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外瘍總門科 (4)

回本書目錄

外瘍總門科 (4)

1. 外瘍總門科

升麻,乳香,陳雞冠花,葛根,沒藥,銀花,淡芩魚腥草,甘草節

煎湯熏洗。

,疽:偏背疽,新肉紅甚,四圍孔多,脈軟弦。氣陰兩乏,適當濕令,胃呆,不能重用補藥,收口未免稍遲,宜起居慎之。

潞黨參,白芍,絲瓜絡,焦白朮,制首烏,合歡皮,川石斛,橘紅,當歸身,土貝,茯苓,資生丸,九香蟲,炒穀芽

,梅核流注:水虧木鬱,濕隨氣陷,蒸為梅核流注,按之酸。癸水因而即止,法當參顧。

全當歸,絲瓜絡,防己,土貝,炒丹參,川牛膝,川萆薢,豨薟草,制香附,五加皮,赤芍

,流注:表熱風濕交郁,絡氣不通,漸成流注。急急消散為要。

大豆卷,獨活,土貝,絡石藤,秦艽,赤芍,豨薟草,桑枝,白蒺藜,忍冬藤,絲瓜絡

,癰:騎馬癰腫硬。濕熱壅阻,絡氣不宣,散淨恐不易也。

上川連,歸身,銀花,川萆薢,連翹,赤芍,川柏,滑石,丹皮,土貝,知母,絲瓜絡

,囊腫:溲痛得瘥,囊腫仍甚,表熱脈數。濕熱內戀,當以泄化。

青蒿子,歸鬚,制殭蠶,川萆薢,廣藿梗,赤苓,金鈴子,車前子,赤芍,土貝,延胡索,枸橘

,喉痰:喉痰大消,根株未斷,尚不可忽,余核凝伏不一,兼之腹左抽痛,均須顧及之。

蘇梗,白蒺藜,絲瓜絡,沉香曲,制香附,陳皮,海浮石,淡木瓜,臺烏藥,土貝,大腹皮,桑枝

,肺癰:肺癰,近日又反復,且傷風,脈弦數,鼻塞手冷,腹痛。病緒見多,兼顧不易。

桑葉,川石斛,絲瓜絡,甘草節,白杏仁,竹茹,甜瓜子,通草,象貝,橘絡,元參,瓦楞殼

,疽:股陰疽,已成,勢在必潰。

生耆皮,歸尾,忍冬藤,茯苓,皂角針,赤芍,絲瓜絡,生米仁,土貝,連翹,澤瀉

,疽:穿踝疽,濕毒疽延腐。淹纏症也,不易奏效。

歸身,忍冬藤,陳皮,鮮生地,赤芍,防己,川萆薢,土貝,地膚子,桑枝

,流注:風痰氣,結於膻中之外,最防聚成流注,須消散為要。

蘇子,全當歸,防風,絡石藤,陳皮,絲瓜絡,淡木瓜,臺烏藥,土貝,白蒺藜,廣鬱金,桑枝

,流注:流注,略見收小,無如所腫過甚,潰時風險尚在慮中。

全當歸,土貝,白蒺藜,淮牛膝,忍冬藤,赤芍,川斷,連翹,伸筋草,丹皮,五加皮

,癰:肛癰腫硬,已有膿伏,其勢不能不潰。宜通營化濕。以解方張之勢。

歸尾,忍冬藤,生米仁,絲瓜絡,赤芍,連翹,赤苓,川萆薢,土貝,丹皮,澤瀉

,鵝爪風:病後血虛,指甲脫去,防成鵝爪風。

歸身(三錢五分),豨薟草(三錢),丹皮(三錢五分),赤芍(三錢),白蒺藜(四錢),茯苓(四錢),忍冬藤(三錢),連翹(三錢),生米仁(四錢),白茅根(一兩)

白話文:

[外瘍總門科]

以下列出幾位醫師針對不同外瘍疾病的處方及診斷:

程醫師:

  • 偏背疽: 新生組織紅腫明顯,周圍有多個孔洞,脈象軟弱弦細。氣陰兩虛,兼夾濕邪,胃氣虛弱,不宜大量使用補藥,癒合可能較慢,需注意起居調養。處方:潞黨參、白芍、絲瓜絡、焦白朮、制首烏、合歡皮、川石斛、橘紅、當歸身、土貝母、茯苓、資生丸、九香蟲、炒穀芽,煎湯熏洗。

