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風溫濕熱(附伏邪伏署) (18)

回本書目錄

風溫濕熱(附伏邪伏署) (18)

1. 風溫濕熱(附伏邪伏署)

十七方:頃間起坐之後,肢冷畏寒,汗出不已。脈微數軟,舌全光,頭脹。一派虛象,即使小有感冒,仍以扶正為要務,否則猝起虛波,可慮之至也。不得不預為籌及。

臺參鬚(七分,入秋石三釐另煎沖),蒼龍齒(四錢),制首烏(三錢),鹽半夏(三錢五分),真風斛(四錢,打,另煎沖),白芍(三錢),料豆衣(三錢),炒竹茹(三錢五分),左牡蠣(一兩,先煎),朱茯神(五錢),橘白(一錢),浮小麥(五錢,包),生穀芽(五錢,包)

十八方:昨虛憊百出,進氣陰兩補法,幸合機宜。今診脈仍軟弱至甚,遍體骨痛。舌津得回,虛汗得定,頭痛漸止,循法善調,以御風波復起。

臺參鬚(一錢,入秋石三釐另煎沖),左牡蠣(一兩,鹽水煅,先煎),朱茯苓(五錢),鹽半夏(三錢五令),真楓斛(四裁,打另煎沖),歸身(一錢),川斷(鹽水炒,三錢),浮小麥(七錢,包),制首烏(四錢),白芍(二錢),橘白(一錢),白杏仁(三錢五分,去尖),生穀芽(五錢,包)

十九方:病後諸恙漸鬆。舌津回,自汗止。虛風已息,寐亦得安,頭痛、骨痛均漸漸得定。擬再培補氣陰,俾可逐日起色勿稍反復為幸。

臺參鬚(一錢,秋石三釐另煎沖),制首烏(四錢),煅牡蠣(一兩,先煎),鹽半夏(三錢五分),南沙參(三錢),歸身(一錢,炙),炒香棗仁(三錢五分),柏子仁(四錢),生穀芽(五錢,包)

二十方:昨暢汗,肌灼頭脹藉汗而解。今脈尚靜,舌苔亦潤。症情尚稍安和,惟本體素虛,一時不能復原。當溽暑薰逼,不得不加意慎調。

西洋參(三錢五分,生切),鮮金斛(五錢),半貝丸(二錢),赤芍(三錢),生鱉甲(三錢,先煎),全瓜蔞(五錢,切),淡芩(三錢五分),滑石塊(三錢),青蒿子(三錢五分),知母(二錢),石決明(一兩,生煅同用,先煎),竹茹(二錢),稻根鬚(四錢,洗),鮮蘆根(一兩,去節)

二十一方:表熱復來,虛體不能勝病,迷濛嗜臥,舌乾光無津液,有糜點,寐即指搐手動,脈左弦數、右軟,均不甚調。大便不通,腹病非初病可比。頗有可慮之處。姑進救陰泄熱以冀應手。

鮮霍斛(一兩,打如泥),知母(三錢),青蒿子(三錢),竹茹(三錢),鮮生地(一兩,打),銀花(三錢),丹皮(三錢五分),通草(一錢),元參(三錢),連翹(三錢),紫貝齒(一兩,生,先煎),赤芍(三錢),鮮蘆根(一兩,去節),野薔薇瓣(三錢五分)

,據述昨下大便,脘腹悶痛未止,表熱未退,口乾尚甚。仍防變遷。

鮮霍斛(五錢,打),桑葉(三錢),枳殼(三錢五分),青蒿(三錢),鮮生地(五錢,打),牛蒡(三錢),竹茹(三錢五分),朱連翹(三錢),淡豆豉(三錢),白杏仁(四錢,去尖),滑石(四錢),朱茯苓(五錢),鮮蘆根(二兩,去節)

白話文:

十七方:最近起身坐下之後,四肢冰冷畏寒,汗流不止。脈搏微弱而數且軟,舌頭光滑無苔,頭脹。呈現出一派虛弱的現象,即使是輕微感冒,也應以扶正氣為主,否則突然出現虛脫的狀況,後果不堪設想,必須預先考慮。

