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經產門 (1)

回本書目錄

經產門 (1)

1. 經產門

,經:經阻兩月餘,腹痛便溏,面無華,腰痠脈軟。虧損已甚,理之不易。

白話文:

這個人的情況是:經期阻塞兩個多月,伴有腹痛和腹瀉,面色沒有光澤,腰酸,脈搏虛弱。身體已經非常虧損,調理起來比較困難。

歸身(三錢),臺烏藥(三錢五分),川斷(三錢五分),資生丸(三錢,包),新會皮(一錢),丹參(二錢),炙雞金(三錢),川楝子(三錢五分),法半夏(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春砂末(五分),雞血藤膏(一錢,研沖)

,經:少腹宿瘕,近胸升窒,經至腹脹,骨酸,脈軟。宜氣營兩治。

白話文:

歸身(1.5克),臺烏藥(1.75克),川斷(1.75克),資生丸(1.5克,包裹),新會皮(0.5克),丹參(1克),炙雞金(1.5克),川楝子(1.75克),法半夏(1.75克),大腹皮(1.5克),春砂末(0.25克),雞血藤膏(0.5克,研磨後沖調)

歸身(二錢),旋覆花(三錢五分,包),川石斛(四錢),鱉甲膠(三錢五分,海蛤粉炒),赤芍(三錢),代赭石(五錢,先煎),竹茹(三錢五分),丹皮(三錢五分),丹參(三錢),煅瓦楞粉(一兩,包),白蒺藜(四錢),綠萼梅(一錢)

,經:據述熱退不淨,腹痛止而後作,經來不多,便閉汗少。宜解表疏里,以防轉重。

白話文:

當歸(15克),旋覆花(20克,包煎),川石斛(24克),鱉甲膠(20克,與海蛤粉炒製),赤芍(18克),代赭石(30克,先煎),竹茹(20克),丹皮(20克),丹參(18克),煅瓦楞粉(60克,包煎),白蒺藜(24克),綠萼梅(6克)

蘇梗(一錢),制香附(三錢五分),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楂炭(三錢),藿梗(二錢),干佩蘭(三錢五分),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白蒺藜(四錢),赤芍(三錢),沉香曲(三錢),臺烏藥(三錢五分),桑枝(五錢)

白話文:

蘇梗(0.5 克),炮製的香附(1.75 克),醋炒的延胡索(1.75 克),山楂炭(1.5 克),藿梗(1 克),佩蘭(1.75 克),醋炒的五靈脂(1.75 克),白蒺藜(2 克),赤芍(1.5 克),沉香曲(1.5 克),臺烏藥(1.75 克),桑枝(2.5 克)

,經:癸水淋漓不斷,色紫腰痠,納減,神思疲乏,脈濡,頭痛偏右,晨起面浮而腫,兼之傷風咳嗽。宜擇要者先治。

白話文:

患者姓沈,症狀表現為:

  • 持續性的陰道出血,血色發紫
  • 腰部痠痛
  • 食慾下降
  • 精神疲乏
  • 脈象濡滑
  • 頭痛偏右
  • 早晨起牀後臉部浮腫
  • 合併有傷風感冒和咳嗽

建議先治療主要的症狀。

歸身(三錢),廣藿梗(二錢),桑葉(三錢),煅瓦楞殼(一兩,先煎),赤芍(三錢),前胡(三錢五分),蔓荊子(三錢),川斷(三錢,鹽水炒),固經丸(三錢,絹包),牛蒡(三錢),白蒺藜(四錢),澤瀉(三錢)

,經:痛經,經淨痛止,乳塊消而不淨,脈濡。宜即守前意。

白話文:

歸身(30克),廣藿香(20克),桑葉(30克),煅瓦楞子(120克,先煎),赤芍藥(30克),前胡(35克),蔓荊子(30克),川斷(30克,用鹽水炒),固經丸(30克,用絹布包起),牛蒡(30克),白蒺藜(40克),澤瀉(30克)

制香附(三錢五分),青蒿子(三錢五分),歸鬚(二錢),兩頭尖(三錢,包),川楝子(三錢五分),生鱉甲(五錢,先煎),赤芍(三錢),廣鬱金(一錢),延胡索(三錢五分),枸橘(一錢),土貝(四錢),通草,蒲公英(三錢),海浮石(四錢,先煎)

,產:產後熱糾纏,氣急咳嗽,脈軟。宜表裡兩治。

白話文:

附子(3.5 錢),青蒿子(3.5 錢),歸鬚(2 錢),兩頭尖(3 錢,包裹),川楝子(3.5 錢),生鱉甲(5 錢,先煎),赤芍(3 錢),廣鬱金(1 錢),延胡索(3.5 錢),枸橘(1 錢),土貝(4 錢),通草,蒲公英(3 錢),海浮石(4 錢,先煎)

全當歸(三錢,柴胡三分同炒),白行人(四錢),冬瓜子(五錢),橘白(一錢),赤芍(三錢五分),川貝(三錢),瓦楞殼(七錢,先煎),茯苓(四錢),款冬花(三錢),鹽半夏(三錢五分),代赭石(四錢,先煎),川石斛(三錢),桑枝(五錢)

,產:產後將近兩月,惡露屢下,大便燥結,下血。宜標本兩治。

白話文:

全當歸(9克,與柴胡 1 克共炒)

白行人 (12 克) 冬瓜子 (15 克) 橘白 (3 克) 赤芍 (10.5 克) 川貝 (9 克) 瓦楞殼 (21 克,先煎) 茯苓 (12 克) 款冬花 (9 克) 鹽半夏 (10.5 克) 代赭石 (12 克,先煎) 川石斛 (9 克) 桑枝 (15 克)

歸身(三錢),炙雞金(三錢,去垢),川斷(三錢),四制香附(三錢五分),沉香曲(四錢),陳皮(一錢),瓦楞粉(一兩,包),臺烏藥(三錢五分),麻仁泥(七錢),宋半夏(二錢),淡蓯蓉(三錢)

,經:痛經色紫,少腹脹滯當氣衝,急治。

白話文:

  • 歸身:3 錢

  • 炙雞金:3 錢(去除雜質)

  • 川斷:3 錢

  • 四制香附:3.5 錢

  • 沉香曲:4 錢

  • 陳皮:1 錢

  • 瓦楞粉:1 兩(用紙包裹)

