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痧痘門 (6)

回本書目錄

痧痘門 (6)

1. 痧痘門

左第四方(此方乃徐勤安所立):丹痧夾斑漸見透發,惟熱象仍屬余熾。舌轉光絳起刺,唇腐且腫,脈弦數,且不甚暢。陰虛之體最易劫陷。同勤翁議存陰滌燔法,候主裁。

香犀尖(六分,磨粉沖),桑葉(三錢五分),紫貝齒(二兩,生杵,先煎),川貝(三錢,去心),生石膏(八錢,先煎),丹皮(三錢五分),真玳瑁(四錢,先煎),象貝(三錢,去心),鮮生地(打),鮮金斛(先煎),元參(四錢,炒),知母(三錢),紅山梔(四錢,鹽水炒),花粉(三錢),鮮蘆根(二兩,去節),枇杷葉(廿片,去毛,包煎),銀花露(一斤,和水煎藥)

左第六方(此方乃徐勤安所立)(夜開):喉痧透而漸回,無如邪火燥陰。舌絳碎痛,唇腫起腐,煩躁心慌無緒,痰多帶血,目中妄見,脈象極弦極數。恐其痙厥險變。方候筱岩先生政之。

細生地(五錢),元參(五錢),竹葉(三錢),辰連翹心(三錢),鮮生地(一兩,洗打),天竺黃(三錢),真玳瑁(三錢,先煎),黛蛤散(一兩,絹包),羚羊角(三錢五分,鎊,先煎),黑山梔(三錢五分),石決明(二兩,生,先煎),丹皮(三錢五分),陳金汁(一兩,沖),鮮霍斛(一兩,杵先煎)

左第七方(此方乃徐勤安所立):時癘爛喉丹痧,今交六日,邪熱內熾,擾動肝膽,蒸傷陰氣,神躁不寐,心慌自汗,唇焦目赤,舌糜、質紫絳少液,兩足酸楚,脈細弦數,痰中帶血。肺胃熱燔,勢屬燎原,深恐陰竭厥變之險同筱岩先生議方。

羚羊角(三錢,鎊,另煎),原生地(五錢),青黛拌天冬(三錢)元參心(鹽水焙辰砂拌,五錢),鮮霍斛(一兩,敲,先煎),鮮生地(一兩),蒼龍齒(一兩,生,先煎),小川貝(三錢,去心敲),鮮沙參(一兩),小川連(四分,重鹽水拌炒透),辰連翹心(三錢),竹捲心(四十支),真玳瑁(四錢,先煎),女貞子(三錢),生石決明(二兩,先煎),鮮竹瀝(一兩,衝入),鮮蘆根(二兩,去節),辰拌燈芯(一錢),夜交藤(一兩,三味煎湯代水)

左第八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丹痧面部已回,胸次依然統片,神識恍惚,微夜不寐,目赤唇燥,手指抽搐。舌絳糙而起刺,脈弦數。陰氣大傷,深恐痙厥。同智涵老伯議方。候前診諸法家正之。

羚羊角(三錢,另煎),鮮竹瀝(一兩,沖),朱連翹(三錢),朱茯神(六錢),細生地(一兩),鮮沙參(五錢,杵),元參(五錢),知母(三錢),石決明(一兩半,先煎),濂珠粉(四分),鮮竹瀝(二兩,調溫先服)

左第九方(吾師方也。何以來此遲乎?病家之不早請耳!):陰涸於下,火炎於上,邪毒痰熱又從而擾之。脈左細數、右帶滑數,舌紅而紫,目不交睫,語不停聲,唇焦口爛。火狀不一而作,勢危矣。勉力圖維,以希天佑吉人,候同診諸高明再酌。

白話文:

痧痘門

左第四方(徐勤安方):丹痧夾雜斑點漸漸透出,但熱象仍然很盛。舌頭光紅,舌面上有刺點,嘴唇腐爛腫脹,脈搏弦數且不暢通。陰虛體質的人最容易陰液耗竭。與勤翁商議採取滋陰清熱的方法,待主治醫師裁決。

