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幼科

(附:痘疹)

小兒初生,即以粉草(切片,三錢),江西淡豆豉(三錢),入沸湯一碗,隔水煮乾至一二小杯,以綿為乳,蘸藥汁入兒口吮之,以盡為度。腹內有聲,去胎糞數次,方飲乳,月內永無驚風諸病。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立即將粉草(切成小片,三錢)和江西淡豆豉(三錢)放入一碗沸水中,隔水煮沸至剩下不到兩小杯藥汁。將棉花浸濕藥汁,讓嬰兒吸吮棉花上的藥汁,直到藥汁用完為止。如果嬰兒腹部有聲響,排出胎糞多次後,纔可以餵食母乳。這樣,在嬰兒滿月之前,可以預防驚風等疾病。

兒初生,不可剪臍帶。三朝用面和水成薄餅,置兒腹,穿臍帶於面上,將蘄艾火灸臍帶近臍處,或三炷或五七炷。灸須下帳避風,灸畢,仍將臍帶紮好,聽其自脫。至七日方脫者,元氣足也。瑨兒九日方脫,其神甚旺。

白話文:

嬰兒出生時,不可剪斷臍帶。三天後,用麵粉和水做成薄餅,放在嬰兒腹部,把臍帶穿在薄餅上,用艾草灸臍帶靠近肚臍處,灸三炷或五七炷香。灸完後,必須放下蚊帳避風,灸完後,重新綁好臍帶,讓它自然脫落。到第七天才脫落,說明嬰兒元氣充足。我兒子在第九天才脫落,說明他神氣很旺盛。

凡兒生下,每日夜時,將清湯或苦茶蘸軟絹,攪兒口內。如齒邊有白點,即以指爪或細針挑破,取桑樹內汁濾清塗之,永無驚風撮口之患。予家用前三方,兒月內並無殤者。

治撮口。

白話文:

小孩出生後,每天晚上,用清水或濃茶浸泡柔軟的紗布,擦拭孩子的嘴巴。如果牙齒邊緣有白色斑點,就用指甲或細針挑破,取出桑樹汁液濾清塗抹在斑點處,這樣就永遠不會出現驚風和抽搐症狀。我用前面三種方法,孩子的滿月內沒有出現過死亡的情況。

其症必先大便熱。用生犀角及真羚羊角磨,和蜜汁飲之,有效。急則用大黃(二錢),甘草(二錢),煎服。

白話文:

這種症狀一定會先有「大便熱」的情況。使用犀牛角和羚羊角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水服用,非常有效。如果情況危急,可以使用大黃(二錢)、甘草(二錢)煎服。

治月內啼。

以真牛黃、飛辰砂(極細末,各五釐),塗兒舌上,立止。

治胎驚。(仲淳定,有驗)。

白話文:

治療嬰兒在滿月內哭鬧不止。

使用真正的牛黃和飛辰砂(都要磨得非常細,各五釐),塗在嬰兒的舌頭上,馬上就會停止哭鬧。

治療胎驚。(這是仲淳確定的有效方法)。

人參,白芍藥(酒炒,各一兩),白茯神,酸棗仁(各一兩五錢),炙甘草,遠志肉(甘草汁浸,蒸,曬乾,各一兩),真天竺黃(另研如飛面),硃砂(另研如法,各五錢),臍帶(新瓦上炙焦存性,另研細,三條),天麻,犀角,滑石末(各一兩),如有紫河車,加一具(火烘乾,研細,忌鐵。)

白話文:

人參、白芍藥(炒過,各 6 克)、白茯神、酸棗仁(各 9 克)、炙甘草、遠志肉(浸泡甘草汁,蒸熟,曬乾,各 6 克)、真天竺黃(研磨成極細粉末)、硃砂(研磨成極細粉末,各 3 克)、臍帶(在瓦片上烤焦,研磨成細粉,3 條)、天麻、犀角、滑石粉(各 6 克)

如果能找到紫河車,可加入 1 個(烘乾,研磨成細粉,避免接觸鐵器)。

上天竺黃、硃砂、臍帶另研外,余篩極細末,然後加入另研三味,再研和令極勻,用鉤藤濃汁四兩,和煉蜜半斤,搗和前藥,每丸重一錢二分。飢時、臨臥以燈芯、薄荷湯調化服,日可與二三服,或以鉤藤湯煎濃化藥更佳。如治急驚,本方去臍帶、河車、人參,加白殭蠶(蜜炙,六錢),全蠍(六錢),牛黃(一錢二分),琥珀(一錢),膽星(八錢),麝香(三分)。

治胎瘧。(家弟患此,服之神驗)。

白話文:

除天竺黃、硃砂、臍帶研磨另外存放外,其餘藥材過篩至極細,然後加入另外研磨的三味藥材,再次研磨均勻。

用鉤藤濃汁 4 兩,和入煉蜜半斤,再加入前述藥材搗勻,每丸重 1 錢 2 分。

在飢餓時或臨睡前,用燈芯或薄荷湯沖服,每天可服用 2-3 次,或者用鉤藤湯煎濃後服用藥效更好。

如果是治療急驚,則去除臍帶、河車、人參,加入白殭蠶(蜜炙,6 錢)、全蠍(6 錢)、牛黃(1 錢 2 分)、琥珀(1 錢)、膽星(8 錢)、麝香(3 分)。

人參(三錢,虛甚瘧久者,加至一兩止),白芍藥(三錢,酒炒),廣陳皮(二錢),鱉甲(醋炙,二錢),麥門冬(三錢),厚朴(二錢),青皮(七分,醋炒),山楂肉(三錢)

白話文:

  • 人參(三錢,體虛且瘧疾已久的,可加至一兩)
  • 白芍藥(三錢,經酒炒過)
  • 廣陳皮(二錢)
  • 鱉甲(用醋炙過,二錢)
  • 麥門冬(三錢)
  • 厚朴(二錢)
  • 青皮(七分,用醋炒過)
  • 山楂肉(三錢)

水二盅,煎八分,溫服。脾胃不佳,加川黃連(薑汁炒,一錢五分),真藿香(五分),白豆蔻(二分五釐),姜皮(五分),竹葉(三十片),白茯苓(二錢)。

治小兒癇症或驚風不止。(黃孟芳幼患此症,久服效)。

白話文:

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滿,溫熱服用。脾胃不好的人,可加入川黃連(用薑汁炒過,1.5錢)、真藿香(0.5錢)、白豆蔻(0.25錢)、姜皮(0.5錢)、竹葉(30片)、白茯苓(2錢)。

天竺黃(五錢),酸棗仁(二兩),麥門冬(去心,二兩),人參(一兩),明天麻(五錢),天門冬(去心,一兩),白茯神(一兩五錢),橘紅(七錢),遠志肉(甘草汁煮去骨,二兩),白芍藥(酒浸,一兩),鉤藤(五錢)

白話文:

天竺黃(30克),酸棗仁(120克),麥門冬(去心,120克),人參(60克),明天麻(30克),天門冬(去心,60克),白茯苓(90克),橘紅(42克),遠志肉(甘草汁煮去骨,120克),白芍藥(酒浸,60克),鉤藤(30克)

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水飛極細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燈芯湯或龍眼湯化下。又一方加紫河車一具,酒洗淨煮爛或焙乾為末,入前藥中。

疳積散(宋二懷傳,累試神效)。

白話文:

將細末的藥材煉成跟彈子一樣大的丸子,再將水飛極細的硃砂用於外層包覆。每次服用一丸,以燈芯湯或龍眼湯送服。另一種方法是加入紫河車一個,用酒清洗後燉爛或烘乾成粉末,並加入前面提到的藥材中。

治兒乳食不節,過飽傷脾,面黃腹大,小便濁如米泔,大便黃泄酸臭,皮毛枯索,甚而雙目羞明生翳,形骸骨立,夜熱晝涼等證,並用此方主之。

白話文:

對於嬰幼兒飲食不節制,過度飲食損傷脾臟,導致面黃腹大、小便渾濁如米湯、大便黃色稀溏且酸臭、皮膚乾燥粗糙,甚至出現畏光流淚、角膜混濁、形體消瘦、夜間發熱白天發涼等症狀,可以用這個方劑治療。

厚朴(去皮切片,薑汁炒熟,淨末,一兩),廣陳皮(去白,淨末,八錢),粉甘草(去皮,炙,七錢,淨),真蘆薈(明如漆,苦如膽,淨末,七錢),蕪荑(真孔林大而多白衣者佳,去白衣殼,淨末,五錢),青黛(取顏料鋪中浮碎花青,淘淨研,二錢),百草霜(取山莊人家鍋底煤,二錢五分),旋覆花(淨末,一錢五分)

白話文:

厚朴(去皮切片,用薑汁炒熟,研成細末,6克),

廣陳皮(去除白色部分,研成細末,4克),

粉甘草(去皮,炙熱,4克,研成細末),

真蘆薈(顏色明如漆黑,味道苦如膽汁,研成細末,4克),

蕪荑(以孔林大、白衣多的為佳,去除白衣殼,研成細末,3克),

青黛(取顏料鋪中浮在上面的碎花青,洗淨研磨,1克),

百草霜(取山間農家鍋底的煤,1.5克),

旋覆花(研成細末,0.9克)

勻和成劑。小兒每一歲用藥一分,燈芯湯空心調服。服後病愈,再用肥兒丸調理。如脾氣未實,用啟脾丸,或大健脾丸。如疳氣未盡,用陳皮(一兩),白木香(三錢),白茯苓(五錢),加平胃散(三錢)為末,陳皮湯調下。

肥兒丸

白話文:

將所有中藥均勻混合研磨成粉末。兒童每一歲服用一克藥粉,用燈芯湯在空腹時調服。服藥後病情痊癒,再用肥兒丸進行調理。如果脾氣虛弱,可使用啟脾丸或大健脾丸。如果疳氣尚未完全清除,可使用陳皮(一兩)、白木香(三錢)、白茯苓(五錢),再加入平胃散(三錢)研磨成粉末,用陳皮湯調服。

人參(三錢),蕪荑(一兩),史君子肉(一兩),白芍藥(一兩),橘紅(八錢),黃連(一兩),甘草(五錢),紅曲(七錢),麥芽(七錢),砂仁(五錢),白茯苓(一兩),山楂肉(七錢),滑石(一兩),蓮肉(二兩),扁豆(一兩),青黛(二兩)

白話文:

人參(15克),蕪荑(60克),史君子肉(60克),白芍(60克),橘紅(40克),黃連(60克),甘草(25克),紅曲(35克),麥芽(35克),砂仁(25克),白茯苓(60克),山楂肉(35克),滑石(60克),蓮肉(100克),扁豆(60克),青黛(100克)

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白湯化下。

治疳,瀉痢見紅白積者。

用前散子,加黃連(薑汁土炒)、肉豆蔻二味,燈心湯少入熟蜜調服。

治食積成疳。

用前散,砂仁湯調服。(四方俱宋二懷傳)。

治小兒疳症,唇白或紫,腹大,面黃,發乾上指。

白話文:

製作蜜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空腹用白湯送服。此方可治療疳積,以及伴隨紅白積塊的瀉痢。

若要治療食積導致的疳積,可用上述蜜丸加入黃連(用薑汁土炒)、肉豆蔻,並用燈心湯調和服用。

若要治療食積成疳,可用上述蜜丸,用砂仁湯調和服用。

此方可治小兒疳症,症狀為唇色白或紫,腹部膨脹,面色黃,頭髮乾燥,手指向上指。

施季泉有丸藥如龍眼大,納豬肝內,白酒煮之,止食肝,一劑而愈。其丸取出,尚可救人。方不傳。兒輩累試之奇驗,價亦廉。

治疳眼。

白話文:

施季泉有一種丸藥,像龍眼那麼大,包在豬肝裡,用白酒燉煮,只吃肝,一劑就痊癒了。丸藥取出後,還可以繼續救人。藥方沒有流傳。後代子孫多次試用都很有效,價格也很便宜。

生雞肝一具,不拘大小雌雄,二三歲者只用半具。外去衣,內去筋膜,研極細如面,入疳積散若干,調極勻,加熟白酒,厚薄相和,隔湯燉極熱,空心服,或用甜酒,少加熟白湯調服,至眼開翳散乃止。

白話文:

新鮮的雞肝一個,不論大小、雌雄,二三歲以上的只要一半。去掉外層膜和內部筋膜,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適量疳積散,攪拌均勻。再加入熟白酒,濃度適中,隔水燉到很熱的程度。空腹服用,或用甜酒調配少量的熟白湯服用。服用到眼睛翳膜消失為止。

又方,白芙蓉花(陰乾,三四錢,聽用),另以肉豆蔻(不油不蛀、一枚,粉裹煨),真胡黃連(五分),共細末,將赤雄雞軟肝去筋膜,入前藥末,同研極細,丸如龍眼核大,白酒隔湯煮熟,空心與兒吃。其藥約分三份,如兒小可再分作四份,兒大者可一二次頓服,立驗。

治小兒走馬牙疳百驗方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白芙蓉花(陰乾,3-4錢,隨時取用),另取肉豆蔻(不油不蛀,一顆,用麵粉包裹煨熟),真胡黃連(五分),一起研磨成細末。取雄雞柔軟的肝,去除筋膜,加入前面配好的藥末,一起研磨至極細,搓成龍眼核大小的丸子,用白酒隔水煮熟。趁空腹時給孩子服用。藥物大約分為三份,如果孩子較小,可以再分成四份,孩子較大者可以一次或兩次服用,立竿見影。

冰片(三分),黃連(不犯鐵),栝蔞(為末),紅褐子(煅存性,研細),黃蠶繭殼(煅存性,研,各五錢),明礬(一錢五分,煅過,研),五穀蟲(要有尾者,瓦上煅過存性,研,二錢五分)

白話文:

冰片(三分)