  • 臺烏藥:3.5 錢

  • 麻仁泥:7 錢

  • 宋半夏:2 錢

  • 淡蓯蓉:3 錢

四制香附(三錢五分),丹參(三錢五分),六曲(四錢),月月紅(五朵),延胡索(三錢五分),澤蘭(三錢),烏藥(一錢),丹皮(三錢五分),蘇梗(一錢),茺蔚子(三錢),金鈴子(三錢)

,經:木土克賊,氣不流利,晨間腹脹,癸水不多,脈軟滑數。擬氣營兩治。

白話文:

四製香附(17.5公克),丹參(17.5公克),六曲(20公克),月月紅(25朵),延胡索(17.5公克),澤蘭(15公克),烏藥(5公克),丹皮(17.5公克),蘇梗(5公克),茺蔚子(15公克),金鈴子(15公克)

蘇梗(三錢五分),歸身(二錢,炒),川斷(三錢),生米仁(四錢),制香附(三錢五分),丹參(二錢),九香蟲(七分),陳麥柴(一兩),臺烏藥(三錢五分),杜仲(三錢五分),茯苓(四錢),澤蘭(三錢)

,崩:血崩初定,頭暈耳鳴。陰脫於下,陽越於上也。

白話文:

蘇梗(3.5錢),當歸(2錢,炒過),川斷(3錢),生米仁(4錢),制香附(3.5錢),丹參(2錢),九香蟲(0.7錢),陳麥柴(1兩),臺烏藥(3.5錢),杜仲(3.5錢),茯苓(4錢),澤蘭(3錢)

細生地(四錢),左牡蠣(一兩,先煎),牛角腮炭(三錢五分),川斷(三錢,鹽水炒),歸身炭(三錢),朱茯苓(四錢),血餘炭(三錢五分),杜仲(三錢,鹽水炒),白芍(三錢),沙苑子(三錢),陳棕炭(二錢)

白話文:

細 生地(20 克)

左 牡蠣(60 克,先煎)

牛角腮炭(17.5 克)

川 斷(15 克,用鹽水炒)

歸身炭(15 克)

朱茯苓(20 克)

血餘炭(17.5 克)

杜 仲(15 克,用鹽水炒)

白 芍(15 克)

沙苑子(15 克)

陳棕炭(10 克)

,經:經漏初止,腰痠較好,營陰一虧,肝氣易發,納少,少寐,頭眩,手足心熱,腰腹不舒。脈弦滑。宜標本兩治。

白話文:

在月經快結束的時候,腰部痠痛有所好轉。但氣血不足,肝氣容易上逆,導致食慾不振、失眠、頭暈、手足心發熱、腰腹不適。脈象弦滑。應當同時針對標本兼治。

西洋參(三錢五分),首烏藤,杜仲(二錢),料豆衣(三錢),白芍(三錢),朱茯神(五錢)

白話文:

西洋參(10.5 克),何首烏藤,杜仲(6 克),黃豆皮(9 克),白芍(9 克),赤茯苓(15 克)

大腹皮(三錢),生麥芽(五錢),煅瓦楞(一兩,先煎)

,經:屢患滑胎,衝任受傷已甚,今經居五月,而脈狀尚滿。須格外慎養。

白話文:

大腹皮三錢,生麥芽五錢,煅瓦楞一兩,先煎。

江某,懷孕多次都流產,衝任脈受傷嚴重,現在懷孕五個月,但是脈象仍顯得滿。必須特別注意休養。

細生地(三錢),杜仲(三錢),白芍(三錢五分),地骨皮(三錢五分),子芩(三錢五分),川斷(三錢),沙苑子(三錢),漂白朮(一錢),川石斛(四錢),料豆衣(三錢),橘白(一錢),生麥芽(五錢)

,胎:妊娠病吐瀉,小溲不通,咽痛吐酸,脈浮大。勢危殆,勉擬方以希萬一。

白話文:

細生地 (3 錢),杜仲 (3 錢),白芍 (3 錢 5 分),地骨皮 (3 錢 5 分),子芩 (3 錢 5 分),川斷 (3 錢),沙苑子 (3 錢),漂白朮 (1 錢),川石斛 (4 錢),料豆衣 (3 錢),橘白 (1 錢),生麥芽 (5 錢)

上川連,扁豆衣,茯苓,橘白,烏梅肉,象貝,杜仲,竹茹,川石斛,杜藿梗,澤瀉,兩頭尖,生麥芽

,經:肝氣積久,脾病作瀉,面浮足腫,癸水不行。擬氣營兩治。

白話文:

上川連(連翹):清熱解毒

扁豆衣:健脾化濕

茯苓:利水滲濕

橘白:理氣化痰

烏梅肉:收斂止血

象貝:平肝息風

杜仲:補腎強腰

竹茹:清熱生津

川石斛:滋陰養胃

杜藿梗:清熱利尿

澤瀉:利水滲濕

兩頭尖(車前子):利水滲濕

生麥芽:消食化積

漂白朮(三錢五分),澤瀉(三錢,小茴香炒),白蒺藜(四錢,炒去刺),丹參(二錢),茯苓(四錢),蘇梗(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雞血藤膏(一錢),豬苓(三錢五分),制香附(三錢五分),車前子(三錢,炒,絹包),陳麥柴(四錢)

,產:產虛久不復,曾吐血。茲火升,薄暮微寒而熱,脈軟。咳嗽漸成蓐損,不易治。

白話文:

  • 漂白術,3.5 錢

  • 澤瀉,3 錢(與小茴香炒過)

  • 炒白蒺藜,4 錢(炒過並去除刺)

  • 丹參,2 錢

  • 茯苓,4 錢

  • 蘇梗,3.5 錢

  • 陳皮(陳放過的佛手),3.5 錢

  • 雞血藤膏,1 錢

  • 豬苓,3.5 錢

  • 制香附,3.5 錢

  • 炒車前子,3 錢(用紗布包裹)

  • 陳麥柴,4 錢

南沙參(三錢),生鱉甲(四錢,先煎),懷山藥(三錢),竹茹(三錢五分),川貝母(三錢),冬瓜子(一兩),帶皮苓(三錢五分),生麥芽(五錢,包),川石斛(四錢),扁豆衣(七錢),橘白(一錢),玉蝴蝶(三分)

,帶:日晡顴右發赤,寐則口舌乾燥,脈軟數,舌黃,帶下不已。治在陰分。

白話文:

南沙參(4.5克),生鱉甲(6克,先煎),淮山藥(4.5克),竹茹(5.25克),川貝母(4.5克),冬瓜子(15克),帶皮茯苓(5.25克),生麥芽(7.5克,包起來),川石斛(6克),扁豆衣(10.5克),陳皮(1.5克),玉蝴蝶(0.45克)

原金斛(四錢,先煎),元參(四錢),懷山藥(三錢,炒黃),金櫻子(三錢),元武板(四錢,鹽水炒,先煎),白芍(三錢五分),扁豆衣(三錢),杜仲(三錢,鹽水炒),左牡蠣(四錢,鹽水煅,先煎),粉甘草(四分),帶皮苓(四錢)

,經:經至不暢,少腹痛甚,脈弦細。寒鬱氣阻,防因痛生波。

白話文:

原金斛(12克,先煎)

元參(12克)

懷山藥(9克,炒黃)

金櫻子(9克)

元武板(12克,用鹽水炒,先煎)

白芍(10.5克)

扁豆衣(9克)

杜仲(9克,用鹽水炒)

左牡蠣(12克,用鹽水煅,先煎)

粉甘草(1.2克)

帶皮苓(12克)

帶葉蘇梗(三錢五分),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枳殼(三錢五分),杜仲(三錢五分,鹽水炒),制香附(三錢五分),代赭石(四錢,煅,先煎),五靈脂(三錢五分),川斷(三錢,鹽水炒),淡吳萸(二分,鹽水炒),臺烏藥(三錢五分),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陳佛手(三錢五分)

白話文:

帶葉蘇木梗(21克),旋覆花(21克,用絹布包裹),枳殼(21克),杜仲(21克,鹽水炒過),制香附(21克),代赭石(24克,煅燒過,先煎),五靈脂(21克),川斷(18克,鹽水炒過),淡吳萸(1.2克,鹽水炒過),臺烏藥(21克),延胡索(21克,醋炒過),陳佛手(21克)

生香附(一兩),蔥頭(一兩),小茴香(五錢),生薑(一兩),橘葉(四錢),食鹽(一兩),打和炒熱布包熨之。切不可食。

,經至不多,胸悶口乾,少腹痛,脈弦細。擬氣營兩治。

白話文:

生香附(6克),蔥頭(6克),小茴香(3克),生薑(6克),橘葉(2.4克),食鹽(6克),全部打成粉末,包於布中加熱炒熱,然後熱敷於患處。不可食用。

川桂木(四分),枳殼(三錢五分),丹參(三錢),赤芍(三錢),淡吳萸(二分,鹽水炒),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杜仲(三錢,鹽水炒),白蒺藜(三錢,炒去刺),臺烏藥(三錢五分),延胡索(三錢五分),川斷(三錢,鹽水炒),川石斛(三錢),陳佛手(三錢五令)

白話文:

  • 川木香(4 克)
  • 枳殼(3.5 克)
  • 丹參(3 克)
  • 赤芍(3 克)
  • 吳茱萸(2 克,用鹽水炒熟)
  • 五靈脂(3.5 克,用醋炒熟)
  • 杜仲(3 克,用鹽水炒熟)
  • 白蒺藜(3 克,炒後去掉刺)
  • 臺烏藥(3.5 克)
  • 延胡索(3.5 克)
  • 川斷(3 克,用鹽水炒熟)
  • 川石斛(3 克)
  • 陳佛手(3.5 克)

謝(經崩並見之後):脈左弦右滑,氣營失調,滿腹脹大,攻撐無定,神疲形寒。於客春經停血崩以來,三陰俱乏,肝脾互乘,理之不易。

白話文:

在經歷了月經崩漏之後,患者的脈象左邊弦緊右邊滑數,氣血失調,腹部脹大,且脹痛位置不定,精神疲憊且畏寒。從春天月經紊亂出血以來,三陰經都虛弱,肝脾相互影響,治療起來比較困難。

歸身(二錢),臺烏藥(三錢五分),杜仲(二錢,鹽水炒),川楝子(三錢五分),白芍(三錢五分),五加皮(二錢),九香蟲(七分),陳佛手(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炙雞金(三錢),車前子(三錢,包),鹽半夏(三錢五分),陳麥柴(三錢)

,經:肝腎不足,氣營失調,癸水不能如期,所下不多,脈軟弦。擬順氣養營主之。

白話文:

鹿茸(二錢),臺灣烏藥(三錢五分),杜仲(二錢,用鹽水炒過),川楝子(三錢五分),白芍(三錢五分),五加皮(二錢),九香蟲(七分),陳佛手(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起來),炙雞金(三錢),車前子(三錢,包起來),鹽半夏(三錢五分),陳麥冬(三錢)

歸身(三錢),四制香附(二錢),茯苓(三錢),臺烏藥(三錢五分),赤芍(三錢五分),川斷(三錢),橘白(一錢),炒麥芽(五錢),丹參(二錢),料豆衣(四錢),澤蘭(一錢五分)

,經:癸水未暢而止,腹痛惡寒,脈軟。宜順氣養營。

白話文:

歸身(1.5克),四制香附(1克),茯苓(1.5克),臺烏藥(1.75克),赤芍(1.75克),川斷(1.5克),橘白(0.5克),炒麥芽(2.5克),丹參(1克),料豆衣(2克),澤蘭(0.75克)

全當歸(三錢),白蒺藜(四錢,炒去刺),旋覆花(三錢五分,包),臺烏藥(三錢五分),蘇梗(三錢五分),金毛脊(三錢,炙去毛),煅瓦楞殼(一兩,先煎),沉香曲(四錢,包),四制香附(三錢五分),川斷(三錢,鹽水炒),枳殼(三錢五分),酒炒桑枝(五錢),靈磁石(三錢,生,先煎)

,經:癸水淋漓旬外,腰以下痠痛,脈軟。擬氣營兩治。

白話文:

當歸 (3 錢)

白蒺藜 (4 錢,炒過後去除刺)

旋覆花 (3.5 錢,包起來煎)

臺烏藥 (3.5 錢)

蘇梗 (3.5 錢)

金毛脊 (3 錢,炙烤後去除毛)

煅瓦楞殼 (1 兩,先煎)

沉香曲 (4 錢,包起來煎)

四制香附 (3.5 錢)

川斷 (3 錢,用鹽水炒)

枳殼 (3.5 錢)

酒炒桑枝 (5 錢)

靈磁石 (3 錢,生用,先煎)

