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三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0)

1. 秘傳治癰疽訣

其混身或癬或瘡,忽聚忽散,敷之便愈。大抵年餘,始得除根。若母不禁口,或兒漸大不能禁口,有延至二三年者,然不斃足矣。胎中之毒,徹骨入髓,焉能旦夕除哉?(馬銘鞠傳)。

升藥五靈散(馬銘鞠傳)。

膽礬(治筋而滋肝,其色青,應東方木),辰砂(養血而益心,其色赤,應南方火),雄黃(長肉而補脾,其色黃,應中央土),明礬(理脂膏而助肺,其色白,應西方金),磁石(榮骨液而壯腎,其色黑,應北方水)

此方見《焦氏筆乘》。喜其不用水銀,制而用之,功效遲緩。後因加水銀一兩,與前五味等分和勻,入陽城罐內,打火三香取出,加敷藥中,用之效如神。

神效敷藥方(馬銘鞠傳)。

夜合花(白者良,陰乾),象皮(用黃砂炒,候軟切片,再炒候脆,方研),降香(炒研),乳香,沒藥(各去汗),血竭,孩兒茶(濕紙包煨),花蕊石,五倍子(色帶紅者良,半生半煅,各一兩),白占(八錢),珍珠(五錢),冰片(一錢)

各極細末,方入白占,研勻,最後入冰片。如欲去腐,每兩加五靈散(二錢)。欲生肌,每兩加前散三分或五分。如治痘後膿水淋漓、下疳等瘡,只加一二分。治湯火傷,每兩加絲綿灰(二錢),剔牙松牙(煅存性,五六錢),韶粉(煅黃,五六錢),或乾摻,或香油調,一切外症俱效。

附海上單方:

里中有周七者,少年曾患毒左腋下,得一異方,用糯米炊飯,乘熱入鹽塊夾蔥管少許,搗極爛如膏,貼患處輒消。至中年,腰間忽生一毒,熱如火,板硬,痛不可忍,佝僂局蹐,自分必死,屢藥不效,急思前方,如法貼之,未幾,大便去糞如宿垢甚多,硬者漸軟,數日而起。

白話文:

秘傳治癰疽訣

全身或患癬或瘡,時好時壞,敷藥後就能痊癒。大多數情況下,一年後才能徹底根治。如果母親不能忌口,或者孩子長大後不能忌口,病程可能會延至兩三年,但並不會危及生命。畢竟是胎中帶來的毒素,深入骨髓,怎麼可能很快就能治好呢?(馬銘鞠傳)

升藥五靈散(馬銘鞠傳)

膽礬(能治筋骨,滋養肝臟,顏色青綠,屬東方木),辰砂(能養血益心,顏色紅色,屬南方火),雄黃(能長肉補脾,顏色黃色,屬中央土),明礬(能調理油脂,輔助肺臟,顏色白色,屬西方金),磁石(能滋養骨骼,強壯腎臟,顏色黑色,屬北方水)。

此方出自《焦氏筆乘》。喜其不用水銀,但用藥效果較慢。後來有人加入水銀一兩,與前面五味等量混合均勻,放入陽城罐內,用火加熱至三炷香的時間取出,再加入敷藥中使用,效果奇佳。

神效敷藥方(馬銘鞠傳)

夜合花(白色者佳,陰乾),象皮(用黃砂炒至柔軟切片,再炒至脆,研磨成粉),降香(炒研),乳香,沒藥(各去除汗水),血竭,孩兒茶(用濕紙包好煨制),花蕊石,五倍子(顏色偏紅者佳,半生半煅,各一兩),白芷(八錢),珍珠(五錢),冰片(一錢)。

將以上藥物都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加入白芷,研磨均勻,最後加入冰片。如果需要去腐,每兩藥中加入五靈散(二錢)。如果需要生肌,每兩藥中加入前面五靈散三分或五分。如果治療痘瘡後膿水淋漓、下疳等瘡瘍,只需加一二分。治療湯火傷,每兩藥中加入絲綿灰(二錢),剔牙松牙(煅燒至存性,五六錢),韶粉(煅燒至黃色,五六錢),可以乾摻,也可以用香油調勻,各種外症都適用。

附海上單方:

一位周姓男子,少年時曾患毒瘡於左腋下,得到一個奇特的偏方,用糯米煮飯,趁熱加入鹽塊和少許蔥管,搗爛成膏狀,敷於患處,就能消腫。中年時,腰間又突然長出毒瘡,熱如火燒,堅硬如板,疼痛難忍,彎腰駝背,自覺必死,服用多種藥物都不見效,於是想起以前的偏方,按照方法敷上,不久後,大便排出很多宿便,硬塊逐漸變軟,幾天後就能起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