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痢疾門(附泄瀉便血) (7)
痢疾門(附泄瀉便血) (7)
1. 痢疾門(附泄瀉便血)
右,痢:下痢起糜,脈細,舌黃,嘔逆。病深矣,難治。
上川連(四分,姜水炒),扁豆衣(四錢),川石斛(三錢),炒穀芽(三錢),廣木香(一錢),赤芍(三錢),石蓮肉(三錢五分),薺菜花干(三錢),苦參(三錢五分),帶皮苓(五錢),通草(一錢)
左,痢:下痢數次,較稀,食後少腹作痛,肛間支急,腸胃濕熱猶多逗留。直疏和並進。
駐車丸(三錢,絹包),淡芩炭(三錢五分),紅曲(四錢),苦參(三錢五分),歸身(二錢,炒),廣木香(三錢五分),茯苓(四錢),地骷髏(四錢),赤芍(三錢,炒炭),枳殼(三錢五分),扁豆衣(三錢),薺菜花干(三錢),椿根皮(一錢),柿霜(一錢,後下)
右,白痢:病纏兩月餘,形、色、脈無一不虛,先腰痛,旋即腹痛,痛不可耐,近日下白痢,舌花白膩,口燥。積虛之體,攻補兩難。深恐猝然厥變。
漂白朮(三錢五分),九制香附(三錢五分),六曲(三錢),川斷(三錢,鹽水炒),土炒白芍(三錢),川楝子(三錢五分,酒炒),雞內金(三錢,炙去垢),金毛狗脊(三錢),淡吳萸(二分,鹽水炒),延胡索(三錢五分,酒炒),大腹皮(三錢),桑枝(五錢),三層茴香丸(三錢,絹包)
陳蓮舫夫子方,痢傷脾腎,積滯已除,遂為溏稀淹纏,晝夜尚有四五行,氣墜轉氣,日來腎不化水,脾失堤防以致氾濫為腫。自足上升,漸及於腹,膀胱失通調之職,三焦失分化之權。脈右弦大,左弦滑。從中再有肝邪內擾,疏泄不靈,舌光,脾腎為病,不能滋補,較為曲折。擬崇土導水,至於春臟,尚須緩商,不能防到喘逐。
白朮(三錢五分),茯苓(三錢),冬瓜皮(三錢),補骨脂(三錢五分),水姜皮(四分),防己(三錢五分),米仁(三錢),香櫞皮(三錢五分),車前子(三錢,包),通天草(三錢),半夏曲(三錢五分),牛膝(三錢),新會皮(一錢),澤瀉(三錢五分)
右,泄:乍寒乍熱,咳痰,脈沉細而弦,舌白,臍腹痛,大便勻利。通體虛乏已極,加以抑鬱燥勞,調理之法,洵非易易,必得掃盡思慮,以助藥力所不逮。
歸身(二錢,土炒),象貝(四錢),真鬱金(一錢),煅瓦楞粉(一兩,包),白芍(二錢),廣木香(一錢),茯苓(四錢),臺烏藥(三錢五分),淡芩炭(三錢五分),鹽半夏(三錢五分),扁豆衣(三錢),通草(一錢),生麥芽(五錢),陳佛手(三錢五分),左,便血:便後之血,謂之遠血,且有痔瘡淹纏之症,未可忽視。
上黃連(四分),淡芩炭(三錢),藕節炭(四錢),料豆衣(三錢)清阿膠(一錢),生地炭(三錢),炙雞金(三錢),生米仁(五錢),大白芍(三錢),地榆炭(三錢),陳皮(一錢)
白話文:
痢疾門(附泄瀉便血)
右,痢疾:下痢,大便稀爛如糜,脈象細弱,舌苔黃厚,伴隨嘔吐反胃。病情嚴重,難以治療。
處方:川連翹(四分,用薑汁炒)、扁豆衣(四錢)、川石斛(三錢)、炒穀芽(三錢)、廣木香(一錢)、赤芍藥(三錢)、石蓮子(三錢五分)、薺菜花(三錢)、苦參(三錢五分)、茯苓皮(五錢)、通草(一錢)
左,痢疾:下痢數次,大便較稀,飯後少腹部疼痛,肛門灼熱,腸胃濕熱未消。需同時疏通和調和。
處方:駐車丸(三錢,用絹布包裹)、淡黃芩炭(三錢五分)、紅曲(四錢)、苦參(三錢五分)、熟地黃(二錢,炒)、廣木香(三錢五分)、茯苓(四錢)、地骷髏(四錢)、赤芍藥炭(三錢,炒炭)、枳殼(三錢五分)、扁豆衣(三錢)、薺菜花(三錢)、椿樹根皮(一錢)、柿霜(一錢,後下)
右,白痢:病情持續兩個多月,氣色、脈象均虛弱,起初腰痛,隨後腹痛劇烈難忍,近期出現白色痢疾,舌苔白膩,口乾。屬於積虛體質,攻邪與補虛兩難兼顧,擔心病情突然惡化。
處方:漂白朮(三錢五分)、九制香附(三錢五分)、神曲(三錢)、川續斷(三錢,鹽水炒)、土炒白芍藥(三錢)、川楝子(三錢五分,酒炒)、雞內金(三錢,炙烤去污垢)、金毛狗脊(三錢)、淡吳茱萸(二分,鹽水炒)、延胡索(三錢五分,酒炒)、大腹皮(三錢)、桑枝(五錢)、三層茴香丸(三錢,絹布包裹)
陳蓮舫夫子方:痢疾傷及脾腎,積滯已除,但大便溏稀持續,每天仍有四五次,氣虛下陷,腎臟失於化水,脾臟失於統攝,導致水液氾濫成腫,從腳部向上蔓延,漸至腹部,膀胱失於通調,三焦失於分化。脈象右邊弦大,左邊弦滑。其中還有肝邪內擾,疏泄不利,舌頭光滑,脾腎兩虛,難以滋補,病情較為複雜。擬定以健脾益腎、利水消腫的治療方案,但考慮到春天臟腑的特性,需謹慎施治,避免出現喘促等副作用。
處方:白朮(三錢五分)、茯苓(三錢)、冬瓜皮(三錢)、補骨脂(三錢五分)、水薑皮(四分)、防己(三錢五分)、薏苡仁(三錢)、香櫞皮(三錢五分)、車前子(三錢,包)、通天草(三錢)、半夏曲(三錢五分)、牛膝(三錢)、新會陳皮(一錢)、澤瀉(三錢五分)
右,泄瀉:時冷時熱,咳嗽痰多,脈象沉細而弦,舌苔白,臍腹疼痛,大便正常。全身虛弱極度,加之憂鬱勞累,調理不易,必須去除思慮,才能增強藥效。
處方:熟地黃(二錢,土炒)、牡蠣(四錢)、鬱金(一錢)、煅瓦楞子粉(一兩,包)、白芍藥(二錢)、廣木香(一錢)、茯苓(四錢)、臺烏藥(三錢五分)、淡黃芩炭(三錢五分)、鹽半夏(三錢五分)、扁豆衣(三錢)、通草(一錢)、生麥芽(五錢)、陳佛手(三錢五分)
左,便血:大便後出血,為遠血,且伴有痔瘡,不可輕視。
處方:黃連(四分)、淡黃芩炭(三錢)、藕節炭(四錢)、扁豆衣(三錢)、清阿膠(一錢)、生地黃炭(三錢)、炙雞內金(三錢)、生薏苡仁(五錢)、白芍藥(三錢)、地榆炭(三錢)、陳皮(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