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耳目鼻部 (3)

回本書目錄

耳目鼻部 (3)

1. 耳目鼻部

,鼻:鼻衄連日不止,頭暈微熱,脈數。防轉重,弗忽。

石決明(一兩,先煎),丹皮(三錢五分),竹茹(三錢五分),澤瀉(三錢),白蒺藜(四錢),連翹(三錢),象貝(四錢),甘菊瓣(三錢五分),赤芍(三錢五分),黑山梔(三錢五分),赤苓(三錢),白茅根(一兩)

,耳:耳疳延蔓,漸轉爛皮風,當清化主之。

桑白皮(三錢),淡竹葉(三錢),通草(一錢),銀花(三錢),陳皮(一錢),白茅根(一兩),連翹(三錢),生米仁(四錢)

,目:眼胞癰,開膿不少,余腫尚甚,當清營泄熱主之。

桑葉(三錢五分),土貝(四錢),浙菊(三錢五分),白茅根(一兩),丹皮(三錢五分),金銀藤(三錢),白蒺藜(三錢),桑枝(一兩),連翹(三錢),絲瓜絡(三錢),赤芍(四錢)

,鼻:鼻衄陳來,四肢無力。當導熱下行主之。

鮮生地(二兩,打),牛膝炭(三錢五分),墨旱蓮(三錢),白蒺藜(四錢),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丹皮(三錢),熟女貞(三錢),藕節(五錢),黑山梔(三錢,鹽水煅),知母(三錢),連翹(三錢),鮮蘆根(一兩)

,耳:耳癰,腫痛流膿,肝火風濕熱為患也。宜泄降法。

淡芩炭(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忍冬藤(四錢),陳皮(一錢),石決明(一兩,先煎),黃甘菊(三錢五分),絲瓜絡(三錢),赤苓(三錢),赤芍(三錢),土貝(四錢),生米仁(四錢),苦丁茶(一錢),白茅根(一兩,去心)

,鼻:鼻痔腫塞,流黃水,不聞香臭。此肝脾濕熱為患也,不易速效。

蒼耳子(三錢五分),石決明(一兩,先煎),生米仁(四錢),白茅根(一兩),辛荑(三錢,包),白蒺藜(四錢),赤苓(三錢),苦丁茶(一錢),薄荷(五分,後下),陳皮(五錢),澤瀉(三錢)

,目:目赤、星翳稍愈,步履較前稍能輕便,脈弦,腰背痛。宜治所急。

桑葉(三錢),白蒺藜(四錢,去刺),蕤仁(三錢五分),淮牛膝(三錢五分,鹽水炒),白杏仁(四錢,去尖),甘菊瓣(三錢),木賊草(一錢),原金斛(三錢,先煎),象貝(四錢,去心),石決明(一兩,先煎),夜明砂(三錢,絹包),川斷(三錢,鹽水炒),沙苑子(三錢五分,鹽水炒)

,鼻:鼻衄得止,火癤仍竄之不已,積熱人陽明、營分,兼之風痰入絡,痰核凝伏,須兼顧立方。

玉泉散(三錢,絹包),鮮桑葉(三錢),忍冬藤(四錢),鮮蘆根(一兩,去節),鮮生地(七錢,打),白蒺藜(四錢),丹皮(三錢五分),清麟丸(二錢,包),羚羊角(七分,另煎),海蛤粉(五錢,包),土貝(四錢)

白話文:

[耳目鼻部]

朱氏:鼻出血連續多日不止,伴隨頭暈、輕微發熱,脈搏頻數。要預防病情加重,不可掉以輕心。處方:石決明(先煎)、丹皮、竹茹、澤瀉、白蒺藜、連翹、象貝、甘菊瓣、赤芍、黑山梔、赤苓、白茅根。

杜氏:耳部疾病蔓延,逐漸發展成爛皮風,應以清熱利濕為主。處方:桑白皮、淡竹葉、通草、銀花、陳皮、白茅根、連翹、生米仁。

陳氏:眼瞼腫痛化膿,膿液不多,但腫脹仍很嚴重,應以清熱解毒為主。處方:桑葉、土貝母、浙菊花、白茅根、丹皮、金銀花、白蒺藜、桑枝、連翹、絲瓜絡、赤芍。

張氏:鼻出血已持續一段時間,四肢無力。應以清熱瀉火,使熱邪下行為主。處方:鮮生地(打)、牛膝炭、墨旱蓮、白蒺藜、石決明(鹽水煅,先煎)、丹皮、熟女貞子、藕節、黑山梔(鹽水煅)、知母、連翹、鮮蘆根。

徐氏:耳部腫痛化膿,屬於肝火風濕熱所致。宜採用瀉熱降火的方法。處方:淡黃芩炭、白蒺藜、忍冬藤、陳皮、石決明(先煎)、黃甘菊、絲瓜絡、赤苓、赤芍、土貝母、生米仁、苦丁茶、白茅根(去心)。

王氏:鼻息肉腫脹阻塞鼻腔,流出黃色膿液,聞不到氣味。這是肝脾濕熱所致,不易快速見效。處方:蒼耳子、石決明(先煎)、生米仁、白茅根、辛荑(包)、白蒺藜、赤苓、苦丁茶、薄荷(後下)、陳皮、澤瀉。

潘氏:眼睛紅腫、星翳症狀稍有好轉,行走比以前輕便些,脈搏弦細,腰背疼痛。應治療目前急症。處方:桑葉、白蒺藜(去刺)、蕤仁、淮牛膝(鹽水炒)、白杏仁(去尖)、甘菊瓣、木賊草、元參(先煎)、象貝(去心)、石決明(先煎)、夜明砂(絹包)、川斷(鹽水炒)、沙苑子(鹽水炒)。

胡氏:鼻出血已停止,但瘡瘍仍在蔓延,體內積熱累及陽明經、營血,並伴有風痰入絡,痰核凝結,需兼顧治療。處方:玉泉散(絹包)、鮮桑葉、忍冬藤、鮮蘆根(去節)、鮮生地(打)、白蒺藜、丹皮、清麟丸(包)、羚羊角(另煎)、海蛤粉(包)、土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