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三 (6)
卷之三 (6)
1. 幼科
顧叔夏次郎,八歲出痘,因先腰痛,予斷以不治。果殤。(附)。
一小兒初痘,血熱甚。黃綺雲用懷生地三兩,濃煎頓飲。其痘紫色立轉紅。
臧玉涵次郎,年十六,因新婚兼酒食,忽感痘。諸醫以為不可治。施季泉至,八日漿清,寒戰咬牙,譫語,神思恍惚。諸醫皆欲以保元湯大劑補之,季泉以為不然。改用犀角地黃湯,得脫痂,後忽嘔吐,大便燥結,淹延一年,群醫束手,告急仲淳。仲淳視其舌多裂之,曰:必當時未曾解陽明之熱,故有是症。
命以石膏(一兩),人參(一兩),麥門冬(五錢),枇杷葉、橘紅、竹瀝、童便為佐。一劑即安,再進二劑,膈間如冷物隔定,父母俱謂必斃。仲淳曰:不妨,當以參湯投之。服兩許,即思粥食,晚得大便,夙疾頓瘳。
治痘喘。
取白花地丁,以水煎服,止喘甚神。
治火痘毒盛遇火令。(施季泉傳)。
白花地丁濾汁,和淡白酒漿,少服之立解。
治痘泄。
長兒痘,初熱即泄,日數十行,見痘泄不止。時醫以脾胃藥止之,愈甚。施季泉日:是在不治。予強之。曰:止泄不難。發藥中加黃連二錢,黃芩一錢。一劑泄止,予喜甚。施君曰:非也,毒火太熾故泄,初泄時即以解利藥乘熱導之,或可望生,今遲矣。過四日即欲解毒,無及矣,坐視七日死。
臧玉涵幼兒,甫半周,身熱一日即見痘。郡有專門知名者,延治之。云:樹小花多,頂平腳塌根窠薄,百死一生之症也。五朝固辭去,藥以保元湯為主,擬六朝多用人參加附子。疑慮間,施季泉忽至,曰:此險症。且誡云:必發癢異常,須看守嚴密。藥用涼劑,與前治大別。
七朝大發癢,作瀉一日夜二十餘行,或藥水,或乳,或湯飲,俱傾注不變色,舉家謂必無幸矣。季泉怡然自若。因強之用參,必不許,藥內加炒黑黃連,瀉止。十三朝復發癢,口渴唇燥,舌生白苔,又加炒黃連,白苔去,到底不用參。十九朝,季泉別。又誡曰:慎防痘疔、口疳。
疔之發也,必在腦後枕骨間,當以收口膏藥貼之,禁用摻藥。口疳惟君家人中白散為妙。不數日發疔,口生疳如其言,治之輒效。季泉口授一家傳秘方,治痘後餘毒如神。
人參,白茯苓,金銀花,犀角(各三錢),甘草(一錢五分),羚羊角(一錢),珍珠(八分)
蜜丸。每服一錢,日二服。
一小兒痘泄,諸醫以升澀之劑投之,不效。黃綺雲至,以白芍藥約三兩餘,酒炒,一劑即止。此脾虛有熱故也。
治痘虛寒將行漿時作泄。(若系火熱泄者,不可用)。
蓮肉(炒去心),一味為末,每末一兩,加雲南鴉片(五分),研勻。兒大者用末五分,兒小者三分,白湯調下,立止。虛癢或虛煩躁不止,亦如之。
於中甫長郎痘,患血熱兼氣虛,先服解毒藥,後毒盡作泄,日數次不止,痘平陷矣。仲淳以真鴉片(五釐),加炒蓮肉末(五分),米飲調飲之,泄立止。王宇泰繼以人參(二兩),黃耆(三兩),鹿茸(三錢),煎服。補其元氣,漿頓足。蓋以先服解毒藥,已多無餘毒矣,故可補而無餘證。
白話文:
[幼科]
一位名叫顧叔夏的八歲孩子出痘,之前腰痛,我診斷他無法治癒,果然夭折了。
一個小小孩剛出痘,血熱很嚴重。黃綺雲用懷生地三兩,濃煎後一次喝下,痘疹的紫色立刻轉為紅色。
