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寶詒醫論醫案》~ 醫案 (9)

回本書目錄

醫案 (9)

1. 肝火門

鮮南沙參,生地,麥冬,川貝母,白薇,旋覆花(歸鬚一錢同包),白芍,牡蠣,苡仁,桑白皮,洋參,蛤殼,丹皮,鬱金,枇杷葉,竹茹

金,痛由左脅及脘,掣及胸背,上引太陽。脈弦細右浮,餘邪內伏,肝火上浮。當蠲飲泄木,兩法並用。

半夏,桂枝,蒺藜,瓦楞子,茯苓,川連,青廣皮,淡乾薑,鬱金,菊花炭,佛手,竹二青

徐,當脘脹痛,不能納穀,木陷於脾。防其漸成脹病。

白芍(錢半),枳實(三錢),木香(八分),六曲(二錢),通草(六分),茯苓皮(三錢),川樸(八分),鬱金(錢半),青皮(錢半),麥芽(三錢),佛手(三錢)

範,脾虛濕鬱,面色黃浮。近感新邪,兼增寒熱,脈細澀不暢,苔晦。當與和中泄濁。

桂枝(四分),淡芩(錢半),檳榔(一錢),雞內金(二錢),姜(二片),柴胡(八分),川樸(一分),通草(六分),茯苓皮(三錢),白朮(三錢),神麯(三錢),茅根(五錢),青廣皮(各錢半)

白話文:

肝火門

方一:此方用於肝火上炎,左脅肋疼痛牽扯到胸背,甚至向上牽引到太陽穴。脈象弦細,右側浮脈,餘邪內伏,說明肝火上浮。需疏肝清熱瀉火,同時兼顧其他方法。藥物包括:南沙參、生地、麥冬、川貝母、白薇、旋覆花(鬚根部分)、白芍、牡蠣、薏苡仁、桑白皮、西洋參、蛤殼、丹皮、鬱金、枇杷葉、竹茹。

方二:此方用於脘腹脹痛,不能進食,肝氣犯脾。需預防病情發展成脹滿症。藥物包括:半夏、桂枝、蒺藜、瓦楞子、茯苓、川黃連、青橘皮、淡乾薑、鬱金、菊花炭、佛手、竹葉。

方三:此方用於脾虛濕鬱,面色黃而浮腫。近期感受外邪,伴隨寒熱,脈象細澀不通暢,舌苔晦暗。需健脾和胃,利濕泄濁。藥物包括:白芍、枳實、木香、神曲、通草、茯苓皮、川樸、鬱金、青橘皮、麥芽、佛手。

方四:此方藥物包括:桂枝、黃芩、檳榔、雞內金、生薑、柴胡、川樸、通草、茯苓皮、白朮、神麴、茅根、青橘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