黃連(不碰鐵器)

栝蔞(搗成粉末)

紅褐子(煅燒後保持其性質,研磨成細粉)

黃蠶繭殼(煅燒後保持其性質,研磨,各五錢)

明礬(一錢五分,煅燒過,研磨)

五穀蟲(帶尾巴的,瓦上煅燒過,保存其性質,研磨,二錢五分)

各末,和勻再碾。連吹數次,立效。吹藥時,先以米泔漱淨。吹藥後,仍以米泔漱淨。

又將夜壺底內積垢取出,燒灰存性,研極細,敷牙根腫爛處,立愈。前方中加入,更效。

白話文:

把各種藥末混合均勻後再研磨細膩。連續使用幾次,立刻見效。使用藥粉時,先用米湯漱口清潔。使用藥粉後,仍需用米湯漱口清潔。

另外,將夜壺底部的沈積污垢取出,燒成灰並保留其性質,研磨得非常細膩,塗敷在牙根腫爛的地方,立刻就能痊癒。在前面的方子中加入這種灰,效果會更好。

又將蝸牛連殼,煅灰存性,研極細末,吹患處,立愈。(上二方俱施季泉傳)。

治小兒心口疼。(仲淳定,非蟲積作痛者,不宜用)。

白話文:

此外,還可以將蝸牛連同殼一起煅燒成灰,並保留它的藥性,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將粉末吹到患處,就能立馬痊癒。(以上兩種方法均傳自施季泉。)

牽牛(炒,八錢),白木香(三錢),檳榔(一兩二錢),紅曲(炒,一兩),甘草(炙,三錢),橘紅(八錢),綠礬(火煅紅,以米醋淬入,另研如面,四錢)

細末,粉糊和丸如梧子大。每四錢,白湯吞。終身不可食蕎麥。

白話文:

牽牛子(炒,50克),白木香(15克),檳榔(75克),紅曲(炒,50克),甘草(炙,15克),橘紅(25克),綠礬(火煅成紅色,用米醋淬入後研成粉末,20克)

存之幼郎病內傷,大小便俱血。諸醫竟用紅花、桃仁,病愈甚。仲淳曰:桃仁之類,疏其瘀也,血且行,奈何又重傷之?傷則補之而已。以生地黃(四錢),川續斷及杜仲、牛膝等飲之,稍平,而腹痛不已。仲淳曰:是在《內經》強者氣盈則愈,弱者著而成病。加人參(二錢),一劑而愈。

白話文:

存之小時候得了一種內傷病,大小便都帶血。各種醫生都用了紅花、桃仁,但病情越來越嚴重。仲淳說:桃仁等藥物,只能疏通血瘀,血就會流動,為什麼還要加重損傷呢?受傷了就應該補養。他用生地黃(四錢)、川續斷、杜仲、牛膝等藥物給孩子喝,症狀稍稍平穩,但腹痛仍然沒有消失。仲淳說:這是在《內經》中提到的,強壯的人氣滿就痊癒了,虛弱的人氣滯就會發病。他增加了人參(二錢),一劑藥下去就痊癒了。

月埠張氏兒十歲,自幼心痛,得於母氣,不時發者,發時飲食不進,呻吟反復三四日。仲淳疏方,藥入口即止。檳榔(一錢),黑醜(一錢),木香(五分),使君子(二錢),橘紅(二錢),白茯苓(三錢),白芍藥(二錢),旋覆花(二錢),豬苓(一錢五分)。

白話文:

月埠張氏之子,十歲時,從小便患有心痛,是由於母親遺傳的氣血不足造成,常常發作,發作時不能進食,連續呻吟嘶吼三四天。仲淳大夫開了藥方,藥一入口,疼痛就停止了。

藥方組成:

  • 檳榔(一錢)
  • 黑醜(一錢)
  • 木香(五分)
  • 使君子(二錢)
  • 橘紅(二錢)
  • 白茯苓(三錢)
  • 白芍藥(二錢)
  • 旋覆花(二錢)
  • 豬苓(一錢五分)

義興楊純父幼兒病寒熱,勢甚棘。諸醫以為傷寒也,藥之不效。仲淳曰:此必內傷。純父不信,遍詢乳媼及左右,並不知所以傷故。仲淳固問不已,偶一負薪者自外至,聞而訝曰:曩見郎君攀竹梢為戲,梢折墜地,傷或坐此乎?仲淳曰:信矣。投以活血導滯之劑,數服而起。

白話文:

義興的楊純父小時候得了寒熱病,情況危急。眾位醫生都認為是傷寒,開藥治療卻沒有效果。仲淳說:「這一定是內傷。」楊純父不信,他把奶媽和周圍的人問遍了,也沒人知道受傷的原因。仲淳堅持詢問,恰好這時一個挑柴的人從外面進來,聽到了他們的談話,驚訝地說:「我剛纔看到小公子攀爬竹梢玩耍,竹梢折斷掉在地上,會不會是坐在地上受傷了?」仲淳說:「對了。」於是給他開了活血化瘀的藥,服用幾劑後,楊純父的病就好了。

仲淳嘗言:古人先望、聞、問而後切,良有深意。世人以多問嘲醫,醫者含糊診脈,以致兩誤,悲夫!

猴疳方

此胎毒濕熱,從肛門或陰囊邊紅暈爛起,漸至皮膚,不結靨,不治必爛死。

白話文:

仲淳曾經說過:古人先看病人氣色、聽聲音、詢問病情,然後才診脈,這樣做確實有其深遠的用意。現在的人常因為醫生問得詳細而嘲笑他們,而有些醫生診脈時又不清不楚,這樣會導致兩方面都出錯,真是令人感歎!

治療猴疳的方子

這種病是由胎毒濕熱引起的,通常會從肛門或是陰囊附近開始出現紅腫破爛,然後慢慢擴散到皮膚上,不會結痂,如果不治療的話,最終會導致組織壞死。

生薑(四兩),鰻魚(一斤),共煮爛,取濃汁塗之。次用貝母(灰存性,二錢五分),牛黃、冰片(各一錢),共研細末敷之。如復發,用棉花子油(一斤),大楓子肉、蛇床子、乳香、沒藥(共四兩),青黛(一兩)。五味研細浸油內,青布蓋口,以青錢壓之,數日後,以鵝翎蘸油塗之。再用鰻骨灰(君),牛黃、冰片(各少許)。共為末,敷之愈。

兒服末藥

白話文:

生薑(200克)和鰻魚(500克)一起煮爛,取濃汁塗抹患處。然後使用貝母(25克,灰制後備用)、牛黃和冰片(各10克),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

如果復發,使用棉花子油(500克)、大楓子肉、蛇牀子、乳香和沒藥(共200克)、青黛(50克)。將五種材料研磨成細粉,浸泡在油中,用青布蓋住瓶口,用古錢壓住。幾天後,用鵝毛蘸取油脂塗抹患處。

再次使用鰻魚骨灰(主藥)、牛黃和冰片(少量)。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可痊癒。

人中白(煅),胡黃連,青黛(各五分),辰砂(三分),甘草(二分),人參(一分)

