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二 (11)
卷之二 (11)
1. 虛弱
又方,先外祖李思塘公,少年患腰痛,至不能坐立。諸醫以補腎藥療之,不效。朱遠齋者,湖明醫也。用潤字號丸藥下之,去黑糞數升。蓋濕痰乘虛流入腎中作苦。痰去,方以補藥滋腎,不逾月起。惜其方傳者不真。
治盜汗。(予婦幼患此,仲淳以二劑療之,今二十餘年不發)。
黃耆(蜜炙,三錢),北五味(二錢),酸棗仁(炒研,五錢),炙甘草(一錢),麥門冬(去心,三錢),人參(三錢),白芍藥(酒炒,三錢),香附(童便浸炒,二錢),龍眼肉(十枚)
治噎。
蘇子(研細,二錢),廣橘紅(二錢五分),麥門冬(去心,五錢),白芍藥(酒炒,四錢),枇杷葉(去毛刷淨蜜炙,三大片),山楂肉(三錢),白豆蔻仁(四分,先嚼下),人參(三錢)
逆水蘆根汁一大盞,河水一盅半,同蘆根汁煎至八分,加薑汁三匙,竹瀝一杯,飢時服。
治溺有餘瀝,精不固。
菟絲子(半斤,淨),牛膝(與何首烏同蒸,半斤,淨),柏子仁(去油者,酒蒸,另研如泥,十二兩),杜仲(四兩,淨),麥門冬(去心,六兩),枸杞(六兩),北五味(六兩),血鹿角(一斤),鹿茸(去毛,酥炙六兩),車前子(米泔浸,四兩),白茯苓(多用人乳拌曬,四兩),大何首烏(赤白各半,蒸如法,一斤),沒石子(三兩)
細末,煉蜜丸如梧子。每服五錢,空腹白湯吞。
治鼻衄、腸風、腹脹、便燥。
麥門冬(去心,十兩),懷生地(十兩),天門冬(去心,六兩),五味子(去枯者,四兩),鱉蝨胡麻(酒拌,九蒸九曬,去殼,另研如泥,十二兩),山茱萸肉(六兩),白芍藥(八兩),當歸身(五兩),砂仁(炒,二兩),紫蘇子(六兩,另研,後入)
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五錢,空心白湯吞。
治腿痠足脛痛。
牛膝(去蘆,酒蒸,八兩),杜仲(六兩),懷生地(蒸熟,八兩),甘枸杞(八兩),山茱萸肉(六兩),五味子,黃柏(各六兩),白茯苓(三兩),砂仁(三兩)
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五錢,空心白湯吞。(皆仲淳定。)
補腎固精方
北五味,如法為細末,每服以好酒下方寸匕。久之兼可御女。
治弱症吐血、夜熱、不眠、腰痛。(陳潛齋傳)。
紫河車(一具,男而首胎佳),自採側柏葉(東南枝,去粗梗,陰乾,四斤)
將河車入石臼內,木杵輕輕搗,漸下柏葉,以極爛為度,起置磁盆內,砂鍋上蒸熟,烈日曝乾,如無日色,或夏天,將柏葉攤成薄餅於磁盆上,火烘乾,研細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淡鹽湯下五錢。家叔久患腸風,百藥不效,服此頓釋。
久嗽噙化丸(仲淳定)。
真龍腦薄荷葉(三兩五錢),百部(酒浸,去心,三兩五錢),麥門冬(去心,二兩),天門冬(去心,二兩),桑白皮(蜜炙,三兩),枇杷葉(蜜炙,三兩),貝母(去心,二兩),桔梗(米泔浸蒸,去蘆,一兩),甘草(蜜炙,七錢),天花粉(二兩),玄參(一兩),北五味(蜜炙,一兩),款冬花蕊(二兩),紫菀(八錢),真柿霜(二兩),橘紅(一兩)
白話文:
虛弱
李思塘公年輕時患腰痛,嚴重到無法坐立,許多醫生都用補腎藥治療,卻無效。湖州名醫朱遠齋用潤字號丸藥瀉下,排出大量黑色糞便。原來是濕痰乘虛而入腎臟,導致疼痛。痰排出後,再用補藥滋養腎臟,不到一個月就痊癒了。可惜他的處方流傳下來的版本並不完整。
