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外瘍總門科 (19)
外瘍總門科 (19)
1. 外瘍總門科
李,痰瘤:痰瘤,餘毒不淨,宜守意增損。
歸身(三錢五分),海蛤粉(五錢,包),忍冬藤(三錢),赤芍(三錢五分),海浮石(三錢),絲瓜絡(三錢五分),土貝(四錢),白芥子(七分),陳皮(一錢)
徐,指脫:指脫,血去受損已極,一時不易結疤也。
歸身(三錢五分),石決明(一兩,先煎),淡木瓜(三錢五分),土貝(四錢),朱茯神(五錢),伸筋草(二錢),忍冬藤(四錢),川石斛(四錢),絲瓜絡(三錢)
桑枝(五錢),生穀芽(五錢),淡木瓜(四錢),劉寄奴(三錢),歸鬚(三錢五分),忍冬藤(七錢),淨乳香(三錢),花粉(四錢),煎濃汁,或□或絞布按之。
李,脊損:肝腎不足,背脊損突,痠痛連及環跳、腎俞,延防更結流痰。
北沙參(二錢),白蒺藜(四錢,炒去刺),杜仲(三錢,鹽水炒),懷牛膝(三錢五分,鹽水炒),制首烏(四錢),沙苑子(三錢,鹽水炒),絲瓜絡(三錢五分),菟絲子(三錢,鹽水炒),當歸身(三錢),川斷(三錢,鹽水炒),淡木瓜(三錢五分),桑枝(一兩),生穀芽(五錢,絹包)
孫,癧痰:癧痰中頂軟,延防潰頭,胸悶。宜內外兩治。
全當歸(三錢五分),桑葉(三錢),杜仲(三錢,鹽水炒),海蛤粉(七錢,包),赤芍(三錢),丹皮(三錢五分),川斷(三錢五分,鹽水炒),陳皮(一錢),土貝(四錢),白蒺藜(四錢),絲瓜絡(三錢五分),淡木瓜(一錢,切炒),生穀芽(五錢)
嚴,流注:流注發於左肩臂,痛楚著骨,舌黃膩,脈數。伏風深重,不易消散。
歸鬚(三錢),白蒺藜(四錢,炒去刺),丹皮(三錢),桑枝(一兩,切),獨活(一錢),伸筋草(三錢五分),赤芍(三錢),片薑黃(三錢五分),鑽地風(三錢五分),淡木瓜(三錢五分,切炒),油松節(三錢五分),制甲末(三錢五分),忍冬藤(四錢)
錢,濕風瘡:濕風瘡,延蔓作癢。當以清化分利法。
三妙丸(三錢,吞服),丹皮(二錢),粉萆薢(三錢),鮮生地(一兩),赤芍(二錢),豬苓(三錢五分),桑白皮(三錢),防己(三錢五分),澤瀉(三錢),地膚子(三錢五分)
許,積損:肝腎虛積損,痠痛入環跳,心悸。宜標本兩治。
歸身(三錢五分),陳皮(一錢),陳佛手(一錢),懷牛膝(三錢五分),潞黨參(一錢),宋半夏(三錢五分),杜仲(三錢,鹽水炒),菟絲子(三錢,鹽水炒),川斷(三錢,鹽水炒),川石斛(三錢),絲瓜絡(三錢),桑寄生(四錢),生穀芽(五錢,絹包)
錢(右),鶴口疽(在尻骨之下,肛門之上。):鶴口疽,膿泄較少,宜再和營化濕。
白話文:
外瘍總門科
李氏痰瘤:痰瘤,殘餘毒素未淨,需調整藥量。處方藥材:歸身、海蛤粉、忍冬藤、赤芍、海浮石、絲瓜絡、土貝、白芥子、陳皮。
徐氏指脫:手指脫落,血液損傷嚴重,短期內不易結痂。處方藥材:歸身、石決明、淡木瓜、土貝、朱茯神、伸筋草、忍冬藤、川石斛、絲瓜絡、桑枝、生穀芽、淡木瓜、劉寄奴、歸鬚、忍冬藤、淨乳香、花粉。煎煮濃汁,可直接塗抹或用布包裹敷貼。
李氏脊損:肝腎不足,背脊損傷突出,酸痛延伸至環跳穴、腎俞穴,需預防形成痰液。處方藥材:北沙參、白蒺藜、杜仲、懷牛膝、制首烏、沙苑子、絲瓜絡、菟絲子、當歸身、川斷、淡木瓜、桑枝、生穀芽。
孫氏癧痰:癧痰,頂部柔軟,需預防潰爛,伴隨胸悶。需內外兼治。處方藥材:全當歸、桑葉、杜仲、海蛤粉、赤芍、丹皮、川斷、陳皮、土貝、白蒺藜、絲瓜絡、淡木瓜、生穀芽。
嚴氏流注:流注發於左肩臂,疼痛劇烈,舌苔黃膩,脈象數。風邪深入,不易消散。處方藥材:歸鬚、白蒺藜、丹皮、桑枝、獨活、伸筋草、赤芍、片薑黃、鑽地風、淡木瓜、油松節、制甲末、忍冬藤。
錢氏濕風瘡:濕風瘡,蔓延瘙癢。需採用清熱化濕、利水消腫的方法。處方藥材:三妙丸、丹皮、粉萆薢、鮮生地、赤芍、豬苓、桑白皮、防己、澤瀉、地膚子。
許氏積損:肝腎虛弱導致積損,酸痛延伸至環跳穴,心悸。需標本兼治。處方藥材:歸身、陳皮、陳佛手、懷牛膝、潞黨參、宋半夏、杜仲、菟絲子、川斷、川石斛、絲瓜絡、桑寄生、生穀芽。
錢氏(右)鶴口疽:鶴口疽(位於尾骨下方,肛門上方),膿液分泌較少,需益氣養血,化濕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