共為末,蜜調服之。

乳母服藥

白話文:

人中白(煅燒過的):5 份

黃連:5 份

青黛:5 份

硃砂:3 份

甘草:2 份

人參:1 份

當歸,黃連,金銀花,桔梗,連翹,川芎,甘草,山梔,薄荷(各等分)

水煎服。(以上三方,馬銘鞠傳)。

白話文:

當歸、黃連、金銀花、桔梗、連翹、川芎、甘草、山梔、薄荷(均等量)

張守為幼郎,患癆疳,嗜食易飢,腹如蜘蛛,過數日一瀉,瀉則無度,面目黧黑,指節中亦幾無剩肉矣。其母亦病,診脈緊數,骨蒸勞熱,大渴引飲,淋閉,腹大如鼓。馬銘鞠曰:兒病實母病也。

白話文:

張守為是個小孩,患有肺結核和疳病,愛吃東西又容易餓,肚子像蜘蛛一樣大,好幾天拉一次肚子,拉肚子時沒有節制,臉色發黑,手指節上幾乎沒有什麼肉了。他的母親也生病了,檢查脈象緊促有數,骨頭裡發燒出汗,非常口渴想喝水,小便困難,肚子大得像鼓一樣。馬銘鞠說:孩子的病其實是母親的病造成的。

用麥門冬、枇杷葉、懷生地、白芍藥、青蒿、鱉甲之屬以治母;用乾蟾為君,加犀角、羚羊角、白芙蓉花、牛黃,每用分許,日入雞肝內,飯上蒸服以治兒;再用滑石、白扁豆、白茯苓、車前子、山楂肉、五穀蟲等分為末,拌人乳曬乾七次,略入砂仁末,陳皮湯丸彈子大,日進兩丸。不二十日,予母俱痊。

二方絕無藥氣,故兒喜吃之。

白話文:


使用麥門冬、枇杷葉、懷生地、白芍藥、青蒿、鱉甲等藥材治療媽媽的疾病;

使用乾蟾蜍為主要藥材,再加入犀角、羚羊角、白芙蓉花、牛黃,每種藥材少量,放入雞肝內,隔水蒸熟,在飯後服用,來治療孩子的疾病;

再使用滑石、白扁豆、白茯苓、車前子、山楂肉、五穀蟲等藥材等分研磨成粉,加入人乳攪拌均勻,曬乾反覆七次,略微加入砂仁粉,再用陳皮湯搓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兩丸。不到二十天,我和我母親的疾病都痊癒了。

華叔蟾乃郎慢脾風,五六日愈。愈甫三四日,即過多飲食,連浴兩宵,復痰壅沉迷,面目俱浮,胸腹腫滿,嘔吐,乳食不進,角弓反張,二便交秘。有欲進以牛黃丸者。馬銘鞠曰:下咽死矣。此病後虛症也,然參且勿用。

白話文:

華叔蟾患有慢性脾胃虛弱,治療後五六天就好了。剛治好三四天,他就暴飲暴食,又連續兩個晚上洗澡,導致痰液壅塞,神志昏迷,面部浮腫,胸腹脹滿,嘔吐,無法進食流質,角弓反張,大小便不通。有人想給他服用牛黃丸。馬銘鞠說:「吃了就死了。這是一種虛弱後的病症,連人參都不要用。」

用麥門冬(三錢),枇杷葉(三片),貝母(二錢五分),桑白皮(一錢五分),杏仁(一錢),藿香(一錢),新鮮大糖球(一枚),蒼朮(用人乳汁炒三次,八分),橘紅(一錢二分),加燈芯煎,臨服入薑汁。逾時小便隨利,腹即寬而諸證悉退,盡劑竟愈。以此知嬰兒病後不可不慎。

白話文:

使用以下藥材:

  • 麥門冬(15克)
  • 枇杷葉(3片)
  • 貝母(12.5克)
  • 桑白皮(7.5克)
  • 杏仁(5克)
  • 藿香(5克)
  • 新鮮大糖球(1個)
  • 蒼朮(用人乳汁炒3次,4克)
  • 橘紅(6克)

加燈芯煎煮。在服用前加入薑汁。服後,小便會隨之通暢,腹脹也會緩解,各種症狀都會消失,服完一劑藥後就能痊癒。所以,嬰兒生病後不能掉以輕心,要謹慎護理。

即此兒半年後,下午連食冷鴨子二枚,午間又縱恣飲食,更余病發,上不吐,下不瀉,胸腹脹滿,目閉氣喘,身熱,按其胸腹則雙手來護。馬曰:食也。鴨子黃閉氣,得水則化,今尚在胃口。急索大棗數枚,煎湯,入砂仁錢許以通其氣,兒渴,頓飲碗許,氣漸通,目開,手足亦漸流動。再煎飲之,夜半,吐瀉交作,次日勿藥而愈。

白話文:

半年之後的某天,這個小孩在下午連吃了兩塊冷鴨肉,中午又暴飲暴食。過了更半夜,他的病發作了:不吐不瀉,胸腹脹滿,眼睛閉著,氣喘吁吁,發燒。按壓他的胸腹,他會雙手護著。馬醫師說:「這是因為飲食引起的。」鴨肉黃色,會阻滯氣流,遇水則化解。現在鴨肉還在孩子的胃裡。馬醫師急忙拿了幾顆紅棗,煎湯,加了少許砂仁疏通氣機。孩子口渴,一口氣喝了大半碗,氣漸漸通了,眼睛睜開了,手腳也開始活動。馬醫師又煮了一碗湯給他喝。到了半夜,孩子開始吐瀉,第二天不用藥就痊癒了。

萬中丞涵臺患痰症,合琥珀丸,不用棄去。馬銘鞠曰:此幼科絕勝藥也。開緘,而琥珀清香之氣,觸鼻入腦,光瑩可愛。取之,凡遇慢驚,投之神驗。兼治小兒一切虛證。如華虛舟五郎,尪甚善哭,周歲中,每哭即氣絕,絕而蘇,一飯時許矣;至三歲外,其病日深,哭而絕,絕而蘇,甚至經時。初或一月一發,後則頻發,有日再發者。

投以此藥,人參圓眼湯下數丸,遂瘥。

琥珀丸方

白話文:

萬中丞的兒子涵臺患有痰症,用琥珀丸治療,不用丟棄。馬銘鞠說:這可是小兒科的絕妙藥方。打開藥盒,琥珀清香的氣息,撲鼻入腦,光澤可愛。取用琥珀丸,凡是遇到緩慢驚嚇時服用,有奇效。還可以治療小兒一切虛症。比如華虛舟的兒子五哥,身體虛弱愛哭,一歲之內,每次哭泣都會氣絕而死,過一會兒又醒來,這樣持續了一刻鐘;到了三歲以後,這種病症越來越嚴重,哭了就氣絕,氣絕了又醒來,甚至會持續很長時間。最初可能一個月發作一次,後來發作頻率越來越高,一天甚至發作好幾次。

