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8)

1. 用藥凡例

藥劑丸、散、湯、膏,各有所宜,不得違制。

藥有宜丸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漬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可過越。湯者蕩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細末是也,去急病用之。膏者熬成稠膏也。液者搗鮮藥而絞自然真汁是也。丸者緩也,作成圓粒也,不能速去病,舒緩而治之也。

白話文:

藥物有適合製成丸劑或散劑的,有適合水煎的,有適合用酒浸泡的,有適合熬煮成膏狀的。也有的藥物可以兼用多種方法,但有的藥物不能放入湯劑或酒中。這些製法都應根據藥物的特性來決定,不可超過其適用的範圍。

湯劑:是一種將藥材熬煮成清澈湯汁的製法,適合治療重症。

散劑: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的製法,適合治療急症。

膏劑:將藥材熬製成濃稠膏狀的製法。

液劑:將新鮮藥材搗碎絞取其天然汁液的製法。

丸劑:將藥材製成圓形顆粒的製法,無法快速奏效,而是緩慢治療。

漬酒者,以酒浸藥也。有宜酒浸以助其力,如當歸、地黃、黃柏知母,陰寒之氣味,假酒力而行氣血也。有用藥細銼如法,煮酒密封,早晚頻飲,以行經絡,或補或攻,漸以取效是也。

白話文:

漬酒,就是用酒浸泡藥材。有些藥材適合用酒來浸泡,以提升藥效,例如當歸、地黃、黃柏、知母等具有陰寒性質的藥材,藉由酒的力量來疏通氣血。還有用藥材細細研磨後,用酒煎煮,然後密封起來,早晚頻繁飲用,以暢通經絡,達到補益或攻邪的效果,逐漸取得療效。

凡諸湯用酒,臨熟加之。

細末者,不循經絡,止去胃中及臟腑之積,及治肺疾咳嗽為宜。氣味厚者白湯調,氣味薄者煎之和渣服。丸藥去下部之病者,極大而光且圓;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極小。麵糊丸,取其遲化,直至下焦,或酒或醋,取其收斂。如半夏、南星欲去濕者,以生薑汁稀糊丸,取其易化也。

白話文:

細小的藥物,不循正常的經絡,只作用於胃部和臟腑的積滯,以及治療肺部疾病和咳嗽。藥味濃厚的用白湯沖服,藥味淡薄的煎煮後連渣服下。丸藥用於治療下焦疾病的,體積最大且光滑圓潤;治療中焦的次之;治療上焦的體積最小。麵糊丸,取其溶化慢,能到達下焦;或用酒或用醋,取其收斂作用。像半夏、南星這類用於去除濕氣的,用生薑汁調稀糊丸,取其易於溶化。

湯泡蒸餅又易化,滴水尤易化。煉蜜丸者,取其遲化而氣循經絡也。蠟丸者,取其難化而遲取效也。

白話文:

用湯泡製的蒸餅容易消化,加水後消化得更快。煉成的蜜丸,好處在於消化得慢,藥氣可以沿著經絡循行發揮作用。蠟丸,它的好處在於消化得困難而緩慢發揮藥效。

凡修丸藥,用蜜只用蜜,用餳只用餳,勿交雜用。且如丸藥,用蠟取其能固護藥之氣味,勢力全備,以過關膈而作效也。今若投蜜相和,雖易為丸,然下咽亦易散化,如何得到臟中?若其更有毒藥,則便與人作病,豈徒無益,而又害之,全非用蠟之本意。

白話文:

凡是製作丸藥,用蜂蜜就只用蜂蜜,用糊料就只用糊料,不要兩種摻雜使用。假設丸藥是用蠟來製作,它的作用是為了能夠牢固地保護藥物的氣味和功效,使其藥力完整,以便通過隔膜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現在如果加入蜂蜜一起製作,雖然容易製成丸藥,但是嚥下去也會容易散化,怎麼能夠到達臟腑呢?如果丸藥中還有毒藥,那麼就會對人產生危害,豈不是不僅沒有好處,反而還會有害,這完全違背了使用蠟的初衷。

