仁: 生米粒

赤芍: 赤芍藥

豨薟草: 豨薟草

粉萆薢: 粉萆薢

陳皮: 陳化的橘皮

白蒺藜: 白蒺藜(又稱草決明)

臭梧桐: 臭梧桐(又稱臭椿)

川斷: 四川斷續草

絲瓜絡: 絲瓜的內膜

桑枝: 桑樹枝

桑葉(三錢),薄荷(七分,後下),馬勃(七分),通草(一錢),白杏仁(四錢),赤芍(三錢五分),甘中黃(一錢,包),白前(三錢五分)

白話文:

桑葉(15克),薄荷(3.5克,最後加入),馬勃(3.5克),通草(5克),白杏仁(20克),赤芍(17.5克),甘草(5克,包裹),白前(17.5克)

象貝(四錢),蟬衣(五分),赤苓(三錢),枇杷葉(四錢,去毛,包),金鎖匙(一錢)

,表熱甚壯,痧子隱約不透,咳嗽多嚏,涕濃,舌花白。風溫時氣鬱肺,最防痧縮變幻。

白話文:

象貝四錢,蟬衣五分,赤苓三錢,枇杷葉四錢(去毛,包),金鎖匙一錢。

左側,表面熱度很強,疹子隱約不出,咳嗽多噴嚏,鼻涕濃稠,舌苔白。風溫時疫郁結在肺,最需防範疹子收縮變化。

薄荷頭(後下,三錢五分),白前(三錢五分),枳殼(三錢五分),連翹(三錢),前胡(三錢五分),白杏仁(四錢),竹茹(三錢),紫菀(一錢),牛蒡子(勿研,三錢),象貝(四錢),赤芍(三錢五分),白蒺藜(炒去刺,四錢)

白話文:

薄荷葉(三錢五分),白前(三錢五分),枳殼(三錢五分),連翹(三錢),前胡(三錢五分),白杏仁(四錢),竹茹(三錢),紫菀(一錢),牛蒡子(不要研磨,三錢),象貝(四錢),赤芍藥(三錢五分),白蒺藜(炒熟去除刺,四錢)

蝸方:西河柳(三錢),櫻桃核(三錢),棉紗線(三錢),芫荽子(三錢),蘇葉(四錢),干浮萍(四錢)

白話文:

蝸方:

  • 西河柳:3 錢
  • 櫻桃核:3 錢
  • 棉紗線:3 錢
  • 芫荽子:3 錢
  • 蘇葉:4 錢
  • 乾浮萍:4 錢

水煎濃汁,布絞乾,□額部鼻尖,及兩手臂,不可著涼,亦不可太猛熱,更不可吃。

,痧火痘毒,蒸郁肺胃,舌下碎腐,喉關亦腐,痛楚妨食,痰多、音微閃。質小易起波瀾,未可忽視。

白話文:

用水煎煮製成濃稠的汁液,用布蘸取後絞乾,敷在額頭、鼻尖以及兩隻手臂上,注意不要讓身體受涼,也不要使汁液過於熱烈,更不能吞食。

對於小孩而言,因為痧火痘毒導致肺胃蒸郁,舌下出現腐爛,咽喉部位也發生腐蝕,會感到疼痛影響進食,並且伴有大量痰液、聲音沙啞。這種情況雖然看似輕微但容易迅速惡化,因此不可以掉以輕心。

桑葉(三錢),石決明(一兩,先煎),銀花(三錢),鮮蘆根(一兩,去節),丹皮(三錢五分),竹葉(三錢),甘中黃(一錢,包),枇杷露(一兩,溫服),連翹(三錢),黑山梔(三錢五分),飛中白(一錢,絹包)

世兄,痧火不淨,咽關腫脹。宜清化泄降。

白話文:

桑葉(4.5克),決明子(15克,先煎),金銀花(4.5克),鮮蘆根(15克,去掉節),丹皮(5.25克),竹葉(4.5克),甘草(1.5克,包裹起來),枇杷露(15克,溫服),連翹(4.5克),梔子(5.25克),飛滑石(1.5克,絹布包裹)

桑葉(三錢五分),白杏仁(四錢,去尖),茯苓(四錢),馬勃(七分,包),赤芍(三錢五分),象貝(四錢,去心),通草(一錢),白前(三錢五分),連翹(三錢),竹茹(三錢五分),橘白(一錢),枇杷露(一兩,溫服)

,痧後發熱兩旬余,咳嗽氣急。質小任重,不可再忽。

白話文:

桑葉(21克),白杏仁(24克,去掉尖端),茯苓(24克),馬勃(4.2克,包覆),赤芍(21克),象貝(24克,去掉內心),通草(6克),白前(21克),連翹(18克),竹茹(21克),橘白(6克),枇杷露(60毫升,溫服)

青蒿(三錢五分),象貝(四錢),十大功勞(三錢),瓦楞殼(一兩,煅,先煎),赤芍(三錢五分),橘白(一錢),川石斛(三錢),生穀芽(五錢),白杏仁(四錢),竹茹(三錢五分),川通草(一錢)

,痘毒流注,已結兩枚,不獨防其潰啟,且恐續竄不已。

白話文:


青蒿(17.5克),象貝(20克),十大功勞(17.5克),瓦楞殼(50克,煅燒,先煎),赤芍藥(17.5克),橘白(5克),川石斛(15克),生穀芽(25克),白杏仁(20克),竹茹(17.5克),川通草(5克)

歸身(三錢五分),忍冬藤(三錢),制甲末(三錢五分),桑枝(五錢),赤芍(三錢五分),絲瓜絡(三錢),連翹(三錢),黃獨子(三錢),土貝(四錢),白蒺藜(四錢),丹皮(三錢)

,爛喉痧餘毒熏蒸,表熱口乾骨痛,脈不大。非輕症,弗忽。

白話文:

歸身(17.5克),忍冬藤(15克),制甲末(17.5克),桑枝(25克),赤芍(17.5克),絲瓜絡(15克),連翹(15克),黃獨子(15克),土貝母(20克),白蒺藜(20克),丹皮(15克)

鮮桑葉(四錢),白蒺藜(四錢),薄荷(七分,後下),前胡(三錢五分),青蒿子(三錢五分),連翹(三錢),通草(一錢),鮮蘆根(二兩),赤芍(三錢五分),銀花(三錢),白杏仁(四錢),枇杷露(一兩,溫服)

,痧後邪火鬱肺,陣嗆氣急,脈數。防喘閉發厥。

白話文:

  • 鮮桑葉:4 錢
  • 白蒺藜:4 錢
  • 薄荷:7 分(後加入)
  • 前胡:3 錢 5 分
  • 青蒿子:3 錢 5 分
  • 連翹:3 錢
  • 通草:1 錢
  • 鮮蘆根:2 兩
  • 赤芍:3 錢 5 分
  • 銀花:3 錢
  • 白杏仁:4 錢
  • 枇杷露:1 兩(溫熱後服用)

