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腫脹門(附黃疸) (5)
腫脹門(附黃疸) (5)
1. 腫脹門(附黃疸)
左,一身腫脹,此屬風濕鬱肺脾。最防氣升作喘。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桑白皮(三錢),防風(三錢五分),冬瓜皮(二錢),代赭石(四錢,煅,先煎),五加皮(三錢),豬苓(三錢五分),生米仁(四錢),煅瓦楞粉(一兩,絹包),防己(三錢五分),澤瀉(三錢),陳麥柴(四錢),白麻骨(一兩)
左,腹滿撐脹,便溏。仍防腫脹。
生□術(三錢五分),陳皮(一錢),炙雞金(四錢),大腹皮(三錢),枳殼(三錢五分),法半夏(二錢),六曲(四錢),五加皮(三錢),廣木香(三錢五分),春砂末(七分),車前子(四錢,絹包),澤瀉(三錢五分),白麻骨(一兩),陳麥柴(四錢)
左,脹滿腹痛,大便溏,脈濡,不易疏通。
制香附(三五分),青木香(三錢五分),橘紅(一錢),澤瀉(三錢),六曲(四錢),炙雞金(三錢),法半夏(三錢五分),鮮佛手(三錢五分),枳殼(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車前子(四錢,包),陳麥柴(三錢)
小僧,咳嗽腹滿,面浮足腫,瘕逆,脈細數。肺脾同病。理之棘手。
杜藿梗(三錢五分),炙雞金(三錢)
象貝(四錢),豬苓(三錢五分),煨木香(五分),大腹皮(三錢),款冬花(三錢五分),澤瀉(三錢),六曲(三錢),五加皮(三錢五分),陳香櫞(三錢五分),生穀芽(五錢),陳麥柴(四錢),白麻骨(一兩)
楊左,傷血大脫之後,腹滿撐入腰背。此屬臌脹,不易治。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沉香曲(四錢,包),冬瓜皮(五錢),澤瀉(三錢),煅瓦楞粉(一兩,絹包),炙雞金(三錢),五加皮(三錢),臺烏藥(三錢五分),代赭石(四錢,先煎),大腹皮(三錢,洗),車前子(四錢,包),兩頭尖(三錢五分),陳麥柴(三錢),白麻骨(一兩)
左,脈細軟,左尺帶澀,舌白。連進通陽泄濁,並無火象,仍足腫,莖囊曾腫,延及少腹,氣短,動則氣急,小溲不流利,子夜以前,易於著枕氣急。此中滿之由於陰水來者,肺降、腎納、脾運,各不能如常度。
上肉桂(四分),五加皮(三錢),川椒目(一錢),陳麥柴(四錢),豬苓(三錢五分),懷牛膝(三錢),淡吳萸(二分),白麻骨(一兩),澤瀉(三錢),車前子(三錢,包),葫蘆巴(三錢五分)
其二:來示云:小溲已通,腿腫亦稍減,夜寐較安,惟莖囊仍腫,胃納不旺。標本同病,理之尚非易易。
上肉桂(四分,去粗皮為末,飯丸吞服),五加皮(三錢),炙雞金(四錢,去垢),葫蘆巴(三錢五分),淡吳萸(三分),川椒目(七分),車前子(四錢,絹包),範志曲(三錢),朱茯苓(五錢),兩頭尖(三錢五分,絹包),澤瀉(三錢,小茴香五分同炒),炒穀芽(六錢),陳麥柴(四錢),白麻骨(一兩)
白話文:
腫脹門(附黃疸)
一、全身腫脹,這是風濕鬱阻肺脾所致,最需預防氣機上升而導致喘息。