凡煉蜜,皆先掠去沫,令熬色微黃,試水不散。再熬二三沸。每用蜜一斤,加清水一酒杯,又熬一二沸。作丸則收潮氣,而不黏成塊也。

白話文:

製作蜂蜜的方法:

首先將浮沫去除,熬煮至顏色呈淡黃色,滴入水中不會溶解。

再熬煮兩三沸。每使用一斤蜂蜜,加入一杯清水,再熬煮一兩沸。

如果製作成丸狀,可以收斂空氣中的濕氣,而不會黏成一塊。

冬月煉蜜成時,要加二杯水為妙。《衍義》云:每蜜一斤,只煉得十二兩,是其度數也。和藥末,要乘極滾蜜和之臼內,用搗千百杵,自然軟熟,容易作條,好丸也。

白話文:

冬季製作煉蜜時,最好加入兩杯水。《衍義》記載:每斤蜂蜜只能煉製出十二兩,這是它的標準比例。將藥物磨成粉末,趁著蜂蜜滾燙時放入研缽中,用杵搗一千到一萬次,蜂蜜自然會軟熟,容易拉成長條,方便製作藥丸。

凡丸散藥,亦先細切曝燥,乃搗之。有各搗者,有合搗者。其潤濕之藥,如天門冬、地黃輩,皆先切曝之獨搗,或以新瓦慢火炕燥,退冷搗之,則為細末。若入眾藥,隨以和之,少停回潤,則和之不均也。又濕藥燥,皆大蝕耗,當先增分兩,待燥稱之乃准。其湯酒中,不須如此。

白話文:

所有藥丸、藥散和藥粉,都要先切細曬乾,再搗碎。有的藥材需要單獨搗碎,有的可以一起搗碎。潮濕的藥材,如天門冬、地黃等,都要先切片曬乾,單獨搗碎。或者用新瓦罐在慢火上烘烤至乾燥,冷卻後再搗碎,這樣才能得到細小的藥末。如果要加入其他藥材,隨後再一起攪拌。過一會兒藥材會回潮,再次混合就均勻了。此外,潮濕的藥材在乾燥後會損耗很多,所以應該先增加藥材的用量,等乾燥後再稱重調整。而用於煎湯或泡酒的藥材則不需要這樣處理。

凡合丸藥,用密絹令細。若篩散藥,尤宜精細。若搗丸,必於臼中搗數百過,色理和同為佳。

凡藥浸酒,皆須切細,生絹袋盛,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須待酒盡也。渣則曝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散服之。

白話文:

任何用藥物浸泡酒的藥酒,都需要將藥材切碎,裝入生絹袋中,然後放入酒中密封。根據寒熱天氣和時間長短,觀察藥酒的濃度,濃度合適即可濾出,不必等到酒完全泡完。藥渣晾乾後搗碎,可以再次浸泡飲用,也可以散裝服用。

凡合膏,或以醋,或酒,或水,或油,須令淹浸密覆,至煮膏時,當三上三下,以泄其熱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下之要沸靜良久,乃上之,如有韭白在中者,以兩段漸焦黃為度,如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黃為度。絞膏要以新布,若是可服之膏滓,亦可以酒煮飲之,可磨之膏渣,亦宜以傅患處,此蓋欲兼盡其藥力也。

白話文:

製作藥膏時,可以使用醋、酒、水或油浸泡藥材,要蓋緊浸泡至煮膏的時刻。

在煮膏過程中,要反覆三次上鍋煮沸,三次離火冷卻,這樣可以釋放藥物的熱量和藥效。上鍋時要確保藥液沸騰,離火時要沸騰良久後再上鍋。

如果有韭菜白在藥材中,以兩段漸漸變成焦黃為標準。如果有白芷和附子,也需要煮至微黃為度。

過濾藥膏時要用新的布。如果藥膏可以服用,也可以用酒煮過後再喝。可以研磨的藥渣,可以塗抹在患處,這樣才能充分利用藥物的功效。

凡湯酒膏中用諸石藥,皆細搗之,以新絹裹之,內中。《衍義》云:石藥入散,如鍾乳粉之屬,用水研乳極細,必要二三日乃已,以水漂澄,極細方可服耳,豈但搗細以絹裹之為例耳。

白話文:

所有湯藥膏方中使用的礦石類藥物,都要細細研磨,用潔淨的新絲絹包裹,再放入藥液中。

《衍義》上說:像鍾乳石粉等礦石藥物放入湯劑中,必須用研缽仔細研磨至極細的粉末,通常需要花上兩三天時間。然後用清水漂洗沉澱,只有沉澱的極細粉末才能服用。不僅僅是將石藥研磨得細緻,用絲絹包裹也是必要的。

凡煎膏中有脂,先須揭去革膜子,方可用之。如豬脂勿令經水。臘月者尤佳。

凡膏中有雄黃硃砂輩,皆當令研如面,俟膏畢,乃投入,以物杖攪之;不爾,沉聚在下不勻也。

白話文:

如果膏脂中含有雄黃、硃砂等藥物,應該先研磨成粉末,等到膏脂完全熬製好之後,再將粉末加入,並用工具攪拌均勻。如果不這樣做,粉末會沉澱在下面,造成膏脂不均勻。

凡草藥燒灰為末,如荷葉、柏、茅根、薊根,十灰散之類,必燒焦枯,用器蓋覆以存性。若如燒燃柴薪,煅成死灰,性亦不存而罔效矣。

白話文:

凡是用草藥用火燒成灰末的,像荷葉、柏樹、茅草根、薊草根,這些十灰散之類的藥物,必定要燒到焦枯,用器皿蓋起來,這樣才能保存藥性。如果像燒柴火一樣把藥燒得很旺,變成死灰,這樣藥性就會喪失,沒有效果了。

凡諸膏膩藥,如桃仁、麻仁輩,皆另搗如膏,乃以內成散中,旋次下臼,合研令消散。

白話文:

所有油膩的藥材,例如桃仁、麻仁等,都應該先另外搗成糊狀,然後再將其加入散藥中,邊研磨邊加入,直到這些糊狀藥材完全溶解。

2. 煎藥則例

凡煎湯劑,必先以主治之為君藥,先煮數沸,然後下余藥,文火緩緩熬之得所,勿揭蓋,連罐取起坐涼水中,候溫熱服之,庶氣味不泄。若據乘熱揭封傾出,則氣泄而性不全矣。煎時不宜烈火,其湯騰沸,耗蝕而速涸,藥性未盡出,而氣味不純。人家多有此病,而反責藥不效,咎將誰歸?

白話文:

煎服藥湯時,一定要先選用對症下藥,把它當作主藥,煮沸幾次後再放入其他藥材。用小火慢慢煮到適當程度,不要揭開蓋子,直接連著罐子浸泡在涼水中,等到溫熱後再喝,這樣藥材的氣味纔不會揮發。如果趁著燙的時候打開蓋子倒出來,藥材的氣味就會揮發,藥性也會不完整。煎藥時不宜用大火,因為水會沸騰蒸發,藥材會被耗損而藥性無法完全釋放,而且藥湯也不純正。很多家庭都有這種問題,卻反過來責怪藥物沒效,這樣歸咎於誰呢?

發汗藥,先煎麻黃二三沸,後入余藥同煎。

止汗藥,先煎桂枝二三沸,後下眾藥同煎。

和解藥,先煎柴胡,後下眾藥。至於溫藥先煎乾姜,行血藥先煎桃仁,利水藥先煎豬苓,止瀉藥先煎白朮茯苓,止渴藥先煎天花粉、乾葛,去濕藥先煎蒼朮防己,去黃藥先煎茵陳,嘔吐藥先煎半夏生薑,風藥先煎防風羌活,暑藥先煎香薷,熱藥先煎黃連。凡諸治劑,必有主治為君之藥,俱宜先煎,則效自奏也。

白話文:

當使用解毒藥物時,先煎煮柴胡,然後再加入其他藥物。對於溫補藥物,先煎乾薑;活血化瘀藥物,先煎桃仁;利水藥物,先煎豬苓;止瀉藥物,先煎白朮、茯苓;止渴藥物,先煎天花粉、乾葛;祛濕藥物,先煎蒼朮、防己;退黃藥物,先煎茵陳;止嘔藥物,先煎半夏、生薑;祛風藥物,先煎防風、羌活;清暑藥物,先煎香薷;清熱藥物,先煎黃連。在所有治療方劑中,一定有治病的主藥,這些主藥都應該先煎煮,這樣才能發揮應有的功效。