琥珀(三錢),天竺黃(二錢),人參(三錢),茯神(二錢),粉甘草(三錢),硃砂(一錢五分),山藥(一兩),膽星(二錢),蓮肉(三錢)

煉蜜丸,硃砂為衣。每服一錢。

白話文:

琥珀(15克),姜黃(10克),人參(15克),茯神(10克),甘草粉(15克),硃砂(7.5克),山藥(50克),膽礬(10克),蓮子(15克)

莊斂之艱嗣,辛酉幸舉一子,未及三月,乳婦不善撫養,盛暑中擁衾令臥,忽患丹毒,遍遊四肢,漸延腹背。斂之倉皇來告,予曰:兒方數月,奈何苦之以藥。急以犀角,絞鮮梨汁磨服。斂之問故,予曰:犀角能解心熱,而梨汁更能豁痰,且味甘,則兒易服。

白話文:

莊斂之的孩子出生不容易,辛酉年終於幸運地生了一個兒子,但是還不到三個月大,奶媽照顧不當,在炎熱的夏天裡用棉被蓋著他睡覺,他竟然得了丹毒,蔓延到四肢,逐漸擴散到腹部和後背。莊斂之慌忙地跑來告訴我,我說:這孩子才幾個月大,怎麼能讓他受藥物的苦。趕快用犀角,磨成粉用新鮮的梨汁調服。莊斂之問為什麼,我說:犀角能夠清熱解毒,而梨汁又有化痰開鬱的功效,而且味道甜,孩子比較容易服用。

別疏一方,用荊芥穗(二錢半),鼠黏子(二錢),懷生地(四錢),牡丹皮(一錢五分),玄參(三錢),栝蔞根(三錢),薄荷葉(一錢),竹葉(百片),麥門冬(去心,四錢),生甘草(三錢),連翹(三錢),貝母(去心,三錢),生蒲黃(二錢)。令煎與乳婦服之,乳汁即湯液矣。

白話文:

準備另一種藥方,使用以下藥材:荊芥穗(2.5錢)、鼠黏子(2錢)、懷生地(4錢)、牡丹皮(1.5錢)、玄參(3錢)、栝蔞根(3錢)、薄荷葉(1錢)、竹葉(100片)、麥門冬(去籽,4錢)、生甘草(3錢)、連翹(3錢)、貝母(去籽,3錢)、生蒲黃(2錢)。煎服這些藥材於乳母,乳汁就能化為奶水。

斂之依法治之,一日夜,赤者漸淡。再越日,丹盡退。後卒以乳婦不戒,患驚風而殤。

稀痘神方

金銀花為末

糖調,不住服,有效。(顧驤宇傳)。

白話文:

依照方法治療,一天一夜後,紅色逐漸減退。再過兩天,紅色完全消退。後來因為哺乳的婦女沒有注意,導致孩子因受驚風而去世。

治療痘疹的神奇方法。

使用金銀花研磨成粉。

用糖水調和,不斷地服用,會有效果。(此方由顧驤宇傳授)。

又方(江右米以功傳神方也)。赤豆(小飯赤豆),黑豆,綠豆,粉草(各一兩)

白話文:

還有以下的方子(江右米被認為有治療失神症的功效):

  • 赤豆(煮成小飯的赤豆),1 兩
  • 黑豆,1 兩
  • 綠豆,1 兩
  • 粉草,1 兩

為細末,用竹筒削去皮,兩頭留節,一頭鑿一孔,以藥未入筒中,用杉木砧塞緊,黃蠟封固,外以小繩系之,投入臘月廁中,滿一月,即取出,洗淨風乾。每藥一兩,配臘月梅花片三錢和勻;若得雪中梅花片落地者,不著人手以針刺取者更妙。如急用,入紙封套內略烘即干。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用竹筒去掉竹皮,兩端保留竹節。在其中一端鑿一個小孔,將藥末放入筒中,並用杉木砧塞緊,再用黃蠟封固。最後用小繩子將竹筒綁好,放入臘月(十二月)的廁所中。滿一個月後取出,清洗乾淨並風乾。

每一兩藥物,配上三錢臘月梅花花瓣,攪拌均勻。如果能找到飄落雪中、未經人手觸碰的梅花花瓣,效果更好。如果急需使用,可以將藥物放入紙袋中,稍微烘一下即可乾燥。

兒大者用一錢,小者用五分,俱以霜後絲瓜藤上小藤絲煎湯調,空腹服,湯宜多服。服後忌葷腥十二日,解出黑糞為驗。一次可稀,三次不出。每年服一次。

白話文:

如果小孩年齡較大,可以使用一錢的蟲草;如果年齡較小,可以使用五分的蟲草。不論多少分量,都用霜降後絲瓜藤蔓上的小藤條煎成湯藥,空腹服用,湯藥宜多喝。服用後忌口葷腥十二日,排出黑色的糞便是驗證蟲草已發揮功效。一次服用後可能尚未排蟲,三次後仍未排出則應重複服用。每年服用一次。

又方(婁江王相公傳甚效)。菟絲子(半斤,好酒浸二宿,煮乾,去皮),黑玄參(四兩)

為極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空心白湯調化一丸,日二次。

又方,加生地黃、麥門冬(各四錢),犀角末(一兩)。

白話文:

另一個方子(據說是婁江的王相公傳下來的,效果很好)。菟絲子(半斤,用好的酒浸泡兩個晚上,然後煮乾,去掉皮),黑玄參(四兩)。

把這些藥材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像彈珠那麼大的丸子。每天早上空腹時,用溫水融化一丸服用,一天兩次。

另外一個方子,在上述基礎上還加入了生地黃、麥門冬(各四錢),以及犀角粉(一兩)。

又方,兔腦(不去骨),兔肚(不去糞),瑣瑣葡萄(五錢),白葡萄(五錢)

共炙,蜜丸。每一錢,白湯下。(此侯少芝方)。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

  • 兔腦 (不取出骨頭)
  • 兔肚 (不取出糞便)
  • 酸葡萄 (5 錢)
  • 白葡萄 (5 錢)

又方(丁見源比部傳)。用白牛蝨數百枚,焙燥和糖,令兒服之。服數次,有紅點發出,此毒解之候也。不效,再服。先頭面,次心坎,次腰肚,次四肢,以漸見點,痘必稀白。牛惟江北多,蝨藏牛耳中,不多得。須多服方效。

白話文:

有一個偏方(出自丁見源的《比部傳》)。

使用數百隻曬乾的白牛蝨,磨成粉末後,與糖一起炒熱。讓孩童服用,服用數次,會出現紅點,這是毒素排出的徵兆。

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次服用。紅點會先出現在頭部和麪部,然後是心窩,接著是腰腹,最後是四肢。這些紅點會逐漸出現,痘痘會變得稀疏且蒼白。

牛蝨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北,牠們藏在牛耳中,數量不多。必須多吃幾次偏方纔能顯著。

