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炙大法》~ 煎藥則例
煎藥則例
1. 煎藥則例
凡煎湯劑必先以主治之為君藥先煮數沸然後下余藥,文火緩緩熬之得所,勿揭蓋,連罐取起,坐涼水中,候溫熱服之,庶氣味不泄。若據乘熱揭封傾出,則氣泄而性不全矣。煎時不宜烈火,其湯騰沸耗蝕而速涸,藥性未盡出而氣味不純。人家多有此病而反責藥不效,咎將誰歸?
發汗藥先煎麻黃二三沸,後入余藥同煎。
止汗藥先煎桂枝二三沸,後下眾藥同煎。
和解藥先煎柴胡,後下眾藥。至於溫藥先煎乾姜,行血藥先煎桃仁,利水藥先煎豬苓,止瀉藥先煎白朮、茯苓,止渴藥先煎天花粉、乾葛,去濕藥先煎蒼朮、防己,去黃藥先煎茵陳,嘔吐藥先煎半夏、生薑,風藥先煎防風、羌活,暑藥先煎香薷,熱藥先煎黃連。凡諸治劑,必有主治為君之藥,俱宜先煎,則效自奏也。
凡湯中用麻黃,先另煮二三沸,掠去上沫,更益水如本數,乃內余劑。不爾令人煩。
凡用大黃,不須細銼,先以酒浸令淹浹,密覆一宿,明旦煮湯臨熟乃內湯中,煮二三沸便起,則勢力猛,易得快利。丸藥中微蒸之,恐寒傷胃也。
凡湯中用阿膠、飴糖、芒硝,皆須待湯熟起,去渣,只內淨汁中,煮二三沸,熔化盡,仍傾盞內服。
凡湯中用完物,如干棗、蓮子、烏梅仁、決明子、青葙、蔓荊、蘿蔔、芥蘇、韭等子,皆劈破研碎入煎方得味出。若不碎,如米之在谷,雖煮之終日,米豈能出哉?至若桃杏等仁,皆用湯泡去皮尖及雙仁者,或搗如泥,或炒黃色用,或生用俱可。
凡用砂仁、豆蔻、丁香之類,皆須打碎,遲後入藥,煎數沸即起。不爾久久煎之,其香氣消散,也是以效少。凡湯中用犀角、羚羊角,一概末如粉,臨服內湯中,後入藥。一法生磨汁入藥亦通。
凡用沉香、木香、乳沒一切香末藥味,須研極細,待湯熱,先傾汁小盞,調香末,服訖,然後盡飲湯藥。
凡煎湯藥,初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數依方多少,大略藥二十兩,用水一斗,煮四升,以此為準。然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汁。服湯宜小沸,熱則易下,冷則嘔湧。
凡湯液一切,宜用山泉之甘洌者,次則長流河水,井水不用。
白話文:
一般煎煮湯藥,都必須先將主要治療的君藥先煮沸幾次,然後再放入其餘的藥材,用小火慢慢熬煮到需要的程度。煮的過程中不要打開鍋蓋,連同藥罐一起取出,放在涼水中降溫,等到溫熱的時候再服用,這樣才能避免藥材的氣味散失。如果趁熱打開鍋蓋倒出來,藥氣就會散失,藥效也就不完全了。煎藥的時候不可以用猛火,這樣湯藥容易沸騰耗損而很快乾掉,藥性還沒完全釋放出來,氣味也不純正。很多人家裡都犯這個毛病,反而責怪藥沒效果,這責任要歸咎給誰呢?
發汗的藥方,要先煎煮麻黃兩三沸,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止汗的藥方,要先煎煮桂枝兩三沸,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和解的藥方,要先煎煮柴胡,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至於溫補的藥方,要先煎煮乾薑;活血的藥方,要先煎煮桃仁;利水的藥方,要先煎煮豬苓;止瀉的藥方,要先煎煮白朮、茯苓;止渴的藥方,要先煎煮天花粉、葛根;去濕的藥方,要先煎煮蒼朮、防己;去黃的藥方,要先煎煮茵陳;止吐的藥方,要先煎煮半夏、生薑;治療風症的藥方,要先煎煮防風、羌活;治療暑症的藥方,要先煎煮香薷;治療熱症的藥方,要先煎煮黃連。凡是各種治療的藥方,都一定有主要治療的君藥,都應該先煎煮,這樣藥效自然就能發揮。
凡是藥方中用到麻黃,要先另外煮兩三沸,撈掉上面的泡沫,再加水到原來的量,然後才加入其他的藥材。不然會讓人感到煩躁。
凡是用到大黃,不需要切得很細,先用酒浸泡,讓酒完全浸透,密封覆蓋一夜,隔天早上煮藥的時候,等到快煮好的時候才放進去,煮兩三沸就撈起來,這樣藥效強勁,容易達到快速通便的效果。如果是做成藥丸,要稍微蒸一下,以免寒氣傷到胃。
凡是藥方中用到阿膠、飴糖、芒硝,都必須等到湯藥煮好後,去掉藥渣,只把乾淨的藥汁放進去,煮兩三沸,完全溶解後,再倒在碗裡服用。
凡是藥方中用到整個的藥材,如乾棗、蓮子、烏梅仁、決明子、青葙子、蔓荊子、蘿蔔子、芥蘇子、韭菜子等,都要剖開或搗碎再放入藥方,才能煮出藥味。如果不搗碎,就像米在穀子裡一樣,即使煮上一整天,米也出不來啊!至於桃仁、杏仁等,都要用熱水泡過,去掉外皮尖端以及雙仁的部分,可以搗成泥,也可以炒成黃色來用,或是直接生用都可以。
凡是用到砂仁、豆蔻、丁香之類的藥材,都必須打碎,晚一點再放入藥中,煎煮幾次沸騰就好。不然煮太久,它們的香氣就會消散,藥效也會減少。凡是藥方中用到犀角、羚羊角,都要磨成粉末,等到要服用的時候再加入藥湯,也可以直接磨成汁加入藥中。
凡是用到沉香、木香、乳香等一切香末的藥材,都要研磨到極細,等到藥湯熱了,先倒一點藥汁在小杯中,調和香末,喝完後再喝剩下的藥湯。
煎煮湯藥,剛開始要用小火慢慢煮到稍微沸騰,加多少水要依照藥方上的劑量,大概來說,藥材二十兩,用水一斗,煮成四升,以此為標準。但利尿的藥方,想要藥效強,就要少加水而多取汁;滋補的藥方,想要藥性溫和,就要多加水而少取汁。喝湯藥適合在藥液稍微沸騰時,熱的時候容易喝下去,冷的時候容易嘔吐。
凡是煎煮湯藥,最好用甘甜清冽的山泉水,其次用長流的河水,不要用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