尖碎溲,桑葉(三錢),生蛤殼(一兩,先煎),茯苓(四錢),川通草(一錢),白杏仁(四錢),冬瓜子(五錢),川石斛(三錢),枇杷露(一兩),象貝(三錢),生草(三分),竹茹(三錢五分)

,來熱痧子不湛,鼻部獨無,氣急、喉關紅,舌尖碎,溲少。溫屬深伏肺胃,防痧縮喘變,勿忽。

白話文:

藥方:

  • 尖碎石(適量)
  • 桑葉(3錢)
  • 生蛤殼(1兩,先煎)
  • 茯苓(4錢)
  • 川通草(1錢)
  • 白杏仁(4錢)
  • 冬瓜子(5錢)
  • 川石斛(3錢)
  • 枇杷露(1兩)
  • 象貝(3錢)
  • 生草(3分)
  • 竹茹(3錢5分)

薄荷(七分,後下),桑葉(三錢五分),赤芍(二錢),竹茹(三錢五分),蟬衣(五分),枇杷露(一兩,溫服),前胡(三錢五分),連翹(三錢),牛蒡子(三錢),象貝(四錢),白前(三錢五分),通草(一錢),白茅根(一兩,去心)

白話文:

薄荷(七分,最後加入)

桑葉(三錢五分)

赤芍藥(二錢)

竹茹(三錢五分)

蟬蛻(五分)

枇杷膏(一兩,溫熱後服用)

前胡(三錢五分)

連翹(三錢)

牛蒡子(三錢)

象貝(四錢)

白前(三錢五分)

通草(一錢)

白茅根(一兩,去除根莖)

□藥方:西河柳(三錢),櫻桃核(三錢),棉紗線(四錢),芫荽子(三錢),牛蒡子(三錢)

白話文:

藥方:

  • 西河柳:3 錢
  • 櫻桃核:3 錢
  • 棉紗線:4 錢
  • 芫荽子:3 錢
  • 牛蒡子:3 錢

以布二塊同煎,將布絞起,更迭□之,不可吃。

第二方:表熱不淨,痧子不透而還,咳嗽甚盛,痰多,喉關紅,舌碎溲少。熱熾於裡,最怕淹纏。

白話文:

用兩塊布一起煎煮,然後把布絞起來,交替使用,不可以吞食。

第二個處方:如果體表有熱且不乾淨,疹子不出而回陷,咳嗽非常嚴重,痰很多,喉嚨紅腫,舌頭有瘀斑,小便量少。體內的熱度非常旺盛,最怕的就是病情拖延。

桑葉(三錢),苦杏仁(四錢),前胡(三錢五分),銀花(三錢),枇杷葉(劇去毛,包,四錢),象貝(四錢),白前(三錢五分),飛中白(二錢五分,包),鼠黏子(三錢),生石決明(一兩,先煎),赤芍(三錢),鮮蘆根(一兩)

,痧子漸回,發熱漸退,鼻塞氣悶,口乾、喉關紅。溫邪痰熱,互居肺胃。宜清理主之。

白話文:

  • 桑葉(15克)

  • 苦杏仁(20克)

  • 前胡(17.5克)

  • 銀花(15克)

  • 枇杷葉(去除絨毛,包裹,20克)

  • 象貝(20克)

  • 白前(17.5克)

  • 飛中白(12.5克,包裹)

  • 鼠黏子(15克)

  • 生石決明(50克,先煎)

  • 赤芍(15克)

  • 鮮蘆根(50克)

桑葉(三錢),生石決明(一兩,先煎),連翹(三錢),茯苓(四錢),白杏仁(四錢),冬瓜子(七錢),赤芍(三錢五分),扁豆衣(三錢),象貝(四錢),竹茹(三錢),淡苓炭(一錢),通草(一錢),白茅根(一兩),枇杷露(一兩,溫服)

白話文:

  • 桑葉:3 錢

  • 生石決明:1 兩(先煎)

  • 連翹:3 錢

  • 茯苓:4 錢

  • 白杏仁:4 錢

  • 冬瓜子:7 錢

  • 赤芍:3 錢 5 分

  • 扁豆衣:3 錢

  • 象貝:4 錢

  • 竹茹:3 錢

  • 淡苓炭:1 錢

  • 通草:1 錢

  • 白茅根:1 兩

  • 枇杷露:1 兩(溫服)

寶寶,表熱起,七日。熱不甚,痧子不綻,寐醒後煩躁,咽關紅碎,舌白,口乾痰多,脈數。溫邪痰熱互郁肺氣,防音閃驟變。

白話文:

寶寶,發熱七天。

發熱不嚴重,皮疹沒有完全發出來,睡醒後煩躁不安,嗓子發紅發痛,舌苔白色,口乾痰多,脈搏快速。

溫邪和痰熱互相影響肺氣,注意病情可能會突然惡化。

桑葉(三錢),枳殼(三錢五分),象貝(四錢),扁豆衣(三錢),前胡(三錢五分),竹茹(三錢),生石決明(一兩,先煎),茯苓(四錢),牛蒡子(三錢),赤芍(三錢),朱連翹(三錢),飛中白(一錢,包),枇杷葉(三錢,去毛筋,包),鉤勾(三錢)

白話文:

材料:

  • 桑葉:3 錢
  • 枳殼:3 錢 5 分
  • 象貝:4 錢
  • 扁豆衣:3 錢
  • 前胡:3 錢 5 分
  • 竹茹:3 錢
  • 生石決明:1 兩(先煮)
  • 茯苓:4 錢
  • 牛蒡子:3 錢
  • 赤芍:3 錢
  • 朱連翹:3 錢
  • 飛中白:1 錢(包)
  • 枇杷葉:3 錢(去除毛和筋,包)
  • 鉤勾:3 錢

,喉痧時疫,惡候也。當初起之時透不足以達其邪。刻已化火劫陰陰液受損。舌光紅無液,唇燥,脈弦數。喉間紅腫漸欲起腐,大廈閉、小溲少。邪熱厲毒,蟠踞肺胃,即防痧縮變幻,未可泛視。

白話文:

,指喉嚨發炎併發時疫症狀,是一種險惡的疾病。一開始邪氣入侵時,身體沒有足夠的力量將其排出。現在已經變成火邪劫奪陰液,導致陰液受損。舌頭光紅無津液,嘴脣乾裂,脈搏弦數。喉嚨腫紅並逐漸腐敗,小便量少,大便不通。邪熱毒素嚴重,盤踞在肺胃之中,容易出現中毒抽搐和病情變化,切不可輕視。

鮮金斛(一兩,打),紫貝齒(一兩,生杵,先煎),飛中白(三錢五分,包),桑葉(三錢),辰連翹(三錢),象貝(四錢,去心),丹皮(三錢),枳殼(三錢五分,切),銀花(三錢),生石決明(一兩五錢,先煎),竹茹(三錢),滑石(三錢),金鎖匙(三錢五分),鮮葦莖(一兩,去節),枇杷露(一兩,溫服)

