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無言醫案》~ 痙病 (3)
痙病 (3)
1. 惡寒(陽虛惡寒證)
病者日日惡寒,他無所苦。居平之時,人衣單而彼衣夾,人衣棉而彼衣裘。即盛夏之時,亦終日嗇嗇惡寒,必行走於烈日之下,上曬下蒸,皮膚有汗,乃不惡寒。入室片時,又復惡寒矣。夏夜必覆薄棉之被,冬令之重衾疊裘,更可知矣。詢之病近四年,脈微沉遲。投之以崔氏八味丸,不效。
投之以甘草乾薑湯,又不效;投之以桂枝附子湯加肉桂、乾薑方,仍然無效。後過一年餘,忽以氣中而亡。
患者張廷乾,住閘北鴻興路,業老虎灶,有惡寒之疾。近四年之久而不愈,由同業王傑夫介就余診。
據病者自述,其惡寒之疾,並無任何誘因,係由漸而來。初覺身有微寒,以為受涼冒風,以薑湯服之數次,若愈若不愈。即有時不惡寒,有時復又微寒。因他無所若,遂亦置之。如此約月餘,漸覺寒甚,始就醫求診。一醫無效,再醫亦無效,三醫仍然無效。於是中醫不效,改就西醫,內服注射,久之亦無效果。
其間有間藥一二月者,蓋諸藥不效,恨不服藥耳。如此者藥近四年,依然惡寒也。再後則惡寒更甚,雖至盛夏之時,亦復如此。必奔走於烈日之下,體力勞動,上為日光之直射,下為地熱之反射,乃可稍稍有汗,而惡寒得解。如一至室中,稍靜片時,則又嗇嗇惡寒矣。炎酷之夏夜。
必覆以小棉被或毛毯,冬令寒冷之時,必重衾疊被,羊裘大衣,然猶惡寒不已也。
余因為之診脈,覺微沉遲,尺部覺較更沉,其他毫無病象。詢其家庭狀況,乃知固如齊人焉,而有一妻一妾者。然妻妾均無出,告余之時,猶深伯道之感,余乃慰之。斷為腎虧無疑,並戒其年過五旬,節欲為要。蓋縱欲則精氣衰,節欲則精氣盛,俗所謂寡欲宜男也。因令至胡慶余堂,購崔氏八味丸服之。
少服恐難生效,必加量服之;短期恐亦不效,必長期服之。病者如余言,每次服五六十丸(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一次。服至兩月,依然無效,復就余診。余令一日三次,再服一月。然終服如未服,毫未減輕。
三次複診時,余以其未見寸效,因思脾胃陽虛,或亦致此,遂以甘草乾薑湯試之。依仲景方法,炙草用六錢,乾薑用三錢,速服十劑,亦不效。再將甘草加至一兩,乾薑加至六錢,續服五劑,仍不效。而患者心仍不死,必求我再為設法。
當此之時,余頗覺技窮。沉思至再,因想及惡寒之證,其病在表,表陽之虛,再因裏陽之虛,或合而致此。乃為之勉處一方,以桂枝加附子湯再加薑、桂,且其量亦重。令服五帖,不效。令續服五帖,以瞻其進退,過旬日後再來,仍然絲毫無效也。余以迭治不痊,乃堅謝不敏。
蓋最可怪者,即服藥改用三湯,始終服如未服。若謂不對證耶,則必致引起其他反應,而此則反應無之。謂為藥對證耶,則又何以大量不效,久服亦不效。故此病未愈,為余終身一大憾事。此一大疑團,中心蘊結,近三十年而不解。然此後廿餘年中,如張某之病,亦未見過第二例。
白話文:
標題: [持續寒顫(陽虛寒顫症狀)]
內容: 患者每天都會感到異常寒冷,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不適。在日常生活中,當別人穿單衣時,他必須穿上夾衣;當他人穿棉衣時,他則需穿上厚裘。即使在盛夏時節,他也會整天冷得發抖,只有在烈日下活動,讓皮膚出汗後,才能暫時緩解寒意。一旦回到室內,寒顫又會立即襲來。夏天晚上,他必須蓋上薄棉被,冬天的厚重棉被和疊層裘衣更是必不可少。他告訴我,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將近四年,脈象微弱、沉遲。我嘗試給他服用崔氏八味丸,但並無效果。
接着我讓他嘗試甘草乾薑湯,同樣無效;然後是桂枝附子湯加上肉桂、乾薑,還是沒有任何改善。過了一年多,他突然因爲氣虛去世。
患者名叫張廷乾,住在閘北鴻興路,經營着一家茶水鋪,患有持續性寒顫的疾病。這種疾病已經持續了近四年,一直未能治癒,經同行王傑夫介紹來找我診治。
