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四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1)

1. 果部

杏仁,五月採之,以湯浸去皮尖及雙仁者,麩炒研用。治風寒肺病藥中,亦有連皮尖用者,取其發散也。

梨子,消熱痰,加牛黃末,療小兒風疾痰湧有神。解熱毒,久服不患癰疽。

橄欖,中河豚毒,煮汁服,或生嚼。

山楂,水潤蒸,去核,淨肉用。

白話文:

果部

杏仁:五月採收,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再用麩皮炒後研磨成粉使用。治療風寒肺病的藥方中,也有連皮尖一起使用的,目的是為了增強發散作用。

梨子:能消除熱痰,加入牛黃末,可以治療小兒因風疾引起的痰多、神志不清。能解熱毒,長期服用可以預防癰疽(一種皮膚化膿性疾病)。

橄欖:可以解河豚毒,煮汁服用,或者直接生嚼。

山楂:用水潤蒸後,去核,只用果肉。

2. 米穀部

胡麻,凡修事以水淘,浮者去之,沉者漉出,令乾,以酒拌蒸,從巳至亥,出攤曬乾,於臼中舂令粗皮一重盡,拌小豆相對,同炒小豆熟,即出去小豆用之。蒸不熟,令人發落。與茯苓相宜。

麻子,極難去殼,取帛包置沸湯中浸,至冷出之,垂井中一夜,用令著水,次日,日中曝乾,就新瓦上挼去殼,簸揚取仁,粒粒皆完。畏牡蠣、白茯苓、白薇。

飴糖,糯米作者入藥,粟米者次之。余但可食耳。

生大豆,或搗,或煮汁,或炒屑,各有用。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諸膽汁良。惡五參、龍膽、豆黃屑。忌豬肉。小兒以炒豆豬肉同食,必壅氣致死,十有八九。十歲以上不畏也。

赤小豆,法同大豆。合魚醋食,成消渴。

大豆黃卷,或研爛絞汁,或炒為末,用黑大豆為櫱,牙生五寸長,便乾之,名為黃卷。一法:壬癸日以井華水浸大豆,候生芽取皮,陰乾用。得前胡、杏子、牡蠣、烏喙、天雄,鼠屎,共蜜和良。惡海藻、龍膽。

,人為火燎,以陳酒浸之,止痛,拔出火毒,令人不死。

粟米,即小米,陳者良。與杏仁同食,令人吐瀉。

秫米,小兒病人,不宜多食。

粳米,陳者下氣,病人宜之。

糵米,凡谷皆可生櫱,有粟、黍、谷、麥、豆諸櫱。皆水浸脹,候生芽,曝乾去須,取其中米炒研面用。其功皆主消導。粟櫱、稻櫱、穬麥櫱,各有用。

舂杵頭細糠,凡谷皆有糠,粳稻粟秫者勝。北方多用杵,南方多用碓,入藥並用。丹家云:糠火煉物,力倍於常。

小麥,浮者止汗。須揀淨焙用。

麥麩,性涼。用炒諸藥。

蕎麥,壓丹石毒。作面和豬羊肉熱食,不過八九頓,即患熱風,鬚眉脫落,還生亦希。涇汾以北多此疾。又不可合黃魚食。家常多犯,故特拈著。

,凡使須陳久者,搗作末,後掘地坑深二尺,用物裹內坑中,至一宿,明出焙乾用。

神麯,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為諸神集會之辰,故名神麯。如過此日造者非也。法用白虎白麵一百斤,勾陳蒼耳自然汁三升,騰蛇青蓼自然汁四升,青龍青蒿自然汁三升,玄武杏仁四升,泡去皮尖,搗爛入面,朱雀赤小豆三升,煮熟去皮,同搗爛,和麵一處勻,一如造酒麴法,以麻葉或楮葉包罨如造醬黃法,待生黃衣,曬收之。凡用,須火炒黃,以助土氣。陳久者良。

扁豆,紫花者良。炒去殼,打碎。解酒、河豚魚、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煮汁飲。

淡豆豉,出江西者良。黑豆性平,作豉則溫,即經蒸罨,故能升能散。得蔥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則又能止汗。

紅曲,亦出江西。陳久者良。吹淨炒研用。

白話文:

[米穀部]

胡麻:處理時先用水洗淨,去掉漂浮的,只留下沉底的,然後晾乾。接著用酒拌勻後蒸煮,從上午到晚上,取出曬乾。在臼中舂磨,直到外層粗皮完全去除,再和小豆一起炒,直到小豆熟透,然後挑出小豆,剩下的是可用的部分。如果蒸煮不夠熟,可能會導致掉髮。和茯苓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麻子:去殼非常困難,可以將麻子用布包裹,放入沸水中浸泡,等到水冷卻後取出,放在井中一夜,然後用水沖洗,第二天在陽光下曬乾,再在新瓦上搓去殼,篩選出完整的種仁。需避免與牡蠣、白茯苓、白薇一同使用。