歸身(三錢),杜仲(三錢,鹽水炒),茯苓皮(四錢),丹參(三錢五分),大白芍(三錢五分),川斷(三錢,鹽水炒),臺烏藥(三錢五分),延胡索(三錢五分),炒香棗仁(三錢五分),金毛脊(三錢,炙去毛),白蒺藜(四錢),澤蘭(三錢五分),桑枝(五錢,酒炒)

白話文:

歸身(15克),杜仲(15克,用鹽水炒過),茯苓皮(20克),丹參(17.5克),大白芍(17.5克),川斷(15克,用鹽水炒過),臺烏藥(17.5克),延胡索(17.5克),炒香棗仁(17.5克),金毛脊(15克,炙過後去掉毛),白蒺藜(20克),澤蘭(17.5克),桑枝(25克,用酒炒過)

胡(正號當郎中巷),經:近日諸恙尚安,唯氣營未能和暢,濕熱尚有逗留,腿痠作脹,腹不舒。癸水不行,脈狀較前為和暢。宜化濕養營兩進之。

白話文:

胡(稱號為當郎中巷),

狀況:近來各種小毛病還算安好,只有氣血不順暢,濕熱還有些許殘留,腿部痠脹,腹部不適。月經不順,脈象比之前有所好轉。

建議:採用化濕養血的藥方,兩劑連續服用。

西洋參(三錢五分),臺烏藥(三錢五分),杜仲(三錢,鹽水炒),丹參(三錢五分),歸身(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川斷(三錢五分,鹽水炒),料豆衣(三錢),川石斛(四錢),茯苓(四錢,帶皮),粉萆薢(四錢),生熟麥芽(各五錢)

白話文:

西洋參(10.5克),臺灣烏藥(10.5克),杜仲(10克,用鹽水炒過),丹參(10.5克),當歸(10.5克),陳皮(10.5克),川斷(10.5克,用鹽水炒過),豆衣(10克),川石斛(12克),茯苓(12克,帶皮),白茯苓(12克),生麥芽(15克),熟麥芽(15克)

,產:產後營虛腸燥,熱自內生,氣後下陷,大便不通,時覺支急如脹,脈輕取細軟,重按寸關均弦。血不養肝,肝熱素旺。今方擬養氣營,平肝木,化內熱並進之。

白話文:

我觀察病患產後氣血虛弱,腸道乾燥,體內有熱氣上身,導致氣血下墜,大便不通,時常感到腹部脹痛。脈象細軟而微弱,重按寸關兩部脈位均有弦緊之象,表明血氣不足,不能滋養肝臟,肝火旺盛。因此,我打算使用方劑同時滋養氣血,平息肝火,化解內熱。

潞黨參(三錢五分),丹皮(三錢五分),生白芍(二錢),淡蓯蓉(三錢),油當歸(二錢),丹參(三錢),生石決明(一兩,先煎),四制香附(三錢五分),火麻仁泥(七錢),元參(七錢),辰茯神(五錢),廣木香(五分),茺蔚子(三錢)

,經:經居三月餘,藥下三日不至,脈左細右滑頗有。

白話文:

  • 潞黨參:3.5錢

  • 丹皮:3.5錢

  • 生白芍:2錢

  • 淡蓯蓉:3錢

  • 油當歸:2錢

  • 丹參:3錢

  • 生石決明:1兩(先煎)

  • 四制香附:3.5錢

  • 火麻仁泥:7錢

  • 元參:7錢

  • 辰茯神:5錢

  • 廣木香:0.5錢

  • 茺蔚子:3錢

細生地(四錢),清阿膠(三錢五分),陳皮(一錢),青芒結(四錢),歸身(二錢),杜仲(三錢,鹽水炒),茯苓(四錢),料豆衣(三錢),大白芍(三錢五分),川斷(三錢五分,鹽水炒),藕節(五錢)

白話文:

細生地(20克),清阿膠(17.5克),陳皮(5克),青芒結(20克),歸身(10克),杜仲(15克,鹽水炒),茯苓(20克),料豆衣(15克),大白芍(17.5克),川斷(17.5克,鹽水炒),藕節(25克)

,經:冷熱不調,飲食不節,腹中脹痛,大便不行,胸次作悶,舌薄白,轆轆作惡,癸水愆期。宜先疏化和中,以防蒸成寒熱。

白話文:

《華氏經》:飲食不規律,冷熱不定,導致腹脹腹痛,排便困難,胸悶,舌苔薄白,胃中灼熱難受,月經推遲。應先疏通調和脾胃,防止積食化熱或寒熱交錯。

蘇梗(三錢五分),枳殼(三錢五分),炙雞金(三錢,去垢),全栝樓(五錢,切),四制香附(三錢五分),陳皮(一錢),六曲(三錢,炒),火麻仁泥(一兩),臺烏藥(三錢五分),竹茹(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洗),佛手花(七分),炒麥芽(五錢,絹包)

,產:產逾四月,瘀帶淋漓,色澤不一,脈微數。奇脈不攝,陽傷營熱。須逐一調理。

白話文:

  • 蘇梗:3.5錢

  • 枳殼:3.5錢

  • 炙雞金:3錢(去除雜質)

  • 全栝樓:5錢(切片)

  • 四制香附:3.5錢

  • 陳皮:1錢

  • 六曲:3錢(炒製)

  • 火麻仁泥:1兩

  • 臺烏藥:3.5錢

  • 竹茹:3.5錢

  • 大腹皮:3錢(清洗)

  • 佛手花:0.7錢

  • 炒麥芽:5錢(用紗布包裹)

細生地(四錢),杜仲(二錢,鹽水炒),臺烏藥(三錢五分),藕節(五錢),丹皮炭(三錢五分),川斷(二錢,鹽水炒),橘白(一錢),大腹絨(三錢),川石斛(四錢),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五分同炒),料豆衣(三錢),茯苓(四錢)

,經:經居三月,頗有惡阻見象,而脈狀軟弱,未能遽以孕斷。當先養血順氣。

白話文:

細生地四錢,杜仲二錢用鹽水炒過,臺烏藥三錢五分,藕節五錢,丹皮炭三錢五分,川斷二錢用鹽水炒過,橘白一錢,大腹絨三錢,川石斛四錢,川楝子三錢五分和小茴香五分一起炒過,料豆衣三錢,茯苓四錢。