臧玉涵的兒子,十六歲,因為新婚又飲酒作樂,突然長痘。很多醫生都認為無法治癒。施季泉來了以後,孩子第八天開始流出清澈的痘漿,伴隨寒顫、咬牙、神志不清、精神恍惚。其他醫生都想用保元湯大量進補,季泉認為不對,改用犀角地黃湯,痘疹順利結痂,但後來突然嘔吐,大便秘結,拖了一年,眾醫生束手無策,向仲淳求救。仲淳察看他的舌頭有很多裂痕,說:一定是當時沒有消除陽明經的熱邪,所以才會這樣。
於是處方石膏一兩,人參一兩,麥門冬五錢,枇杷葉、橘紅、竹瀝、童便作為輔藥。一劑藥就見效,再服兩劑,胸口感覺像是被冰冷的東西堵住,父母都認為孩子必死無疑。仲淳說:沒關係,應該用人參湯治療。服用兩次左右,孩子就想吃粥,晚上大便通暢,多年的病一下子就好了。
治療痘疹引起的喘息:
用白花地丁煎水服用,止喘效果非常好。
治療火毒盛,遇火加重的痘疹:(施季泉傳)
白花地丁濾出的汁液,和淡白酒混合,少量服用,立刻見效。
治療痘疹引起的腹瀉:
一個孩子出痘,一開始發熱就腹瀉,一天拉十幾次,痘疹和腹瀉同時不止。當時的醫生用健脾胃的藥物來止瀉,反而更嚴重了。施季泉說:這是治不好的。我強迫他治,他說:止瀉不難。他在藥方中加了黃連二錢,黃芩一錢。一劑藥腹瀉就止住了,我很高興。施君說:不對,毒火太盛所以腹瀉,一開始腹瀉時就應該用瀉下藥乘熱導之,或許還有希望活下來,現在已經晚了。過了四天再想解毒,就來不及了,結果孩子七天後死了。
臧玉涵的幼兒,才半歲,發熱一天就出痘。郡裡有名的專家來治療,說:痘疹小而多,頂端平坦,根部淺薄,十死一生。過了五天就辭去了,用保元湯為主,打算第六天開始大量使用人參和附子。正猶豫的時候,施季泉突然來了,說:這是危險的病症。並且告誡說:如果孩子奇癢難忍,一定要嚴加看守。用涼性的藥物治療,和之前的治療方法大不一樣。
第七天奇癢難忍,腹瀉了一天一夜,拉了二十多次,不管是藥水、母乳還是湯水,都傾瀉不止,顏色沒有變化,全家人都認為孩子必死無疑。季泉卻泰然自若。我強迫他用人參,他堅決不同意,在藥方中加入炒黑的黃連,腹瀉就止住了。第十三天又奇癢難忍,口渴唇乾,舌苔發白,他又加了炒黃連,白苔消失了,始終沒有用人參。第十九天,季泉告別。他又告誡說:要小心痘瘡、口腔潰瘍。
痘瘡一旦發作,一定在腦後枕骨之間,要用收口膏藥貼敷,禁用摻藥的藥膏。口腔潰瘍只有你們家裡的白散藥效最好。沒幾天就長了痘瘡,口腔也生了潰瘍,正如他所說,用他的藥方就見效。季泉口授了一家相傳的秘方,治療痘疹後的餘毒效果奇佳。
人參、白茯苓、金銀花、犀角(各三錢),甘草(一錢五分),羚羊角(一錢),珍珠(八分)
做成蜜丸,每次服用一錢,一天服用兩次。
一個小小孩出痘腹瀉,很多醫生用升提收斂的藥物治療,沒有效果。黃綺雲來了,用白芍藥大約三兩多,酒炒後,一劑藥就止瀉了。這是脾虛有熱的緣故。
治療痘疹虛寒,將要流出痘漿時腹瀉(如果是火熱引起的腹瀉,不能使用)。
蓮子肉(炒去心),單味研成粉末,每次一兩,加雲南鴉片五分,研勻。大的孩子用五分,小的孩子用三分,用白開水調服,立刻止瀉。虛弱引起的瘙癢或煩躁不安不止,也同樣用此法。
于中甫的長子出痘,患有血熱兼氣虛,先服用解毒藥,之後毒消了就腹瀉,一天多次不止,痘疹已經平陷了。仲淳用生鴉片五釐,加炒蓮子肉末五分,米湯調服,腹瀉立刻止住。王宇泰接著用人參二兩,黃耆三兩,鹿茸三錢煎服,補益元氣,痘漿很快就停止了。因為先前服用了解毒藥,已經沒有多餘的毒邪了,所以可以補益而沒有其他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