藥方:黨參鬚(七分,加秋石三分另煎沖服)、蒼龍齒(四錢)、制首烏(三錢)、鹽半夏(三錢五分)、真珠斛(四錢,打碎,另煎沖服)、白芍(三錢)、薏苡仁衣(三錢)、炒竹茹(三錢五分)、牡蠣(一兩,先煎)、茯神(五錢)、橘皮(一錢)、浮小麥(五錢,包煎)、生穀芽(五錢,包煎)

十八方:昨天非常疲憊,使用了氣陰雙補的方法,幸好合適。今天診脈仍然非常虛弱,全身骨痛。舌苔略見潤澤,虛汗止住,頭痛漸漸減輕,按此方法調理,以防風寒再次襲擊。

藥方:黨參鬚(一錢,加秋石三分另煎沖服)、牡蠣(一兩,鹽水煅燒,先煎)、茯苓(五錢)、鹽半夏(三錢五分)、楓斗(四錢,打碎,另煎沖服)、當歸尾(一錢)、川斷(鹽水炒,三錢)、浮小麥(七錢,包煎)、制首烏(四錢)、白芍(二錢)、橘皮(一錢)、白杏仁(三錢五分,去尖)、生穀芽(五錢,包煎)

十九方:病後各種不適症狀逐漸緩解。舌苔潤澤,自汗停止。虛風已息,睡眠安穩,頭痛、骨痛都漸漸減輕。計劃繼續補益氣陰,希望病情能日漸好轉,不再反覆。

藥方:黨參鬚(一錢,加秋石三分另煎沖服)、制首烏(四錢)、煅牡蠣(一兩,先煎)、鹽半夏(三錢五分)、南沙參(三錢)、當歸尾(一錢,炙)、炒香棗仁(三錢五分)、柏子仁(四錢)、生穀芽(五錢,包煎)

二十方:昨天大量出汗,肌肉灼熱,頭痛,藉由出汗得以緩解。今天脈象平和,舌苔也濕潤。症狀較為平穩,但體質依然虛弱,一時難以恢復。正值暑熱逼人,必須更加小心調理。

藥方:西洋參(三錢五分,生切)、鮮石斛(五錢)、半夏瀉心湯丸(二錢)、赤芍(三錢)、生鱉甲(三錢,先煎)、全瓜蔞(五錢,切片)、黃芩(三錢五分)、滑石(三錢)、青蒿子(三錢五分)、知母(二錢)、石決明(一兩,生煅同用,先煎)、竹茹(二錢)、稻根鬚(四錢,洗淨)、鮮蘆根(一兩,去節)

二十一方:外感熱症再次出現,虛弱的身體無法抵禦疾病,神志恍惚嗜睡,舌頭乾燥光滑無津液,有糜爛點,睡覺時手指抽搐,脈象左側弦急數、右側軟弱,都不太正常。大便不通,腹痛比之前的病情嚴重得多,情況令人擔憂。姑且先使用滋陰瀉熱的方法,希望有所效果。

藥方:鮮石斛(一兩,打成泥狀)、知母(三錢)、青蒿子(三錢)、竹茹(三錢)、鮮生地黃(一兩,打成泥狀)、金銀花(三錢)、丹皮(三錢五分)、通草(一錢)、玄參(三錢)、連翹(三錢)、紫貝齒(一兩,生,先煎)、赤芍(三錢)、鮮蘆根(一兩,去節)、野薔薇花瓣(三錢五分)

備註:據說昨天解了大便,但腹部脹痛未止,表熱未退,口乾仍然嚴重。仍需預防病情變化。

藥方:鮮石斛(五錢,打碎)、桑葉(三錢)、枳殼(三錢五分)、青蒿(三錢)、鮮生地黃(五錢,打碎)、牛蒡子(三錢)、竹茹(三錢五分)、連翹(三錢)、淡豆豉(三錢)、白杏仁(四錢,去尖)、滑石(四錢)、茯苓(五錢)、鮮蘆根(二兩,去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