,爛喉風腐甚大退,紅腫尚甚,痧子盈體,脈數。防縮,須透達之。

白話文:

鮮金斛(1 兩,敲碎)

紫貝齒 (1 兩,生杵,先煎) 飛中白 (3 錢 5 分,包裹) 桑葉 (3 錢) 辰連翹 (3 錢) 象貝 (4 錢,去除中心) 丹皮 (3 錢) 枳殼 (3 錢 5 分,切片) 銀花 (3 錢) 生石決明 (1 兩 5 錢,先煎) 竹茹 (3 錢) 滑石 (3 錢) 金鎖匙 (3 錢 5 分) 鮮葦莖 (1 兩,去除節點) 枇杷露 (1 兩,溫熱服用)

淡豆豉(三錢),前胡(三錢五分),芫荽子(三錢五分),制蠶(三錢),荊芥(三錢五分),蟬衣(七分),赤芍(三錢五分),馬勃(七分,包),防風(三錢五分),牛蒡(三錢),土貝(四錢)

白話文:

淡豆豉(15克),前胡(17.5克),芫荽子(17.5克),制蠶(15克),荊芥(17.5克),蟬衣(3.5克),赤芍(17.5克),馬勃(3.5克,包)防風(17.5克),牛蒡(15克),土貝母(20克)

左第一方(此方乃徐勤安所立,備錄閱之。因後來,吾師接手。):溫熱襲郁肺胃,喉關紅累密密;右咽起有白點,哽痛,舌黃脈浮數灼熱,泛惡胸腹紅暈,恐布丹痧。擬方候改。

白話文:

患者喉嚨紅腫,佈滿密密麻麻的小紅點,咽喉部位還有白色斑點,感到哽咽疼痛,舌頭發黃,脈搏浮數而灼熱,伴隨噁心、胸腹發紅等症狀,疑似丹痧。需觀察病情後再決定用藥。

經霜桑葉(三錢),金石斛(三錢,切,先煎),橘白(一錢),朱連翹(三錢),薄荷(七分,後下),西赤芍(三錢),板藍根(三錢),鮮蘆根(一兩,去節),白蒺藜(三錢,炒去刺),土貝母(三錢,去心),金鎖匙(一錢),竹茹(三錢五分),嫩前胡(七分)

白話文:

  • 霜打的桑葉(3錢)
  • 金石斛(3錢,切碎,先煎)
  • 橘子皮(1錢)
  • 朱連翹(3錢)
  • 薄荷(7分,後下)
  • 西赤芍(3錢)
  • 板藍根(3錢)
  • 鮮蘆根(1兩,去除節)
  • 白蒺藜(3錢,炒熟後去除刺)
  • 土貝母(3錢,去除心)
  • 金鎖匙(1錢)
  • 竹茹(3錢5分)
  • 嫩前胡(7分)

左第二方(此方乃曹南生另所立):溫厲痰濕滯交結,樞機阻塞,胸脘不舒,痧點不透,喉關紫腫,稍有腐點不甚,哽痛口燥,少寐噁心,脈郁數不揚。病方鴟張,未敢泛視。同筱岩世伯議方,並請主裁。

白話文:

方劑二(此方為曹南生另立):溫熱邪氣、痰濕、氣滯互結,關節不通暢,胸口和胃部不舒服,痧點不透,喉嚨發紫腫脹,有輕微腐爛點但不嚴重,喉嚨痛,口乾,少眠,惡心想吐,脈象鬱結而急促但沒有力道。這個病狀很嚴重,不敢輕易診視。跟筱巖世伯討論方劑,並請他裁決。

薄荷(八分,後下),象貝(四錢,去心),銀花(三錢),真鬱金(三錢五分,磨沖),桑葉(三錢),枳殼(三錢五分),連翹(三錢,辰拌),紫貝齒(一兩,生杵,先煎),枇杷葉(三錢,去毛筋,包),竹茹(三錢),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白蒺藜(三錢,去刺),鮮蘆根(一兩,去節),野薔薇瓣(一錢)

白話文:

薄荷(8 分,煎煮後放入)

象貝(4 錢,挖去內臟)

銀花(3 錢)

真鬱金(3.5 分,研磨成粉)

桑葉(3 錢)

枳殼(3.5 分)

連翹(3 錢,辰時用露水拌勻)

紫貝齒(1 兩,生搗成碎末,先煎)

枇杷葉(3 錢,去除毛和葉脈,包裹煎煮)

竹茹(3 錢)

旋覆花(3.5 分,包裹煎煮)

白蒺藜(3 錢,去掉尖刺)

新鮮蘆根(1 兩,去掉節)

野薔薇花瓣(1 錢)

左第三方(此方乃馬筱岩所立):喉關紫腫如昨,白點較退,丹痧透而不暢,身熱入夜尤甚,干引飲,舌轉絳色,脈左遏數、右弦大。有時神情若昧,邪已化熱,尚見鬱蒸,深恐內犯。方候南兄政定,並請主裁。

白話文:

左邊第三個方子(這個方子是由馬筱巖開的):

喉嚨的腫脹和紫色的症狀和昨天一樣,白色的斑點稍有消退。口腔黏膜上出現紅色的血點,但是顏色透不出來,身體發熱到了晚上更加嚴重。口渴得很想喝水,舌頭變成了紅色,脈搏左邊的部位阻滯跳動得快,右邊的部位有力跳動得慢。

病人有時神志不清醒,表明風邪已經化熱,而且還有鬱熱的現象,擔心會深入體內。等候南兄確定方案,並請他做最終決定。

薄荷頭(八分,後下),鮮沙參(八錢),鮮金斛(四錢),金果欖(三錢五分),朱連翹(三錢),霜桑葉(三錢),粉丹皮(三錢五分),金鎖匙(一錢),焦山梔(三錢),白蒺藜(四錢,炒去刺),象貝(三錢,去心),淡元參(三錢),板藍根(三錢),枇杷露(四兩,野薔薇露溫服),竹茹(三錢五分),鮮蘆根(一兩,去節)

白話文:

薄荷葉(8克,最後加入)

新鮮的沙參(80克)

新鮮的金斛(40克)

金果欖(35克)

朱連翹(30克)

霜桑葉(30克)

粉丹皮(35克)

金鎖匙(10克)

焦山梔(30克)

白蒺藜(40克,炒過去除刺)

象貝(30克,去除貝殼)

淡元參(30克)

板藍根(30克)

枇杷露(4兩,用野薔薇露溫服)

竹茹(35克)

新鮮的蘆根(100克,去除節點)

左第四方(此方乃徐勤安所立):丹痧夾斑漸見透發,惟熱象仍屬余熾。舌轉光絳起刺,唇腐且腫,脈弦數,且不甚暢。陰虛之體最易劫陷。同勤翁議存陰滌燔法,候主裁。

白話文:

左邊第四劑方(這個方劑是徐勤安提出的):丹痧夾斑逐漸顯現出來,但熱象仍然屬於餘燼。舌頭轉為光亮紅色並長出刺點,嘴脣腐爛且腫脹,脈象弦細而急促,且不十分通暢。陰虛體質最容易虛損。我和勤翁商議採用保陰清熱的方法,等待您的決定。