據他自己描述,寒顫的症狀並沒有明顯的誘因,而是逐漸出現的。起初只感覺身體輕微發冷,以爲是受涼感冒,喝了幾回薑湯,症狀似乎有所緩解,又似乎沒有。有時候不覺得冷,有時候又會有輕微的寒意。由於沒有其他不適,他就沒有太在意。大約一個月後,寒意逐漸加劇,纔開始尋求醫生的幫助。看了一個醫生無效,第二個醫生也沒有幫助,第三個醫生同樣無法解決問題。於是他從中醫轉向西醫,內服藥物和注射治療,但長時間下來也沒有任何效果。
期間有段時間停藥一兩個月,因爲各種藥物都無效,他甚至有些厭倦吃藥。就這樣,他持續服藥近四年,依舊寒顫不斷。之後,他的寒顫症狀更加嚴重,即使在盛夏時節,情況也未見好轉。他必須在烈日下活動,讓體力勞動產生的熱量和陽光直射、地面反射的熱力,才能讓他微微出汗,寒顫得以暫時緩解。一旦進入室內,稍微安靜片刻,寒顫就會再次發作。炎熱的夏夜,他必須蓋上薄棉被或毛毯,冬天寒冷時,則需要厚重的被褥和羊裘大衣,然而仍舊寒顫不止。
我爲他診脈,發現脈象微弱、沉遲,尺部尤爲明顯,其他方面則看不出有疾病跡象。詢問他的家庭情況,得知他家中境況普通,有一妻一妾。然而,妻子和妾都沒有生育,他對此感到深深的遺憾。我安慰他,並斷定這是腎虧無疑,同時告誡他年過五十,節制慾望至關重要。放縱慾望會導致精氣衰弱,而節制慾望則能讓精氣旺盛,這就是俗語所說的"寡慾宜男"。於是,我建議他到胡慶餘堂購買崔氏八味丸服用。
少量服用可能難以見效,必須加大劑量;短時間內可能無效,必須長期堅持。患者按照我的建議,每次服用五六十粒(梧桐子大小),每天早晚各一次。連續服用了兩個月,但毫無效果,他又來找我複診。我讓他改爲一天三次,再服一個月。然而,無論怎麼服用,症狀絲毫沒有減輕。
第三次複診時,鑑於治療毫無成效,我考慮到可能是脾胃陽虛導致的問題,於是嘗試使用甘草乾薑湯。按照張仲景的方法,炙甘草用六錢,乾薑用三錢,讓他快速服用十劑,但同樣無效。隨後將甘草增加至一兩,乾薑增至六錢,繼續服用五劑,仍然無效。然而,患者並未放棄,堅持要求我再想辦法。
此時,我感到非常棘手。經過反覆思考,我認爲寒顫的症狀可能源於表虛,再加上裏虛,二者合在一起導致了這種狀況。於是,我勉強開出了一個方子,以桂枝加附子湯爲基礎,再加入更多的姜和桂,劑量也相應加大。我讓他先服用五劑,觀察療效,十天後再來看我,但結果依然是絲毫沒有改善。面對反覆治療無效的情況,我堅決表示自己無能爲力。
最奇怪的是,無論更換多少種湯藥,他始終感覺如同未服。如果說是不對症,應該會引起其他反應,但他卻沒有;如果說對症,爲何大量用藥無效,長期服用也無效。因此,這個疾病未能治癒,成爲我一生的一大遺憾。這個疑惑一直縈繞在我心中,近三十年來無法解開。然而,在之後的二十多年中,我再也沒有遇到過與張先生相似的病例。
我思考過,一般醫生都有治癒案例的記錄,但對於未能治癒的病例卻很少提及。今天,我打破慣例,記錄下我未能治癒的病例,以此告知醫學界的同仁,深感學識淺薄、經驗不足,希望能得到有識之士的指導。
崔氏八味地黃丸方
熟地黃八兩(九蒸、搗爛),幹山藥四兩,山茱萸肉四兩,白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澤瀉三兩,上肉桂一兩,附子一兩(泡去皮臍)
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粒,每日早晚各一次,用溫酒送服。
注:此方曾服用至60~80粒。
甘草乾薑湯方
炙甘草一兩,姜炭六錢。
注:此方爲第二次加重劑量後的配方。
桂枝附子湯加肉桂乾薑方
川桂枝五錢,京芍藥五錢,炙甘草三錢,生熟附子各四錢,上肉桂一錢,炮姜炭三錢,生薑三錢,大棗十五枚。
注:此方同時使用生熟附子,希望既能溫裏又能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