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外瘍總門科 (15)

回本書目錄

外瘍總門科 (15)

1. 外瘍總門科

越鞠丸(四錢),白蒺藜(四錢),豨薟草(三錢,制),淡木瓜(三錢五分,切炒),玉泉散(四錢,包),忍冬藤(四錢),五加皮(二錢),生米仁(四錢),赤芍(三錢),絲瓜絡(三錢),秦艽(三錢,炒),桑枝(一兩),海風藤(四錢)

,花毒痰癰:花後風痰阻少陽絡,結為花毒痰癰,其勢已成,當再消之。

白蒺藜(四錢,炒去刺),陳皮(一錢),生甘草(三分),海浮石(四錢),赤芍(三錢),山慈姑(七分,切),絲瓜絡(三錢),土貝(五錢,去心),忍冬花(三錢),白茅根(一兩,去心)

,橫痃:橫痃腫硬,皮色不變,按之作痛。濕痰凝阻,營氣不從,其勢已成,姑且消之。

歸尾(三錢),忍冬藤(四錢),川牛膝(三錢五分),全瓜蔞(一兩,切),赤芍(三錢),絲瓜絡(三錢),白蒺藜(四錢),火麻仁泥(一兩),土貝(五錢),連翹(三錢),淡木瓜(三錢五分),車前子(四錢,包),小金丹(一粒,研沖)

,天疱瘡:天疱瘡,延發作癢,暑氣風熱交郁,當清化主之。

桑葉(三錢),銀花(三錢),甘草(三分),丹皮(三錢),淡竹葉(三錢),澤瀉(三錢),連翹(三錢),滑石(四錢),鮮蘆根(一兩,去節)

,防聚瘍:兩腿彎痠痛,不能履地,形寒微熱,頭脹胸悶,脈數。防轉重弗忽。

大豆卷(三錢),枳殼(三錢五分),淡木瓜(三錢五分),連翹(三錢),白蒺藜(四錢),橘紅(一錢),絲瓜絡(三錢),石決明(一兩,先煎),秦艽(三錢),製半夏(三錢五分),伸筋草(三錢),澤瀉(三錢),酒炒桑枝(一兩)

桂枝(四錢),羌活(四錢),海風藤(四錢),獨活(四錢),蘇葉(四錢),歸尾(三錢)

煎濃湯,布絞□之。

,濕疹:頭痛耳鳴失聰,便發濕疹,頭項伏核不一,脈數。宜泄降法。

冬桑葉(三錢),丹皮(三錢),甘菊瓣(三錢五分),赤苓(三錢),白蒺藜(四錢),連翹(三錢),陳皮(一錢),澤瀉(三錢),石決明(一兩,先煎),赤芍(三錢),生米仁(三錢),苦丁茶(一錢),清氣化痰丸(三錢,絹包)

,肛癰:肛癰,紅腫而軟,已有伏膿之勢。當即潰之。

歸尾(三錢),川柏(一錢,鹽水炒),銀花(三錢),生米仁(四錢),赤芍(三錢),知母(一錢,鹽水炒),絲瓜絡(三錢),赤芍(三錢),土貝(四錢),粉萆薢(四錢),連翹(三錢),桑枝(五錢,切),無花果(一錢)

和尚,脫肛:氣分不足,濕熱下陷,始病痔墜,漸轉脫肛,脈濡。宜先清利濕熱。

臟連丸(三錢五分,吞服),升麻(四分),土貝(四錢,去心),赤苓(三錢),炒槐米(三錢),粉葛根(一錢),粉萆薢(四錢),通草(一錢),炒銀花(三錢),赤芍(三錢),廣木香(一錢),無花果(三錢),枳殼(三錢五分)

白話文:

外瘍總門科

以下列出數則外瘍病症的處方及簡要病症描述:

方一: 此方用於治療花毒痰癰(疑似因風痰阻滯少陽經絡而引起的腫毒),藥物包括越鞠丸、白蒺藜、豨薟草、淡木瓜、玉泉散、忍冬藤、五加皮、生米仁、赤芍、絲瓜絡、秦艽、桑枝、海風藤。

方二: 此方用於治療橫痃(疑似因濕痰凝滯導致的腫塊),症狀為腫塊堅硬,皮膚顏色無變化,按壓疼痛。藥物包括白蒺藜、陳皮、生甘草、海浮石、赤芍、山慈姑、絲瓜絡、土貝、忍冬花、白茅根。

方三: 此方用於治療天疱瘡(疑似因暑熱風熱交感引起的皮膚病),症狀為皮膚起泡,瘙癢。藥物包括桑葉、銀花、甘草、丹皮、淡竹葉、澤瀉、連翹、滑石、鮮蘆根。

方四: 此方用於治療防聚瘍(疑似關節炎症),症狀為腿部彎曲處酸痛,無法行走,畏寒,微熱,頭脹胸悶,脈搏頻數。藥物包括大豆卷、枳殼、淡木瓜、連翹、白蒺藜、橘紅、絲瓜絡、石決明、秦艽、製半夏、伸筋草、澤瀉、酒炒桑枝、桂枝、羌活、海風藤、獨活、蘇葉、歸尾。需煎煮濃湯,用布絞汁外敷。

方五: 此方用於治療濕疹,症狀為頭痛、耳鳴、耳聾,伴有濕疹,頭頸部有腫塊,脈搏頻數。藥物包括冬桑葉、丹皮、甘菊瓣、赤苓、白蒺藜、連翹、陳皮、澤瀉、石決明、赤芍、生米仁、苦丁茶、清氣化痰丸。

方六: 此方用於治療肛癰(疑似肛門膿腫),症狀為肛門紅腫柔軟,有化膿跡象。藥物包括歸尾、川柏、銀花、生米仁、赤芍、知母、絲瓜絡、赤芍、土貝、粉萆薢、連翹、桑枝、無花果。

方七: 此方用於治療脫肛(疑似因氣虛濕熱下陷引起的直腸脫垂),症狀為痔瘡逐漸發展成脫肛,脈象濡弱。藥物包括臟連丸、升麻、土貝、赤苓、炒槐米、粉葛根、粉萆薢、通草、炒銀花、赤芍、廣木香、無花果、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