凡湯中用麻黃,先另煮二三沸,掠去上沫,更益水如本數,乃內余劑;不爾,令人煩。

凡用大黃,不須細銼,先以酒浸令淹浹,密覆一宿,明日煮湯,臨熟乃內湯中,煮二三沸便起,則勢力猛,易得快利。丸藥中微蒸之,恐寒傷胃也。

白話文:

使用大黃時,不要研磨太細,先用酒浸泡使其充分吸收水分,蓋好浸泡一晚。第二天煎煮湯藥時,在大黃煮熟前放入湯中,煮沸二到三次即可撈出。這樣大黃的藥效強勁,容易快速通便。如果用於製作丸藥,稍微蒸製即可,以免寒性傷胃。

凡湯中用阿膠飴糖芒硝,皆須待湯熟,起去渣,只內淨汁中煮二三沸,熔化盡,仍傾盞內服。

白話文:

任何含有阿膠、麥芽糖或芒硝的中藥湯劑,都必須等到湯藥煮熟後,濾去渣滓,只用清湯煮沸兩三次,讓成分完全溶解,然後倒入碗中服用。

凡湯中用完物,如干棗、蓮子烏梅仁、決明子、青葙、蔓荊、蘿蔔、芥、蘇、韭等子,皆劈破研碎入煎,方得味出;若不碎,如米之在谷,雖煮之終日,米豈能出哉?至若桃、杏等仁,皆用湯泡去皮尖及雙仁者,或搗如泥,或炒黃色用,或生用,俱可。

白話文:

所有在湯藥中使用的果乾或種子,例如紅棗、蓮子、烏梅仁、決明子、青葙、蔓荊、蘿蔔、芥菜、蘇子、韭菜等,都必須切碎或研磨成粉,放入湯中煎煮,才能釋放出它們的藥效。如果不弄碎它們,就像米粒在稻穀中一樣,即使煮上整天,米粒也不會釋放出來。對於桃仁、杏仁等種子,需要先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然後磨成泥或炒至金黃色,也可以生用。

凡用砂仁、豆蔻、丁香之類,皆須打碎,遲後入藥,煎數沸即起;不爾,久久煎之,其香氣消散也,是以效少。

白話文:

凡是使用砂仁、豆蔻、丁香等香料時,都要把它們打碎,然後在煎藥後半段時間放入,煎煮幾次沸騰後就可以起鍋了。如果不這麼做,長時間煎煮的話,這些香料的香味會散失,所以藥效也會減弱。

凡湯中用犀角羚羊角,一概末如粉,臨服內湯中,後入藥。一法:生磨汁入藥,亦通。

白話文:

在煎煮湯藥時,如果使用犀牛角或羚羊角,必須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在服用前加入湯液中,最後再放入其他藥材。

另一種方法:將犀牛角或羚羊角磨成汁液,直接加入湯液中,也可以。

凡用沉香木香、乳、沒一切香末藥味,須研極細,待湯熟,先傾汁小盞調香末,服訖,然後盡飲湯藥。

白話文:

每當使用沉香、木香、乳香、沒藥等香末藥材時,務必磨得很細。等湯藥煮好後,先盛一小碗湯汁,將香末藥粉調勻,服下藥粉後,再將剩下的湯藥全部喝光。

凡煎湯藥,初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數依方多少。大略藥二十兩,用水一斗,煮四升,以此為準。然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汁。服湯宜小沸,熱則易下,冷則嘔湧。

白話文:

煎服湯藥時,一開始用小火煮至微微沸騰,所需的水量根據藥方上的分量調整。一般來說,20 兩藥材用一斗水,煮沸後取四升藥湯作為標準。不過,如果是需要清熱的藥湯,就用較少的水來煮,以取得更多的藥液;如果是需要補益的藥湯,就用較多的水來煮,以取得較少的藥液。服用湯藥時宜趁微沸熱飲,因為熱飲容易吸收,冷飲則會引起嘔吐。

凡湯液,一切宜用山泉之甘冽者,次則長流河水,井水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