藥方:香犀尖(六分,磨成粉沖服)、桑葉(三錢五分)、紫貝齒(二兩,生品搗碎,先煎)、川貝(三錢,去心)、生石膏(八錢,先煎)、丹皮(三錢五分)、真玳瑁(四錢,先煎)、象貝(三錢,去心)、鮮生地(搗碎)、鮮金斛(先煎)、元參(四錢,炒)、知母(三錢)、紅山梔(四錢,鹽水炒)、花粉(三錢)、鮮蘆根(二兩,去節)、枇杷葉(二十片,去毛,包煎)、銀花露(一斤,與水煎藥)。

左第六方(徐勤安方,夜間服用):喉嚨痧疹已透出但漸漸好轉,但邪火仍然燥傷陰液。舌頭紅絳疼痛,嘴唇腫脹腐爛,煩躁不安、心慌意亂,痰多且帶血,眼前出現幻覺,脈象極其弦數。擔心會出現痙攣抽搐等危急變化。方子經筱岩先生審定。

藥方:細生地(五錢)、元參(五錢)、竹葉(三錢)、辰連翹心(三錢)、鮮生地(一兩,洗淨搗碎)、天竺黃(三錢)、真玳瑁(三錢,先煎)、黛蛤散(一兩,用絹布包好)、羚羊角(三錢五分,磨碎,先煎)、黑山梔(三錢五分)、石決明(二兩,生品,先煎)、丹皮(三錢五分)、陳金汁(一兩,沖服)、鮮霍斛(一兩,搗碎先煎)。

左第七方(徐勤安方):患時疫爛喉丹痧已六天,邪熱內盛,擾亂肝膽,損傷陰氣,精神煩躁失眠,心慌自汗,嘴唇乾燥、眼睛發紅,舌苔糜爛,舌質紫紅,舌苔少,兩腿酸痛,脈搏細弦數,痰中帶血。肺胃熱盛,如同燎原之勢,深恐陰液耗竭而發生危急變化,與筱岩先生商議此方。

藥方:羚羊角(三錢,磨碎,另煎)、原生地(五錢)、青黛拌天冬(三錢)、元參心(鹽水焙炒後拌辰砂,五錢)、鮮霍斛(一兩,敲碎,先煎)、鮮生地(一兩)、蒼龍齒(一兩,生品,先煎)、小川貝(三錢,去心敲碎)、鮮沙參(一兩)、小川連(四分,重鹽水拌炒透)、辰連翹心(三錢)、竹捲心(四十支)、真玳瑁(四錢,先煎)、女貞子(三錢)、生石決明(二兩,先煎)、鮮竹瀝(一兩,沖服)、鮮蘆根(二兩,去節)、辰砂拌燈芯(一錢)、夜交藤(一兩,三味藥煎湯代替水煎)。

左第八方(沈筱山方):丹痧面部已消退,但胸部仍然疼痛,神志恍惚,夜間難以入睡,眼睛發紅、嘴唇乾燥,手指抽搐。舌頭紅絳粗糙,舌面上有刺點,脈搏弦數。陰氣大傷,擔心發生痙攣抽搐。與智涵老伯商議此方,待之前診的諸位名醫審定。

藥方:羚羊角(三錢,另煎)、鮮竹瀝(一兩,沖服)、朱連翹(三錢)、朱茯神(六錢)、細生地(一兩)、鮮沙參(五錢,搗碎)、元參(五錢)、知母(三錢)、石決明(一兩半,先煎)、濂珠粉(四分)、鮮竹瀝(二兩,調溫後先服)。

左第九方(吾師方):下焦陰液枯竭,上焦火熱旺盛,邪毒痰熱又加重病情。脈象左邊細數,右邊兼見滑數,舌頭紅而紫,眼睛睜不開,說話不停,嘴唇乾燥、嘴巴潰爛。病情變化莫測,情況危急!盡力搶救,希望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待與同診的各位名醫再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