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外瘍總門科 (13)
外瘍總門科 (13)
1. 外瘍總門科
程,風毒痰癰:頜下伏核,左右並起,按之作酸,防成風毒痰癰,速為消之。
牛蒡子(三錢),桑葉(三錢五分),土貝(五錢),鉤勾(三錢,後下),蘇子(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忍冬藤(四錢),澤瀉(三錢),萊菔子(三錢,炒),赤芍(三錢),絲瓜絡(三錢),桑枝(五錢),白茅根(一兩)
金山鉅富家(姓名已遺錄),少腹之下,胯彎之上,橫腫僵木,確係橫痃景象,子龍丸、犀黃丸均出《全生集》。服之未必得力,刻下所腫如卵,漸覺抽痛,此蒸膿也。由濕痰下注,肝腎絡阻,痹阻氣血而然。地處至陰,所以潰膿不透,非一定純陰症也。方書有謂:潰而不斂,是說不確,惟刀針斷不宜早用,熟透自潰,尤為穩妥。陽和湯,陰症藥也,湯中熟地、鹿角膠,易滯痰濕,麻黃、桂、姜,易傷陰分,雖各有相濟功用,而夏秋久服,究非所宜。(拙見)只須宣通血脈,疏解痰濕,以期可消。即或已有伏膿,亦足以定發越之勢。懸擬方,附加減法。並候。
全當歸(三錢),忍冬藤(四錢),陳皮(一錢),粉萆薢(四錢,炒),赤芍(三錢),絲瓜絡(二錢),連翹(三錢),川牛膝(三錢五分,炒),土貝(四錢,去心),制甲末(三錢五分,包),茯苓(四錢),淡木瓜(三錢五分,切,酒炒),小金丹(一粒,研沖)
如紅腫熱痛,小溲短赤,濕化為火者,可服清麟丸三錢,吞服;如抽痛甚,勢在必潰者,非攻托不可,除去制甲末、小金丹,加入生耆皮二錢或三錢、角針一錢;如膿透頂高而軟,遲遲不能自潰,刺破亦無不可。
附敷藥方:
血竭(四錢),麝香(三分),川貝(五錢,去心),干菖蒲(四錢),廣木香(五錢),淨乳香(五錢),淨沒藥(五錢),生大黃(一兩),加入蠍子尾
以上九味,各為極淨末,用蔥汁、白蜜調少許,敷腫處。四圍中留一頂,約鴿子大。干則去淨再敷。
如患處僵木,未可破,下藥熨之。
歸尾(五錢),劉寄奴(四錢),王不留行(四錢),元胡索(五錢),淨乳香(四錢),淨沒藥(四錢),桃仁(四錢)
上七味,煎濃,布絞乾,□熨,熨時勿受風。
孫,流火: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濕潰肌膚,鬱蒸化熱,左足背紅腫焮熱,漸成流火。當清化主之。
桑白皮(三錢),銀花(三錢),防己(三錢五分),滑石(四錢),丹皮(三錢五分),連翹(三錢),絲瓜絡(三錢),赤苓(三錢),赤芍(三錢),生米仁(四錢),粉萆薢(四錢),桑枝(一兩),白茅根(一兩,去心)
賴,瘰核:水虧木鬱,痰痹絡阻,項核累累,按之作痛,逐漸滋大。最防蒸膿潰頭,一時不易即松也。
白話文:
外瘍總門科
案例一: 頷下出現左右對稱的腫塊,按壓時感到酸痛,像是風毒痰癰的初期症狀,應立即消腫治療。
處方:牛蒡子三錢、桑葉三錢五分、土貝五錢、鉤藤三錢(後下)、蘇子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忍冬藤四錢、澤瀉三錢、萊菔子三錢(炒)、赤芍三錢、絲瓜絡三錢、桑枝五錢、白茅根一兩。
案例二: 金山鉅富家某人(姓名不詳)少腹以下、胯骨上方出現橫向腫脹僵硬,像是橫痃的症狀。雖然《全生集》中記載的子龍丸、犀黃丸等藥方或許有效,但效果未必理想。目前腫塊如雞蛋大小,並伴隨抽痛,這是膿液正在積聚的跡象。病因是濕痰下注,肝腎經絡阻塞,導致氣血運行受阻。腫塊位於陰部,因此膿液不易排出,但並非純陰症。古籍記載「潰而不斂」並不完全準確,刀針治療不宜過早,待膿液成熟自行潰破才是最穩妥的。陽和湯是治療陰證的藥方,其中熟地、鹿角膠容易滯留濕痰,麻黃、桂枝、生薑則容易傷陰,雖然藥物間有相互調和的作用,但夏秋季節久服並不適宜。我的看法是,只需疏通血脈,消除痰濕,就能使腫塊消散。即使已經有膿液積聚,也能促進其排出。以下是一個參考方劑,可根據實際情況增減藥量。
處方:全當歸三錢、忍冬藤四錢、陳皮一錢、粉萆薢四錢(炒)、赤芍三錢、絲瓜絡二錢、連翹三錢、川牛膝三錢五分(炒)、土貝四錢(去心)、牡蠣粉三錢五分(包)、茯苓四錢、木瓜三錢五分(切片,酒炒)、小金丹一粒(研末沖服)。
如果出現紅腫熱痛、小便短赤,說明濕邪化熱,可服用清麟丸三錢;如果疼痛劇烈,膿液勢必潰破,則需採用攻托法,去掉牡蠣粉、小金丹,加入生耆皮二錢或三錢、角刺一錢;如果膿液已接近皮膚表面且柔軟,但遲遲不能自行潰破,也可考慮用針刺破。
外敷藥方:
血竭四錢、麝香三分、川貝五錢(去心)、干菖蒲四錢、廣木香五錢、乳香五錢、沒藥五錢、生大黃一兩、蠍子尾適量。
以上九味研成細末,用蔥汁、蜂蜜調勻,敷於腫脹處,四周留一個鴿子蛋大小的空隙。藥物乾燥後,清除乾淨再重新敷藥。
如果患處僵硬,尚未破潰,可用下藥熨敷:
歸尾五錢、劉寄奴四錢、王不留行四錢、元胡索五錢、乳香四錢、沒藥四錢、桃仁四錢。
以上七味煎煮濃縮,用布包好絞乾後熨敷患處,熨敷時避免受風。
案例三: 孫某患有流火(丹毒),病因是濕邪侵襲,導致皮膚潰爛,濕熱鬱積,左足背紅腫發熱,逐漸發展成流火。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為主。
處方:桑白皮三錢、金銀花三錢、防己三錢五分、滑石四錢、丹皮三錢五分、連翹三錢、絲瓜絡三錢、赤苓三錢、赤芍三錢、生米仁四錢、粉萆薢四錢、桑枝一兩、白茅根一兩(去心)。
案例四: 賴某患有瘰癧,病因是陰液虧虛,肝氣鬱滯,痰濁阻塞經絡,導致頸部出現多個腫塊,按壓時疼痛,腫塊逐漸增大。最應預防膿液積聚潰破,因為一旦潰破,癒合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