痘症有二:一曰血熱毒盛;一曰氣虛毒盛。氣虛者,可以徐補。血熱毒甚者,勢必亟,一發熱便口渴,面赤,氣喘,狂躁,譫語,此其證也。一見點即宜涼血解毒,急磨犀角汁多飲之,十可療四五,稍遲難救矣。又有血熱兼氣虛者,初發先服涼血解毒之劑,五六朝後,可以併力補氣助漿。

白話文:

痘瘡有兩種:一種是血熱毒盛;另一種是氣虛毒盛。患氣虛的人,可以慢慢補益。血熱毒重的,病情必會來得又急又猛。一發熱就會口渴、臉紅、氣喘、狂躁、說胡話,這是它的症狀。只要一發病就應該立即涼血解毒,趕快磨犀牛角粉末加水服用,十個病人中可以治癒四五個。稍微耽擱,就難以挽救了。此外還有一種既血熱又氣虛的,發病初期先服用涼血解毒的藥劑,五、六天後,可以同時補氣、滋潤身體。

唯初時不早涼血,則毒不解,毒不解,延至六七朝,勢必以參、耆助漿,漿必不來,反滋毒火。又有血熱毒盛似氣虛者,初熱放點,神思昏亂,足冷,痘色白如水窠,唯有唇腫,口渴,辨其火症,醫者反以氣虛治之,十無一生。

白話文:

剛開始不先清熱涼血,毒性就不會消解。毒性不消解,拖到六七天,勢必需要用人參、黃耆等補藥幫助出痘,但這樣反而不會出痘,反而會助長毒性。另外,有些血熱毒盛的患者看起來像氣虛,剛開始發燒怕冷,精神恍惚,足部冰冷,痘色淡白如水窪,只有嘴脣腫脹、口渴;醫生如果辨別錯誤,用氣虛的方法治療,十個患者中,幾乎沒有人能活下來。

孫生東療鄭黃門子血熱毒甚初起,急以犀角地黃湯療之不效,至用白芍藥八錢,一泄毒解,徐補收功。家弟玄箸一發熱即譫語,唇腫,齒黑,痘欲出不出,醫者以為發斑傷寒也。延仲淳、施季泉不至。予曰:事急矣。以生地(八錢),白芍藥(五錢),黃芩、黃連(各二錢),稍加發藥。

白話文:

孫先生在東方醫治鄭黃門的兒子,他血熱中暑嚴重,最初緊急使用犀角地黃湯治療卻無效,後來使用白芍藥八錢,一次泄瀉後毒氣解除,再慢慢補養以完成治療。我的弟弟玄箸一發燒就開始說胡話,嘴脣腫脹,牙齒發黑,痘疹想出來又出不來,醫生認為是發斑傷寒。延請仲淳和施季泉醫生都沒有來。我說:情況危急了。於是使用生地(八錢)、白芍藥(五錢)、黃芩、黃連(各二錢),稍加發汗的藥物。

日三劑,勢稍定,痘漸次出。醫者曰:爾時宜發痘,奈何以涼劑遏之?予曰:解毒即所以發也。未幾,季泉至,以予言為然,第減地黃、芍藥之半,復於助漿中兼清涼之劑,九十朝漿足,卒傷一目。仲淳曰:使子之言盡行,則目亦可不眇矣。靨後方大便,此真血熱症也。

松江黃綺雲療徐氏兒痘,兒幼遇冬月,痘不起,熾炭圍爐,抱兒火邊,以酒漿挹火,火氣薰兒,痘立起。

白話文:

每天吃三劑藥,病情稍微穩定,痘痘也逐漸長出來。醫生說:現在正是痘痘發出的時候,為什麼用寒涼的藥物來阻礙它?我說:解毒藥本身就有助於發痘。沒過多久,季泉醫生來看病,他也同意我的說法,只是將地黃和芍藥的劑量減半,在助漿的藥方中加入了清涼解熱的藥物。治療九十天後,痘漿積聚成膿,結果損傷了一隻眼睛。仲淳醫生說:如果你的意見全部採納,那麼眼睛也不會瞎了。痘瘡消退後大便不通,這是典型的血熱症。

又有痘而腰痛者,一醫以人參蘆三兩煎湯飲之,一吐痘起,痛尋解。叩其故,曰:毒在下部,提之則上升而毒散矣。大抵痘家利吐,吐中便有散毒之義。

白話文:

也有人長痘痘時會腰痛,一位醫師用人參和蘆薈各三兩煎服,痘痘才吐出一點,腰痛就很快好了。問他原因,他說:毒素在下半身,提它出來,它就會上升而散發掉。總之,長痘痘的人有很多好處,吐出來就能散發毒素。

施季泉曰:凡成婚或破陽後,出痘而腰痛者,可療。童子而腰痛,是先天之水不足也,不治。驚痘易治者,以毒由心經出,故輕,非因恐嚇成驚,反易治也。其言甚有味,故存之。(施君諱一中,住良渚,去杭州塘棲二十五里)。

白話文:

施季泉說:凡是結婚或失陽後,出痘瘡而且腰痛的,可以治療。如果是童子出現腰痛,這是先天的腎水不足導致的,無法治療。驚嚇後出的痘瘡容易治癒,因為這是毒素從心經排出,所以病情較輕,而不是因為受驚嚇而導致驚嚇,反倒容易治療。他的話很有道理,因此我將其記錄下來。(施先生名叫一中,住在良渚,距離杭州塘棲二十五里。)

顧叔夏次郎,八歲出痘,因先腰痛,予斷以不治。果殤。(附)。

一小兒初痘,血熱甚。黃綺雲用懷生地三兩,濃煎頓飲。其痘紫色立轉紅。

白話文:

顧叔夏的次子在八歲時出疹,因為先前有腰痛,我判斷為無法治癒。果然不幸去世了。

有一個小孩剛開始出疹時,體內血熱非常嚴重。黃綺雲使用了三兩的懷生地,濃煎後讓孩子一次喝下。結果疹子的顏色立刻從紫色轉變為紅色。

臧玉涵次郎,年十六,因新婚兼酒食,忽感痘。諸醫以為不可治。施季泉至,八日漿清,寒戰咬牙,譫語,神思恍惚。諸醫皆欲以保元湯大劑補之,季泉以為不然。改用犀角地黃湯,得脫痂,後忽嘔吐,大便燥結,淹延一年,群醫束手,告急仲淳。仲淳視其舌多裂之,曰:必當時未曾解陽明之熱,故有是症。

白話文:

臧玉涵年僅十六,新婚後暴飲暴食,突然長出痘疹。許多醫生都認為無法醫治。施季泉前來診治,當時患者已經發病八天,喝水後會發冷並牙關緊咬,還胡言亂語,精神恍惚。眾醫都想用大量的保元湯來補氣,但季泉認為不妥。改用犀角地黃湯,痘疹結痂後,患者又出現嘔吐、大便乾結的情況,一年來病情反覆,羣醫束手無策,只好請仲淳來會診。仲淳觀察患者的舌頭有許多裂痕,說:「一定是當初沒有解除陽明經的熱氣,才會出現此症狀。」