婦人懷孕已經三個月,出現了一些惡阻的徵兆,脈象卻很弱,還不能確定是否真的懷孕。需要先養血順氣。

歸身(三錢五分,土炒),杜仲(三錢),橘白(一錢),陳佛手(一錢),川斷(二錢,鹽水炒),川石斛(四錢),竹茹(三錢五分),生麥芽(五錢),茯苓(四錢),細生地(三錢,春砂末二分炒),子芩炭(三錢五分)

,經:血分不足,氣分不暢,癸水少,腹脹噁心,少納,腰痛,脈軟弦。宜標本兩治。

白話文:

歸身(17.5克,土炒),杜仲(15克),橘白(5克),陳佛手(5克),川斷(10克,鹽水炒),川石斛(20克),竹茹(17.5克),生麥芽(25克),茯苓(20克),細生地(15克,拌炒春砂末1克),子芩炭(17.5克)

丹參(三錢五分),陳佛手(一錢),大腹皮(三錢),茯苓(四錢),陳皮(一錢,鹽水炒炙),大白芍(三錢五分),冬瓜皮(四錢),炒穀麥芽(五錢),川石斛(四錢),杜仲(二錢,鹽水炒),橘白(一錢),川楝子(三錢五分,炒)

,經:癸水不調,始時一月兩行,茲則二月末至,脈左沉滑,右軟。擬順氣養營。

白話文:

丹參(21克),陳佛手(6克),大腹皮(18克),茯苓(24克),陳皮(6克,用鹽水炒),大白芍(21克),冬瓜皮(24克),炒穀麥芽(30克),川石斛(24克),杜仲(12克,用鹽水炒),橘白(6克),川楝子(21克,炒過)

歸身(三錢五分),杜仲(二錢,鹽水炒),橘白(一錢),元參(三錢),川石斛(四錢),川斷(三錢五分,鹽水炒),竹茹(二錢),茯苓(四錢),大白芍(三錢五分),丹參(二錢),料豆衣(三錢),生穀芽(五錢),陳佛手(三錢五分)

,經:少寐少納約近兩旬,經居兩月餘,腹痛作脹,脈濡滑。當先治所急。

白話文:

歸身(10.5克),杜仲(6克,用鹽水炒製),橘白(3克),元參(9克),川石斛(12克),川斷(10.5克,用鹽水炒製),竹茹(6克),茯苓(12克),大白芍(10.5克),丹參(6克),料豆衣(9克),生穀芽(15克),陳佛手(10.5克)

川石斛(四錢),朱茯苓(五錢),杜仲(二錢,鹽水炒),炒穀芽(五錢,包),陳皮(一錢),陳佛手(三錢五分),沙苑子(三錢,鹽水炒),夜交藤(三錢),廣鬱金(一錢),紫貝齒(七錢,先煎),姜竹茹(三錢五分)

,胎:脈稍有滑象,口甜膩,惡寒,神疲,噁心少納,頭暈。胃濁痰濕交阻。宜先疏化。

白話文:

川石斛(12克),朱茯苓(15克),杜仲(6克,用鹽水炒過),炒穀芽(15克,用紙包起來),陳皮(3克),陳佛手(10.5克),沙苑子(9克,用鹽水炒過),夜交藤(9克),廣鬱金(3克),紫貝齒(21克,先煎),姜竹茹(10.5克)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蘇子(三錢五分),陳佛手(一錢),枳殼(三錢五分),陳皮(一錢),白蔻仁(四錢,研沖),杜仲(三錢),炒穀芽(五錢),竹茹(三錢五分),茯苓(四錢),漂白朮(三錢五分),綠萼梅瓣(一錢)

,胎:孕體,腰腿骨節痛,腹脹,便血,帶下,寐不安,手心熱,雖經感冒發燒,體虛。治宜求本。

白話文:

旋覆花(35公克,包紮起來)

蘇子(35公克)

陳佛手(10公克)

枳殼(35公克)

陳皮(10公克)

白蔻仁(40公克,研磨後沖泡)

杜仲(30公克)

炒穀芽(50公克)

竹茹(35公克)

茯苓(40公克)

漂白朮(35公克)

綠萼梅瓣(10公克)

細生地(四錢,春砂末三分拌),杜仲(二錢五分,鹽水炒),陳佛手(三錢五分),歸身(二錢五分),子參(三錢五分),川斷(三錢,鹽水炒),川石斛(三錢),大白芍(三錢五分),漂白朮(三錢五分),陳皮(一錢),料豆衣(三錢),生穀芽(四錢)

,經:胸悶不能食,食下撐脹,神疲兼有寒熱,經漏腹痛,脈濡。氣營失調,肝脾交困,不易治。

白話文:

**細生地:**四錢,拌入炒春砂末三分

杜仲: 二錢五分,用鹽水炒過

陳佛手: 三錢五分

歸身: 二錢五分

子參: 三錢五分

川斷: 三錢,用鹽水炒過

**川石斛:**三錢

大白芍: 三錢五分

漂白朮: 三錢五分

**陳皮:**一錢

**料豆衣:**三錢

**生穀芽:**四錢

四制香附(三錢五分),川鬱金(一錢),川斷(二錢,鹽水炒),資生丸(三錢,包),臺烏藥(三錢五分),歸身(二錢,醋炒),陳佛手(三錢五分),陳皮(一錢),廣木香(七錢),杜仲(三錢,鹽水炒),法半夏(三錢五分),白芍(三錢五分),車前子(四錢,絹包),炒穀芽(五錢)

,經:癸水旬余後至,脈細。營陰內乏,最防崩漏。

白話文:

四制香附三錢五分,川鬱金一錢,川斷二錢(鹽水炒),資生丸三錢(包),臺烏藥三錢五分,歸身二錢(醋炒),陳佛手三錢五分,陳皮一錢,廣木香七錢,杜仲三錢(鹽水炒),法半夏三錢五分,白芍三錢五分,車前子四錢(絹包),炒穀芽五錢。癸水旬余後至,脈細,營陰內乏,最防崩漏。

歸身(二錢,土炒),清阿膠(三錢五分),丹皮炭(三錢五分),熟女貞(三錢),白芍(三錢五分),杜仲(二錢),白薇(三錢五分),茯苓(四錢),細生地(四錢,春砂末四分拌),川斷(二錢),臺烏藥(三錢五分),生牡蠣(五錢,先煎),藕節(五錢)

,產:客臘產育後左手臂無力,不暖,汗出偏沮,脈弦。此血分虧也。

白話文:

歸身(8公克,先炒土製)

清阿膠(11.6公克)

丹皮炭(11.6公克)