飴糖:以糯米製作的飴糖適用於藥用,粟米製作的飴糖次之,其他的僅適合食用。

生大豆:可搗碎、煮汁或炒成粉末,各有不同的用途。與前胡、烏喙、杏仁、牡蠣和膽汁等搭配使用效果較好。不宜與五參、龍膽、豆黃屑一同使用,且需避免與豬肉同食。兒童若同時食用炒豆和豬肉,可能會因氣道阻塞而致命,這種情況發生率高達八九成。十歲以上的兒童則不必擔心。

赤小豆:處理方法與大豆相同。若與魚醋一同食用,可能引發消渴症。

大豆黃卷:可研磨成泥後絞汁,也可炒成粉末。用黑大豆發酵,待牙生長至五寸長時,晾乾,稱為黃卷。另一種方法是,在壬癸日使用井水浸泡大豆,待發芽後取其皮,陰乾後使用。與前胡、杏子、牡蠣、烏喙、天雄和鼠屎一同使用,加入蜂蜜調和效果更佳。不宜與海藻、龍膽一同使用。

酒:若被火燒傷,可用老酒浸泡,有助於止痛,並能排除火毒,使人不會因此喪命。

粟米:即小米,老化的品質較佳。若與杏仁一同食用,可能會導致嘔吐和腹瀉。

秫米:兒童和病患不宜大量食用。

粳米:老化的粳米有助於下氣,適合病患食用。

糵米:各種穀物均可發酵,包括粟、黍、谷、麥、豆等。將穀物用水浸泡至膨脹,待發芽後晾乾,去除芽須,然後將米粒炒熟研成粉使用。這些發酵物都有助於消化。粟麥、稻麥、穬麥的發酵物各有不同的用途。

舂杵頭細糠:各種穀物均有糠,其中以粳稻、粟秫的糠質量較佳。北方多使用杵,南方多使用碓,入藥時均可用。丹家認為,糠火煉物的效果比一般火焰高出許多。

小麥:漂浮的小麥有助於止汗,需先篩選乾淨後烘焙使用。

麥麩:性質偏涼,常用於炒製其他藥材。

蕎麥:有助於解毒丹石。若將蕎麥麵與豬肉或羊肉一起熱食,連續食用八九餐後,可能會出現熱風症狀,眉毛和鬍鬚脫落,即使再生也很稀疏。涇汾地區以北的居民多患有此疾病。此外,蕎麥不宜與黃魚一同食用,這是家庭常見的錯誤,因此特別指出。

麴:使用時需選擇存放時間較長的麴,先研磨成粉,然後挖掘一個深度約二尺的地坑,將麴放入坑中,放置一夜後,第二天取出晾乾使用。

神麯:在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三伏日製作,因這些日子為眾神聚集之時,故稱為神麯。在這些日期之外製作的神麯不符合標準。製作方法是將一百斤白虎麵粉、三升勾陳蒼耳自然汁、四升騰蛇青蓼自然汁、三升青龍青蒿自然汁混合,加入四升杏仁(去皮去尖,搗爛),以及三升朱雀赤小豆(煮熟去皮,搗爛),與麵粉均勻混合,按照釀酒麴的方法製作,用麻葉或楮葉包裹,如同製醬黃的過程,待表面長出黃色菌絲後,晾乾保存。使用時需先炒黃,以增強土氣。存放時間較長的神麯品質更佳。

扁豆:紫色花朵的扁豆品質較好。先炒去外殼,再搗碎。有助於解酒、河豚魚和其他植物毒素,可生嚼或煮汁飲用。

淡豆豉:江西產的品質較佳。黑豆性質平和,製成豆豉後則轉為溫性,經過蒸煮和發酵的過程,具有升散作用。與蔥同食可促進發汗,與鹽同食可引發嘔吐,與酒同食可治療風濕,與薤同食可治療腹瀉,與蒜同食可止血,炒熟後還能止汗。

紅麴:也產自江西。存放時間較長的品質更佳。使用前需先吹淨,炒熟研磨後使用。

綠豆:生研絞汁或煮食。使用時應保留外皮,去皮後可能會導致氣道稍有阻塞,可能是因為外皮性寒而內部性平所致。圓形小綠豆品質較佳。不宜與榧子殼一同使用,忌食鯉魚醋。有助於解金石、砒霜和其他植物毒素,連皮生研後加水服用。

醋:以米製成的老醋品質較佳。醋和酒在製藥中有廣泛應用,可入各種藥方。服用茯苓、丹參時不宜食用醋。

醬:以豆製成的醬品質較佳,麥製成的醬不適用。存放時間越長越好。另有肉醬和魚醬,都稱為醢,但不適用於藥方。

罌子粟:用熱水浸泡軟化,去除筋膜,切成絲,用蜜水或米醋拌勻,稍微炒一下,晾乾後使用。忌食蒜、醋、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