處方:旋覆花(三錢五分,用絹布包裹)、桑白皮(三錢)、防風(三錢五分)、冬瓜皮(二錢)、代赭石(四錢,煅燒後,先煎煮)、五加皮(三錢)、豬苓(三錢五分)、生米仁(四錢)、煅燒瓦楞子粉(一兩,用絹布包裹)、防己(三錢五分)、澤瀉(三錢)、陳麥冬(四錢)、白蔹麻根(一兩)
二、腹部脹滿撐脹,大便溏瀉,仍需預防腫脹。
處方:生白朮(三錢五分)、陳皮(一錢)、炙甘草(四錢)、大腹皮(三錢)、枳殼(三錢五分)、法半夏(二錢)、麥芽(四錢)、五加皮(三錢)、廣木香(三錢五分)、硃砂末(七分)、車前子(四錢,用絹布包裹)、澤瀉(三錢五分)、白蔹麻根(一兩)、陳麥冬(四錢)
三、腹部脹滿疼痛,大便溏瀉,脈象濡弱,不易疏通。
處方:制香附(三錢五分)、青木香(三錢五分)、橘紅(一錢)、澤瀉(三錢)、麥芽(四錢)、炙甘草(三錢)、法半夏(三錢五分)、鮮佛手(三錢五分)、枳殼(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車前子(四錢,包裹)、陳麥冬(三錢)
四、咳嗽、腹部脹滿、面部浮腫、腳腫、腹部腫塊、脈象細數。肺脾同病,治療棘手。
處方:杜衡(三錢五分)、炙甘草(三錢)、牡蠣(四錢)、豬苓(三錢五分)、煨木香(五分)、大腹皮(三錢)、款冬花(三錢五分)、澤瀉(三錢)、麥芽(三錢)、五加皮(三錢五分)、陳皮(三錢五分)、生穀芽(五錢)、陳麥冬(四錢)、白蔹麻根(一兩)
五、外傷失血過多後,腹部脹滿,脹滿感延伸至腰背。這是臌脹,不易治療。
處方:旋覆花(三錢五分,用絹布包裹)、沉香曲(四錢,包裹)、冬瓜皮(五錢)、澤瀉(三錢)、煅燒瓦楞子粉(一兩,用絹布包裹)、炙甘草(三錢)、五加皮(三錢)、臺烏藥(三錢五分)、代赭石(四錢,先煎煮)、大腹皮(三錢,洗淨)、車前子(四錢,包裹)、益智仁(三錢五分)、陳麥冬(三錢)、白蔹麻根(一兩)
六、脈象細弱,左尺脈澀,舌苔白。連續服用溫陽利水的藥物,並無熱象,仍然腳腫,陰囊曾腫脹,腫脹延及少腹,氣短,活動則氣喘,小便不利,子夜前容易著枕頭即氣喘。這種腹部脹滿是陰水停滯所致,肺氣下沉、腎氣納氣、脾氣運化,都未能正常運作。
處方:肉桂(四分)、五加皮(三錢)、川椒目(一錢)、陳麥冬(四錢)、豬苓(三錢五分)、懷牛膝(三錢)、吳茱萸(二分)、白蔹麻根(一兩)、澤瀉(三錢)、車前子(三錢,包裹)、葫蘆巴(三錢五分)
七、第二次來診:小便已通,腿腫亦稍減,夜間睡眠較安穩,但陰囊仍腫,胃口不好。標本同病,治療仍不易。
處方:肉桂(四分,去粗皮磨成粉末,做成藥丸吞服)、五加皮(三錢)、炙甘草(四錢,去雜質)、葫蘆巴(三錢五分)、吳茱萸(三分)、川椒目(七分)、車前子(四錢,用絹布包裹)、麥芽(三錢)、茯苓(五錢)、益智仁(三錢五分,用絹布包裹)、澤瀉(三錢,與小茴香五分一起炒)、炒穀芽(六錢)、陳麥冬(四錢)、白蔹麻根(一兩)
說明: 以上翻譯盡可能保留原文意思,但部分藥名可能存在不同版本或寫法,請以專業醫生的意見為準。 文中「錢」、「分」、「兩」為古代重量單位,現代臨床應用需換算成現代計量單位。 此處僅提供翻譯,不作任何醫療建議。 如有任何疾病,請諮詢專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