香犀尖(六分,磨粉沖),桑葉(三錢五分),紫貝齒(二兩,生杵,先煎),川貝(三錢,去心),生石膏(八錢,先煎),丹皮(三錢五分),真玳瑁(四錢,先煎),象貝(三錢,去心),鮮生地(打),鮮金斛(先煎),元參(四錢,炒),知母(三錢),紅山梔(四錢,鹽水炒),花粉(三錢),鮮蘆根(二兩,去節),枇杷葉(廿片,去毛,包煎),銀花露(一斤,和水煎藥)

白話文:

現代

犀角尖(研成細末,六分,沖服),桑葉(三錢五分),紫河車(二兩,生搗,先煎),川貝(三錢,去心),生石膏(八錢,先煎),牡丹皮(三錢五分),真玳瑁(四錢,先煎),象貝(三錢,去心),生地黃(鮮品,打碎),金斛(鮮品,先煎),元參(四錢,炒制),知母(三錢),山梔子(四錢,用鹽水炒制),花粉(三錢),鮮蘆根(二兩,去掉節),枇杷葉(二十片,去掉毛,用紙包起來煎),銀花露(一斤,加水煎藥)

左第六方(此方乃徐勤安所立)(夜開):喉痧透而漸回,無如邪火燥陰。舌絳碎痛,唇腫起腐,煩躁心慌無緒,痰多帶血,目中妄見,脈象極弦極數。恐其痙厥險變。方候筱岩先生政之。

白話文:

上方是徐勤安醫生建立的(晚間服用):喉嚨發炎化膿已經逐漸好轉,但邪熱傷陰的症狀仍然存在。舌頭紅絳疼痛,嘴脣腫脹且有潰爛,心煩意亂、胸悶不安,痰多帶血,眼前幻視,脈象極其緊繃且快速。擔心會出現痙攣等危險變化。方劑由筱巖先生調整。

細生地(五錢),元參(五錢),竹葉(三錢),辰連翹心(三錢),鮮生地(一兩,洗打),天竺黃(三錢),真玳瑁(三錢,先煎),黛蛤散(一兩,絹包),羚羊角(三錢五分,鎊,先煎),黑山梔(三錢五分),石決明(二兩,生,先煎),丹皮(三錢五分),陳金汁(一兩,沖),鮮霍斛(一兩,杵先煎)

白話文:

生地(30克),生元參(30克),竹葉(18克),生辰連翹心(18克),鮮生地(60克,洗淨切片),生天竺黃(18克),真玳瑁(18克,先煎),黛蛤散(60克,包在絹布裡),生羚羊角(21克,研末,先煎),生黑山梔(21克),生石決明(120克,生用,先煎),丹皮(21克),陳金汁(60克,沖服),鮮霍斛(60克,搗碎,先煎)

左第七方(此方乃徐勤安所立):時癘爛喉丹痧,今交六日,邪熱內熾,擾動肝膽,蒸傷陰氣,神躁不寐,心慌自汗,唇焦目赤,舌糜、質紫絳少液,兩足酸楚,脈細弦數,痰中帶血。肺胃熱燔,勢屬燎原,深恐陰竭厥變之險同筱岩先生議方。

白話文:

左邊第七個方劑(此方為徐勤安所創):

時間已經過去了六天,瘟疫引起喉嚨腐爛、丹毒斑塊。邪熱之氣從內燃燒,擾亂肝膽,蒸傷了陰氣。神志躁動,無法入睡,心慌出汗,嘴脣乾裂,眼睛發紅,舌頭糜爛,顏色發紫發黑且津液稀少,兩足疼痛酸楚,脈搏細小、弦弦有力且數次,痰中帶血。肺胃熱火灼燒,勢頭像野火燎原,深怕陰氣耗盡危及生命,同筱巖先生商議方劑。

羚羊角(三錢,鎊,另煎),原生地(五錢),青黛拌天冬(三錢)元參心(鹽水焙辰砂拌,五錢),鮮霍斛(一兩,敲,先煎),鮮生地(一兩),蒼龍齒(一兩,生,先煎),小川貝(三錢,去心敲),鮮沙參(一兩),小川連(四分,重鹽水拌炒透),辰連翹心(三錢),竹捲心(四十支),真玳瑁(四錢,先煎),女貞子(三錢),生石決明(二兩,先煎),鮮竹瀝(一兩,衝入),鮮蘆根(二兩,去節),辰拌燈芯(一錢),夜交藤(一兩,三味煎湯代水)

白話文:

羚羊角(3錢,研成粉末,另行煎煮)

原生地(5錢)

青黛拌天冬(3錢)

元參心(用鹽水烘焙過的辰砂拌,5錢)

鮮霍斛(1兩,敲碎,先煎)

鮮生地(1兩)

蒼龍齒(1兩,生用,先煎)

小川貝(3錢,去心敲碎)

鮮沙參(1兩)

小川連(4分,用濃鹽水炒透)

辰拌連翹心(3錢)

竹捲心(40支)

真玳瑁(4錢,先煎)

女貞子(3錢)

生石決明(2兩,先煎)

鮮竹瀝(1兩,沖入藥液中)

鮮蘆根(2兩,去節)

辰拌燈芯(1錢)

夜交藤(1兩,與以上三味藥材一起煎煮當作水)

左第八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丹痧面部已回,胸次依然統片,神識恍惚,微夜不寐,目赤唇燥,手指抽搐。舌絳糙而起刺,脈弦數。陰氣大傷,深恐痙厥。同智涵老伯議方。候前診諸法家正之。

白話文:

沈筱山提出的第八方:

患者丹毒的面部已消退,但胸部仍有疼痛,精神恍惚,夜間失眠,眼睛發紅,嘴脣乾裂,手指抽搐。舌苔絳紅,粗糙且有刺狀突起,脈搏弦細而急促。患者陰氣嚴重受損,擔心發生痙攣。與智涵老伯一起商議藥方。在檢查前,改正前面醫師的診斷方法。

羚羊角(三錢,另煎),鮮竹瀝(一兩,沖),朱連翹(三錢),朱茯神(六錢),細生地(一兩),鮮沙參(五錢,杵),元參(五錢),知母(三錢),石決明(一兩半,先煎),濂珠粉(四分),鮮竹瀝(二兩,調溫先服)

白話文:

  • 羚羊角(3 錢,另煎)
  • 鮮竹瀝(1 兩,沖服)
  • 朱連翹(3 錢)
  • 朱茯神(6 錢)
  • 細生地(1 兩)
  • 鮮沙參(5 錢,搗碎)
  • 元參(5 錢)
  • 知母(3 錢)
  • 石決明(1.5 兩,先煎)
  • 濂珠粉(4 分)
  • 鮮竹瀝(2 兩,溫服)

左第九方(吾師方也。何以來此遲乎?病家之不早請耳!):陰涸於下,火炎於上,邪毒痰熱又從而擾之。脈左細數、右帶滑數,舌紅而紫,目不交睫,語不停聲,唇焦口爛。火狀不一而作,勢危矣。勉力圖維,以希天佑吉人,候同診諸高明再酌。

白話文:

我的老師左第九方(為什麼你來得這麼遲?應該是病人沒有早點請你吧!)