命以石膏(一兩),人參(一兩),麥門冬(五錢),枇杷葉、橘紅、竹瀝、童便為佐。一劑即安,再進二劑,膈間如冷物隔定,父母俱謂必斃。仲淳曰:不妨,當以參湯投之。服兩許,即思粥食,晚得大便,夙疾頓瘳。

白話文:

用石膏一兩、人參一兩、麥門冬五錢,以枇杷葉、橘紅、竹瀝、童便為輔助藥材。服一劑藥後即感覺好轉,再服兩劑藥,膈膜處有如冷物隔著一樣,父母都以為孩子一定會死。仲淳說:不要緊,應該用參湯給他服用。服用了兩次參湯後,他就想吃稀飯,傍晚時排了大便,長期的疾病立刻痊癒。

治痘喘。

取白花地丁,以水煎服,止喘甚神。

治火痘毒盛遇火令。(施季泉傳)。

白花地丁濾汁,和淡白酒漿,少服之立解。

治痘泄。

白話文:

治療痘疹引起的喘息。

取白花地丁,用水煎煮後服用,止喘的效果非常好。

治療火毒旺盛的痘疹遇到火氣時的情況。

用白花地丁榨汁,混合淡白酒漿,少量服用立刻可以緩解。

治療痘疹引起的腹瀉。

長兒痘,初熱即泄,日數十行,見痘泄不止。時醫以脾胃藥止之,愈甚。施季泉日:是在不治。予強之。曰:止泄不難。發藥中加黃連二錢,黃芩一錢。一劑泄止,予喜甚。施君曰:非也,毒火太熾故泄,初泄時即以解利藥乘熱導之,或可望生,今遲矣。過四日即欲解毒,無及矣,坐視七日死。

白話文:

小孩長痘痘,發熱初期就拉肚子,一天拉好幾十次,痘痘出現後腹瀉仍不止。當時的醫生用健脾胃的藥物止瀉,病情反而加重。施季泉說:「這是不治而癒。」我堅持給小孩治療。我說:「止瀉不難。」於是開了發汗的藥方,並加入黃連二錢、黃芩一錢。一劑藥下去,腹瀉就止住了,我非常高興。施季泉說:「不對,毒火太旺盛才會拉肚子,腹瀉初期就應該用瀉下通便的藥趁熱驅除毒氣,或許還有生的希望,現在太遲了。再過四天想解毒也來不及了,只能眼睜睜看他七天後死去。」

臧玉涵幼兒,甫半周,身熱一日即見痘。郡有專門知名者,延治之。云:樹小花多,頂平腳塌根窠薄,百死一生之症也。五朝固辭去,藥以保元湯為主,擬六朝多用人參加附子。疑慮間,施季泉忽至,曰:此險症。且誡云:必發癢異常,須看守嚴密。藥用涼劑,與前治大別。

白話文:

臧玉涵的幼兒才剛出生半週,發燒了一天就出現痘疹。郡裡有一位專門治療這種病的知名大夫來看診。大夫說:「痘疹顆粒多又小,痘頂平坦、痘根塌陷、痘底薄弱,這是百死一生的病症。」五天後,大夫堅決辭職不醫,他開的藥方是以保元湯為主的。第六天,大夫原本打算再加入人參加附子。這時施季泉大夫突然到來,他說:「這是一種兇險的病症。」並且告誡大夫:「痘疹一定會異常奇癢,務必要嚴加看守。」他所開的藥方是涼性的,和前面的治療方法截然不同。

七朝大發癢,作瀉一日夜二十餘行,或藥水,或乳,或湯飲,俱傾注不變色,舉家謂必無幸矣。季泉怡然自若。因強之用參,必不許,藥內加炒黑黃連,瀉止。十三朝復發癢,口渴唇燥,舌生白苔,又加炒黃連,白苔去,到底不用參。十九朝,季泉別。又誡曰:慎防痘疔、口疳。

白話文:

連續七天劇烈發癢,腹瀉一天一夜,排便次數超過二十次。家人使用藥水、牛奶、湯飲等嘗試治療,都沒有效果。家人都認為他一定不行了,但是季泉卻很淡定。家人強迫他服用人參,他堅決不允許。在藥物中加入炒製後的黃連,腹瀉才停止。第十三天,再次發癢,口渴、嘴脣乾燥、舌苔發白。再次加入炒黃連,舌苔消失,始終沒有使用人參。第十九天,季泉病逝。臨終前還告誡家人:小心痘瘡、疔瘡、口腔潰瘍。

疔之發也,必在腦後枕骨間,當以收口膏藥貼之,禁用摻藥。口疳惟君家人中白散為妙。不數日發疔,口生疳如其言,治之輒效。季泉口授一家傳秘方,治痘後餘毒如神。

白話文:

瘡毒發作時,一定會在後腦枕骨的部位。應使用收口藥膏貼敷,禁用散藥。口瘡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君家人中白散。不到幾天,果然長出瘡毒,口裡也生了瘡。按照他的方法治療,都非常有效。季泉口傳了一家傳祕方,對於治療痘痘留下的毒素非常有效。

人參,白茯苓,金銀花,犀角(各三錢),甘草(一錢五分),羚羊角(一錢),珍珠(八分)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金銀花、犀角(各 15 克)

甘草(7.5 克)

羚羊角(5 克)

珍珠(4 克)

蜜丸。每服一錢,日二服。

一小兒痘泄,諸醫以升澀之劑投之,不效。黃綺雲至,以白芍藥約三兩餘,酒炒,一劑即止。此脾虛有熱故也。

治痘虛寒將行漿時作泄。(若系火熱泄者,不可用)。

白話文:

蜜丸。每次服用一錢,一天服用兩次。

有一個小孩出疹子並且腹瀉,許多醫生用提升和收斂的藥物治療他,但沒有見效。黃綺雲到後,使用了約三兩多的白芍藥,經過酒炒製,服用一次後腹瀉就停止了。這是因為脾虛且有熱的原因。

治療疹子在虛寒情況下,在將要結痂時出現腹瀉。(如果是因為火熱引起的腹瀉,則不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蓮肉(炒去心),一味為末,每末一兩,加雲南鴉片(五分),研勻。兒大者用末五分,兒小者三分,白湯調下,立止。虛癢或虛煩躁不止,亦如之。

白話文:

蓮子(炒熟,去除蓮子心),磨成細末,每一兩細末加入雲南鴉片(五分),研磨均勻。對於較大的孩子,用五分細末,較小的孩子用三分細末,用溫水送服,立竿見影。如果是虛弱引起的瘙癢或心煩意亂,也可用此法。

於中甫長郎痘,患血熱兼氣虛,先服解毒藥,後毒盡作泄,日數次不止,痘平陷矣。仲淳以真鴉片(五釐),加炒蓮肉末(五分),米飲調飲之,泄立止。王宇泰繼以人參(二兩),黃耆(三兩),鹿茸(三錢),煎服。補其元氣,漿頓足。蓋以先服解毒藥,已多無餘毒矣,故可補而無餘證。