治療盜汗(我的妻子兒女都曾患此症,仲淳醫生用兩劑藥就治好了,至今二十多年未再發作):黃耆(蜜炙,三錢)、北五味子(二錢)、酸棗仁(炒研,五錢)、炙甘草(一錢)、麥門冬(去心,三錢)、人參(三錢)、白芍藥(酒炒,三錢)、香附(童便浸炒,二錢)、龍眼肉(十枚)。
治療噎膈:蘇子(研細,二錢)、廣橘紅(二錢五分)、麥門冬(去心,五錢)、白芍藥(酒炒,四錢)、枇杷葉(去毛刷淨蜜炙,三大片)、山楂肉(三錢)、白豆蔻仁(四分,先嚼下)、人參(三錢)。逆水蘆根汁一大盞,河水一盅半,與蘆根汁一起煎至八分滿,加入薑汁三匙,竹瀝一杯,飢餓時服用。
治療遺尿、精關不固:菟絲子(半斤,淨)、牛膝(與何首烏同蒸,半斤,淨)、柏子仁(去油者,酒蒸,另研如泥,十二兩)、杜仲(四兩,淨)、麥門冬(去心,六兩)、枸杞(六兩)、北五味子(六兩)、鹿角膠(一斤)、鹿茸(去毛,酥炙六兩)、車前子(米泔浸,四兩)、白茯苓(多用人乳拌曬,四兩)、何首烏(赤白各半,蒸,一斤)、沒石子(三兩)。研磨成細粉,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錢,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治療鼻出血、腸風、腹脹、便秘:麥門冬(去心,十兩)、生地黃(十兩)、天門冬(去心,六兩)、五味子(去枯者,四兩)、黑芝麻(酒拌,九蒸九曬,去殼,另研如泥,十二兩)、山茱萸肉(六兩)、白芍藥(八兩)、當歸尾(五兩)、砂仁(炒,二兩)、紫蘇子(六兩,另研,後入)。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錢,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治療腿酸足脛痛:牛膝(去蘆,酒蒸,八兩)、杜仲(六兩)、生地黃(蒸熟,八兩)、枸杞子(八兩)、山茱萸肉(六兩)、五味子、黃柏(各六兩)、白茯苓(三兩)、砂仁(三兩)。研磨成細粉,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錢,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以上皆仲淳醫生所定)。
補腎固精方:北五味子,按上述方法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小匙(方寸匕)好酒沖服。長期服用還能增强房事能力。
治療虛弱症狀如吐血、夜熱、失眠、腰痛(陳潛齋所傳):紫河車(一個,男性首胎者最佳)、側柏葉(東南枝,去粗梗,陰乾,四斤)。將紫河車放入石臼中,用木杵輕輕搗碎,慢慢加入側柏葉,搗至極爛為止,取出放入磁盆中,用砂鍋蒸熟,曬乾(無陽光或夏天可用小火烘乾),研磨成細粉,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空腹用淡鹽水送服五錢。我家叔父長期患腸風,百藥無效,服用此藥後病情立刻好轉。
久咳噙化丸(仲淳醫生所定):龍腦、薄荷葉(三兩五錢)、百部(酒浸,去心,三兩五錢)、麥門冬(去心,二兩)、天門冬(去心,二兩)、桑白皮(蜜炙,三兩)、枇杷葉(蜜炙,三兩)、貝母(去心,二兩)、桔梗(米泔浸蒸,去蘆,一兩)、甘草(蜜炙,七錢)、天花粉(二兩)、玄參(一兩)、北五味子(蜜炙,一兩)、款冬花蕊(二兩)、紫菀(八錢)、柿霜(二兩)、橘紅(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