病人的下部陰液枯竭,上部火氣旺盛,邪毒、痰熱又乘虛而入,侵擾身體。脈搏左邊細小而數,右邊帶有潤滑感且數,舌頭又紅又紫色,眼睛睜得很大,話說個不停,嘴脣乾裂,口腔潰爛。火熱的症狀多種多樣,情況危急。我會盡力醫治,希望上天保佑好人,待和高明的醫生會診後再做進一步的決定。

元武版(七錢,水炙,先煎),元參(五錢),連心麥冬(三錢),大生地(水浸研如泥絞汁衝入藥罐,稍煎,二兩),知母(四錢),熟石膏粉(四錢,絹包),鮮霍斛(一兩,打如泥),朱連翹(三錢),石決明(一兩,鹽水炒,先煎),西洋參(三錢,生切),朱茯神(六錢),川貝母(三錢,去心勿研),上濂珠(三分),陳金汁(一兩),鮮竹瀝(二兩,三味調化溫服)

白話文:

  • 當歸(七錢,水烤,先煮)
  • 黃耆(五錢)
  • 連心麥冬(三錢)
  • 紅花地黃(水泡研磨成泥,搾汁倒入藥罐,稍煮,二兩)
  • 知母(四錢)
  • 生熟石膏粉(四錢,用紗布包住)
  • 鮮白芨(一兩,打碎成泥)
  • 朱連翹(三錢)
  • 炒石決明(一兩,用鹽水炒,先煮)
  • 西洋參(三錢,生切)
  • 朱茯神(六錢)
  • 川貝母(三錢,去心,不要研磨)
  • 上品珍珠(三分)
  • 陳金汁(一兩)
  • 鮮竹瀝(二兩,這三味藥拌勻溫服)

左第十方(吾師方):陰涸火炎,危殆已極。昨日几几沉脫,今得脈狀,尚能如昨,症情似有一線生機。然舌津不復,浮火不斂,變幻易如反掌。姑再勉力圖之。候筱翁諸高明政之。

白話文:

老師的處方:「陰液已經耗盡,虛火旺盛,病情危急至極。昨天(患者情況)非常危急,今天把脈後,病情仍然和昨天差不多,好像還有一線生機。但是患者舌苔乾澀,虛火未能消退,病情變化迅速。姑且再努力治療,觀察筱翁等名醫的意見。」

老山人參(七分,另煎),鮮竹瀝(一兩,二味溫服),鮮霍斛(一兩,打),川貝母(三錢,去心),知母(三錢),原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稍煎),朱茯神(五錢),石決明(一兩,生煅各半,先煎),地骨皮(三錢)

白話文:


老山參(七錢,另煎)

新鮮竹瀝(一兩,和老山參一起溫服)

新鮮霍香薊(一兩,打碎)

川貝母(三錢,去除芯)

知母(三錢)

生地黃(一兩,浸水研磨成糊狀,絞取汁液,稍微煎服)

茯苓(五錢)

石決明(一兩,生用和煅用各半,先煎)

地骨皮(三錢)

左第十一方(吾師方):氣陰略立定,邪火又復上炎。脈左細數較滑大,舌乾絳密刺,唇燥裂起腐。雖能得寐,神清。而正不敵邪,水不濟火,仍防猝起變端,不敢以小效為恃,同筱翁政之諸高明。

白話文:

左方第十一帖(我的老師開的方子):氣血陰陽稍微恢復平衡,邪火又再次往上蔓延。左手的脈象細而數,較滑且大,舌頭乾燥紅絳,密密麻麻的刺點,嘴脣乾燥龜裂並潰爛。儘管能睡著覺,精神也清醒,但正邪相爭,水火失衡,仍要預防病情突然惡化,不敢依賴暫時的緩解,和許筱翁對待諸位仁者一樣。

老山人參(七分,另煎),鮮竹瀝(一兩半),陳金汁(二兩,三味燉溫另服),石膏(五錢,生敲,先煎),石決明(一兩,生煅,先煎),大竹葉(三錢),知母(三錢),鮮霍斛(一兩,打),甘中黃(一錢),朱連翹(三錢),原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衝入)

白話文:

  • 老山參(七錢,另煎)
  • 鮮竹瀝(一兩半)
  • 陳金汁(二兩,這三味藥燉服)
  • 石膏(五錢,生敲,先煎)
  • 石決明(一兩,生煅,先煎)
  • 大竹葉(三錢)
  • 知母(三錢)
  • 鮮霍斛(一兩,搗碎)
  • 甘中黃(一錢)
  • 朱連翹(三錢)
  • 原生地(一兩,用水浸泡,研磨成泥,絞取汁液,沖入藥中)

左第十二方(吾師方):痧後陰液內乏,火毒不泄,流走陽明絡分,兩手腕紅腫熱痛,手指抽掣不定。舌乾前半少苔多刺,脈細數。極易節外生枝,不敢以小效為恃。候筱翁政之。

白話文:

第十二種處方(我老師的處方):出痧後體內陰液不足,火毒沒有消散,流竄於陽明經脈分支,導致雙手手腕紅腫發熱疼痛,手指抽動不已。舌頭乾澀,前半部分苔少刺多,脈搏細而快。很容易引發其他併發症,不能因為症狀稍有好轉就掉以輕心。由候筱翁加以證實。

吉林參(七分,另煎與竹瀝和服),鮮生地(一兩,打),忍冬藤(六錢),羚羊角(二錢,先煎),原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衝入),朱連翹(三錢),鉤勾(三錢,後下),鮮霍斛(一兩,打),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鮮竹瀝(二兩,同人參汁另服),白茅根(二兩,去心)

白話文:

吉林人參(七分,另外煎煮後與竹瀝混合服用),新鮮地黃(一兩,搗爛),忍冬藤(六錢),羚羊角(二錢,先煎),生地黃(一兩,用水浸泡,研磨成泥狀,絞汁後衝入湯中),朱連翹(三錢),鉤勾(三錢,最後加入),新鮮石斛(一兩,搗爛),鹽水煅燒的石決明(一兩,先煎),新鮮竹瀝(二兩,與人參汁另行服用),白茅根(二兩,去除根系)

左第十三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痧後餘火燥陰,陽明脈絡為風陽震動,手指不時抽搐,唇燥舌乾,苔中心漸灰,邊絳多刺,脈弦數,關節痛。氣營皆傷,餘火不能速化,仍恐起波。候智涵老伯正之。

白話文:

第十三方(此方出自沈筱山):痧症後仍然有餘火,體內的陰分乾燥,陽明經脈受到風邪震動,手指不時抽搐,嘴脣乾燥,舌頭乾枯,舌苔中間逐漸發灰,邊緣發紅且有刺狀突起,脈搏弦細且數,關節疼痛。氣血皆受損傷,餘火無法快速消除,仍擔心會再次發作。這是候智涵老先生所診斷的。

吉林人參(七分,另煎沖),原生地(一兩,杵),大竹葉(三錢五分),鮮霍斛(一兩,杵),元參(三錢),朱連翹(三錢),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石決明(一兩,煅,先煎),嫩桑枝(五錢,炒),鮮竹瀝(一兩,沖服)

白話文:

吉林人參(七分,另煎後沖服),原生地黃(一兩,搗碎),大竹葉(三錢五分),新鮮霍斛(一兩,搗碎),元參(三錢),朱連翹(三錢),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決明子(一兩,煅製後先煎),嫩桑枝(五錢,炒過),新鮮竹瀝(一兩,沖服)

左第十四方(吾師方):虛象漸定,餘火復烈,兩手紅腫大痛,舌乾燥,脈細數,大便不行。急急救陰泄火,以防反復變遷。候筱翁政之。

白話文:

第十四種藥方(我老師的藥方):虛弱的症狀逐漸好轉,體內殘留的炎症再次旺盛,雙手紅腫疼痛,舌頭乾燥,脈象細而快,大便不通。趕緊救治陰虛,清除炎症,以防止病情反覆。等待肖翁醫師的治療。

老山人參(五分,先煎,同竹瀝溫服),大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沖),連翹(三錢),生石膏(一兩,打,先煎),鮮霍斛(五錢,打),忍冬藤(七錢),知母(三錢五分),天花粉(三錢),土貝(四錢,去心),白茅根(二兩,去心),鮮竹瀝(二兩,衝入參湯),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

白話文:

  • 老山參 (15 克,先煎,與竹瀝溫服)
  • 大生地 (30 克,用冷水浸泡後研磨成泥,絞取汁液沖服)
  • 連翹 (9 克)
  • 生石膏 (30 克,敲碎,先煎)
  • 鮮霍斛 (15 克,敲碎)
  • 忍冬藤 (21 克)
  • 知母 (10.5 克)
  • 天花粉 (9 克)
  • 土貝母 (12 克,去核)
  • 白茅根 (60 克,去核)
  • 鮮竹瀝 (60 克,衝入參湯)
  • 羚羊角 (10.5 克,另煎)

左第十五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近來雖可得寐安,穀氣營似可立定,但餘火充斥陽時機關不利,兩手腕紅腫焮痛。唇燥、舌乾,大便秘,脈弦細數。大有變遷。急須存陰泄熱。候智涵伯正之。

白話文:

第十五條藥方(此方由沈筱山制定):最近雖然可以安穩入睡,脾胃的功能也似乎穩定下來了,但是身體裡殘餘的熱氣仍然充斥著陽氣旺盛的時候,導致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失常,兩隻手腕紅腫疼痛。嘴脣乾裂、舌頭發乾、大便乾燥、脈搏細而快,身體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急需滋陰清熱。請候智涵先生審核。

鮮霍斛(一兩,杵),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知母(三錢五分),原生地(一兩),冬桑葉(三錢五分),元參(三錢),生鱉甲(七錢,先煎),粉丹皮(三錢),忍冬藤(五錢),鮮竹瀝(一兩,燉溫沖服)

白話文:

  • 鮮霍香(1 兩,搗碎)
  • 羚羊角(3.5 錢,另煎)
  • 知母(3.5 錢)
  • 原生地黃(1 兩)
  • 冬桑葉(3.5 錢)
  • 元參(3 錢)
  • 生鱉甲(7 錢,先煎)
  • 粉丹皮(3 錢)
  • 忍冬藤(5 錢)
  • 鮮竹瀝(1 兩,燉溫後服用)

左第十六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痧後痰火擾絡激動風陽,肝風大動,口目歪斜,手指震動而神識則時清時蒙,肌膚灼熱,大便閉,兩腕腫,脈細弦數。痙厥易如反掌。勉擬方候智涵老伯正之。

白話文:

沈筱山制定的第十六個方劑:

出痧後,痰液和火熱擾動經絡,激發風熱之氣,肝風亢盛,導致口眼歪斜,手指顫動,神志時而清醒時而昏蒙,肌膚灼熱,大便不通,兩腕腫脹,脈象細弱緊促、頻率快。痙攣發作很容易。

我試擬方劑,請智涵年長者指正。

至寶丹(一丸,先以開水磨服),煨天麻(一錢),天竺黃(三錢),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鉤勾(三錢,後下),陳膽星(七分),石決明(一兩,先煎),橘絡(三錢五分),廣鬱金(三錢五分,切)

白話文:

至寶丹 (一次一丸,先用開水溶解後服用)

  • 天麻 (1 錢)
  • 天竺黃 (3 錢)
  • 羚羊角 (3 錢 5 分,另煎)
  • 鉤勾 (3 錢,最後添加)
  • 陳膽星 (7 分)
  • 石決明 (1 兩,先煎)
  • 橘絡 (3 錢 5 分)
  • 廣鬱金 (3 錢 5 分,切片)

右第一方(吾師方),昨起寒熱咽痛,痧點隱約,脈細數,口乾。邪火方欲外透,陰分先已枯乏。殊非尋常表症可比,不敢泛視。候筱翁政之、

白話文:

這個第一個方子(是我老師的方子),從昨天開始發燒、發冷、喉嚨痛,還有淡淡的紅點(痧點),脈搏又細又快,口乾。病邪正要往外發散,但體內的陰液已經先枯竭了。這情況很不尋常,與一般的表症不同,我不敢掉以輕心。請候筱翁來診治。

真風斛(四錢,打,另煎沖),赤芍(三錢五分),馬勃(七分,包),朱茯神(四錢),土貝(四錢,去心),扁豆衣(三錢),桑葉(三錢五分),元參(一錢),生蛤殼(七錢,樸,先煎),枇杷葉(三錢,去毛筋,包),甘中黃(七分,包),蟬衣(四分,去足)

筱山加薄荷葉(七分,後下),大竹葉(三錢)

白話文:

  • 真風斛 (4錢,粉碎,另煎沖泡)
  • 赤芍藥 (3錢5分)
  • 馬勃 (7分,包)
  • 朱茯苓 (4錢)
  • 土貝母 (4錢,去除中心)
  • 扁豆衣 (3錢)
  • 桑葉 (3錢5分)
  • 元參 (1錢)
  • 生蛤殼 (7錢,粗碎,先煎)
  • 枇杷葉 (3錢,去除葉毛和葉脈,包)
  • 甘草乾燥根 (7分,包)
  • 蟬蛻 (4分,去除足部)

右第二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溫邪厲毒,系勞而發。身熱兩日,丹痧隱約,面部較顯,咽關紅腫起腐,舌苔黃垢,不甚渴飲,脈弦滑不暢。素來陰氣雖薄,一派溫邪挾痰交黏中焦。急須存陰之中而以透達,治之。候智涵老伯政之。