存之孫女痘後泄,以鴉片如法飲之不止。仲淳更以糯米、蓮肉作糜,一甌立愈。

白話文:

長郎於仲甫患上痘症,由於血熱氣虛,先服用瞭解毒藥。後毒盡化為泄瀉,每天數次不止,痘症變得平坦不起。仲淳用真鴉片(五釐),加上炒蓮肉末(五分),用米湯調服,泄瀉立即停止。王宇泰再用人參(二兩),黃耆(三兩),鹿茸(三錢),煎服。補益元氣,痘症很快癒合。因為之前已服用解毒藥,體內幾乎已無餘毒,所以可以補益而不會產生其他症狀。

一老醫有孫,痘已脫痂,少腹脹,小水不通。眾醫以為痘後餘毒,以利水解毒藥投之愈脹。老醫忽悟曰:痘後無實證,土堅則水清,脾虛下陷故也。用後方一服,立效。人參(一兩),大棗(五枚),水姜(五片)

治痘後脾虛作泄,老人脾虛作瀉亦甚效。

白話文:

一位老醫師的孫子,痘痂已經脫落,但是小肚子脹氣,小便不通。眾多醫生都認為是痘後餘毒未清,於是開了利水解毒的藥方,但症狀卻越發嚴重。

老醫師忽然醒悟,痘後沒有實證,只有脾虛下陷,才會導致水液無法正常排洩。於是,他開了一劑藥方,服下後立即見效:

  • 人參(一兩)
  • 大棗(五枚)
  • 水姜(五片)

黃耆(四兩),人參(四兩),肉豆蔻(二兩),五味子(四兩),山茱萸肉(四兩),蓮肉(六兩),白扁豆(四兩),白朮(三兩)

白話文:

黃耆:4 兩

人參:4 兩

肉豆蔻:2 兩

五味子:4 兩

山茱萸肉:4 兩

蓮肉:6 兩

白扁豆:4 兩

白朮:3 兩

為細末,棗肉搗膏和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薑湯磨化下。

一小兒痘已脫痂,初無他苦。一醫視其目精無神帶白,曰:不可為已。逾日亡。

治痘痂艱脫。(血熱又兼血虛,故艱脫也。尚宜保養,俟脫盡乃可見風)。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紅棗肉搗成膏狀來和藥,製成像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使用一丸,用薑湯溶解後服下。

有一個小孩,痘疹已經脫痂,起初沒有其他不適。一個醫生看了他的眼睛,發現眼神無光且眼白多,便說情況不樂觀。隔天,小孩就去世了。

治療痘疹脫痂困難的情況。(因為血熱又兼有血虛,所以脫痂困難。仍需注意休養,等到完全脫痂後才能接觸風寒。)

人參(一錢五分),白芍藥(酒炒,三錢),甘草(炙,一錢),麥門冬(去心,五錢),五味子(六錢),懷生地(四錢),金銀花(四錢)

白話文:

人參(2.5 克),白芍藥(用酒炒過,5 克),甘草(炙甘草,2 克),麥門冬(去掉果核,8 克),五味子(10 克),懷生地(7 克),金銀花(7 克)

水煎,飢時服。

痘毒非元氣壯實者,不可外治,大忌圍敷藥,戒之。

痘疳神效方

白話文:

用水煎煮,空腹時服用。

如果長了痘毒而本身元氣不夠強健的人,不可以進行外部治療,特別忌諱圍敷藥物,要小心避免。

這是治療痘疳的有效方劑。

雄黃牛糞尖,燒灰存性,為末。每一錢,加冰片(二分),研細,吹患處,立愈。

冶痘後翻瘢。(不拘上下部,腫爛淋漓者,俱效)。

白話文:

把雄黃和牛糞的尖端磨成灰後,保存它的藥性,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錢重的粉末,加入二分之一錢的冰片,研磨成細粉。將藥粉吹到患處上,可以立即痊癒。

象牙末(三錢),真珠末(三錢),白殭蠶(二錢,炒),孩兒茶(一錢五分)

為極細末,以濟寧胭脂調敷,毒水如注,漸漸收口。

防痘傷目方(吳季泉傳自王府)。

白話文:

象牙粉(3錢),珍珠粉(3錢),炒白殭蠶(2錢),孩兒茶(1錢5分)

雌雄檳榔(二枚),每枚用清水,粗碗上磨一百轉,隨將痘兒目閉者,以口津潤開,用雞毛蘸檳榔水拖眼梢三四次,其痘痂即落,永不傷目。

白話文:

雌性和雄性檳榔各兩枚,每枚用清水在粗碗上研磨一百次。立刻將閉眼的痘瘡壓開,用唾液潤濕眼瞼,然後用雞毛蘸取檳榔水在眼角擦拭三四次。這樣痘瘡結痂就會脫落,而且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又方,用真濟寧油胭脂塗眼腔周遭三四次,永不傷目,試之累驗。

治痘後病目,兼治血熱病目,而脾胃壯實者。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真濟寧油胭脂塗抹在眼睛四週三到四次,這樣永遠不會傷害眼睛,多次實踐證明有效。

這方法用於治療出疹後引起的眼部疾病,也可以治療因血熱導致的眼部問題,但適用於那些脾胃強健的人。

天門冬(四兩),麥門冬(四兩),枸杞子(四兩),甘草(一兩),生地黃(八兩),五味子(二兩五錢),甘菊花(三兩),玄參(三兩),地骨皮(二兩),白蒺藜(炒去刺,五兩),穀精草(三兩),木賊草(三兩),密蒙花(二兩),草決明(二兩),女貞實(同黑豆九蒸九曬,六兩),槐角(四兩),羚羊角(三兩)

蜜丸。

梁溪一女子,痘後目痛,上白靨,不見物,服二十劑全愈。(仲淳立)。

白話文:

天門冬(200 克),麥門冬(200 克),枸杞子(200 克),甘草(50 克),生地黃(400 克),五味子(125 克),甘菊花(150 克),玄參(150 克),地骨皮(100 克),白蒺藜(炒熟去刺,250 克),穀精草(150 克),木賊草(150 克),密蒙花(100 克),草決明(100 克),女貞實(與黑豆共蒸九次並曬乾九次,300 克),槐角(200 克),羚羊角(150 克)

穀精草(二錢),草決明(炒研,一錢五分),川黃連(酒炒,一錢五分),懷生地(二錢),川芎(八分),甘草(六分),白蒺黎(炒研,一錢),柴胡(七分),甘菊花(二錢),石菖蒲(一錢),木賊草(一錢五分),玄參(一錢五分),連翹(一錢),麥門冬(二錢)

白話文:

穀精草(4克),決明子(炒研,3克),黃連(酒炒,3克),生地黃(4克),川芎(1.6克),甘草(1.2克),炒蒺藜(2克),柴胡(1.4克),甘菊花(4克),石菖蒲(2克),木賊草(3克),玄參(3克),連翹(2克),麥門冬(4克)