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寶詒醫論醫案》~ 醫案 (18)
醫案 (18)
1. 腫門
腫病自足而起,濁氣不降,上逆於肺。病起於陰,所謂下行極而上,腫病中最重之證。姑與疏降溫攝。
桑白皮,蘇子,紫菀,製半夏,麥冬,白芍,茯苓皮,枳實,沉香,金匱腎氣丸(四錢,入煎)
氣血兩窒,周身浮腫,病起產後,已歷兩年,脈虛少納,內熱無汗,勢必陷成腫滿。姑與和中法。
於術,桂枝,歸鬚,川芎,香附,蘇梗,桑皮,雞內金,廣皮,砂仁,木香,香櫞皮,枇杷葉
中氣不化,濁邪下注,腫從足跗而起,上延脘腹,脈弦數,舌光白。宜和氣泄濁。
白朮,川樸,苓皮,廣皮,大腹皮,枳殼,桔梗,藿梗,神麯,生草,冬瓜皮,香櫞皮,荷葉
另:保和丸,每服三錢。
面浮略退,中氣失於調暢,脈象左軟右弦,濕邪留滯。仍當疏暢。
白芍,桂枝,於術,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廣皮,雞內金,神麯,廣木香,焦穀麥芽,冬瓜皮,荷葉
崩漏之後,轉為膚腫。四肢膺乳脹及脾肺之分,氣升息喘,不得平臥,血病而及於氣,下病而及於上,在病機中屬最重之候。天氣暑炎,經來如黃水,脾土漸壞,先與清調。
全當歸,丹參,鬱金,野於術,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瓜蔞皮,杏仁,象貝,苡仁,川通草,枇杷葉,香櫞皮
再診,膚腫或減或劇,甚則撐及胸乳。肝木陷於脾中,脾土漸傷,病及肺金,氣機升逆。當與疏化。
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青廣皮,瓜蔞皮,蘇子葉,丹參,香附,橘核,雞內金,冬瓜皮,枇杷葉,姜皮
陰經為寒濕所附,由跗腫而上及腿腹,脈象細數不鼓。病底頗深,經氣不旺,調治非易。先擬培土溫經之法。
野於術,桂枝,茯苓皮,淮牛膝(製附子三分煎炒),椒目,獨活,防己,全當歸,苡仁,砂仁,通草,桑枝
膚脹屬乎脾肺,而此證氣由上逆,撐及頸項,墳起有形,納穀脹悶。病因肝氣上逆,肺胃不得舒降,與尋常浮腫不同。用疏肝降氣法。
白芍,木瓜,白芥子,象貝,旋覆花,沉香,杏仁,鬱金,蘇子梗,青皮,桑白皮,瓜蔞皮,橘絡,黑山梔,竹二青,香櫞
再診,上部氣機略鬆,水濕注陷於下,少腹兩足腫甚,而陽氣不化。法當溫通。
桂枝,椒目,苓皮,澤瀉,於術,杏仁,青皮,大腹皮,豬苓,砂仁,蘇葉,金鈴子,通草,姜皮
白話文:
腫門
腫病從腳開始,濁氣無法下降,逆流到肺部。疾病起源於下焦,所謂由下往上發展,這是腫病中最嚴重的症狀。先用疏通下降、溫和收斂的藥方。
藥方:桑白皮、蘇子、紫菀、製半夏、麥冬、白芍、茯苓皮、枳實、沉香、金匱腎氣丸(四錢,煎煮後服用)。
氣血都阻塞,全身浮腫,產後病發,已持續兩年,脈象虛弱,按之輕微,體內有熱卻不出汗,病情必定會發展成腫脹滿溢。先用調理中焦的藥方。
藥方:蒼術、桂枝、當歸尾、川芎、香附、蘇梗、桑皮、雞內金、廣皮、砂仁、木香、香櫞皮、枇杷葉。
中氣無法運化,濁邪下注,腫脹從足踝開始,向上蔓延到腹部,脈象弦數有力,舌苔光滑潔白。應該用和氣泄濁的藥方。
藥方:白朮、川樸、茯苓皮、廣皮、大腹皮、枳殼、桔梗、藿香梗、神麴、生草藥(應指益母草等,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冬瓜皮、香櫞皮、荷葉。
另:保和丸,每次服用三錢。
臉部浮腫略微消退,但中氣失調,脈象左側軟弱,右側弦數,濕邪停滯。仍需疏通。
藥方:白芍、桂枝、蒼術、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廣皮、雞內金、神麴、廣木香、焦穀麥芽、冬瓜皮、荷葉。
產後出血後,轉變成皮膚腫脹。四肢、胸部和乳房脹痛,累及脾肺,氣機上升導致喘息,無法平躺,血病影響到氣機,下焦病變影響到上焦,在病機中屬於最嚴重的症狀。天氣炎熱,月經如同黃水,脾土漸漸受損,先用清熱調理的藥方。
藥方:全當歸、丹參、鬱金、野蒼術、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瓜蔞皮、杏仁、象貝、薏苡仁、川通草、枇杷葉、香櫞皮。
複診,皮膚腫脹時輕時重,嚴重時甚至脹到胸部和乳房。肝木之氣入侵脾土,脾土漸漸受損,病及肺金,氣機上升逆亂。應該用疏通化解的藥方。
藥方: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青皮(廣皮的一種)、瓜蔞皮、蘇子葉、丹參、香附、橘核、雞內金、冬瓜皮、枇杷葉、薑皮。
陰經受寒濕侵襲,從足踝腫脹向上蔓延到腿部和腹部,脈象細數而無力。病情基礎深厚,經氣不足,治療不易。先用培補脾土、溫通經絡的藥方。
藥方:野蒼術、桂枝、茯苓皮、淮牛膝(製附子三分,先煎)、椒目、獨活、防己、全當歸、薏苡仁、砂仁、通草、桑枝。
皮膚腫脹屬於脾肺病變,但此症氣機由上逆,脹到頸項,腫塊明顯,進食後脹悶。病因是肝氣上逆,肺胃不能舒暢下降,與一般的浮腫不同。用疏肝降氣的藥方。
藥方:白芍、木瓜、白芥子、象貝、旋覆花、沉香、杏仁、鬱金、蘇梗、青皮、桑白皮、瓜蔞皮、橘絡、黑山梔、竹葉、香櫞。
複診,上部氣機略微舒緩,水濕下注,下腹部和雙足腫脹加重,而陽氣不足。應該用溫通的藥方。
藥方:桂枝、椒目、茯苓皮、澤瀉、蒼術、杏仁、青皮、大腹皮、豬苓、砂仁、蘇葉、金鈴子、通草、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