熟女貞(9.9公克)

白芍(11.6公克)

杜仲(6.6公克)

白薇(11.6公克)

茯苓(13.2公克)

細生地(13.2公克,加入1.3公克春砂末拌勻)

川斷(6.6公克)

臺烏藥(11.6公克)

生牡蠣(16.5公克,先煎)

藕節(16.5公克)

全當歸(三錢),豨薟草(三錢,吞服),川斷(三錢),法半夏(三錢五分),片薑黃(四錢五分),帶脈(三錢五分),伸筋草(三錢五分),桑枝(五錢),白蒺藜(四錢,炒去刺),淡木瓜(三錢,炒),陳皮(一錢)

,經:經色紫滯,帶下多,脈濡細。肝腎不充,帶脈下陷所致。

白話文:

  • 全當歸:3錢

  • 豨薟草:3錢,吞服

  • 川斷:3錢

  • 法半夏:3錢5分

  • 片薑黃:4錢5分

  • 帶脈:3錢5分

  • 伸筋草:3錢5分

  • 桑枝:5錢

  • 白蒺藜:4錢,炒過後去除刺

  • 淡木瓜:3錢,炒過

  • 陳皮:1錢

歸身(三錢五分),金櫻子(三錢),陳皮(一錢),川斷(三錢),丹參(三錢五分),烏賊骨(三錢,先煎),法半夏(三錢五分),粉萆薢(三錢),赤芍(三錢五分),煅牡蠣(七錢,先煎),制香附(三錢五分)

,經:帶下,腰痠,癸水少,神思疲乏,肝氣時作,脈軟,頭痛。宜由漸調理養。

白話文:

歸身(17.5公克),金櫻子(15公克),陳皮(5公克),川斷(15公克),丹參(17.5公克),烏賊骨(15公克,先煎),法半夏(17.5公克),粉萆薢(15公克),赤芍(17.5公克),煅牡蠣(35公克,先煎),制香附(17.5公克)

桑麻丸(四錢,包),杜仲(三錢,鹽水炒),陳佛手(三錢五分),川石斛(四錢),白蒺藜(四錢,去刺),金櫻子(三錢,鹽水炒),鹽半夏(三錢五分),炒穀芽(五錢),煅牡蠣(七錢,先煎),朱茯神(四錢),丹參(二錢),炒棗仁(三錢五分)

,經:經不調,胸悶,胃呆,往來寒熱,脈數。延防涉怯。

白話文:

桑麻丸(40 克,包著服用)

杜仲(30 克,用鹽水炒過)

陳皮(35 克)

川石斛(40 克)

白蒺藜(40 克,去掉刺)

金櫻子(30 克,用鹽水炒過)

半夏(35 克,用鹽醃過)

炒穀芽(50 克)

煅牡蠣(70 克,先煎)

茯苓(40 克)

丹參(20 克)

炒棗仁(35 克)

青蒿子(三錢五分),全當歸(二錢),宋半夏(三錢五分),茯苓(四錢),勞功(二錢),鱉甲心(四錢,先煎),臺烏藥(三錢五分),川石斛(四錢),赤芍(三錢),丹參(二錢),陳皮(一錢),川斷(三錢),雞血藤膏(三錢五分,研沖)

,經:寒熱止作不定,胃不醒,經不調,右臂痠痛,脈微數。本原為病,不能旦夕計功也。

白話文:

青蒿子(21克),全當歸(12克),宋半夏(21克),茯苓(24克),勞宮(12克),鱉甲心(24克,先煎),臺烏藥(21克),川石斛(24克),赤芍(18克),丹參(12克),陳皮(6克),川斷(18克),雞血藤膏(21克,研磨後沖泡)

全當歸(三錢),銀柴胡(五分,鹽水炒),陳皮(一錢),川斷(三錢,鹽水炒),丹參(三錢),赤芍(三錢),茯苓(四錢),雞血藤膏(二錢五分,研沖),鱉甲心(五錢,水炙,先煎),半貝丸(三錢,絹包),川石斛(四錢),資生丸(三錢,吞服),生熟穀芽(各五錢,絹包)

,胎:脈滑,左為主,甚須作速安胎藥佑之外,尤宜善慎養。

白話文:

全當歸(15克)

銀柴胡(2.5克,用鹽水炒過)

陳皮(5克)

川斷(15克,用鹽水炒過)

丹參(15克)

赤芍(15克)

茯苓(20克)

雞血藤膏(12.5克,研磨後沖服)

鱉甲心(25克,用水炙過,先煎)

半貝丸(15克,用絹布包裹)

川石斛(20克)

資生丸(15克,直接吞服)

生熟穀芽(各25克,用絹布包裹)

細生地(三錢),杜仲(二錢),料豆衣(三錢),生穀芽(五錢),子芩炭(三錢五分),川斷(三錢),橘白(一錢),連翹(三錢),川石斛(三錢),白芍(二錢),青芒結(四錢)

,帶:經居近兩月,帶下不已,胸脘悶。調氣養營。

白話文:

細生地:3錢

杜仲:2錢

料豆皮:3錢

生穀芽:5錢

子芩炭:3錢5分

川斷:3錢

橘白:1錢

連翹:3錢

川石斛:3錢

白芍:2錢

青芒結:4錢

歸身(三錢五分),陳皮(一錢),白蔻仁(五分,研沖),杜仲(三錢,鹽水炒),丹參(三錢五分),茯苓(四錢),生米仁(三錢),川斷(三錢五分,鹽水炒),川石斛(四錢),四制香附(三錢五分),白杏仁(三錢,去尖),金櫻子(三錢,鹽水炒),炒香穀芽(五錢,包)

,經:肝脾不和,胃納久不醒,痛經,脈軟弦,少寐。宜疏和兼進。

白話文:

歸身(21公克),陳皮(6克),白豆蔻(3克,磨成粉),杜仲(18克,用鹽水炒製),丹參(21克),茯苓(24克),生米仁(18克),川斷(21克,用鹽水炒製),川石斛(24克),四制香附(21克),白杏仁(18克,去除尖端),金櫻子(18克,用鹽水炒製),炒香穀芽(30克,包裹)

川石斛(四錢),朱茯苓(四錢),丹參(三錢五分),臺烏藥(三錢五分),新會皮(一錢),旋覆花(三錢五分,包),白蔻仁(七分,研沖),陳佛手(一錢),鹽半夏(三錢五分),煅瓦楞粉(一兩,包),廣鬱金(一錢),炒香穀芽(五錢,絹包)