白話文:

第二帖藥方(這個方子是沈筱山提出的):溫熱邪氣發作嚴重,和勞累過度有關。發燒兩天,身上出現暗紅點(丹痧),臉部較為明顯,喉嚨紅腫化膿,舌苔黃色發黏,不是很口渴,脈象弦滑不暢。平時陰氣雖然不足,但一團溫邪夾雜痰液粘在中焦。需要急於保存體內陰氣,同時讓藥物疏通經絡,對症治療。候智涵老先生負責用藥。

真風斛(四錢,先煎),冬桑葉(三錢五分),土貝(去心),金銀花(三錢),前胡(一錢),枇杷葉(兩片,去毛筋,包),赤芍(三錢,炒),連翹(三錢,辰拌),牛蒡子(三錢五分),元參(二錢五分),甘中黃(七分,包),辰燈芯(三分),白茅根(一兩,去心)

白話文:

真風斛(4錢,先煎)

冬桑葉(3錢5分)

土貝母(去心)

金銀花(3錢)

前胡(1錢)

枇杷葉(2片,去除葉柄和葉脈,包裹)

赤芍(3錢,炒制)

連翹(3錢,用辰砂拌炒)

牛蒡子(3錢5分)

元參(2錢5分)

甘草黃(7分,包裹)

燈芯草(3分)

白茅根(1兩,去心)

右第三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病前勞乏不寐,少陰陰氣先傷,陽明厲毒竊發,身熱三日,密布丹痧,咽關腫腐、哽痛。脘寒,大便欲泄,舌苔垢黃,脈弦數。素來陰氣極薄,溫邪厲毒中阻,欲達未達,恐化燥昏陷,同智涵老伯議方候正。

白話文:

根據第三種藥方(此方由沈筱山制定):患者在發病前勞累過度導致失眠,導致少陰陰氣首先受損,陽明經絡的熱毒趁機發作,出現高燒三日,全身佈滿紅色皮疹,咽喉腫脹腐爛,伴有疼痛。胃部寒冷,有腹瀉的趨勢,舌苔黃膩,脈搏弦數。患者素來陰氣不足,溫熱的邪毒阻滯在體內,難以傳達,擔心會化為燥熱,導致昏迷陷入危境,與智涵老先生商量後決定暫時停用藥方等待病情發展。

真風斛(四錢,先煎),象貝(四錢,去心),馬勃(七分,包),冬桑葉(三錢五分),萊菔子(三錢五分,炒),甘中黃(五分,包),牛蒡子(三錢五分),薄荷葉(七分,後下),白前(一錢),炒赤芍(三錢五分),連翹(三錢五分,辰砂拌),赤苓(三錢),枇杷葉(二片,去毛,包)

白話文:

成分:

  • 真風斛:4 克(先煎)
  • 象貝:4 克(去中心)
  • 馬勃:7 克(用紙包)
  • 冬桑葉:3.5 克
  • 萊菔子:3.5 克(炒過)
  • 甘中黃:5 克(用紙包)
  • 牛蒡子:3.5 克
  • 薄荷葉:7 克(最後加入)
  • 白前:1 克
  • 炒赤芍:3.5 克
  • 連翹:3.5 克(與硃砂混合)
  • 赤苓:3 克
  • 枇杷葉:2 片(去除絨毛,用紙包)

右第四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頃投劑後,面部痧子較顯,身熱似衰,但喉關腫腐不退。舌苔垢白,脘窒腹鳴,脈弦滑。表分未解,痰濁中阻。擬泄肺化痰,以宣上焦,候智涵老伯正之。

白話文:

現在第四種處方(此方是沈筱山所立):剛剛服藥後,臉上痘痘較明顯,身體熱度似乎消退,但是喉嚨腫脹潰爛沒有好轉。舌苔白膩,胸悶腹脹,脈象弦滑。外邪沒有完全解除,痰濁阻滯胸中。打算宣肺化痰,以疏通上焦,請智涵老先生指正。

原支金斛(三錢,先煎),白前(三錢五分),萊菔子(三錢五分,炒),薄荷葉(七分,後下),白杏仁(三錢,丟失勿研),大腹皮(三錢五分),枇杷葉(二片,去毛筋,包),象貝(四錢,去心),赤芍(三錢五分),川通草(一錢)

白話文:

  • 金斛(3錢,先煎)
  • 白前(3錢5分)
  • 萊菔子(3錢5分,炒製)
  • 薄荷葉(7分,後下)
  • 白杏仁(3錢,勿研磨)
  • 大腹皮(3錢5分)
  • 枇杷葉(2片,去毛和葉脈,包裹)
  • 象貝(4錢,去除內臟)
  • 赤芍(3錢5分)
  • 川通草(1錢)

右第五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熱較退,痧子漸回,咽關白腐較退而紫腫依然不退,舌黃邊尖絳,脈弦數。邪戀陰傷。治宜兼顧。候智涵老伯正之。

白話文:

(第五方由沈筱山創立)

症狀:發熱已退,痧子逐漸消退,但咽喉處白色腐敗物已退而紫色腫脹依然不退,舌頭黃色,邊緣尖端紅色,脈搏弦細而數。

診斷:邪氣侵擾身體陰部,造成傷害。

治療:治療宜兼顧各方面。由候智涵老先生診治。

真風斛(四錢,先煎),金銀花(三錢),甘中黃(五分,包),元參(三錢),連翹(三錢),竹捲心(三錢五分),桑葉(三錢五分),土貝(四錢,去心),大腹皮(三錢五分),枇杷葉(二片,去毛筋,包),炒赤芍(三錢),川通草(一錢),石決明(一兩,煅,先煎),細生地(四錢),辰燈芯(三分)

白話文:

真風斛 4 錢(先煎)

金銀花 3 錢

甘中黃 5 分(包)

元參 3 錢

連翹 3 錢

竹捲心 3.5 錢

桑葉 3.5 錢

土貝 4 錢(去心)

大腹皮 3.5 錢

枇杷葉 2 片(去毛筋,包)

炒赤芍 3 錢

川通草 1 錢

石決明 1 兩(煅,先煎)

細生地 4 錢

辰燈芯 3 分

右第六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之方):痧子三日,面部見而不多,壯熱煩悶,神恩躁擾,經事先期而至,舌絳中苔黃,渴飲干惡,脈弦數。溫邪化熱傷營,慎防傳裡,同智涵老伯議方。候法家政之。

白話文:

痧疹發作三天,臉上出現疹子,但不多,患者感到發熱煩悶,精神不濟,躁動不安,月經提前到來,舌頭紅,舌苔黃,口渴想喝水,但喝了卻覺得惡心,脈搏弦數。這是溫邪化熱傷及營氣,要小心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到內臟,已經跟智涵老伯討論過治療方案,待患者身體狀況穩定之後再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冬桑葉(三錢五分),鮮霍斛(七錢,杵),銀花(三錢),枳殼(三錢五分),粉丹皮(三錢五分),元參(三錢),連翹(三錢,合拌),竹茹(三錢五分),炒赤芍(三錢),石決明(一兩,鹽水煅,生敲,先煎),象貝(四錢,去心),枇杷葉(二片,去毛筋,包),白茅根(二兩,去心)

