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炮炙大法》~ 煎藥則例 (1)

回本書目錄

煎藥則例 (1)

1. 煎藥則例

凡煎湯劑必先以主治之為君藥先煮數沸然後下余藥,文火緩緩熬之得所,勿揭蓋,連罐取起,坐涼水中,候溫熱服之,庶氣味不泄。若據乘熱揭封傾出,則氣泄而性不全矣。煎時不宜烈火,其湯騰沸耗蝕而速涸,藥性未盡出而氣味不純。人家多有此病而反責藥不效,咎將誰歸?

白話文:

煎煮藥湯時,一定先將主治藥物做為君藥,先煎煮幾次後再加入其他藥物。以小火慢慢煎煮,直到藥物味道充分釋放出來,不要揭開鍋蓋,整罐藥湯取起,置於冷水中,等藥湯溫度適中後服用,這樣才能保證藥物的氣味和藥性不散失。如果趁著藥湯還很熱的時候打開鍋蓋倒出藥湯,那麼藥物的藥氣就會散失,藥性也會不完整。煎藥時不應該使用大火,大火會使藥湯沸騰蒸發,藥物很快就會煎乾,藥性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藥物的味道和氣味也不純正。很多人家有這種問題,卻反而責怪藥物沒有效果,這能怪誰呢?

發汗藥先煎麻黃二三沸,後入余藥同煎。

止汗藥先煎桂枝二三沸,後下眾藥同煎。

和解藥先煎柴胡,後下眾藥。至於溫藥先煎乾姜,行血藥先煎桃仁,利水藥先煎豬苓,止瀉藥先煎白朮茯苓,止渴藥先煎天花粉、乾葛,去濕藥先煎蒼朮防己,去黃藥先煎茵陳,嘔吐藥先煎半夏生薑,風藥先煎防風羌活,暑藥先煎香薷,熱藥先煎黃連。凡諸治劑,必有主治為君之藥,俱宜先煎,則效自奏也。

白話文:

和解藥中,柴胡先煎,其他藥材隨後放入。溫熱藥中,乾薑先煎,活血藥中,桃仁先煎,利尿藥中,豬苓先煎。止瀉藥中,白朮、茯苓先煎,止渴藥中,天花粉、乾葛先煎,祛濕藥中,蒼朮、防己先煎。退黃藥中,茵陳先煎,嘔吐藥中,半夏、生薑先煎,風藥中,防風、羌活先煎,暑藥中,香薷先煎,熱藥中,黃連先煎。

所有治療藥方,必定有作為君藥的主治藥物,都應該先煎,則藥效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

凡湯中用麻黃,先另煮二三沸,掠去上沫,更益水如本數,乃內余劑。不爾令人煩。

凡用大黃,不須細銼,先以酒浸令淹浹,密覆一宿,明旦煮湯臨熟乃內湯中,煮二三沸便起,則勢力猛,易得快利。丸藥中微蒸之,恐寒傷胃也。

白話文:

凡是使用大黃時,不必把它切的很碎,先用酒浸泡使充分濕潤,並封住密封一晚,第二天早上煮湯,將要煮熟的時候才將大黃放入湯中,煮兩、三沸就起鍋,這樣藥力會很強,容易取得通便的效果。丸藥中如果加入它會導致腹瀉,擔心寒氣傷胃。

凡湯中用阿膠飴糖芒硝,皆須待湯熟起,去渣,只內淨汁中,煮二三沸,熔化盡,仍傾盞內服。

白話文:

凡是湯中加入阿膠、飴糖、芒硝,都必須等到湯煮熟後,將渣滓去除,只需將乾淨的湯汁再煮沸兩三下,等到藥物全部溶解後,再倒入杯中服用。

凡湯中用完物,如干棗、蓮子烏梅仁、決明子、青葙、蔓荊、蘿蔔、芥蘇、韭等子,皆劈破研碎入煎方得味出。若不碎,如米之在谷,雖煮之終日,米豈能出哉?至若桃杏等仁,皆用湯泡去皮尖及雙仁者,或搗如泥,或炒黃色用,或生用俱可。

白話文:

在中藥湯劑中使用整顆藥材,如干棗、蓮子、烏梅仁、決明子、青葙、蔓荊、蘿蔔、芥蘇、韭等,必須將其劈開研碎後再煎煮,才能將藥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釋出。如果不將藥材研碎,就像米粒還留在稻穀中,即使煮上一天,米粒也不會破裂釋出。

至於桃仁和杏仁等藥材,通常需要先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然後將內仁搗成泥狀或炒至黃色,也可以直接生用。

凡用砂仁、豆蔻、丁香之類,皆須打碎,遲後入藥,煎數沸即起。不爾久久煎之,其香氣消散,也是以效少。凡湯中用犀角羚羊角,一概末如粉,臨服內湯中,後入藥。一法生磨汁入藥亦通。

白話文:

  1. 使用砂仁、豆蔻、丁香等藥材時,必須先將它們打碎,然後在藥湯即將煎好時放入,煎煮幾次沸騰後即可起鍋。如果不這麼做,長時間煎煮會使這些藥材的香氣消散,從而降低藥效。

  2. 在湯劑中使用犀角、羚羊角時,應將它們研磨成細粉,在服用前加入湯中,然後再放入其他藥材。另一種方法是將犀角、羚羊角生磨成汁後加入藥湯中,這也是可以的。

凡用沉香木香、乳沒一切香末藥味,須研極細,待湯熱,先傾汁小盞,調香末,服訖,然後盡飲湯藥。

白話文:

凡是以沉香、木香、乳沒等香末藥調配的藥物,必須研磨得非常細膩。等湯藥煮沸後,先將少許湯汁倒入小杯中,調入研磨好的香末藥,服下後,再將剩下的湯藥全部喝完。

凡煎湯藥,初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數依方多少,大略藥二十兩,用水一斗,煮四升,以此為準。然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汁。服湯宜小沸,熱則易下,冷則嘔湧。

白話文:

煎煮中藥時,首先用小火加熱,讓藥液微微沸騰。藥水的用量根據藥方的需求而定。大致來說,二十兩的藥材,需要一斗水來煮,煮到四升藥液為止,以此為標準。不過,如果想要讓藥湯發揮利尿的作用,則需要少放水,多取藥汁;如果想要讓藥湯發揮補益的作用,則需要多放水,少取藥汁。服用藥湯時,藥汁應該微微沸騰,因為熱的藥汁更容易被吸收,而冷的藥汁容易引起嘔吐。

凡湯液一切,宜用山泉之甘洌者,次則長流河水,井水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