,產:產經五朝,壯熱幸緩,瘀露仍阻,便泄,不寐糊語,舌乾黃,數脈。防驟變。

白話文:

川石斛 4 錢,朱茯苓 4 錢,丹參 3.5 錢,臺烏藥 3.5 錢,新會皮 1 錢,旋覆花 3.5 錢(包裹),白蔻仁 7 分(磨碎後沖入),陳佛手 1 錢,鹽半夏 3.5 錢,煅瓦楞粉 1 兩(包裹),廣鬱金 1 錢,炒香穀芽 5 錢(用紗布包裹)

原金斛(四錢),丹參(三錢),桃仁(二錢),紫貝齒(一兩,生,先煎),朱連翹(三錢),赤芍(三錢),楂炭(二錢),車前子(四錢,包),朱茯神(五錢),淡芩(三錢五分),茺蔚子(四錢),延胡索(三錢),焦麥芽(五錢,絹包)

,胎:肝氣痛,腰痠,帶下紅白兼見,脈滑數。胎氣不安,殊為可慮。

白話文:

金斛(80克),丹參(60克),桃仁(40克),紫貝齒(200克,生用,先煎),朱連翹(60克),赤芍(60克),楂炭(40克),車前子(80克,包袋),朱茯神(100克),淡芩(70克),茺蔚子(80克),延胡索(60克),焦麥芽(100克,絹布包)

細生地(五錢),杜仲(四錢,鹽水炒),陳皮(一錢),青苧結(四錢),子芩(三錢五分),川斷(三錢五分,鹽水炒),陳佛手(一錢),知母(三錢五分,炒),春砂末(七分),白芍(三錢),藕節(五錢,炒)

,胎:漏紅八日,少腹支急,勢在必下,大便閉。擬擇要立方。

白話文:

細生地(25公克)

杜仲(20公克,用鹽水炒過)

陳皮(5公克)

青薴結(20公克)

子芩(17.5公克)

川斷(17.5公克,用鹽水炒過)

陳佛手(5公克)

知母(17.5公克,炒過)

春砂末(3.5公克)

白芍(15公克)

藕節(25公克,炒過)

全當歸(二錢),四制香附(三錢五分),大麻仁泥(一兩),川楝子(三錢五分,炒),川芎(五分),丹參(三錢),六曲(三錢),大腹皮(三錢,洗),赤芍(三錢五分),臺烏藥(三錢五分),車前子(三錢,絹包),宋半夏(三錢五分),陳佛手(三錢五分)

,經:腰痠,帶下,經漏,便溏,牙疳腫腐。病緒集出,當治所急。

白話文:

這方子用來治療腰痠、白帶、月經不調、大便稀溏、牙齦腫痛等症狀,針對病情的急症,需要及時治療。

青蒿子(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淮山藥(三錢,炒),杜仲桑葉(二錢五分),石決明(一兩,先煎),茯苓(四錢),金櫻子,川石斛(四錢),飛中白(三錢五分,包),扁豆衣(三錢),六曲,焦麥芽(五錢,絹包)

白話文:

青蒿子(15 克),白蒺藜(18 克),淮山藥(15 克,炒過),杜仲桑葉(11.25 克),石決明(45 克,先煎),茯苓(18 克),金櫻子,川石斛(18 克),飛中白(15 克,包起來),扁豆衣(15 克),六曲,焦麥芽(22.5 克,用紗布包起來)

,產(南生兄方):正月間小產,大脫血,旋下紅白帶,經又大至,今每來多而趨朧,腹脹,骨酸,塊增,少腹上衝,冬如以石激水,塊攻血下,少寐,心悸,晨咳,脘膈脅刺,其脹不一,善移。此皆肝不斂血乘脾犯胃,病愈多則塊愈盛,血崩。虛情皆屬可慮,不易治。

白話文:

王氏,產後(南生兄方):正月間小產,大量出血,旋即排出紅白帶,經期又至,且經量過多並有瘀血,現在每次月經來潮都非常多且瘀血趨勢加重,腹部脹滿,骨頭痠痛,腹中腫塊增大,小腹有上衝感,冬天如以石頭激水,腫塊壓迫血液下行,睡眠減少,心悸,早晨咳嗽,胃脘、膈膜、脅肋刺痛,脹感時有時無,且善於移動。這些都是肝臟不收斂導致血液乘脾侵犯胃所致,病情越久腫塊越大,還會導致血崩。虛弱和血瘀的症狀都令人擔憂,不易治療。

鱉甲心(五錢,先煎),陳阿膠(二錢五分,蛤粉炒),生白芍(三錢),牛角腮炭(三錢五分),煅牡蠣(一兩,先煎),朱茯神(四錢),淮山藥(三錢,炒黃),川楝子(三錢五分,炒),枯芩炭(三錢五分),炒棗仁(三錢),厚杜仲(三錢,鹽水炒),藕節(三錢五分,炒炭),生穀芽(五錢,絹包)

白話文:

龜甲(5錢,先煎)

陳年阿膠(2錢5分,蛤粉炒過)

生白芍(3錢)

牛角炭(3錢5分)

煅過的牡蠣(1兩,先煎)

朱茯神(4錢)

炒黃的淮山藥(3錢)

炒過的川楝子(3錢5分)

枯芩炭(3錢5分)

炒過的棗仁(3錢)

鹽水炒過的厚杜仲(3錢)

炒過的藕節(3錢5分)

生穀芽(5錢,用紗布包起來)

後方(吾師方):所示病情細思之,不外腎不攝肝,肝不藏血,血脫氣散,遂有嘈悸、氣升、氣墜等患。既非血熱妄行,亦非腎寒內生。刻下腰痠帶注,瘕聚大小不一。宜從氣營兩治,以期漸漸見功。

白話文:

我仔細思考了你提供的病情,應該是由於腎臟未能約束肝臟,導致肝臟無法貯藏血液,血液散失而氣血也無法收斂,因此出現心悸、氣往上衝或往下墜的狀況。這不是因為血熱而胡亂運行,也不是因為腎臟寒氣內生。目前你的症狀包括腰痠、帶狀水腫,而且腫塊大小不一。治療上應該同時針對氣血兩方面,期待逐漸改善症狀。