白話文:

冬桑葉 (3.5 錢)

新鮮的霍斛 (7 錢,搗碎)

金銀花 (3 錢)

枳殼 (3.5 錢)

粉丹皮 (3.5 錢)

元參 (3 錢)

連翹 (3 錢,與其他材料混合)

竹茹 (3.5 錢)

炒過的赤芍 (3 錢)

石決明 (1 兩,鹽水煅燒,生敲,先煎)

象貝 (4 錢,去除內臟)

枇杷葉 (2 片,去除毛和筋,用紗布包起)

白茅根 (2 兩,去除根)

右第七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痧子面部漸回,咽關白腐退而紅腫尚盛,時覺哽咽,舌絳滿布紅刺,脈弦數。經事先期而行,營陰被邪火消爍,最易熱入血室之慮。擬以養陰清營泄熱,候智涵老伯正之。

白話文:

右邊的第七個方劑(此方是由沈筱山所建立):痧子在面部的症狀逐漸消退,咽喉處的白色腐爛組織已退去,但紅腫仍較嚴重,時常感到哽塞,舌頭絳紅且滿布紅色的刺點,脈搏呈現弦數的狀態。經期提前而行,營陰被邪火消磨,最容易有熱邪入血室的疑慮。初步擬定以養陰清營泄熱的方式治療,請智涵老伯指正。

鮮霍斛(七錢,打),竹捲心(三錢五分),石決明(一兩,煅,先煎),細生地(三錢),朱連翹(三錢),杭甘菊(三錢,炒),冬桑葉(三錢五分),枇杷葉(二片,去毛筋),元參(三錢),象貝(三錢,去心),赤芍(三錢五分),橘絡(七分),鮮蘆根(一兩,去節)

白話文:

新鮮的霍斛(7錢,搗碎),竹捲心(3錢5分),煅燒過的石決明(1兩,先煮),細生地(3錢),朱連翹(3錢),炒過的杭白菊(3錢),冬桑葉(3錢5分),枇杷葉(2片,去除毛和筋),元參(3錢),去心的象貝(3錢),赤芍(3錢5分),橘絡(7分),新鮮的蘆根(1兩,去除節)

右第八方(吾師方):昨宵安穩,今痧子漸回,舌苔轉光紅,脈弦數。陰薄火熾,變遷易易,未可忽。候筱翁政之。

白話文:

第八個藥方(我的老師開的方子):

昨晚比較安穩,現在痧子(疹點)開始退,舌苔轉變成光滑的紅色,脈象弦而數(快速跳動)。陰液不足,火氣旺,病情容易變化,不能大意。請筱翁先生來診治一下。

鮮霍斛(一兩,打),元參(三錢),赤芍(三錢五分),石決明(一兩,生,先煎),知母(三錢五分),象貝(四錢,去心),桑葉(三錢五分),竹葉(三錢五分),丹皮,川通草(五分),朱連翹(三錢),銀花(三錢),枇粑葉(二片,去毛筋,包),鮮蘆根(一兩五錢,去節)

筱山加細生地(三錢),杭甘菊(三錢,炒)

白話文:

  • 新鮮霍斛 1 兩(打碎)
  • 元參 3 錢
  • 赤芍藥 3 錢 5 分
  • 石決明 1 兩(生,先煎)
  • 知母 3 錢 5 分
  • 象貝 4 錢(去除貝心)
  • 桑葉 3 錢 5 分
  • 竹葉 3 錢 5 分
  • 丹皮
  • 川通草 5 分
  • 朱連翹 3 錢
  • 銀花 3 錢
  • 枇杷葉 2 片(去除毛和筋,包裹起來)
  • 新鮮蘆根 1 兩 5 錢(去除節)

右第九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之方):痧子已回,身熱亦衰,經事先期而行,肝陽升動則眩暈耳鳴,神疲不安寐,關節痛,脈弦數,舌絳滿刺,咽腫較消。溫邪化熱傷營,胃陰日損,木火上衝,猶易起波,備方。候智涵老伯正之。

白話文:

這是沈筱山提出的第九個方子。

症狀:痧子已經消失,但仍然有發熱的現象。生理期提前。肝陽上升,導致頭暈耳鳴。精神疲倦,夜不能寐。關節疼痛。脈象弦而數。舌頭發紅,並伴有刺痛感。咽喉腫脹有所消退。

病因:溫邪化熱,損傷營血。胃陰日漸消耗。肝火旺盛上衝,容易引起動盪。

醫囑:備方。由候智涵老先生進行調整。

鮮霍斛(七錢,打),冬桑葉(三錢五分),竹茹(三錢五分),原生地(七錢),丹皮(三錢五分),石決明(一兩,煅,先煎),元參(三錢),炒赤芍(三錢),杭甘菊(三錢,炒),知母(三錢五分),金銀花(三錢),朱茯神(四錢),川通草(一錢)

白話文:

  • 霍斛(7錢,打碎)
  • 冬桑葉(3.5錢)
  • 竹茹(3.5錢)
  • 生地(7錢)
  • 丹皮(3.5錢)
  • 決明子(1兩,炒製,先煮)
  • 元參(3錢)
  • 赤芍(3錢,炒製)
  • 杭菊(3錢,炒製)
  • 知母(3.5錢)
  • 金銀花(3錢)
  • 茯苓(4錢)
  • 川通草(1錢)

,表熱痧子滿布,脈數,舌白尖紅,口乾稍有咳,煩躁少寐,大便溏薄不多,溲少。溫邪時氣互郁肺胃,當清經泄化主之,以防痧縮變幻。

白話文:

當患者出現以下症狀:

  • 身體左側有許多熱疹
  • 脈搏跳動較快
  • 舌頭白而尖端發紅
  • 口乾,輕微咳嗽
  • 心煩意亂,睡眠較少
  • 大便稀薄,次數不多
  • 小便量少

這些症狀表明體內溫熱邪氣鬱結於肺和胃,需要疏通經絡,祛除邪氣,防止熱疹轉為更嚴重的病變。

薄荷(一錢,後下),川石斛(四錢),六曲(三錢),桑葉(三錢),前胡(三錢五分),茯苓(四錢),牛蒡子(三錢五分),白前(二錢五分),連翹(三錢),赤芍(三錢五分),象貝(五錢),通草(一錢),枇粑葉(三錢,包),白茅根(一兩),石決明(五錢,先煎)

白話文:

薄荷(5公克,後下),川石斛(20公克),六曲(15公克),桑葉(15公克),前胡(17.5公克),茯苓(20公克),牛蒡子(17.5公克),白前(12.5公克),連翹(15公克),赤芍(17.5公克),象貝(25公克),通草(5公克),枇杷葉(15公克,包紮),白茅根(50公克),石決明(25公克,先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