  • 股陰疽: 已經形成,勢必潰爛。處方:生耆皮、當歸尾、忍冬藤、茯苓、皂角刺、赤芍、絲瓜絡、生米仁、土貝母、連翹、澤瀉,煎湯熏洗。

林醫師:

  • 梅核氣流注: 陰液不足,肝氣鬱結,濕邪隨氣下陷,形成梅核氣(咽喉部腫塊),按壓有酸痛感。月經因此停止,需兼顧氣血。處方:全當歸、絲瓜絡、防己、土貝母、炒丹參、川牛膝、川萆薢、豨薟草、制香附、五加皮、赤芍,煎湯熏洗。

顧醫師:

  • 流注: 表熱與風濕之邪交結鬱滯,經絡氣血不通,逐漸形成流注。需迅速消散邪氣。處方:大豆卷、獨活、土貝母、絡石藤、秦艽、赤芍、豨薟草、桑枝、白蒺藜、忍冬藤、絲瓜絡,煎湯熏洗。

曾醫師:

  • 癰: 騎馬癰(位於臀部兩側的癰),腫硬。濕熱壅塞,經絡氣血不通,散邪不易。處方:上川連、當歸身、銀花、川萆薢、連翹、赤芍、川柏、滑石、丹皮、土貝母、知母、絲瓜絡,煎湯熏洗。

方醫師:

  • 囊腫: 排尿疼痛有所緩解,但囊腫仍然嚴重,脈象數且表熱。濕熱內蘊,需瀉熱利濕。處方:青蒿子、當歸鬚、制僵蠶、川萆薢、廣藿香梗、赤苓、金鈴子、車前子、赤芍、土貝母、延胡索、枸橘,煎湯熏洗。

洪醫師:

  • 喉痰: 喉嚨痰液雖已減少很多,但病根未除,仍需治療;此外還有餘痰凝滯,且左側腹部抽痛,需同時考慮。處方:蘇梗、白蒺藜、絲瓜絡、沉香曲、制香附、陳皮、海浮石、淡木瓜、臺烏藥、土貝母、大腹皮、桑枝,煎湯熏洗。

金醫師:

  • 肺癰: 近日肺癰復發,且伴隨傷風,脈象弦數,鼻塞手冷,腹痛。病情複雜,需多方面考慮。處方:桑葉、川石斛、絲瓜絡、甘草節、白杏仁、竹茹、甜瓜子、通草、象貝母、橘絡、玄參、瓦楞殼,煎湯熏洗。

施醫師:

  • 穿踝疽: 濕毒侵犯足踝,久病難癒。處方:當歸身、忍冬藤、陳皮、鮮生地、赤芍、防己、川萆薢、土貝母、地膚子、桑枝,煎湯熏洗。

魯醫師:

  • 流注: 風痰之邪氣結聚於膻中(胸部)之外,須防其聚積成流注,需消散邪氣。處方:蘇子、全當歸、防風、絡石藤、陳皮、絲瓜絡、淡木瓜、臺烏藥、土貝母、白蒺藜、廣鬱金、桑枝,煎湯熏洗。

楊醫師:

  • 流注: 流注略有縮小,但腫脹過甚,潰爛時仍有風險。處方:全當歸、土貝母、白蒺藜、淮牛膝、忍冬藤、赤芍、川斷、連翹、伸筋草、丹皮、五加皮,煎湯熏洗。

艾醫師:

  • 肛癰: 肛門癰腫硬,已形成膿腫,將會潰爛。需通利營氣,化解濕邪,以避免病情擴大。處方:當歸尾、忍冬藤、生米仁、絲瓜絡、赤芍、連翹、赤苓、川萆薢、土貝母、丹皮、澤瀉,煎湯熏洗。

費醫師:

  • 鵝爪風: 病後血虛,指甲脫落,預防鵝爪風。處方:當歸身(三錢五分)、豨薟草(三錢)、丹皮(三錢五分)、赤芍(三錢)、白蒺藜(四錢)、茯苓(四錢)、忍冬藤(三錢)、連翹(三錢)、生米仁(四錢)、白茅根(一兩),煎湯熏洗。

注意:以上僅為古代醫案的翻譯,不代表現代醫學觀點,切勿自行用藥,應諮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