潞黨參(秋石五釐炒),朱茯神(五錢),杜仲(三錢),藕節(五錢),炒鬆生地(春砂末三分拌),炒香棗仁(三錢),牛角腮炭(三錢五分),川石斛(四錢),左牡蠣(鹽水煅,研,先煎),清阿膠(二錢,海蛤粉炒),淮山藥(三錢),陳佛手(三錢五分),烏賊骨(四錢,炙,先煎)

白話文:

潞黨參(炒秋石五釐)

朱茯神(五錢)

杜仲(三錢)

蓮藕節(五錢)

炒過的生熟地(混三分春砂末)

炒過的棗仁(三錢)

牛角腮炭(三錢五分)

川石斛(四錢)

左邊的牡蠣(鹽水煅燒研磨,先煎)

清阿膠(二錢,海蛤粉炒)

淮山藥(三錢)

陳年佛手(三錢五分)

烏賊骨(四錢,炙烤過,先煎)

,經:血分不充,氣失流暢,癸水先期,每至小腹作痛,痛甚有作寒之狀,脈濡,胃納減,微帶下,腰痛。三陰內乏,累及奇經。擬先增調氣養血。

白話文:

_顧_醫生說:根據經絡脈象的判斷,她的氣血不足,氣機運行不暢,導致月經提前來潮,每次來潮時小腹疼痛,疼痛嚴重時還會伴有手腳冰冷的寒症,脈象濡弱,胃口不好,有輕微的白帶,腰部疼痛。這是因為三陰經絡氣血虧虛,連帶影響了奇經八脈。應該先調理氣血,滋補氣血。

全當歸(三錢五分),臺烏藥(三錢五分),川斷(三錢),陳皮(一錢),四制香附(三錢五分),延胡索(三錢五分),杜仲(三錢五分),雞血藤膏(三錢五分),丹參(三錢),抱木茯神(四錢),宋半夏(三錢五分),廣鬱金(三錢五分),生穀芽(五錢,絹包)

,經:肝脾不調,少寐,少納,雖有寒熱,氣血未能流利,經至作痛,脈軟弦。宜疏化和中。

白話文:

  • 當歸:3.5錢

  • 烏藥:3.5錢

  • 川斷:3錢

  • 陳皮:1錢

  • 香附(四制):3.5錢

  • 延胡索:3.5錢

  • 杜仲:3.5錢

  • 雞血藤膏:3.5錢

  • 丹參:3錢

  • 茯神(抱木):4錢

  • 半夏(宋):3.5錢

  • 鬱金(廣):3.5錢

  • 穀芽(生):5錢(用絹布包起來)

四制香附(三錢五分),川石斛(四錢),朱茯神(四錢),大腹皮(三錢五分),丹參(二錢),陳皮(一錢),赤苓(三錢),鮮佛手(三錢五分),臺烏藥(三錢五分),宋半夏(三錢五分),澤瀉(三錢),鮮稻葉(三錢)

白話文:

四種香附(17.5克),川石斛(20克),朱茯神(20克),大腹皮(17.5克),丹參(10克),陳皮(5克),赤苓(15克),鮮佛手(17.5克),臺烏藥(17.5克),宋半夏(17.5克),澤瀉(15克),鮮稻葉(15克)

,產:冬臘未足月而產,當時尚可支持,而積虛不復,變為咳嗽,納呆至今,人暮寒熱汗出發潮,脈軟。延恐積虛成損,積損成勞,藥石之至,尚需善為調攝,以助不逮。

白話文:

這位患者姓尹,在冬季臘月生產,早產體虛虛。生產後一直無法恢復元氣,轉變為咳嗽和食慾不振,至今仍然存在。晚上容易發冷發熱,出汗後熱度消退。脈象軟弱。擔心久虛會轉化為體力衰弱,體力衰弱會進一步轉化為慢性病。雖然需要用藥治療,但更重要的是調整生活方式,養精蓄銳。

細生地(四錢,炒),川貝母(三錢),蒼龍齒(四錢,煅),浮小麥(七錢,絹包),鱉甲心(四錢,炙),生蛤殼(一兩),朱茯神(五錢),十大功勞葉(三錢),左牡蠣(一兩四錢,煅),鹽半夏(三錢五分),白芍(三錢),車前子(三錢,炒,絹包)

,經:營虛氣滯,癸水淋漓。宜氣營兩治。

白話文:

細生地(20克,炒過)

川貝母(15克)

蒼龍齒(20克,煅燒)

浮小麥(35克,用紗布包好)

鱉甲心(20克,炙烤)

生蛤殼(50克)

朱茯神(25克)

十大功勞葉(15克)

左牡蠣(70克,煅燒)

鹽半夏(17.5克)

白芍(15克)

車前子(15克,炒過,用紗布包好)

四制香附(三錢五分),澤蘭(三錢五分),大腹皮(三錢,洗),凌芩炭(三錢五分),丹皮(三錢五分),臺烏藥(三錢五分),茯苓(四錢),丹參(三錢五分),赤芍(三錢),川楝子(三錢,炒),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當歸身(三錢五分)

白話文:

香附(21克),澤蘭(21克),大腹皮(18克,洗淨),凌芩炭(21克),丹皮(21克),臺烏藥(21克),茯苓(24克),丹參(21克),赤芍(18克),川楝子(18克,炒過),延胡索(21克),醋炒當歸身(21克)

,產:產經十九朝,百脈空虛,遍體痛,頭暈,胸悶,不思食,脈數,舌根不清,腹中不適,大便溏,少寐。防遷延生波不可忽。

白話文:

產婦小陳:產後十九天,身體虛弱,全身痠痛,頭暈,胸悶,沒有食慾,脈搏快,舌苔不清,腹脹,大便稀溏,睡眠不佳。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後續問題,需要及時防治。

歸身(二錢),石決明(一兩),象貝(五錢,去心),延胡索(三錢),赤芍(三錢五分、),白蒺藜(四錢,炒去刺,同炒),枳殼(三錢五分),鹽半夏(三錢五分),沉香曲(四錢,包),竹茹(三錢),川楝子(三錢五分),川斷(三錢,鹽水炒),桑枝(一兩),炒穀芽(五錢,絹包)

白話文:

歸身(12 克),決明子(60 克),烏賊骨(30 克,去除內部),延胡索(18 克),赤芍藥(21 克),炒白蒺藜(24 克,去除刺),枳殼(21 克),鹽蒸半夏(21 克),沉香(24 克,包好),竹茹(18 克),川楝子(21 克),鹽炒川斷(18 克),桑枝(60 克),炒穀芽(30 克,用紗布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